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蔡氏套管器在胃肠道经自然腔道取标本手术中的应用:234例临床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蔡氏套管器在胃肠道经自然腔道取标本手术(NOSES)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研究采用描述性病例系列研究的方法。病例纳入标准:(1)经术前病理检查确诊为结直肠癌或胃癌,或术前钡灌肠造影提示乙状结肠冗长或横结肠冗长;(2)具备传统腹腔镜手术的适应证;(3)体质指数<30 kg/m 2(经肛门手术)和35 kg/m 2(经阴道手术);(4)女性患者经阴道取标本者无阴道狭窄或粘连;(5)结肠冗长症患者年龄为18~70岁,具有顽固性便秘病史且病程10年以上者。排除标准:(1)合并肠穿孔、梗阻的结直肠癌,或合并胃穿孔、胃出血、幽门梗阻的胃癌;(2)合并肺、骨远处转移或无法同期切除的肝转移;(3)有腹部大手术史或存在肠粘连;(4)临床资料不完整者。按照上述标准,2014年1月至2022年10月期间,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胃肠外科应用蔡氏套管器行NOSES手术共治疗209例胃肠肿瘤和25例结肠冗长症患者,其中中低位直肠癌14例,行外翻拖出式NOSES直肠癌根治术;左结直肠癌171例,行NOSES左半结肠癌根治术;右结肠癌12例,行NOSES右半结肠癌根治术;胃癌12例,行NOSES系统性胃系膜切除术;结肠冗长症25例,行NOSES结肠次全切除术。均采用自制免辅助切口肛门套管器——蔡氏套管器(中国发明专利号:ZL201410168748.2)取标本。主要观察指标为术后1年无复发生存率和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全组234例患者中,男性116例,女性118例;年龄(56.6±10.9)岁。所有患者均顺利施行NOSES手术,无中转开腹者,无手术相关死亡者。术后环周切缘阴性率为98.8%(169/171),仅2 例阳性,均为左结直肠癌组患者。术后37例(15.8%)患者出现并发症,其中出现吻合口漏11例(4.7%),吻合口出血3例(1.3%),腹腔内出血2例(0.9%),腹腔感染4例(1.7%),肺部感染8例(3.4%)。术后再手术7例(3.0%),均为吻合口漏后行回肠造口术。术后30 d内总再入院率为0.9%(2/234)。随访(18.3±3.6)个月,1年无复发生存率为94.7%。209例胃肠肿瘤患者有5例(2.4%)局部复发,均为吻合口复发;16例(7.7%)远处转移,其中肝转移8例,肺转移6例,骨转移2例。结论:蔡氏套管器辅助的NOSES手术在胃肠道肿瘤根治术及结肠冗长症行结肠次全切除术中具有良好的可行性和安全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结直肠癌肝转移的最新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肝脏是晚期结直肠癌患者最常见的转移部位,一旦出现肝转移,患者预后极差。早期诊断结肠癌肝转移(CRLM)对于改善患者预后有重要意义。手术切除原发病灶及转移病灶是唯一可能治愈的方法,转化治疗、介入治疗以及多学科团队治疗也为CRLM治疗提供了更多思路。长链非编码RNA、肿瘤干细胞以及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信号通路揭示了CRLM的机制。本文主要对CRLM诊断和监测、治疗以及主要机制研究的最新进展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Ⅱ~Ⅲ期结肠癌根治术后复发危险因素分析及其列线图预测模型的应用价值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Ⅱ~Ⅲ期结肠癌根治术后复发危险因素及其列线图预测模型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6年6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228例行根治性切除术治疗Ⅱ~Ⅲ期结肠癌病人的临床病理资料;男118例,女110例;中位年龄为62岁,年龄范围为25~87岁。所有病人行开腹或腹腔镜辅助结肠癌根治性切除术。观察指标:(1)术后复发情况。(2)影响Ⅱ~Ⅲ期结肠癌根治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分析。(3)Ⅱ~Ⅲ期结肠癌根治术后复发列线图预测模型的构建及评价。采用门诊或电话方式进行随访,了解病人术后3年复发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19年6月。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 M(范围)表示。计数资料以绝对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Pearson 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将独立危险因素引入R 3.6.1软件,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以曲线下面积(AUC)评价列线图预测模型的区分度。