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护网明目汤联合羟苯磺酸钙胶囊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评价护网明目汤联合羟苯磺酸钙胶囊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 DR)的疗效。方法:选择泰州市中医院2017年1月-2018年12月符合入选标准的80例DR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40例。对照组口服羟苯磺酸钙胶囊,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护网明目汤。2组均连续治疗30 d。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中医症状评分,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空腹血糖、2 hPG、HbAlc,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IL-6、TNF-α及人细胞间黏附分子1(human 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 1, ICAM-1);采用投射视野检查仪进行视野灰度值、出血斑面积检测;采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测量黄斑厚度;采用电子计算机X射线断层测量眼部血管瘤体积,评价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0%(38/40)、对照组为80.0%(32/4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4.114, P=0.043)。观察组治疗后主症与次症评分低于对照组( t值分别为68.305、9.687, P值均<0.001);空腹血糖、2 hPG及HbAlc低于对照组( t值分别为4.888、3.007、7.183, P值均<0.001)。治疗后,观察组视野灰度值[(1.41±0.17)%比(2.55±0.24)%, t=24.515]、黄斑厚度[(308.85±9.43)μm比(358.51±13.24)μm, t=19.322]、出血斑面积[(1.10±0.35)mm 2比(2.03±0.44)mm 2, t=10.462]及血管瘤体积[(11.02±1.94)μm 3比(14.11± 2.11)μm 3, t=6.818]均低于对照组( P<0.01)。观察组治疗后血清IL-6、TNF-α及ICAM-1水平低于对照组( t值分别为32.261、19.467、37.713, P值均<0.001)。2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 结论:护网明目汤联合羟苯磺酸钙胶囊可有效改善DR患者的视力及临床症状,降低血糖及炎性细胞因子水平,提高临床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羟苯磺酸钙胶囊联合大活络胶囊及丹红注射液在单纯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中的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究单纯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实施羟苯磺酸钙胶囊联合大活络胶囊及丹红注射液的效果。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四川省达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就诊的106例单纯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单纯羟苯磺酸钙胶囊治疗)和干预组(羟苯磺酸钙胶囊联合大活络胶囊、丹红注射液治疗),各53例,对比治疗效果。结果: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者的视力均明显改善( P<0.05),且干预组患者的视力高于对照组患者( P<0.05);两组患者视网膜中央动脉(CRA)和睫状后动脉(PCA)的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明显升高( P<0.05),RI明显降低( P<0.05),且干预组患者CRA和PCA的PSV和EDV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RI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干预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6.2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9.25%( χ 2=7.102, P<0.05);干预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43%,与对照组的3.78%无显著差异( χ 2=1.377, P>0.05),且给予针对性处理后,不良反应均消失。 结论:羟苯磺酸钙胶囊联合大活络胶囊及丹红注射液治疗单纯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效果显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脉管复康联合羟苯磺酸钙对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疗效及对炎症因子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评估脉管复康联合羟苯磺酸钙对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治疗效果及对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4月至2017年12月在怀化市第一人民医院内分泌科就诊的2型糖尿病合并非增殖期视网膜病变的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 n=40,72眼)和观察组( n=40,76眼),两组均给予常规基础治疗,对照组口服羟苯磺酸钙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脉管复康联合治疗,疗程24周。治疗结束后评估两组患者临床治疗疗效,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炎症因子白介素6(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水平。治疗过程中监测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脉管复康联合羟苯磺酸钙治疗组患者的总有效率高于单用羟苯磺酸钙组(92.5% vs 75.0%,χ 2=4.501, 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IL-6、hs-CR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41±0.92)pg/ml vs (4.47±0.84)pg/ml、(16.36±4.02)mg/L vs (16.38±3.26)mg/L],治疗12、24周后观察组的IL-6、hs-CR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12 h:(2.55±0.64)pg/ml vs (2.94±0.59)pg/ml、(12.21±3.48)mg/L vs (14.33±3.04)mg/L;24 h:(1.93±0.49)pg/ml vs (2.36±0.45)pg/ml、(9.63±3.05)mg/L vs (11.52±2.15)mg/L,均 P<0.05]。两组患者在整个治疗观察期间均没有监测到严重不良反应事件发生。 结论:脉管复康联合羟苯磺酸钙是治疗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有效方案,可以提高临床疗效,安全性高,且能够减轻炎症反应,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羟苯磺酸钙胶囊联合全视网膜光凝术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视力状况、眼底微循环及脉络膜厚度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3周前
