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年糖尿病高危足患者衰弱与足部护理行为的相关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老年糖尿病高危足患者衰弱与足部护理行为的相关性。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2年1—6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内分泌科、老年医学科收治的220例糖尿病高危足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Gavin's糖尿病足危险因素加权值评分工具、中文版衰弱量表及糖尿病患者足部护理行为问卷对患者进行调查。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探讨老年糖尿病高危足患者衰弱与足部护理行为的相关性。采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老年糖尿病高危足患者足部护理行为的影响因素。本研究共发放问卷220份,回收有效问卷210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5.45%(210/220)。结果:210例老年糖尿病高危足患者的足部护理行为问卷标准化得分为(56.65±11.27)分,整体处于中等偏差水平,其中126例(60.00%)患者的护理行为处于较差水平,80例(38.10%)患者处于中等水平。210例老年糖尿病高危足患者衰弱的发生率为27.14%(57/210)。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老年糖尿病高危足患者衰弱得分与足部及鞋袜的检查、足部清洁与养护、鞋袜的选择维度得分及足部护理行为问卷总分均呈负相关( P<0.05)。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衰弱程度、足风险分级和居住状况是老年糖尿病高危足患者足部护理行为的影响因素( P<0.05)。 结论:老年糖尿病高危足患者的足部护理行为有待提高,其衰弱程度越高,足部护理行为水平越低。医护人员应根据患者特征制订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改善或延缓患者的衰弱进程,进而提升其足部护理行为水平,预防糖尿病足的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糖尿病足溃疡合并下肢血管病变的外科诊疗全国专家共识(2024版)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糖尿病足溃疡合并下肢血管病变具有发病率高、愈合缓慢、预后差的特点,如不经规范治疗易导致截肢甚至危及生命。针对合并下肢血管病变的治疗对改善糖尿病足溃疡的愈合进程至关重要,在临床实践中逐渐得到重视。近年来,关于糖尿病足溃疡合并下肢血管病变的临床研究已见诸多报道,为了进一步规范临床诊疗,由中国老年医学学会烧创伤分会、中华医学会烧伤外科学分会、中国医师协会创面修复专业委员会牵头的专家组共同审议并编写了《糖尿病足溃疡合并下肢血管病变的外科诊疗全国专家共识(2024版)》。该共识以文献证据为基础,内容涵盖了糖尿病足溃疡合并下肢血管病变的疾病特征、临床诊疗循证证据以及新技术和新治疗方法的应用,旨在为临床工作者提供关于糖尿病足溃疡合并下肢血管病变最佳筛查和诊疗方法的明确指导,希望为从事糖尿病足创面治疗的医务人员提供规范性的临床实践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精细化护理模式在老年糖尿病足伤口护理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精细化护理在老年糖尿病足伤口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该院于2015年5月至2018年10月共收治的老年糖尿病足患者60例,按照数字随机原则进行分组,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精细化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生活质量评分、血糖水平变化、负面情绪变化、护理满意度等情况。结果:①观察组患者的饮食疗法、运动疗法、心理疗法、药物疗法、自我检测的治疗依从性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②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其中身体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其他各项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③在护理结束以后,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明显下降,护理前后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P<0.05);护理后观察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④观察组患者护理后HAMA评分、HAMD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⑤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运用精细化护理模式对老年糖尿病足患者进行干预,效果确切满意,可以有效地促进伤口愈合,从而促使患者生活质量改善。临床值得进一步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以延续护理服务中心为主导的居家老年患者"互联网+护理服务"模式的构建与实施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互联网视域下构建以延续护理服务中心为主导的居家老年患者"互联网+护理服务"模式,为老年患者不同类型的专业居家护理服务提供参考。方法:2019年3月至2021年12月,依托延续护理服务中心,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武汉中心医院将"出院准备—出院随访—上门服务—在线诊疗—机构复诊—健康指导"6个环节互联互通,构建居家老年患者"互联网+护理服务"模式,总结该模式实施后"互联网+护理服务"工作量,并调查149例患者满意度和112名居家服务护士赞成度。结果:模式实施2年9个月,团队共为居家老年患者提供糖尿病足换药、PICC导管维护、更换留置导尿管、伤口护理、造口护理、居家腹膜透析治疗等11项居家护理服务;为149例患者提供居家护理服务452例次,患者满意度为(94.47 ± 3.07)分;112名居家服务护士对该模式赞成度为(4.69 ± 0.43)分。结论:以延续护理服务中心为主导的居家老年患者"互联网+护理服务"模式满足了居家老年患者延续性护理需求,同时拓展了护士执业空间,提升了护士专业价值,对促进护理服务业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高危足发生和分级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结合2种检查方法对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高危足检查与分级,探讨高危足发生和发展的影响因素,并调查其足部护理行为现状。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1年7月—2022年1月入住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内分泌科、老年综合科、心脏内科、泌尿外科、眼科的409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使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糖尿病患者高危足筛查及分级规范流程、InIow's 60 s糖尿病高危足筛查量表、糖尿病患者足部护理行为问卷对患者进行调查,采用单因素分析、Logistic回归分析对2型糖尿病患者高危足发生和发展的影响因素进行探讨。本研究共发放问卷409份,回收有效问卷392份,有效回收率为95.8%(392/409)。