-
肝移植治疗不可切除结直肠癌肝转移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结直肠癌是全球第4大常见恶性肿瘤,其肝转移发病率高,5年生存率仅为14%。早期关于肝移植治疗不可切除结直肠癌肝转移(NRCLM)的研究结果并不乐观。然而,随着外科技术和围手术期管理的进步,如何应用肝移植为NRCLM患者带来生存获益的问题重新受到关注。最近的研究表明,通过制订严格的受者选择标准,可以显著提高这些患者肝移植后的生存率。NRCLM肝移植术后肿瘤复发仍是一个重要问题,但最常见的转移部位是肺部,如果积极治疗,对总生存率的影响很小。供者肝脏的短缺是肝移植的一个主要限制因素,但这一问题可以通过使用扩展标准供者、活体肝移植和开发创新手术技术等策略得到缓解。总之,肝移植作为一种治疗NRCLM的方法前景广阔,但还需要更多的研究来完善相关技术和策略。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筋膜导向的腹腔镜侧方淋巴结清扫在进展期低位直肠癌根治术中的临床价值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筋膜导向的腹腔镜侧方淋巴结清扫(LLND)在进展期低位直肠癌根治术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描述性研究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21年8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收治的100例进展期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男69例,女31例;年龄为58(32~85)岁。患者均行腹腔镜直肠癌全系膜切除术,以筋膜为导向行LLND。观察指标:(1)手术情况。(2)术后情况。(3)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4)随访情况。采用电话、门诊、病案复查等方式进行随访,了解患者生存、疾病进展、肿瘤复发和转移情况。生存时间为手术日期至死亡时间或末次随访时间。随访时间截至2021年8月。计量资料以 M(范围)表示。计数资料以绝对数或百分比表示。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并计算生存率。 结果:(1)手术情况:100例患者中,44例行新辅助治疗,56例未行术前治疗。100例患者均行腹腔镜进展期低位直肠癌根治术,其中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60例(单侧LLND 49例、双侧LLND 11例),直肠癌腹会阴联合切除术20例(单侧LLND 16例、双侧LLND 4例),全盆腔脏器联合切除术12例(单侧和双侧LLND各6例),Hartmann术5例(单侧LLND 3例、双侧LLND 2例),后盆腔脏器联合切除术3例(单侧LLND 2例、双侧LLND 1例)。患者手术时间为258(200~325)min,术中出血量为100(50~200)mL。19例行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患者同时行回肠保护性造瘘术。3例患者术中因淋巴结侵犯闭孔神经致剥离时损伤(未离断)。100例患者中,12例(行全盆腔脏器切除术患者)切除输尿管腹下神经筋膜,88例保持输尿管腹下神经筋膜完整。(2)术后情况:100例患者均无围手术期死亡,术后拔除尿管时间为4(3~7)d,住院时间为11(9~15)d。26例患者发生术后并发症。(3)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100例患者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显示肿瘤最大径为4.5(3.8~5.9)cm;肿瘤大体分型肿块型21例、溃疡型79例;肿瘤分化程度为高分化和中分化82例、低分化和未分化腺癌(印戒细胞癌)18例;TNM分期Ⅰ期14例,Ⅱ期38例,Ⅲ期48例;T分期T0~2期16例,T3~4期84例;N分期N0期52例,N1~2期48例;清扫总淋巴结数目为23(18~27)枚/人,单侧LLND数目为5(3~9)枚/人。100例患者中,侧方淋巴结阳性36例(行新辅助治疗14例)。(4)随访情况:100例患者中,97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21(1~69)个月,2年总生存率为81.6%,2年疾病无进展生存率为70.6%。97例患者随访期间,其中4例骶前肿瘤复发,1例LLND清扫区域肿瘤复发;11例肝转移,5例骨转移,单侧LLND对侧侧方淋巴结转移、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腹膜种植转移各2例。97例患者随访期间,其中无瘤生存76例,带瘤生存4例,肿瘤相关死亡15例,非肿瘤相关死亡2例。结论:以筋膜导向的腹腔镜LLND运用于进展期低位直肠癌根治术安全、可行。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新辅助化疗效果相关的肠道菌群和代谢物特征及其临床预测价值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筛选与结直肠癌肝转移以奥沙利铂为基础的新辅助化疗患者疗效相关的特征性肠道菌群及粪便代谢物,分析肠道菌群与粪便代谢物之间的关系,评估相关标志物在结直肠癌新辅助化疗中的疗效预测价值。方法:病例对照研究。