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市浦东新区2013至2019年腹泻患者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流行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讨上海市浦东新区腹泻患者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的流行特征状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9年12月,上海市浦东新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所在区的3所三级医院、9所二级医院和2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腹泻病原主动监测情况,使用冷增菌法分离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并分析菌株生物/血清型、毒力基因型和抗微生物药物敏感性。使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进行率的比较。结果:2013年1月至2019年12月共纳入腹泻患者12 941例,0.7%(88/12 941)患者经确认感染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67.0%(59/88)患者为单一感染,33.0%(29/88)患者为混合感染。年度病原检出率呈升高趋势(0.3%~1.2%)。<5岁年龄组(1.1%,37/3 218)和春季(1.1%,32/2 998)检出率最高(χ 2分别为18.64和9.76, P<0.05)。58.0%(51/88)患者的粪便性状为水样便,15.9%(14/88)患者有发热症状,14.8%(13/88)患者有呕吐症状。3/O:3型为优势菌型(53.4%,47/88),其次为1A/O:8型(15.9%,14/88)和1A/O:5型(6.8%,6/88)。3/O:3型在<5岁年龄组占比89.2%(33/37)。所有3/O:3型菌株4种致病性毒力基因( ail、 ystA、 yadA、 virF)均阳性,11/14的1A/O:8型菌株和4/6的1A/O:5型菌株 ystB基因阳性。对氨苄西林(80.7%,71/88)和阿莫西林/克拉维酸(71.6%,63/88)的耐药率最高,63.6%(56/88)菌株为多重耐药。3/O:3型和非3/O:3型菌株间对氨苄西林、头孢西丁、萘啶酸、四环素、氨苄西林/舒巴坦耐药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 2分别为14.68、43.80、41.86、30.54、5.07, P<0.05)。 结论: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在上海市浦东新区腹泻儿童中的检出率高于成人,优势菌型为致病性和多重耐药性的3/O:3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脊柱结核手术失败的处理及危险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讨脊柱结核初次手术失败的危险因素及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9年12月接受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术的317例脊柱结核患者,男206例、女111例;年龄(53.5±16.7)岁(范围11~86岁)。随访1年以上,期间出现①~③中任意一条定义为手术失败:①同一结核病灶接受手术≥2次;②与结核病灶相关的非计划再入院次数≥1次;③结核耐药或迁延不愈,出现冷脓肿或窦道;或合并其他细菌感染,或发生内固定松动。未发生失败病例定义为治愈。收集两组患者症状、用药史、辅助检查、手术方案进行单因素分析,对手术失败的潜在危险因素行二分类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手术失败病例均针对病因进行治疗,穿刺引流(含置管冲洗)14例、清创10例、内固定翻修3例。术中采集脓液、坏死或肉芽组织行结核杆菌培养+药敏试验、宏基因组二代测序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确定手术失败27例。脓肿或窦道形成17例,占63%(17/27);其中3例异烟肼或利福平单药耐药、2例异烟肼和利福平耐药(耐多药);经针对性抗结核治疗(17例)、穿刺引流或穿刺置管冲洗(14例)、清创缝合(3例)治愈。切口感染或愈合不良7例,占26%(7/27);其中病原菌检出5例,均未检出结核耐药;经抗感染及清创缝合治愈,其中2例取出内固定。内固定松动3例,占11%(3/27),经内固定翻修手术治愈。手术失败组与临床治愈组是否累及复合或跳跃节段、有无2型糖尿病史、有无三种以上基础疾病史、术后1周C反应蛋白、术后1周白细胞计数、首剂时间、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10)。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累及复合或跳跃节段( OR=3.513, P=0.047)、术后1周C反应蛋白( OR=1.021, P=0.005)、首剂时间≥20周( OR=2.895, P=0.039)、出血量≥800 ml( OR=5.950, P=0.001)和患有三种以上基础疾病( OR=3.671, P=0.027)为手术失败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脊柱结核,特别是耐药脊柱结核应早期诊断,并尽早开始规范抗结核治疗;脓肿穿刺引流是治疗脓肿或窦道形成的有效手段;复合或跳跃节段的脊柱结核术后失败发生率高,应强调手术病灶节段的稳定性重建。