结果:392例患者中糖尿病高危足(HRDF)检出率为76.3%(299/392),高危足2级占比最大,为193例。年龄( OR=1.042, P<0.01)和高血压病患病年限( OR=1.030, P<0.05)是HRDF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以高危足3级为参照,患脑血管疾病( OR=16.408,95% CI:1.323~203.417)、糖尿病病程( OR=1.066,95% CI:1.008~1.128)、文化程度为中学( OR=0.180,95% CI:0.056~0.581)、文化程度为小学及以下( OR=0.126,95% CI:0.019~0.841)是高危足进展的独立影响因素。危险级别高的高危足患者的足部护理行为水平并不优于低危险级别的患者。 结论:2种筛查方法的联合能满足临床医护人员对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的检查需求,重视HRDF发生、发展的影响因素,可为高危足发生的早期识别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海南省一例糖尿病患者足趾感染非产毒白喉棒状杆菌的鉴定与溯源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为探讨糖尿病患者足趾感染的病因,采用微生物形态学结合分子生物学方法对2021年9月海南省人民医院的1例老年糖尿病患者足趾伤口分泌物培养分离出的白喉棒状杆菌溯源分析,为临床感染诊断提供参考。通过革兰染色、Albert法染色镜检、VITEK 2 Compat鉴定仪和MALDI-TOF MS质谱仪鉴定结合16S rRNA基因序列溯源分析,同时开展 tox毒力基因检测。结果显示分离菌株镜检为革兰阳性杆菌,有异染颗粒,可发酵大多数糖类,符合白喉棒状杆菌生物学特性;16S rRNA序列与白喉棒状杆菌标准菌株 Corynebacterium diphtheriae NCTC 11397 T(GenBank登记号:MW682323.1)同源性为100%; tox毒力基因阴性。本研究结果为临床微生物实验室准确鉴定非产毒白喉棒状杆菌奠定了基础,同时为临床认识非产毒白喉棒状杆菌的感染风险提供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细胞衰老在糖尿病足溃疡中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糖尿病足溃疡在老年糖尿病人群中常见。对糖尿病足溃疡复杂的分子水平机制研究仍在不断探索中,细胞衰老对糖尿病足溃疡愈合延迟的作用受到关注,分析细胞衰老与糖尿病足溃疡的关系,探索细胞衰老延缓糖尿病足伤口愈合的作用机制,明确清除衰老细胞、延缓细胞衰老的治疗方法,可为研发糖尿病足溃疡药物提供新的治疗靶点和策略。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老年糖尿病足溃疡患者营养不良的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了解老年糖尿病足溃疡患者营养状况,并分析营养不良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21年6月至2022年10月老年糖尿病足患者208例,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MNA-SF营养筛查量表、Barthel指数量表进行问卷调查,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筛查患者营养不良的危险因素.结果 208例老年糖尿病足溃疡患者营养不良的发生率为61.5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龄(OR=2.792)、Wagner分级为3~5级(OR=5.086)、足溃疡感染(OR=1.932)、糖化血红蛋白>7%(OR=1.509)、多重用药(OR=3.205)、存在睡眠障碍(OR=1.418)是老年糖尿病足溃疡患者营养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血清白蛋白≥35 g/L(OR=0.218)、Barthel指数>60分(OR=0.375)是老年糖尿病足溃疡患者营养不良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 老年糖尿病足溃疡患者营养不良风险较高,与年龄、Wagner分级、足溃疡感染、血清白蛋白水平、糖化血红蛋白、多重用药、日常活动水平、睡眠质量等因素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大黄牡丹汤治疗老年糖尿病足伴慢性肾脏病1~3期临床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2024/7/13
目的 探讨老年糖尿病足(diabetic foot,DF)伴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1-3期的患者采用大黄牡丹汤治疗对其炎症因子、肾功能的改善情况.方法 将秦皇岛市中医医院2017年5月—2022年5月收治的老年DF伴CKD 1~3期的患者76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8例)和观察组(3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并配合前列地尔注射液,观察组在前述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大黄牡丹汤,均治疗2周.比较两组治疗2周后的疗效,治疗前及治疗2周后的神经功能、炎症因子、肾功能、血糖指标.结果 治疗2周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74%(36/38),高于对照组的78.95%(30/38)(P<0.05).治疗2周后相比于治疗前,两组神经功能周围神经感觉阈值、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 count,WBC)、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8,IL-8)、C 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24 h 尿蛋白定量(24 h urinary protein,24 hU-pro)、血清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β2 微球蛋白(β2 microglobulin,β2-MG)、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FPG)、餐后 2 h血糖(2 h postmeal plasma glucose,2 h PG)、糖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d hemoglobin,HbAlc)水平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神经功能下肢正中神经传导速度、下肢腓神经传导速度加快,观察组快于对照组(P<0.05).结论 大黄牡丹汤应用于老年DF合并CKD 1~3期患者可抑制炎症反应,改善肾功能和神经功能,调节血糖水平,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13
-
老年糖尿病足患者创面管理的最佳证据总结
编辑人员丨2024/6/22
目的 汇总老年糖尿病足患者创面管理的最佳证据,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方法 按照循证资源"6S"金字塔模型系统检索国内外相关网站及数据库中老年糖尿病足患者创面管理的相关文献.检索时限为2018年1月至2023年8月.由2名研究人员对纳入的文献进行独立评价,提取符合质量标准的文献并进行最佳证据汇总.结果 共纳入15篇文献,包括6篇指南、7篇专家共识、2篇系统评价,围绕老年糖尿病足患者创面管理的发生和发展的危险因素、足溃疡创面的评估和筛查、足溃疡创面的监测和治疗、创面的护理管理和预防、组建多学科创面管理团队、健康教育和生活方式管理6个方面汇总37条最佳证据.结论 总结的老年糖尿病足患者创面管理的最佳证据,可为医护人员提供循证实践依据,也可为制定个性化的创面护理方案提供参考,更好地应用和转化证据,服务患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