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家公园旅游对当地居民自然保护态度的影响机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是我国建设生态文明、美丽中国以及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重要抓手.当地社区居民是国家公园建设和管理的重要利益主体,也是参与国家公园自然保护的重要力量,如何培育当地居民积极的自然保护态度对于国家公园的建设和管理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以神农架国家公园试点区为例,基于刺激-有机体-反应(S-O-R)模型,引入地方依恋变量,构建了旅游影响感知、地方依恋和自然保护态度之间的结构关系模型,运用多群组嵌套结构方程模型(SEM)揭示了国家公园发展旅游对当地居民自然保护态度的影响机制.研究表明:(1)神农架国家公园试点区居民对旅游影响的感知对其自然保护态度有显著的直接影响;(2)地方依恋在神农架国家公园试点区居民旅游影响感知与其自然保护态度之间发挥着中介作用;(3)在旅游影响感知、地方依恋和自然保护态度之间的结构关系上,参与旅游的居民和未参与旅游的居民之间存在显著的群体差异.主要表现为前者对负面旅游影响的感知对其地方依恋感和自然保护态度均没有显著影响,而后者对负面旅游影响的感知对其地方依恋感和自然保护态度有显著影响.研究的理论贡献主要有两点:一是通过引入地方依恋作为中介变量,揭示了国家公园旅游影响当地居民自然保护态度的作用路径;二是通过参与旅游居民和未参与旅游居民两个群体的比较分析,进一步揭示了国家公园旅游影响当地居民自然保护态度的群体差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基于扎根理论的外科护士群体执业风险形成机制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 基于扎根理论探讨外科护士群体执业风险形成机制并提供政策建议.方法 采用目的抽样法,于2023年12月至2024年1月对来自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外科的13个科室22名护理人员进行半结构访谈,运用NVivo软件对访谈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共提炼出37个概念和17个范畴,归纳凝练出组织治理局限和社会文化制约2个维度导致风险评估前控机制失准影响护士执业活动中的风险交流过程,执业主体和服务对象在风险交流过程中产生慎独精神缺位、领导权力滥用、护患信任危机三类风险轨迹,最终导致就医体验不佳、护士职业怠卷、患方不满情绪表达的风险结局行为,诱发执业风险的发生.结论 提示相关职能部门应逐步改善组织治理局限和社会文化制约要素,纠正执业风险轨迹,扭转执业风险结局行为,从而营造和谐安全的执业环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CRISPR/Cas系统在微藻基因编辑研究中的进展
编辑人员丨1天前
微藻是一类在显微镜下才能辨别的微小藻类群体,其结构简单,分布广泛,常见的微藻有蓝藻、螺旋藻、莱茵衣藻、杜氏盐藻等[1].微藻是一类比陆生作物拥有更高生物量的单细胞光合自养生物,富含蛋白质、脂肪酸、维生素和色素等生物活性物质,在生物燃料、天然产物增产、功能性藻株制备、环境治理、温室效应调节等方面均发挥着重要作用,有着重要的学术研究和开发应用价值[2].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前言——口腔衰弱与常见老年综合征关系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天前
口腔衰弱(oral frailty,OF)作为衰弱领域的新概念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OF是指与年龄增长相关的口腔颌面部结构及功能的衰退[1],表现为牙齿数量减少、口腔功能下降以及口腔卫生改变.老年综合征是指随着年龄增长,老年群体出现的一系列机体功能衰退带来的非特异性临床症候群.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我国医生执业能力自评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了解我国医生执业能力现状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为有效提高我国医生的执业水平提供循证依据。方法:参考国际成熟评价框架制定我国医生执业能力评价量表。2018年6—12月,采用分层抽样方法,依托医联体平台,随机选取全国1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39家医院,共2 156名医生参与调查。对其执业能力6个维度(医学知识、疾病诊疗、科研教学、人际沟通、职业精神、群体健康)的现状和影响因素进行统计分析。