选取2021年10月—2022年7月在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就诊的34例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疗效评价标准,分为化疗有效组(20例)和化疗无效组(14例),患者粪便样本进行宏基因组测序和非靶向代谢组学分析,获得与结直肠癌肝转移化疗疗效相关的菌群及代谢物特征,采用Logistic回归构建预测模型筛选可预测化疗效果的菌群及代谢标志物,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以及生存分析曲线评价相关菌种和代谢物对新辅助化疗疗效的预测效果。结果:化疗有效组与无效组患者的肠道菌群的α和β多样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均>0.05)。在菌种方面,与化疗无效组比较,化疗有效组有5种菌种相对丰度上调,10种菌种相对丰度下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5),其中唾液普雷沃菌能有效预测化疗效果(ROC曲线下面积为0.750, P=0.007),敏感度为80.0%,特异度为71.4%,且其丰度高水平患者(17例)总生存率低于丰度低水平患者(17例)( χ2=5.239, P=0.022)。在代谢物方面,与化疗无效组比较,化疗有效组有20种代谢物上调,4种代谢物下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5),其中苏氨酸和前列腺素F2α-1-乙醇酰胺可区分化疗有效与无效患者(AUC=0.743、0.707, P均<0.05),并且两者相对丰度高水平患者(17例)总生存率高于低水平患者(17例)( χ 2=4.748、5.407, P均<0.05)。通过筛选分析获得唾液普雷沃菌和前列腺素F2α-1-乙醇酰胺的Logistic回归模型,ROC曲线结果显示,该模型对患者的疗效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AUC=0.836, P<0.05),敏感度为90.0%,特异度为78.6%,且模型预测生存概率高水平患者(17例)总生存率高于低水平患者(17例)( χ2=9.260, P=0.002)。 结论:唾液普雷沃菌和前列腺素F2α-1-乙醇酰胺可作为结直肠癌肝转移新辅助化疗效果的预测标志物,对患者预后判断具有较好的临床参考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蔡氏套管器在胃肠道经自然腔道取标本手术中的应用:234例临床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蔡氏套管器在胃肠道经自然腔道取标本手术(NOSES)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研究采用描述性病例系列研究的方法。病例纳入标准:(1)经术前病理检查确诊为结直肠癌或胃癌,或术前钡灌肠造影提示乙状结肠冗长或横结肠冗长;(2)具备传统腹腔镜手术的适应证;(3)体质指数<30 kg/m 2(经肛门手术)和35 kg/m 2(经阴道手术);(4)女性患者经阴道取标本者无阴道狭窄或粘连;(5)结肠冗长症患者年龄为18~70岁,具有顽固性便秘病史且病程10年以上者。排除标准:(1)合并肠穿孔、梗阻的结直肠癌,或合并胃穿孔、胃出血、幽门梗阻的胃癌;(2)合并肺、骨远处转移或无法同期切除的肝转移;(3)有腹部大手术史或存在肠粘连;(4)临床资料不完整者。按照上述标准,2014年1月至2022年10月期间,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胃肠外科应用蔡氏套管器行NOSES手术共治疗209例胃肠肿瘤和25例结肠冗长症患者,其中中低位直肠癌14例,行外翻拖出式NOSES直肠癌根治术;左结直肠癌171例,行NOSES左半结肠癌根治术;右结肠癌12例,行NOSES右半结肠癌根治术;胃癌12例,行NOSES系统性胃系膜切除术;结肠冗长症25例,行NOSES结肠次全切除术。均采用自制免辅助切口肛门套管器——蔡氏套管器(中国发明专利号:ZL201410168748.2)取标本。主要观察指标为术后1年无复发生存率和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全组234例患者中,男性116例,女性118例;年龄(56.6±10.9)岁。所有患者均顺利施行NOSES手术,无中转开腹者,无手术相关死亡者。术后环周切缘阴性率为98.8%(169/171),仅2 例阳性,均为左结直肠癌组患者。术后37例(15.8%)患者出现并发症,其中出现吻合口漏11例(4.7%),吻合口出血3例(1.3%),腹腔内出血2例(0.9%),腹腔感染4例(1.7%),肺部感染8例(3.4%)。术后再手术7例(3.0%),均为吻合口漏后行回肠造口术。术后30 d内总再入院率为0.9%(2/234)。随访(18.3±3.6)个月,1年无复发生存率为94.7%。209例胃肠肿瘤患者有5例(2.4%)局部复发,均为吻合口复发;16例(7.7%)远处转移,其中肝转移8例,肺转移6例,骨转移2例。