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玻璃化冷冻卵巢原位移植技术介导胰岛素/IGF-1信号通路易感糖代谢紊乱风险的实验研究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初探玻璃化冷冻后卵巢原位移植技术对其子代小鼠糖代谢水平的影响和机制。方法:建立卵巢玻璃化冷冻后原位移植出生子代小鼠模型,实验分为新鲜卵巢原位移植出生子代(新鲜组)和玻璃化冷冻卵巢原位移植出生子代(玻璃化冷冻组),另设自然交配出生子代为对照组,每组16只小鼠,检测子代小鼠出生到6月龄时各阶段体质量及6月龄成年子代鼠的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糖耐量水平;取材6月龄子代小鼠肝脏组织,qRT-PCR检测生长因子受体结合蛋白10(growth factor receptor-bound protein 10,Grb10)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ting 检测Grb10、磷酸化蛋白激酶B(phosphate-protein kinase B,p-AKT)和磷酸化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hosphate-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p-MAPK)蛋白的表达。结果:玻璃化冷冻组2周龄和3周龄子代小鼠的体质量均低于对照组( P=0.007, P<0.001),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新鲜组4月、5月龄子代小鼠的体质量均低于对照组( P=0.023, P=0.013),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6月龄子代鼠新鲜组和玻璃化冷冻组小鼠空腹血糖均较对照组升高( P<0.001, P=0.002),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玻璃化冷冻组小鼠空腹胰岛素水平较对照组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17),但玻璃化冷冻组与新鲜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葡萄糖注射后30 min时,新鲜组子代小鼠血糖水平显著高于玻璃化冷冻组( P<0.001),120 min时,新鲜组和玻璃化冷冻组子代小鼠血糖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34, P=0.018),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新鲜组和玻璃化冷冻组子代肝脏内 Grb10 mRNA和蛋白的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均 P<0.001),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玻璃化冷冻组和新鲜组子代肝脏内p-AKT(均 P=0.024)和p-MAPK( P=0.019, P=0.002)蛋白的表达较对照组显著性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玻璃化冷冻组与新鲜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卵巢玻璃化冷冻后原位移植技术影响子代小鼠生长和糖代谢,通过子代成年小鼠肝脏内印记基因 Grb10过表达,抑制肝脏内胰岛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信号通路,降低细胞利用葡萄糖水平,使成年子代小鼠出现糖代谢紊乱的现象。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碳水化合物反应元件结合蛋白β对糖代谢稳态和脂肪组织产热功能的调控作用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讨碳水化合物反应元件结合蛋白-β(ChREBP-β)对白色脂肪棕色化的影响,并进一步明确其在糖代谢稳态中的作用。方法:利用Cre/loxP技术,将Rosa-LSL-ChREBP-β转基因小鼠与Adiponectin-Cre小鼠杂交,建立在脂肪组织中特异性过表达ChREBP-β的小鼠模型(AET-β);以AET-β杂合小鼠为实验组,同龄同性别不含Cre的野生型小鼠为对照组。对小鼠进行急性寒冷暴露和长期冷训练实验,分析小鼠的耐寒能力、白色脂肪形态和产热相关基因表达,探讨ChREBP-β对白色脂肪棕色化的影响;对小鼠进行普食、高糖和高脂饮食喂养,分析小鼠的血糖、糖耐量和胰岛素耐量的变化,探讨ChREBP-β对糖代谢稳态的调控作用。对照组和实验组之间的均值比较采用Student- t检验,急性冷暴露试验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不同组间均数的多重比较采用最低显著性差异(LSD)检验。 结果:与对照组相比,AET-β小鼠在急性寒冷暴露下的核心体温和棕色脂肪局部温度明显降低( P<0.05),在长期冷刺激训练后白色脂肪产热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无显著变化( P>0.05),在高脂喂养条件下的葡萄糖耐量轻微改善( P<0.05)。 结论:ChREBP-β在脂肪组织中过度激活可显著抑制棕色脂肪的产热功能,而对白色脂肪棕色化以及糖代谢稳态的影响非常有限。