使用R软件绘制校准度曲线图评价列线图预测模型的一致性。 结果:(1)术后复发情况:228例病人中,53例术后复发,其中局部复发19例,远处转移34例。34例远处转移病人中,肝转移14例、肺转移7例、脑转移4例、多发转移及其他部位单发转移9例。53例病人术后复发时间为12个月(6~19个月)。(2)影响Ⅱ~Ⅲ期结肠癌根治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分析:单因素分析结果为肠梗阻、术前癌胚抗原(CEA)、腹腔积液、血管侵犯是影响Ⅱ~Ⅲ期结肠癌根治术后复发的相关因素( χ2=4.463、13.622、10.914、5.911, P<0.05)。病理学N分期是影响Ⅱ~Ⅲ期结肠癌根治术后复发的相关因素( 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前CEA>5 μg/L、腹腔积液、血管侵犯、病理学N分期为N1期或N2期是影响Ⅱ~Ⅲ期结肠癌根治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优势比=3.129,3.071,7.634,3.439,15.467,95%可信区间为1.328~7.373,1.047~9.007,1.103~52.824,1.422~8.319,3.498~68.397, P<0.05)。(3)Ⅱ~Ⅲ期结肠癌根治术后复发列线图预测模型的构建及评价:根据多因素分析结果,将术前CEA、腹腔积液、血管侵犯及病理学N分期引入R 3.6.1软件,构建Ⅱ~Ⅲ期结肠癌根治术后复发的列线图预测模型。术前CEA>5 μg/L的列线图评分为41.7分,腹腔积液为41.0分,血管侵犯为74.2分,病理学N分期N1期为45.1分、N2期为100.0分,各项危险因素不同取值得分总和对应术后复发概率。绘制ROC评价列线图预测Ⅱ~Ⅲ期结肠癌根治术后复发的能力,其AUC为0.805(95%可信区间为0.737~0.873, P<0.05)。校准曲线图显示Ⅱ~Ⅲ期结肠癌根治术后列线图模型预测复发概率与实际复发概率具有较好一致性。 结论:术前CEA>5 μg/L、腹腔积液、血管侵犯、病理学N分期为N1或N2期是Ⅱ~Ⅲ期结肠癌根治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以此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有助于预测Ⅱ~Ⅲ期结肠癌根治术后复发风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微波消融对比射频消融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瘤的荟萃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通过荟萃分析探究结肠癌肝转移瘤(CRLM)局部消融的最佳治疗方法。方法:系统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CNKI以及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2年8月22日。通过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出比较微波消融(WMA)和射频消融(RFA)治疗CRLM的文献。并使用Review Manager 5.3软件对围手术期结局和生存数据进行统计汇总及分析。结果:共纳入5篇回顾性研究,总样本量648例,其中WMA组316例(48.8%),RFA组332例(51.2%)。荟萃分析结果显示,WMA组的局部复发率低于RFA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WMA组患者的1、2年疾病无进展生存期优于RFA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年: P=0.04, HR=1.77,95% CI:1.04~3.02;2年: P=0.02, HR=1.60,95% CI:1.09~2.35)。 结论:对于CRLM的治疗,WMA在局部控制率和1、2年疾病无进展生存期方面优于RFA。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横结肠癌网膜弓淋巴结转移的预后价值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横结肠癌网膜弓淋巴结转移的预后价值。方法:采用倾向评分匹配及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0年11月至2017年11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收治的371例横结肠癌病人的临床病理资料;男202例,女169例;中位年龄为58岁,年龄范围为21~92岁。病人均由同一组外科医师施行全结肠系膜切除+网膜弓淋巴结清扫术。371例横结肠癌病人中,15例网膜弓淋巴结转移阳性,356例网膜弓淋巴结转移阴性。观察指标:(1)倾向评分匹配情况及匹配后网膜弓淋巴结转移阴性和阳性横结肠癌病人一般资料比较。(2)网膜弓淋巴结转移阴性和阳性横结肠癌病人随访及生存情况。(3)横结肠癌病人预后影响因素分析。采用电话或门诊方式进行随访,了解病人肿瘤转移及生存情况。术后2年内每3个月随访1次,术后2~5年每6个月随访1次,术后5年每年随访1次。随访时间截至2020年1月。倾向评分匹配按1∶4最近邻匹配法匹配。