单因素分析采用 χ2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我国医生各维度执业能力自评结果显示,职业精神维度评分最高(3.89分),科研教学维度最低(2.85分)。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医生6个维度的执业能力水平高低与性别、学历、职称、导师资格、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以及是否为医学院校附属医院或教学医院等有关( P<0.05)。 结论:我国医生执业能力总体尚待提升。科研教学能力存在短板,医生应开展以临床问题为导向的科学研究;知识结构还需丰富,医生应树立大健康理念;非技术服务能力尚有欠缺,医生应具有厚重的人文情怀;接受医学教育的程度决定医生执业能力高低,保证规范化培训质量是关键举措。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一般拖延量表在中学生群体中应用的信效度检验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检验一般拖延量表(general procrastination scale,GPS)在中学生群体中应用的信效度。方法:通过分层随机抽样,采用GPS中文版、非理性拖延量表和学业倦怠量表对哈尔滨市10 825名中学生调查,间隔4周后,4 498名学生进行了重测。使用SPSS 27.0和Mplus 8.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各条目区分度良好,探索性和验证性因子分析均表明,GPS为两因子结构,包含主动回避与缺乏计划两个因子,模型拟合效果较好(CFI=0.914,TLI=0.901,RMSEA=0.069,SRMR=0.072)。GPS与非理性拖延量表、学业倦怠量表总分均呈正相关( r=0.753,0.677,均 P<0.001)。GPS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864,折半信度为0.870,4周后的重测信度为0.756。 结论:GPS在中学生群体中具有较好的信效度,为衡量中学生拖延水平和后续开展相关的研究提供了标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痛苦忍耐度量表的汉化修订及其适用性评价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对痛苦忍耐度量表(distress tolerance scale,DTS)进行汉化修订并在中国大学生群体中应用,评价其测量学性能并进行跨文化比较。方法:采用DTS、9条目病人健康问卷(patient health questionnaire-9,PHQ-9)、广泛性焦虑量表(generalized anxiety disorder-7,GAD-7)和D型人格量表(type D personality scale-14,DS14)对1 125名大学生进行施测,另外选取443名大学生间隔3周后进行的前后施测。采用SPSS 26.0和AMOS 20.0进行信效度分析。结果:(1)汉化修订后痛苦忍耐度量表共13个条目(distress tolerance scale-13,DTS-13),各条目区分度良好,鉴别指数均在0.4以上( r=0.402~0.760,均 P<0.001)。(2)DTS-13具有良好的结构效度,包含痛苦忍受、痛苦关注、痛苦评价、痛苦调节4个因子。验证性因素分析模型拟合度良好( χ2/ df=4.751,RMR=0.042,RMSEA=0.058,GFI=0.963,AGFI=0.941,NFI=0.958,CFI=0.966)。(3)DTS-13与D型人格中的消极情感的校标相关为-0.509,与抑郁和焦虑的校标相关分别为-0.392和-0.403。(4)DTS-13的内部一致性信度为0.895,分半信度为0.846,重测信度为0.788,各因子的内部一致性信度为0.717~0.782;重测信度为0.548~0.923。(5)中国大学生痛苦忍耐度为(3.20±0.71)分,低于美国青年( t=-4.977, P<0.001)和西班牙大学生( t=-13.024, P<0.001)。男生的痛苦忍耐度高于女生( t=3.317, P<0.001)。 结论:修订后DTS-13保留了四因子结构,具有良好的测量学性能,适用于评价个体体验和承受消极心理状态的能力,可用于跨文化比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胎儿弯曲菌龟亚种中国分离株的种群结构、毒力基因及耐药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了解胎儿弯曲菌龟亚种( Campylobacter fetus subsp. testudinum, Cft)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 方法:对本实验室2010—2022年收集的15株胎儿弯曲菌龟亚种进行全基因组测序,结合GenBank公布的全球 Cft基因组数据进行流行病学分析;MLST-GrapeTree分析 Cft的群体遗传结构;核心基因组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cgSNP)构建 Cft的系统发育树,rhierBAPS确定其种群结构;CARD、ResFinder及VFDB注释 Cft的耐药及毒力基因; E-test法进行药敏试验,并参考CLSI-M45空肠/大肠弯曲菌药敏标准进行结果解释。 