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缝线表面修饰和改性的现状及其在眼科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缝合线在外伤创面和手术切口的愈合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缝合需求的提高,缝线的性能不断地被开发。同时,在眼科手术中缝线带来的眼内感染等不良反应也催生了眼科缝线的改性研究。现笔者对现行临床通用的缝线在表面修饰和改性方面的改进进行概括,并对眼科缝合线在应用上的特殊需求、现有的改性研究以及其在未来的应用和研究方向进行讨论。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内镜OverStitch缝合术治疗胃黏膜全层切除术后穿孔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评价内镜下OverStitch缝合术治疗经内镜下胃壁全层切除术(endoscopic full-thickness resection,EFR)术后穿孔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采集2017年11月至2018年1月于江苏省人民医院行EFR,并在术后因穿孔接受内镜下OverStitch缝合创面的患者资料,观察患者术中和术后并发症、手术总时间、缝合时间、术后(1、2、24 h)患者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VAS)、住院时间和患者满意度。结果:共纳入5例患者,其中男3例、女2例,平均年龄63.20岁。病灶平均直径1.70 cm,胃底2例、胃体3例,剥离后的创面平均直径4.30 cm;手术总时间平均91.40 min,平均缝合时间11.60 min,每例患者均只使用1根缝合线;术后2 h腹痛评分最高(3.20分),其次为术后1 h(2.20分)和24 h(1.20分);术后平均住院2.40 d;平均随访6.25个月,患者均未发生并发症,患者满意度评分平均9.00分。结论:内镜下OverStitch缝合术治疗EFR术后黏膜穿孔是安全、有效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可吸收倒刺线在腹壁整形术切口缝合中的应用效果及操作技巧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可吸收倒刺线在腹壁整形术切口缝合中的应用效果及操作技巧。方法:前瞻性纳入2021年8至12月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接受腹壁整形术的患者,应用可吸收倒刺线缝合切口,作为试验组;回顾性纳入2021年1至7月同一单位未应用可吸收倒刺线缝合切口的腹壁整形术患者,作为对照组。对2组患者基本信息、切口缝合时长、术后切口并发症、瘢痕等情况进行队列研究。正态分布计量资料以 ± s表示,2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 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表示,采用卡方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检验进行分析。 结果:试验组纳入20例女性患者,年龄31~51岁,身体质量指数(BMI)为(23.2±2.5)kg/m 2,随访6~8个月;对照组纳入18例女性患者,年龄32~55岁,BMI为(23.9±3.7)kg/m 2,随访6~12个月。试验组切口长度为(36.5±4.5)cm,对照组为(35.0±3.4)cm,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试验组切口缝合时长为(51±7)min,显著少于对照组的(98±15)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试验组术后切口延迟愈合2例[10.0%(2/20)],原因均为脂肪液化;对照组术后切口延迟愈合3例(3/18),1例因脂肪液化、2例因线结排异反应引起,2组的切口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3个月,试验组的温哥华瘢痕量表(VSS)评分为(5.9±1.3)分,对照组为(5.6±1.2)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所有患者术后腹部外形良好,无腹壁膨隆、腹壁疝等发生,随访期间未出现异常瘢痕增生。 结论:应用可吸收倒刺线缝合腹壁整形术切口能够显著缩短缝合时间,是一种高效、安全的缝合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B型超声引导经皮伸指肌腱止点重建治疗腱性锤状指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B型超声引导经皮伸指肌腱止点重建治疗腱性锤状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2月至2019年1月济南市人民医院手外科收治的腱性锤状指畸形患者临床资料,患者均行B型超声引导经皮重建伸指肌腱止点的微创治疗。在B型超声引导下以PDSⅡ单丝缝合线经皮缝合伸指肌腱,向末节指骨基底牵拉,在末节指骨基底以直径1.0 mm克氏针钻孔,行伸肌腱止点重建。术后观察患指主动、被动伸直角度,伤口愈合情况,采用Crawford法评估手指功能。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配对 t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共纳入58例,男48例,女10例,年龄20~53岁。49例患者术后获6~15个月随访,平均11个月,9例失访。