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 M(范围)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以绝对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 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并绘制生存曲线,采用Log-rank检验进行生存分析。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单因素 P<0.10的变量纳入多因素分析。 结果:(1)倾向评分匹配情况及匹配后网膜弓淋巴结转移阴性和阳性横结肠癌病人一般资料比较:371例横结肠癌病人中,55例(网膜弓淋巴结转移阴性44例、网膜弓淋巴结转移阳性11例)配对成功。倾向评分匹配前网膜弓淋巴结转移阴性病人年龄,M分期(0期、1期),术前癌胚抗原分别为60岁(24~92岁),328例、22例,4.1 μg/L(0.2~343.7 μg/L),网膜弓淋巴结转移阳性病人上述指标分别为67岁(21~79岁),11例、4例,5.0 μg/L (0.7~952.4 μg/L),两者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Z=-1.440, χ2=9.031, Z=-2.086, P<0.05)。经倾向评分匹配后网膜弓淋巴结转移阴性病人上述指标分别为58岁(45~67岁),40例、4例,4.0 μg/L(2.0~10.0 μg/L),网膜弓淋巴结转移阳性病人上述指标分别为67岁(59~71岁),9例、2例,5.0 μg/L(8.0~19.0 μg/L),两者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Z=-1.580, χ2=0.105, Z=-0.821, P>0.05)。(2)网膜弓淋巴结转移阴性和阳性横结肠癌病人随访及生存情况:网膜弓淋巴结转移阴性和阳性横结肠癌病人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分别为12~92个月和1~70个月,中位随访时间分别为53个月和30个月。网膜弓淋巴结转移阴性和阳性病人术后发生肝转移分别为3例和2例,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0.344, P>0.05);术后发生异时性肺转移分别为1例和3例,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4.870, P<0.05);5年疾病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82.3%和33.9%,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13.366, P<0.05)。(3)横结肠癌病人预后影响因素分析:单因素分析结果为pT分期、pN分期、M分期、网膜弓淋巴结转移是影响横结肠癌病人预后的相关因素(风险比=1.599,5.107,4.511,6.273,95%可信区间为0.467~5.471,1.867~13.971,1.385~14.694,2.052~19.176, 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pN分期、M分期、网膜弓淋巴结转移是横结肠癌病人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风险比=6.399,6.163,4.024,95%可信区间为2.028~20.189,1.666~22.800,1.177~13.752, P<0.05)。 结论:横结肠癌网膜弓淋巴结转移阳性病人术后发生异时性肺转移率高,预后较差。网膜弓淋巴结转移是横结肠癌病人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结肠癌肝转移介入治疗后血清CEA、VEGF、MMP-9水平与预后的相关性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结肠癌肝转移患者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后血清癌胚抗原(CEA)、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及与预后关系。方法:选取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新疆喀什地区第二人民医院接受TACE治疗的95例初治结肠癌肝转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双抗体夹心法检测血清CEA、VEGF、MMP-9水平,分析血清CEA、VEGF、MMP-9水平与结肠癌肝转移患者3年总生存率(OS)关系,并采用COX回归分析影响结肠癌肝转移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结肠癌肝转移患者TACE治疗后血清CEA、VEGF、MMP-9水平均显著低于TACE治疗前( P<0.05)。TACE治疗后血清CEA、VEGF、MMP-9水平与结肠癌肝转移患者性别、年龄及肿瘤长径无关( P>0.05);而与患者肿瘤部位、大体分型及TNM分期有关( P<0.05)。