目的:探讨羟苯磺酸钙胶囊联合全视网膜光凝术(PRP)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视力状况、眼底微循环及脉络膜厚度的影响,以期为DR患者提供合理治疗方案.方法:选取2022年8月-2023年1月我院收治的的96例DR患者,按数字随机分组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PRP治疗,试验组采用羟苯磺酸钙胶囊联合PRP治疗,持续治疗4周.对比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和黄斑中心凹厚度(CMT)、最佳矫正视力(BCVA)、眼压水平以及眼底微循环[阻力指数(RI)、收缩期峰值平均流速(PSV)、舒张末期平均血流速度(EDV)]、脉络膜厚度[黄斑中心凹脉络膜厚度(SFCT)、上方脉络膜厚度(SCT)、下方脉络膜厚度(ICT)、颞侧脉络膜厚度(TCT)、鼻侧脉络膜厚度(NCT)]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试验组治疗4周后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4周后两组DR患者CMT、BCVA、眼压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改善,且试验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4周后两组DR患者EDV、PSV、RI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改善,且试验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4周后两组DR患者SFCT、SCT、ICT、TCT、NCT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改善,且试验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DR患者治疗期间并发症总发生率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羟苯磺酸钙胶囊联合PRP有利于提升DR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对改善患者视力状况、眼底微循环及脉络膜厚度具有积极作用,且安全性好,是临床治疗DR患者的合理有效的方案,为临床治疗DR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周前
-
加味地黄汤辅助治疗肝肾阴虚型老年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7/13
目的 探讨加味地黄汤辅助治疗肝肾阴虚型老年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1 年5 月至2023 年1 月海南省中医院收治的肝肾阴虚型老年DR 患者108 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54 例)接受常规降糖和羟苯磺酸钙胶囊治疗,观察组(54 例)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加味地黄汤辅助治疗,以4 周为1 个疗程,连续治疗3 个疗程.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和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视力水平、血糖指标[空腹血糖(FBG)、餐后2h 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氧化应激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并比较两组治疗安全性.结果 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FBG、2 hPG、HbA1c、VEGF、TNF-α、IL-6、MDA水平均低于治疗前,视力、SOD 水平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FBG、2 hPG、HbA1c、VEGF、TNF-α、IL-6、MDA 水平均低于对照组,视力、SOD 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期间均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 加味地黄汤辅助治疗肝肾阴虚型老年DR 的效果确切,能显著改善症状,提高视力水平,且安全性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13
-
消渴明目饮治疗瘀血内阻型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编辑人员丨2023/12/2
目的:观察消渴明目饮治疗瘀血内阻型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on-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NPDR)患者的临床疗效,并观察其对玻璃体液中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及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oluble 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s-1,sICAM-1)的影响.方法:96 例NP-DR患者按照掷币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8 例.两组患者均给予控制血糖、抗血管生成等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羟苯磺酸钙胶囊治疗,每次0.5 g,2 次·d-1;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消渴明目饮.两组均持续治疗3 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玻璃体液及血清VEGF、TNF-α及sICAM-1 水平,LogMAR视力,出血斑面积及中医证候积分.结果:(1)治疗后,两组患者玻璃体液 VEGF、TNF-α 及 sICAM-1 水平均显著降低,观察组治疗后 VEGF 为(179.82±18.35)ng·L-1,TNF-α为(25.17±3.74)ng·L-1,sICAM-1 为(378.66±38.80)μg·L-1,均低于同期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 VEGF、TNF-α 及 sICAM-1 水平均显著降低,观察组患者 VEGF 为(156.78±16.35)ng·L-1,TNF-α为(19.10±2.12)ng·L-1,sICAM-1 为(220.32±23.05)μg·L-1,均低于同期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后,两组患者LogMAR视力及出血斑面积均明显降低,观察组患者LogMAR视力为(0.30±0.06),出血斑面积为(1.07±0.11)mm2,均低于同期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治疗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观察组患者视物模糊评分为(2.23±0.24)分、口渴喜饮评分为(2.10±0.19)分、头昏目眩评分为(2.05±0.17)分,均低于同期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渴明目饮治疗瘀血内阻型NPDR疗效显著,可降低患者VEGF、sICAM-1 及TNF-α水平,改善NPDR患者视力,降低患者中医证候积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2/2
-
贞莲明目胶囊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网络药理学机制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11/18