至末次随访时,患指主动伸直角度由术前的46.5°±7.2°,改变到术后的6.4°±0.5°,术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38.89, P<0.001);被动伸直角度由术前的3.2°±0.3°,降至术后的0.9°±0.2°,术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44.65, P<0.001)。术后未发生线结外露、皮肤坏死等并发症。Crawford法评估手指功能:优29例,良12例,可8例。 结论:B型超声引导经皮伸指肌腱止点重建治疗腱性锤状指,手术损伤小,功能恢复良好,效果满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埋没导引缝合针精准减张缝合皮肤切口的效果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皮肤色素痣切除的切口进行精准分层减张缝合,促进组织愈合,减少瘢痕增生。方法: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民航总医院外一科与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十科共同治疗皮肤色素痣患者56例,男30例、女26例;年龄18~52岁,平均26岁。患者皮肤组织缺损切口宽度均<30 mm,手术切除深达皮下脂肪层,用两端针尖带有刻度标记的中间共孔等弦等弧埋没导引缝合针,对皮肤切口下真皮及其皮下组织进行精准埋没导引分层减张缝合。结果:缝合结束即刻实现对抗切口两侧组织之间的张力和切口两侧缘各层组织的无死腔贴拢对合,55例均达到切口一期愈合,随访观察两年,无瘢痕增生,效果满意。仅有1例患者因缝合线反应,早期切口局部红肿,后有少量瘢痕增生。结论:埋没导引缝合技术减少皮肤切口瘢痕,适合于皮肤切口长度<10 mm,用普通缝合针难于实现切口深部组织分层缝合的患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经皮止点重建微创治疗腱性锤状指畸形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经皮指伸肌腱止点重建的修复方法,观察其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2月至2018年7月济南市人民医院收治的36例新鲜腱性锤状指患者的病例资料。经皮采用PDS Ⅱ单丝缝合线连续缝合伸肌腱并将肌腱远断端经骨孔固定于末节指骨基底部。6周拔除克氏针后使用支具固定患指于背伸位,8~10周仅夜间佩戴支具并逐步加强患指伸屈活动。应用 t检验分析比较手术前后患指远指间关节伸屈功能。 结果:入组36例,术后33例得到6~15个月随访,锤状指畸形矫正,患指活动无疼痛。患指远指间关节术前主动伸直角度由术前的46.2°±6.3°,改善至术后的7.5°±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35.12, P<0.05)。被动伸直角度由术前的3.2°±0.3°,降至术后的0.9°±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37.11, P<0.05)。按照Crawford功能评定法评定:优19指,良10指,可4指,优良率87.9%。无线结外露、皮肤坏死等并发症。 结论:经皮将指伸肌腱止点重建固定于末节指骨基底是一种简便可行的微创手术,可明显纠正锤状指畸形,并发症少,是治疗锤状指畸形有效的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内镜下手缝合联合钛夹封闭直肠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创面的初步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内镜下手缝合(EHS)这一新技术封闭直肠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创面的可行性,以及EHS联合钛夹封闭创面的实用性。方法:这是一项前瞻性研究。2022年12月至2023年2月,由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的2位经验丰富且接受过6次活体猪胃EHS训练的内镜医师,对20例有直肠黏膜病变或黏膜下病变的患者行ESD,然后采取EHS联合钛夹的方法封闭ESD创面,即首先通过EHS尽可能多地缝合创面,然后使用钛夹固定缝合线的尾部,最后用钛夹闭合未完全缝合的残余创面。主要观察创面的完全闭合情况和术后1个月内的延迟性出血情况。结果:20例患者ESD创面大小为2.2~3.6 cm,中位数为2.7 cm。患者的ESD创面均达到了完全闭合,其中12例(60.0%)患者实现了内镜下完全缝合,8例(40.0%)患者在EHS的基础上联合了钛夹闭合。无延迟性出血发生。结论:EHS技术闭合直肠ESD创面安全可行,EHS联合钛夹的方法同样可以有效地闭合直肠ESD创面,预防术后延迟性出血,并且更易于在临床上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微创锁扣阻挡改良Krackow技术治疗跟腱断裂的疗效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微创锁扣阻挡改良Krackow和开放giftbox缝合治疗跟腱断裂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跟腱断裂患者56例,男54例、女2例,年龄(40.7±9.4)岁(范围26~65岁)。30例微创组采用不暴露断端的两个微创切口行锁扣阻挡改良Krackow缝合,26例开放组采用后方纵行切口行giftbox缝合,两组均加环绕缝合线,构成6股缝合线修复跟腱。