随访3年后95例结肠癌肝转移患者OS为45.26%,生存分析发现TACE治疗后血清CEA水平≥5 μg/L患者3年OS明显低于血清CEA水平<5 μg/L患者( P<0.05),血清VEGF水平≥269 mg/L患者3年OS明显低于血清VEGF水平<269 mg/L患者( P<0.05),血清MMP-9水平≥192 mg/L患者3年OS明显低于血清MMP-9水平<192 mg/L患者( P<0.05)。COX多因素分析发现,TACE治疗后血清CEA、VEGF、MMP-9水平均是影响结肠癌肝转移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P<0.05)。 结论:结肠癌肝转移患者TACE治疗后血清CEA、VEGF、MMP-9水平均明显降低,揭示此三种分子可能作为结肠癌肝转移预后评价的指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CEA在结肠癌伴同时性肝和(或)肺转移患者中的预后意义及normogram图的建立:基于SEER数据库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术前癌胚抗原(CEA)在Ⅳ期结肠癌伴同时性肝和(或)肺转移患者中的预后意义,并建立预测模型。方法:应用SEER数据库,依据纳入和排除标准收集2010年—2015年诊断为结肠癌的患者5 149例。按术前CEA状态分为CEA阳性组和CEA阴性组。依据CEA状态和转移部位的不同,绘制不同的生存曲线,应用Log-rank法检验分析差异。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影响结肠癌伴同时性肝和(或)肺转移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依据结果构建列线图。分别计算纳入不同变量模型ROC曲线下面积,评估模型区分度。应用x-tile软件对个体总分选取最佳截断值,并划分风险等级,预测患者预后。结果:CEA阳性的结肠癌伴肝和(或)肺转移患者预后较差,5年生存率为13.4%。Cox比例风险分析CEA阳性患者死亡风险在校正其他因素后较阴性患者增加( HR=1.64)。纳入CEA+X、X(除CEA外独立危险因素)、AJCC T+N模型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12、0.706、0.59。依据列线图给出的预测分数,x-tilie选取最佳截断分数为262.5,可以划分高、低风险人群,Log-rank检验 P<0.05。 结论:术前CEA水平对于Ⅳ期结肠癌伴同时性肝和(或)肺转移患者预后有重要的预测价值。依据Cox比例风险模型建立的结直肠癌肝和(或)肺转移患者生存预测模型及列线图对患者预后评估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个体化治疗方案的选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K-ras基因突变与不同部位结肠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不同部位结肠癌肿瘤原发灶中K-ras基因的突变情况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8月至2018年7月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行手术治疗的221例结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K-ras基因突变情况与不同部位结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左、右半结肠癌患者K-ras基因的突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6.4%比47.8%, P=0.001)。肿瘤部位与患者的K-ras基因型、病理类型、分化程度、肿瘤大小、T分期及清扫淋巴结数量均有关(均 P<0.05)。与左半结肠癌患者相比,右半结肠癌患者的K-ras基因阳性突变率更高。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 HR=0.499 , 95% CI:0.266~0.934, P=0.030)、肿瘤位置( HR=2.695, 95% CI:1.350~5.380, P=0.005)、肝转移( HR=5.600, 95% CI:1.683~18.635, P=0.005)及组织学类型( HR=0.461, 95% CI:0.225~0.941, P=0.034)均是影响K-ras基因突变的独立危险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肿瘤位置( RR=2.245, 95% CI:1.269~3.971, P=0.005)、K-ras基因突变( RR=1.847, 95% CI:1.078~3.165, P=0.026)及肝转移( RR=2.903, 95% CI:1.368~6.161, P=0.006)均为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 结论:K-ras基因突变与结肠癌肿瘤原发灶部位密切相关,可以为患者靶向药物治疗的选择及判断预后提供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模式化腹腔镜左半结肠癌根治术的临床价值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模式化腹腔镜左半结肠癌根治术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描述性研究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74例行腹腔镜左半结肠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男106例,女68例;年龄为59(17~86)岁。