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缺血伴非阻塞性冠状动脉疾病患者合并冠状动脉微血管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探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缺血伴非阻塞性冠状动脉(简称冠脉)疾病(INOCA)患者合并冠脉微血管功能障碍(CMD)的危险因素。方法:2020年10月至2022年5月前瞻性招募100例因心肌缺血症状于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行冠脉造影(CAG)且提示三支冠脉狭窄均<50%的INOCA患者,同月行心肌灌注显像(MPI)、经胸超声心动图及碲锌镉(CZT)SPECT冠脉血流定量检测,最终纳入93例INOCA患者[男36例、女57例,年龄(63.0±10.9)岁]。CMD定义为冠脉血流储备(CFR)<2.5。采用两独立样本 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和 χ2检验比较CMD组和非CMD组MPI结果、左心室容积参数;采用ROC曲线分析各指标预测CMD的效能;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CMD的危险因素。 结果:93例INOCA患者中,CMD组29例、非CMD组64例;CMD组的年龄、高血压患者比例、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负荷总积分(SSS)、差异总积分(SDS)、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IDS)、室间隔厚度(IVST)、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T)均高于非CMD组( t值:2.42~3.76, χ2=8.94, z值:-3.31、-3.41,均 P<0.05)。ROC曲线分析示,LVMI、SSS、SDS、LVPWT、IVST及年龄对CMD有预测价值(AUCs:0.67~0.7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示,LVMI[比值比( OR)=1.08,95% CI:1.01~1.17]、SDS( OR=5.37,95% CI:1.95~14.78)、高血压( OR=5.68,95% CI:1.34~24.18)及年龄( OR=1.10,95% CI:1.03~1.18)是CMD的危险因素。 结论:LVMI、SDS、高血压及年龄与INOCA患者合并CMD密切相关,可用于INOCA患者的早期危险分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发挥心肌灌注成像优势 推动缺血伴非阻塞性冠状动脉疾病的影像诊断与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缺血伴非阻塞性冠状动脉疾病(INOCA)很少能被正确诊断,临床误漏诊率高。无创影像学方法不仅可以检出其冠状动脉非阻塞性狭窄,负荷心肌灌注成像还可准确评估心肌微循环功能障碍或心肌缺血,但临床应用普遍受限。心血管影像医师应发挥心肌灌注成像在INOCA心肌异常诊断中的价值,提高INOCA的诊断准确度及检出率,推动INOCA相关临床研究的开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心外膜脂肪容积预测阻塞性冠心病伴心肌缺血的增益价值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心外膜脂肪容积(EFV)与阻塞性冠心病伴心肌缺血的关系,与传统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及冠状动脉钙化(CAC)预测模型比较,评价EFV预测阻塞性冠心病伴心肌缺血的增益价值。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横断面研究。连续入选2018年3月至2019年11月于苏州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就诊并行冠状动脉造影(CAG)及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心肌灌注成像(SPECT-MPI)的疑诊冠心病患者。通过胸部非增强计算机断层扫描获得EFV与CAC。阻塞性冠心病定义为1支及以上冠状动脉管腔狭窄≥50%,心肌缺血定义为负荷及静息MPI可逆性灌注缺损,阻塞性冠心病伴心肌缺血定义为冠状动脉造影诊断至少1支冠状动脉狭窄≥50%且至少1支狭窄冠状动脉供血的心肌区域存在心肌缺血。两者均不具备或仅具备其一为无阻塞性冠心病伴心肌缺血。据此将患者分为2组。收集、比较两组的临床资料、CAC及EFV参数。使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评估EFV和阻塞性冠心病伴心肌缺血的相关性,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EFV能否在传统危险因素及CAC基础上提高对阻塞性冠心病伴心肌缺血的预测。结果:共纳入164例疑诊冠心病患者,年龄(61.4±9.9)岁,男性111例,阻塞性冠心病伴心肌缺血患者62例(37.8%),无阻塞性冠心病伴心肌缺血患者102例(62.2%)。阻塞性冠心病伴心肌缺血患者EFV显著高于无阻塞性冠心病伴心肌缺血患者[(135.63±33.29)cm 3比(105.18±31.16)cm 3, P<0.01]。