术后均采用早期康复方案,于术后6周,3、6、12、24个月随访记录跟腱休息角(Achilles tendon resting angle,ATRA)并计算相对ATRA(健侧与患侧的差值)、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踝与后足功能评分、跟腱完全断裂评分(Achilles tendon total rupture score,ATRS),并于术后6周和3个月在矢状面MRI上测量断端间隙,横断面测量跟腱断端横截面积。结果:微创组与开放组年龄、体质指数、伤后至手术时间、跟腱断裂部位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所有患者均随访至术后24个月。微创组无切口并发症,开放组2例浅表感染、1例皮肤坏死,两组均无再断裂发生。微创组相对ATRA在术后3、6、12、24个月分别为-6.32°±0.99°、-3.90°±1.05°、-2.38°±0.84°、-0.25°±1.37°,高于开放组的-7.88°±3.71°、-6.16°±1.10°、-4.53°±0.95°、-3.01°±0.9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微创组术后6、12个月ATRS评分分别为(72.70±7.41)分、(92.97±3.35)分,高于开放组的(68.08±6.64)分、(90.85±4.27)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3、6个月AOFAS评分(88.60±2.76)分、(93.83±1.98)分,高于开放组的(85.77±3.20)分、(92.08±2.64)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6周两组MRI矢状面T2WI示跟腱断端间隙分别为(1.35±0.96)和(1.15±0.61)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0.73, P=0.468);术后12周微创组跟腱横截面积为(2.78±0.24)cm 2,高于开放组的(2.55±0.21)cm 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3.70, P=0.010)。 结论:微创锁扣阻挡改良Krackow技术能够保护腱周组织,手术切口并发症更低,且术后跟腱的拉长程度更小,跟腱功能恢复更快。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高分辨率2D与裸眼3D显示系统在胸腔镜模拟教学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比较裸眼三维(GF-3D)和高清二维(HD-2D)显示系统在胸腔镜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至2019年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胸外科的40名没有手术经验的临床医学专业实习生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1周的胸腔镜培训后,将其分为GF-3D和HD-2D组,并进行3项测试:腔镜下移动物体、切割圆环和缝合打结。针对各个项目的速度和精度进行评价。使用SPSS 25.0进行 t检验、Pearson卡方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 结果:GF-3D组移动物体测试平均时间少于HD-2D组[(63.20±21.11)s vs.(71.15±17.26)s, P=0.212],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GF-3D组切割圆环测试平均时间少于HD-2D组[(112.50±16.67)s vs.(118.15±24.43)s, P=0.41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GF-3D组缝合线打结测试的平均时间少于HD-2D组[(301.50±32.77)s vs.(341.75± 57.23)s, P=0.0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GF-3D组总体成绩高于HD-2D组[(78.33±5.88)分vs. (72.08±6.83)分, P=0.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裸眼3D显示系统优于高清2D系统,减少了手术学习曲线,适用于基础教学和技能培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拇指指动脉逆行近节背侧皮瓣移植修复拇指指腹缺损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总结拇指指动脉逆行近节背侧皮瓣移植修复拇指指腹缺损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至2020年6月任丘市人民医院采用拇指指固有动脉逆行近节背侧皮瓣修复拇指指腹缺损的患者资料。设计切取同指近节背侧岛状皮瓣,术中将供应皮瓣血运的穿支血管近端的指动脉切断结扎,以指动脉为蒂逆行转移修复拇指指腹缺损。以9-0无创缝合线将皮瓣携带的指背神经与指固有神经断端吻合。供区游离植皮修复。随访受区皮瓣、供区植皮存活情况,及修复指腹外观、感觉情况。结果:共纳入68例拇指指腹缺损患者,均伴有末节指骨肌腱外露。男39例,女29例;年龄18~63岁,平均35.8岁。术中切取近节背侧岛状皮瓣大小为2.0 cm×3.0 cm~3.1 cm×4.2 cm。术后全部皮瓣及供区植皮均存活,创面一期愈合。68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28个月,平均10.6个月。皮瓣外形不臃肿,指腹饱满,外观满意,感觉恢复良好,两点辨距觉为4~11 mm。结论:采用拇指指动脉逆行近节背侧皮瓣修复拇指指腹缺损具有创伤小、手术操作简便等优点,能获得较好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