所有患者行模式化腹腔镜左半结肠癌根治术。观察指标:(1)手术情况。(2)术后并发症情况。(3)术后组织病理学检查情况。(4)随访情况。采用门诊或电话方式进行随访。术后2年内每3个月随访1次,2~5年每6个月随访1次,5年后每12个月随访1次,了解患者术后肿瘤复发、转移和生存情况。随访终点为肿瘤复发、转移或患者死亡。随访时间截至2021年10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 x±s表示。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 M(范围)或 M( Q1, Q3)表示。计数资料以绝对数或百分比表示。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并计算生存率。 结果:(1)手术情况:174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模式化腹腔镜左半结肠癌根治术,其中6例术前行肠道支架置入(因肿瘤导致肠梗阻),3例行预防性末端回肠造口,1例行Hartmann手术。174例患者手术时间为97(80,106)min,术中出血量为45(25,60)mL,术后首次肛门排便时间为5(3,6)d,术后住院时间为7(6,8)d。(2)术后并发症情况:174例患者中,12例发生并发症,其中切口感染和(或)脂肪液化4例,吻合口漏3例,不全性肠梗阻2例,腹腔出血、乳糜漏、肺部感染各1例。2例吻合口漏患者行末端回肠造口术。1例腹腔出血患者行剖腹探查腹腔成功止血。1例高龄患者术后发生肺部感染死亡。其余患者均经保守治疗后好转。(3)术后组织病理学检查情况:174例患者中,肿瘤TNM分期Ⅰ期27例,Ⅱ期68例,Ⅲ期77例,Ⅳ期2例;肿瘤高分化9例,中分化107例,低分化58例。174例患者淋巴结检出数目为19(15,23)枚,阳性淋巴结检出数目为0(0,2)枚,肿瘤长径为4(3,5)cm。174例患者中,淋巴结转移79例,癌结节21例,脉管侵犯35例,神经侵犯29例。(4)随访情况:174例患者中,157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27(1~70)个月。157例获得随访的患者中,20例出现肿瘤转移,其中9例多发转移、5例肝转移、4例肺转移、骨转移和脾脏转移各1例。157例患者5年总生存率、无瘤生存率分别为90.9%、80.8%。结论:模式化腹腔镜左半结肠癌根治术安全、可行。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结直肠癌肝转移手术治疗预后及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分析结直肠癌肝转移(CRLM)患者的预后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18年11月连续在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肝胆胰外一科行根治性肝切除术的856例CRLM患者临床病理资料。依据纳入排除标准最终入选781例,其中男性497例,女性284例,年龄范围19~83岁,平均年龄56.7岁。随访患者术后生存和复发情况。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和绘制生存曲线。单因素及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术后生存影响因素。结果:CRLM患者接受根治性手术切除后1、3、5、10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91.6%、57.3%、45.2%、27.6%,中位生存时间为46个月。术后1、3、5、10年累积无复发生存率分别为45.3%、26.0%、22.9%、19.5%,中位无复发生存时间为11个月。多因素分析结果,原发病灶位于右半结肠( HR=1.361,95% CI:1.151~1.667)、RAS/BRAF基因突变( HR=1.650,95% CI:1.302~2.089)、原发病灶淋巴结转移( HR=1.660,95% CI:1.284~2.146)、肝转移病灶最大直径≥3 cm( HR=1.473,95% CI:1.157~1.874)、肝外转移( HR=1.610,95% CI:1.294~2.003)是影响CRLM患者肝切除术后总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外科手术是CRLM患者获得长期生存的关键,右半结肠癌、RAS/BRAF基因突变、原发病灶淋巴结转移、肝转移病灶最大直径≥3 cm及合并肝外转移的患者预后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