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EFV每增加1个标准差,阻塞性冠心病伴心肌缺血风险增加1.96倍( OR=2.96,95% CI:1.89~4.62, P<0.01)。校正传统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及CAC后,EFV是阻塞性冠心病伴心肌缺血的独立影响因子( OR=4.48,95% CI:2.17~9.23, P<0.01)。在传统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联合CAC预测阻塞性冠心病伴心肌缺血的模型上加入EFV后曲线下面积更大(0.90比0.85, P=0.04),该模型95% CI为0.85~0.95,global卡方增加21.81( P<0.05)。 结论:EFV是阻塞性冠心病伴心肌缺血的独立预测因子,在传统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和CAC基础上,加入EFV对于预测阻塞性冠心病伴心肌缺血具有增益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缺血伴非阻塞性冠状动脉疾病诊断及管理中国专家共识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在因心绞痛入院接受冠状动脉造影的中国患者中,约20%为非阻塞性冠状动脉疾病,而我国现有冠心病患者1 100万,据此推测我国缺血伴非阻塞性冠状动脉疾病(INOCA)疾病负担较重。为规范INOCA患者的诊断和管理,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心血管病影像学组、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学组、冠脉腔内影像及生理学学组及基础研究学组和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相关专家制定了本共识,旨在结合我国国情及临床实践,进一步明确INOCA诊疗规范,为临床提供指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微循环障碍型缺血伴非阻塞性冠状动脉疾病的动物模型构建及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联合心肌灌注评估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构建微循环障碍型缺血伴非阻塞性冠状动脉疾病(INOCA)动物模型,并探讨INOCA模型的CT心肌灌注成像(CT-MPI)及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的影像学特征。方法:12只巴马小香猪随机分为实验组(9只)和对照组(3只),实验组小香猪通过联合诱导高血脂、糖尿病、慢性肾脏疾病构建微循环障碍型INOCA动物模型,并经冠状动脉造影和有创功能学检查验证该INOCA模型是否构建成功。而后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小香猪行CT-MPI联合CCTA检查,评估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和冠状动脉疾病报告和数据系统分级,测量心肌灌注参数,包括静息和负荷状态下的心肌血流量(MBF)、心肌血容量(MBV)和有无心肌缺血。结果:冠状动脉造影及有创功能学检查明确实验组7只小香猪建模成功,另外2只死亡,对照组3只全部存活。CCTA证实所有实验组及对照组小香猪均无阻塞性冠状动脉狭窄,且与冠状动脉造影一致。CT-MPI显示实验组小香猪静息和负荷状态下平均MBF值和MBV值均低于对照组;对照组负荷状态平均MBF值和MBV值较静息态明显升高,而实验组负荷状态平均MBF值和MBV值较静息状态更低。结论:联合诱导高血脂+糖尿病+慢性肾脏疾病可成功构建微循环障碍型INOCA模型,且该模型表现出符合INOCA定义的CT冠状动脉非阻塞性狭窄及心肌缺血特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碲锌镉心脏专用SPECT动态心肌灌注显像定量参数在INOCA和OCAD患者预后评估中的诊断价值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究碲锌镉(CZT)心脏专用SPECT动态心肌灌注显像(D-MPI)定量参数在缺血伴非阻塞性冠状动脉疾病(INOCA)和阻塞性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OCAD)患者预后评估中的诊断价值,并与心肌灌注显像(MPI)半定量参数进行比较。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3月至2021年7月于泰达国际心血管病医院行CZT心脏专用SPECT D-MPI、具备显像前后3个月内的冠状动脉造影(CAG)资料并最终完成随访的100例INOCA患者[其中,男性37例、女性63例,年龄62.0(55.3,66.0)岁]和同期诊断为OCAD的203例患者[其中,男性122例、女性81例,年龄63.0(57.0,69.0)岁]的临床资料,随访内容为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发生情况。根据随访结果将INOCA和OCAD患者分别分为无MACE组和有MACE组。比较无MACE组与有MACE组患者的D-MPI定量参数[心肌血流储备(MFR)、静息心肌血流量(r-MBF)和负荷心肌血流量(s-MBF)]及MPI半定量参数[负荷总积分(SSS)、静息总积分(SRS)、总积分差(SDS)、负荷总灌注缺损(s-TPD)和静息总灌注缺损(r-TPD)]间的差异。