结果:基于基因组平均核苷酸一致性(ANI)分析,共纳入全球41株 Cft基因组信息,其中人类来源24株,动物来源13株,未知来源4株。流行病学资料显示,24株人类来源菌株中,20株感染对象为黄种人,1例为白种人(配偶是亚裔),其余未知,差异分布具有统计学意义。13株动物来源菌株均分离自爬行动物,包括龟类6株、蛇类4株、蜥蜴类3株。MLST分型显示,中国分离株以ST46为主要序列型,美国则以ST15为主要序列型;Grapetree显示,中国分离株的遗传多态性高于美国分离株;通过cgSNP及BAPS重建的系统发育发现全球 Cft构成6个种群,中国分离株呈散在分布且与动物源菌株亲缘关系密切;美国分离株相对较集中(SC3),且以ST15克隆传播为主;毒力基因分析显示,与鞭毛、糖基化系统及黏附素相关的毒力基因在 Cft中携带率为100.00%,而与侵袭性相关的Ⅳ型分泌系统 virB4、 virB9、 virD4因子及 tetO外排泵基因均存在于新发现的ST74中;15株中国分离株的体外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 Cft对环丙沙星耐药率为46.67%,对红霉素敏感性为100.00%。 结论:全球 Cft的群体结构呈现出较高的遗传多态性且感染人群多伴有基础免疫性疾病,其感染可能与食入或接触爬行类动物有关;本次研究发现的中国临床分离株主要流行型为ST46及新发现ST74型别,应引起我们的关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医疗联合体网格化管理政策执行的关键问题及推行策略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对山东省日照市医疗联合体(以下简称医联体)网格化布局管理策略进行分析,为该政策完善提供借鉴。方法:2020年8月,就医联体网格化布局管理目标、具体措施、存在问题及影响因素等,对山东省日照市31名相关管理者进行半结构化访谈。运用扎根理论梳理访谈资料,结合梅兹曼尼安-萨巴提尔政策执行综合模型进行深入分析。结果:通过分析,获得理论和技术支撑、目标群体特征、政策因果论、政策指令现状、执行机构间关系、社会经济条件和技术、公众态度以及媒体宣传8个主范畴及19个副范畴。在此基础上,基于梅兹曼尼安-萨巴提尔政策执行综合模型形成了医联体网格化管理政策执行理论框架。结论:该市执行医联体网格化管理政策的社会经济条件和技术较为成熟,公众支持力度高、社会反响好,但仍存在政策指令不够清晰、不同主体间利益协同机制不完善和配套政策不完备等问题。未来应促进形成政策执行合力、出台配套政策并加强基层队伍建设等,以保障政策的有序推进与长效实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1990—2019年中国、日本、韩国胰腺癌流行病学趋势及主要风险归因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分析1990—2019年中国、日本、韩国胰腺癌流行病学趋势及主要风险归因。方法: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收集1990—2019年全球疾病负担(GBD)数据库中中国、日本、韩国胰腺癌发病率、死亡率、年龄标准化发病率(ASIR)、年龄标准化死亡率(ASMR)。根据GBD数据库2019年全世界标准化人口结构计算年龄标准化率。观察指标:(1)2019年中国、日本、韩国胰腺癌发病和死亡情况。(2)1990—2019年中国、日本、韩国胰腺癌发病率和死亡率风险的年龄-时期-队列模型分析。(3)1990—2019年中国、日本、韩国胰腺癌ASIR和ASMR变化趋势。(4)1990—2019年中国、日本、韩国胰腺癌死亡主要风险归因变化趋势。计数资料以绝对数、百分率和比值表示。采用Joinpoint(V.4.7.0.0)软件回归计算不同时段胰腺癌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年变化率、年平均变化率(AAPC)及其95%可信区间( CI)。采用STATA(V.15.0)软件中年龄-时期-队列模型分析控制两个变量,不同年龄、时期和出生队列对胰腺癌发病和死亡风险的影响,风险效应值采用相对危险度(95% CI)表示。 结果:(1)2019年中国、日本、韩国胰腺癌发病和死亡情况。2019年中国胰腺癌发病率从15~19岁的0.07/10万上升至85~89岁的64.01/10万,其中男性从0.09/10万上升至94.71/10万,女性从0.04/10万上升至47.47/10万;死亡率从0.04/10万上升至79.58/10万,其中男性从0.05/10万上升至116.50/10万,女性从0.03/10万上升至59.69/10万。