目的 探讨贞莲明目胶囊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作用机制.方法 利用网络药理学筛选贞莲明目胶囊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关键靶点,并通过分子对接预测活性成分的结合部位.结合网络药理学结果,构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大鼠模型.将6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羟苯磺酸钙片组和贞莲明目胶囊组,每组15只.正常组、模型组给予2 mL生理盐水,每日1次灌胃;羟苯磺酸钙片组、贞莲明目胶囊组分别给予相应浓度的治疗药物(2 mL),每日1次灌胃.给药4周后,取大鼠视网膜进行检测,比较视网膜厚度、白细胞介素(IL)-1β、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核转录因子-κB(NF-κB)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网络药理学共筛选出贞莲明目胶囊有效成分2 367种,作用靶点248个,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相关靶点3 943个,其交集靶点153个.基因本体(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分析得出主要涉及信号转导、炎症反应、细胞凋亡等生物学反应过程,主要参与IL-1β、EGF/EGFR/P13K/AKT、IL-6/STAT3、肿瘤蛋白P53(TP53)和胱天蛋白酶3(CASP3)等信号通路的调控.分子对接结果表明,筛选得到的主要活性成分与靶点有较强的结合.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视网膜厚度降低,IL-1 β、IL-6、TNF-α、VEGF、NF-KB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羟苯磺酸钙片组大鼠视网膜厚度升高,IL-1β、IL-6、TNF-α、VEGF、NF-κB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羟苯磺酸钙片组比较,贞莲明目胶囊组大鼠视网膜厚度升高,IL-1 β、IL-6、TNF-α、VEGF、NF-κB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贞莲明目胶囊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治疗或许具有积极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IL-lβ、EGF/EGFR/P13K/AKT、IL6/STAT3、TP53和CASP3信号通路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1/18
-
复方血栓通胶囊联合羟苯磺酸钙治疗非增生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疗效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探讨复方血栓通胶囊联合羟苯磺酸钙治疗非增生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120例非增生性DR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治疗采用复方血栓通胶囊,研究组患者采用复方血栓通胶囊联合羟苯磺酸钙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血管瘤体积、出血斑面积、黄斑厚度、视野灰度值、视力、30°内阈值敏感程度)、炎症因子指标(血清hs-CRP、VEGF、IGF-1)、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1)两组患者治疗5 mo,血管瘤体积、出血斑面积、黄斑厚度、视野灰度值均低于治疗前(t研究组=24.81、19.59、8.567、17.79,t对照组=12.02、8.60、10.32,10.85,P<0.05),视力、30°内阈值敏感程度均优于治疗前(t研究组=-5.24、-8.79,t对照组=-2.26、-3.39,P<0.05);研究组患者的血管瘤体积、出血斑面积、黄斑厚度、视野灰度值均低于对照组,视力、30°内阈值敏感程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12.97、-9.47、-13.54、-5.59、2.65、4.05,P<0.05).(2)两组患者治疗5mo,血清hs-CRP、VEGF、IGF-1水平均低于治疗前(t研究组=34.30、23.33、42.118,t对照组=18.68、17.46、26.73,P<0.05);研究组的hs-CRP、VEGF、IGF-1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14.79、-7.43、-15.35,P<0.05).(3)研究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2.0%,高于对照组的70.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16.352,P<0.05).(4)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0%,对照组为13%,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32,P>0.05).结论:复方血栓通胶囊联合羟苯磺酸钙治疗非增生性DR,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其作用机制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相关,临床疗效较好,安全性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视清饮对瘀热阻络型白内障合并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疗效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观察视清饮对瘀热阻络型白内障合并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患者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对房水中ICAM-Ⅰ水平及黄斑视网膜厚度的影响.方法:选取60例中医辨证为瘀热阻络证NPDR的白内障患者,随机分为中药组(视清饮)、西药组(羟苯磺酸钙胶囊),并随机选取35例同期行白内障手术且无糖尿病的单纯白内障患者设为对照组.中药组、西药组术前分别给予相应药物治疗,疗程为1个月,对照组无特殊治疗.3组患者手术时均取房水,对比3组患者房水中ICAM-1水平、治疗前后黄斑视网膜厚度变化情况、眼底病变情况及中医临床证候变化情况.结果:①黄斑视网膜厚度值:中药组治疗后较治疗前减少(P<0.05);另两组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②DR眼底病变:中药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66.7%优于西药组的20.0%(P<0.01);③房水中ICAM-1水平:对照组<中药组<西药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④中医临床证候:总有效率中药组的70.0%明显高于西药组的6.7%(P<0.01).结论:视清饮在治疗瘀热阻络型NPDR方面对房水中ICAM-1水平有一定调控作用,有效降低黄斑视网膜厚度,改善眼底病变,还对瘀热阻络典型症状有明显改善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复方血栓通胶囊联合羟苯磺酸钙治疗早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探讨复方血栓通胶囊联合羟苯磺酸钙治疗早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R)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5-02/2016-11我院眼科门诊收治的DR患者54例68眼,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27例34眼)和研究组(27例34眼).对照组患者给予口服羟苯磺酸钙片进行治疗,而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使用复方血栓通胶囊进行治疗.两组患者的疗程均为5 mo.统计两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同时分别于治疗前后检测两组患者视力、血糖及炎症因子水平,并观察不良反应及复发率.结果:研究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1%(31/34),明显高于对照组68%(23/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治疗后视力、血管瘤体积、黄斑厚度、出血斑面积、视野灰度值、血糖及炎症因子水平显著下降,同时研究组患者的视力、血糖及炎症指标水平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发生不良反应;研究组患者复发率为3%(1/3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6%(6/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9).结论:复方血栓通胶囊联合羟苯磺酸钙治疗DR疗效显著,能够明显改善视力、血糖及减轻炎症反应,具有较好的远期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