计量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 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Pearson卡方检验。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D-MPI定量参数和MPI半定量参数预测INOCA和OCAD患者发生MACE的诊断效能。采用Delong检验和净重新分类指数(NRI)进一步验证D-MPI定量参数和MPI半定量参数的诊断效能的差异。 结果:100例INOCA患者中,有MACE组的s-MBF和MFR均显著低于无MACE组[1.27(1.03,1.88)ml/(min·g)对2.25(1.59,3.13)ml/(min·g)、1.65(1.35,2.04)对2.52(1.75,3.3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Z=-2.986、-2.859,均 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s-MBF和MFR对预测INOCA患者发生MACE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曲线下面积(AUC)=0.777、0.765,均 P<0.001],当s-MBF临界值为1.57 ml/(min·g)时,预测INOCA患者MACE的灵敏度为72.7%、特异度为75.3%;当MFR临界值为2.04时,预测INOCA患者MACE的灵敏度为81.8%、特异度为66.3%。NRI结果显示,s-MBF≤1.57 ml/(min·g)、MFR≤2.04对于INOCA患者预后的正确分类比例较MPI半定量参数异常(SSS≥4分且SDS≥2分)分别提高了44.4%和44.5%。203例OCAD患者中,有MACE组的s-MBF和MFR均显著低于无MACE组[1.21(0.61,1.51)ml/(min·g)对1.76(1.14,2.56)ml/(min·g)、1.51(0.81,1.91)对2.02(1.50,2.8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Z=-2.891、-2.984,均 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MFR和s-MBF对预测OCAD患者发生MACE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AUC=0.725、0.718,均 P<0.001),当MFR临界值为1.71时,预测OCAD患者MACE的灵敏度为75.0%、特异度为63.6%;当s-MBF临界值为1.49 ml/(min·g)时,预测OCAD患者MACE的灵敏度为81.3%、特异度为61.5%。NRI结果显示,s-MBF≤1.49 ml/(min·g)、MFR≤1.71对于OCAD患者预后的正确分类比例较MPI半定量参数异常(SSS≥4分且SDS≥2分)分别提高了32.9%和28.7%。 结论:CZT心脏专用SPECT D-MPI获得的MFR和s-MBF均可以作为预测INOCA及OCAD患者发生MACE的诊断指标,并具有较好的预后诊断效能,与MPI半定量参数相比,能为临床提供更准确的预后评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缺血伴非阻塞性冠状动脉疾病与阻塞性冠状动脉疾病的CT解剖与功能对比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缺血伴非阻塞性冠状动脉疾病(INOCA)和阻塞性冠状动脉疾病(CAD)患者的冠状动脉血管和斑块、心肌灌注以及心功能特征的差异。方法:回顾性纳入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21年7月至2022年6月因心绞痛等症状可疑CAD和心肌缺血并接受冠状动脉CT成像(CCTA)和动态负荷CT心肌灌注(CTP)成像的患者101例。根据CCTA和CTP结果,将患者分为INOCA 27例、中度阻塞性CAD 26例和重度阻塞性CAD 48例,分析所有患者的冠状动脉解剖学狭窄、斑块特征和心肌灌注特征。此外,对CCTA进行全心动周期重建,使用Medis Suite 3.2软件对图像进行分析,获得左心室的整体纵向应变(GLS)、整体圆周应变(GCS)和整体径向应变(GRS)。多组间分析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或Kruskal-Wallis H检验。 结果:INOCA患者的年龄低于中度和重度阻塞性CAD患者( P<0.001)。INOCA患者的正性重构发生率(7.4%,2/27)低于中度(57.7%,15/26, P<0.001)和重度阻塞性CAD患者(33.3%,16/48, P=0.017)。INOCA患者的缺血心肌体积占比与重度阻塞性CAD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均>0.05),但均高于中度阻塞性CAD患者( P均<0.05)。此外,INOCA患者的GLS[-17.4%(-21.6%,-11.6%)]与重度阻塞CAD患者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17.6%(-21.9%,-14.8%), P=0.536],但均显著高于中度阻塞性CAD患者[-22.3%(-29.8%,-19.0%), P<0.05]。 