日本胰腺癌发病率从15~19岁的0.03/10万上升至85~89岁的162.26/10万,其中男性从0.03/10万上升至177.67/10万,女性从0.04/10万上升至153.67/10万;死亡率从0.02/10万上升至154.88/10万,其中男性从0.02/10万上升至170.93/10万,女性从0.02/10万上升至145.94/10万。韩国胰腺癌发病率从15~19岁的0.04/10万上升至85~89岁136.78/10万,其中男性从0.03/10万上升至153.78/10万,女性从0.04/10万上升至129.73/10万;死亡率从0.02/10万上升至135.98/10万,其中男性从0.02/10万上升至156.21/10万,女性从0.02/10万上升至127.59/10万。中国胰腺癌人群发病和死亡人数高峰均出现在65~69岁男性群体,不同年龄组男性发病、死亡人数均高于同年龄组女性。日本胰腺癌人群发病人数高峰出现在80~84岁女性群体,死亡人数高峰出现在75~79岁男性群体,<80岁男性发病、死亡人数均高于同年龄组女性,≥80岁女性发病、死亡人数均高于同年龄组男性。韩国胰腺癌人群发病人数高峰出现在80~84岁女性群体,死亡人数高峰出现在70~74岁男性群体,<75岁男性发病、死亡人数均高于同年龄组女性,≥75岁女性发病、死亡人数均高于同年龄组男性。(2)1990—2019年中国、日本、韩国胰腺癌发病率和死亡率风险的年龄-时期-队列模型分析。年龄效应:矫正时期-队列效应,随着年龄的增长,中国、日本、韩国胰腺癌男性和女性发病率、死亡率风险均升高,其中女性较男性更明显,日本人群较中国、韩国人群更明显。时期效应:矫正年龄-队列效应,1990—2019年中国、日本、韩国胰腺癌男性和女性发病率、死亡率风险均呈上升趋势,其中中国人群时期效应更显著。队列效应:矫正年龄-时期效应,随着出生队列的推移,中国、日本、韩国胰腺癌男性和女性发病率、死亡率风险均降低。(3)1990—2019年中国、日本、韩国胰腺癌ASIR和ASMR变化趋势。1990—2019年中国胰腺癌ASIR、ASMR均呈逐年上升趋势,2019年ASIR、ASMR分别为1990年的1.82倍、1.79倍。日本胰腺癌ASIR、ASMR均呈缓慢上升趋势,2019年ASIR、ASMR分别为1990年的1.09倍、1.05倍。韩国胰腺癌ASIR、ASMR均呈先上升后下降再缓慢上升趋势。1990—2019年中国胰腺癌ASIR的AAPC为2.08%(95% CI为1.91%~2.24%, P<0.05);ASMR的AAPC为2.02%(95% CI为1.86%~2.19%, P<0.05)。日本胰腺癌ASIR的AAPC为0.28%(95% CI为0.15%~0.42%, P<0.05);ASMR的AAPC为0.13%(95% CI为0.03%~0.24%, P<0.05)。韩国胰腺癌ASIR的AAPC为0.50%(95% CI为0.21%~0.80%, P<0.05);ASMR的AAPC为0.15%(95% CI为-0.10%~0.40%, P>0.05)。(4)1990—2019年中国、日本、韩国胰腺癌死亡主要风险归因变化趋势。1990—2019年中国、日本、韩国胰腺癌死亡主要风险归因依次为吸烟、高空腹血糖和高体质量指数(BMI)。主要风险归因为吸烟的胰腺癌死亡占比趋势显示:中国男性由1990年的31.4%上升至2000年的34.1%,继下降至2015年的31.1%,后呈缓慢上升趋势至2019年的31.7%;女性由1990年的6.7%上升至2005年的10.4%,继下降至2019年的8.7%。日本男性由1990年的38.8%下降至2019年的26.9%;女性由1990年的20.9%下降至2019年的14.8%。韩国男性由1990年的37.5%下降至2019年的30.3%;女性由1990年的12.6%下降至2019年的10.0%。主要风险归因为高空腹血糖的胰腺癌死亡占比趋势显示:中国男性由1990年的5.9%上升至2019年的7.1%;女性由1990年的6.2%上升至2019年的6.8%。日本男性由1990年的7.0%上升至2019年的7.7%;女性由1990年的5.0%上升至2019年的5.5%。韩国男性由1990年的6.8%上升至2019年的9.7%;女性由1990年的6.1%上升至2019年的8.2%。主要风险归因为高BMI的胰腺癌死亡占比趋势显示:中国男性由1990年的1.3%上升至2019年的3.0%;女性由1990年的2.1%上升至2019年的4.3%。日本男性由1990年的2.0%上升至2019年的2.4%;女性由1990年的3.1%上升至2019年的3.4%。韩国男性由1990年的1.9%上升至2019年的3.1%;女性由1990年的3.4%上升至2019年的4.3%。 结论:中国胰腺癌发病率仍然处于持续上升状态,日本和韩国趋于稳定。女性尤其是老年女性的胰腺癌发病状况更需要得到关注。吸烟仍是最需要重视的胰腺癌危险因素;同时应更加关注高空腹血糖和高BMI增加罹患胰腺癌风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