结论:蔡氏套管器辅助的NOSES手术在胃肠道肿瘤根治术及结肠冗长症行结肠次全切除术中具有良好的可行性和安全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不同方式治疗的直肠癌肝转移患者生存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直肠癌肝转移患者接受不同方式治疗后的生存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山西省肿瘤医院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211例接受不同方式治疗的直肠癌肝转移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治疗方法及生存情况,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211例直肠癌肝转移患者的中位总生存(OS)时间为19个月(1~115个月),1、3、5年OS率分别为66%、22%、10%。直肠癌异时性肝转移患者的OS优于直肠癌同时性肝转移患者( χ2=17.225, P<0.01)。原发灶切除患者的OS优于原发灶未切除患者( χ2=69.54, P<0.01)。原发灶切除患者中肝转移灶未处理者OS差于肝转移灶干预治疗者( χ2=7.311, P=0.007)。原发灶未切除患者中单纯化疗者OS优于未治疗者( χ2=4.123, P=0.042)。原发灶切除+肝转移灶未处理、原发灶切除+肝转移灶干预治疗患者的OS均优于单纯化疗患者(均 P<0.01)。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原发肿瘤分化程度、肝转移情况、诊断时糖类抗原199水平是直肠癌肝转移患者生存的独立影响因素(均 P<0.01)。 结论:对于确诊直肠癌患者,即使术前已存在肝转移,积极手术切除原发灶及对肝转移灶进行局部治疗仍可改善生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外泌体与结直肠癌肝转移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结直肠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肝转移是影响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外泌体作为广泛存在于多种生物体液中的脂质双分子层微小囊泡,可通过诱导M2型巨噬细胞极化、调节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活性以及增强肿瘤细胞的耐药性等多种机制促进结直肠癌肝转移的发生发展,在结直肠癌肝转移的诊断治疗与预后评估中具有重要价值。深入探讨外泌体在结直肠癌肝转移中的作用机制及相关治疗进展,以期寻找到新的药物作用靶点从而改善患者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清蛋白-胆红素评分及癌胚抗原在结直肠癌术后肝转移患者预后评估中的临床价值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清蛋白-胆红素(ALBI)评分、癌胚抗原(CEA)及两者联合对结直肠癌术后肝转移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0年3月连云港市东方医院收治的98例结直肠癌术后肝转移并接受辅助化疗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获得化疗前清蛋白、胆红素、CEA数据,分析清蛋白与胆红素的关系,ALBI评分,根据ALBI评分和CEA水平判断ALBI-CEA评分。ALBI评分> -2.60分为高ALBI组,ALBI评分≤-2.60分为低ALBI组;CEA>5 ng/ml为高CEA组,CEA≤5 ng/ml为低CEA组;按ALBI-CEA评分分为0、1、2分组。通过Kaplan-Meier法分析ALBI评分,CEA、ALBI-CEA评分亚组总生存(OS)和无进展生存(PFS);以患者实际生存和进展情况为金标准,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3个指标评估患者OS和PFS效果,比较曲线下面积(AUC);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OS和PFS的影响因素。结果:98例患者的中位清蛋白和胆红素水平分别为34.4 g/L(26.8~42.8 g/L)和16.6 μmol/L(7.6~44.6 μmol/L);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清蛋白与胆红素水平呈负相关( r= -0.282, P<0.001)。高ALBI组3年OS率、PFS率均低于低ALBI组(OS率:9.2%比33.3%,PFS率:7.7%比18.2%),两组OS、PF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χ2值分别为27.64、23.30,均 P<0.001)。高CEA组3年OS率、PFS率均低于低CEA组(OS率:7.1%比42.9%,PFS率:7.1%比21.4%),两组OS、PF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χ2值分别为23.71、17.14,均 P<0.001)。ALBI-CEA评分0、1、2分组的3年OS率分别为77.8%、20.9%、2.2%,3年PFS率分别为44.4%、9.3%、6.5%,三组间OS、PF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χ2值分别为102.36、76.55,均 P<0.001)。