结论:基于CTP联合CCTA成像“一站式”测量的INOCA患者的异常心肌灌注和心肌应变等早期心功能改变与重度阻塞性CAD患者类似,且比中度阻塞性CAD患者更严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缺血伴非阻塞性冠状动脉疾病的影像学诊断现状及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缺血伴非阻塞性冠状动脉疾病(INOCA)的发病率较高,患者的胸痛症状多不典型且表现多样,同时其分型较多,因此极易被患者自身和临床医师所忽视。随着临床对INOCA的致病原因和不良预后认识的不断加深,近年来用于INOCA诊断的无创或有创方法的研究和应用进展快速。INOCA的致病原因包括心外膜冠状动脉痉挛(CAS)和微血管功能障碍(CMD)。因此,各种诊断方法基本围绕CAS和CMD进行。通过诊断并分析其致病原因,最终实现对INOCA患者的针对性治疗,改善患者的症状、生活质量和预后。笔者主要对INOCA的诊断现状和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提高临床医师对INOCA的认识、深入了解INOCA相关的影像学诊断手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冷加压试验心肌灌注显像对INOCA患者血管痉挛性心绞痛诊断价值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冷加压试验(CPT)心肌灌注显像(MPI)对缺血伴非阻塞性冠状动脉疾病(INOCA)患者血管痉挛性心绞痛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3年6月于徐州市中心医院住院的676例有心绞痛或胸闷憋喘等心绞痛等同症状的疑似INOCA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439例、女性237例,年龄(49.3±20.4)岁。所有患者均行CPT和静息MPI(二日法)。根据《SPECT心肌灌注显像技术与图像处理要点专家共识(2019版)》判断患者心肌缺血的程度。计算负荷总积分(SSS)、静息总积分、总灌注缺损(TPD)等半定量参数。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计数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 χ2检验。 结果:CPT MPI结果阴性[CPT(-)组]和结果阳性[CPT(+)组]的患者分别为202例和474例,2组中有焦虑症状患者的占比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4.9%对89.9%, χ2=4.667, P<0.05),2组患者其他一般资料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t=1.009, χ2=0.136~3.042,均 P>0.05)。根据SSS结果,676例患者中轻度心肌缺血患者299例(44.2%)、中度心肌缺血患者156例(23.1%)、重度心肌缺血患者19例(2.8%)。根据TPD结果,轻度心肌缺血患者318例(47.0%)、中度心肌缺血患者136例(20.1%)、重度心肌缺血患者20例(3.0%)。根据缺血部位不同,跨壁心肌缺血患者331例(49.0%)、心尖部心肌缺血患者349例(51.6%)、心内膜下心肌缺血患者277例(41.0%)。 结论:CPT MPI可诊断性评估INOCA患者血管痉挛性心绞痛导致的心肌缺血,为该类患者的无创影像诊断提供重要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女性缺血性心绞痛患者冠状动脉阻塞程度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女性缺血性心绞痛患者冠状动脉阻塞程度相关危险因素。方法:纳入2013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全国6家心血管疾病介入中心因心绞痛症状疑诊冠心病且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女性与男性组,以及女性心绞痛患者缺血伴非梗阻性冠状动脉性疾病(INOCA)与缺血伴梗阻性冠状动脉性疾病(IOCA)亚组之间的临床特点,分析女性冠状动脉阻塞程度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共纳入心绞痛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1 600例,其中女性666例,男性934例。女性组年龄、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及INOCA的比例高于男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65岁、高血压、糖尿病、典型心绞痛症状与女性心绞痛患者IOCA风险增加相关。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5岁( OR=1.784,95% CI:1.146~2.776, P=0.010)、高血压( OR=1.782,95% CI:1.201~2.644, P=0.004)及典型心绞痛症状( OR=1.642,95% CI:1.127~2.393, P=0.010)为女性心绞痛患者诊断为IOCA的独立危险因素。危险因素个数与冠心病梗阻类型相关性分析显示,INOCA的发生率随着危险因素个数增加明显降低,由45.5%下降至14.2%。IOCA的发生率随着危险因素个数增加明显升高,由54.5%上升至85.8%,变化趋势有统计学意义( P趋势<0.001)。 结论:心绞痛疑诊冠心病患者中女性INOCA的发病率高于男性,随着合并危险因素个数的增多,其IOCA发生率升高,INOCA发生率降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