ROC曲线分析显示,ALBI评分、CEA与ALBI-CEA评分评估OS的AUC分别为0.688(95% CI 0.544~0.832)、0.754(95% CI 0.618~0.890)、0.828(95% CI 0.723~0.933)(均 P<0.05),预测PFS的AUC分别为0.618(95% CI 0.436~0.799)、0.646(95% CI 0.464~0.829)、0.682(95% CI 0.494~0.870)(均 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ALBI-CEA评分是患者OS(2分比0分: HR=17.254,95% CI 8.385~35.504, P<0.001)、PFS(2分比0分: HR=6.144,95% CI 3.725~10.134, P<0.001)的独立影响因素。 结论:高ALBI-CEA评分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死亡和疾病进展风险大,预后差,建议接受强化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不可手术结直肠癌肝转移瘤二程放疗疗效和安全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分析不可手术结直肠癌肝转移瘤接受二程放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2023年于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接受二程放疗的28例不可手术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的资料,分析二程放疗的可行性。结果:28例患者二程放疗后中位随访时间为20.2个月。二程放疗距首程放疗的中位时间为11.1个月。首程放疗和二程放疗的中位生物有效剂量(BED)分别为100和96 Gy,分别有25例(89.3%)和24例(85.7%)患者接受了体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首程放疗和二程放疗的正常肝脏平均受量的2 Gy分次的等效剂量(EQD2)分别为10.1和7.9 Gy。二程放疗后的完全缓解率和部分缓解率分别为54.5%和18.2%,客观反应率为72.7%。二程放疗后基于患者的2年的累积局部失败率为17.0%,基于病灶的2年的累积局部失败率为15.1%,1年无进展生存(PFS)为27.4%,3年总生存(OS)为46.7%。二程放疗后患者的耐受性良好,大部分患者(75.0%)出现1~2级急性不良反应,只有1例(3.6%)患者出现3级急性不良反应。结论:对于不可手术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二程放疗安全有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结直肠癌伴同时性不可切除肝转移转化治疗的疗效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不同转化治疗方案对结直肠癌伴不可切除的同时性肝转移患者的疗效。方法:本研究共纳入2015年1月—2020年12月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结直肠癌伴肝转移170例患者,分为初始可切除组(42例)和初始不可切除组(128例)。结果:初始可切除的结直肠癌伴肝转移患者与通过转化治疗成功转化的患者在总生存期(OS)和无进展生存期(PFS)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转化成功组的中位OS为36个月,而单纯原发肿瘤切除、未切除肝转移灶组为21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HR=0.48(0.27~0.86), P=0.014];转化成功组的中位PFS为28个月,而单纯原发肿瘤切除、未切除肝转移灶组为10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HR=0.43(0.24~0.77), P=0.005]。单纯原发肿瘤切除、未切除肝转移灶组与原发肿瘤和肝转移灶均未切除组的O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1个月比13个月, HR=0.52(0.32~0.86), P=0.01];两组的PF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转化治疗方案以化疗+靶向治疗方案效果最佳,能提高患者的R 0手术切除率和生存率;仅原发灶切除也能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结直肠癌肝转移的最新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肝脏是晚期结直肠癌患者最常见的转移部位,一旦出现肝转移,患者预后极差。早期诊断结肠癌肝转移(CRLM)对于改善患者预后有重要意义。手术切除原发病灶及转移病灶是唯一可能治愈的方法,转化治疗、介入治疗以及多学科团队治疗也为CRLM治疗提供了更多思路。长链非编码RNA、肿瘤干细胞以及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信号通路揭示了CRLM的机制。本文主要对CRLM诊断和监测、治疗以及主要机制研究的最新进展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