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先天性耐药结核病合并支气管肉芽肿1例并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报道1例先天性耐药结核病(congenital tuberculosis,CTB)合并支气管肉芽肿患儿诊断及治疗过程,旨在为此类疾病的诊断及治疗积累经验,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 分析1例于2022年4月22日收住我科治疗的先天性耐药结核病患儿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特点、诊疗情况.结果 患儿系胎龄34周+4天早产,顺产,试管婴儿,生后40 d出现咳嗽、喘息伴发热等症状,反复以肺炎入院治疗.患儿母亲因输卵管堵塞行体外人工受孕,筛查发现陈旧性肺结核.入院查体示呼吸促,三凹征阳性,右肺呼吸音稍低,双肺可闻及喘鸣音,肺CT示双肺多发炎性实变,双肺多发结节影,行纤维支气管镜可见双侧支气管大量肉芽组织增生,肺泡灌洗液示TB-PCR阳性,二代测序示结核分枝杆菌,予口服利福平、异烟肼以及利奈唑胺抗结核治疗,出院1个月复查肺CT及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示病情进展,结合利福平耐药实时荧光定量核酸扩增检测技术(X-pert MTB/RIF)提示利福平耐药,遂改用左氧氟沙星、利奈唑胺、吡嗪酰胺、异烟肼四联抗结核治疗,并多次行纤维支气管镜下肉芽肿电凝电切术、冷冻术以及异物钳钳取术,解除气道堵塞.患儿定期复诊并行纤维支气管镜下介入治疗近7月余,现患儿呼吸平稳,双肺通气体良好,且未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继续随访中.结论 先天性结核病症状不典型,容易漏诊,需加强纤维支气管镜在结核病诊疗中的应用.输卵管堵塞导致不孕症妇女经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术受孕可能是CTB的主要原因.此外,对于结核耐药性问题,痰结核分枝杆菌及耐药基因检查可指导临床用药,但目前对于婴幼儿耐药结核的治疗方案及指导较少,仍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甘薯储藏期低温胁迫的转录组分析和关键基因挖掘
编辑人员丨2024/8/10
甘薯在储藏过程中受到低温冷害会大大降低甘薯的商品价值,因此研究甘薯耐低温储藏的分子机制,减少低温在甘薯储藏过程中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选取了较耐低温储藏、不耐低温储藏以及表现居中的3个甘薯品种商薯19(S19)、烟薯25(Y25)和苏薯16(S16),分别在9℃和6℃储藏35 d.提取上述处理的薯块总RNA进行转录组测序和比较分析,发现与对照相比,S19在低温储藏后的差异表达基因较少,而Y25则相反,S16居中.差异表达基因KEGG和GO分析发现,甘薯块根在低温胁迫下蛋白酶体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较高.最终,通过比较不同品种不同温度下的转录组数据,得到响应储藏期低温胁迫的候选基因Ibat.Brg.02F G010830,该基因注释为冷胁迫响应类受体蛋白激酶.qRT-PCR验证该基因的表达与转录组数据相一致.进一步分析了该基因及其等位基因和同源基因的进化关系,并分析了该基因在不同品种中的变异.本研究将为甘薯低温储藏响应机制解析以及耐低温储藏品种的选育提供支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8/10
-
陆地棉HD-Zip家族全基因组鉴定及响应非生物胁迫的表达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3/30
[目的]HD-Zip(Homeodomain and Leucine zipper)家族是植物特有的转录因子家族之一,在植物的生长发育、逆境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从陆地棉全基因组范围内鉴定GhHDZ基因家族成员,分析相关基因表达特点,为后续深入研究提供支撑.[方法]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从陆地棉TM-1 基因组中鉴定出GhHDZ基因家族成员,并对其理化特性、系统进化关系、染色体定位、基因复制、基因结构和启动子区顺式作用元件等进行分析.利用转录组数据结合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uantitative 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qPCR)分析GhHDZ家族基因在不同非生物胁迫下的表达模式.采用烟草瞬时转化法检测目标蛋白的亚细胞定位情况,通过转基因过表达方法验证目标基因功能.[结果]在陆地棉基因组中共鉴定到 205 个GhHDZ基因,系统发育分析将GhHDZ家族划分为 4 个亚组.片段复制是GhHDZ基因家族进化的主要原因,且该基因家族经历了强烈的纯化选择.在转录组分析基础上,对其中 10 个GhHDZ基因在 4 种非生物胁迫下的RT-qPCR鉴定分析表明,GhHDZ12、GhHDZ46、GhHDZ119 正向响应冷胁迫,GhHDZ15、GhHDZ188 负向响应冷胁迫;GhHDZ15、GhHDZ46、GhHDZ50、GhHDZ76、GhHDZ116、GhHDZ146、GhHDZ176、GhHDZ188 正向响应热胁迫;GhHDZ15、GhHDZ50、GhHDZ76、GhHDZ116、GhHDZ119、GhHDZ146、GhHDZ176、GhHDZ188 正向响应盐胁迫;GhHDZ12、GhHDZ15、GhHDZ50、GhHDZ116、GhHDZ119、GhHDZ176、GhHDZ188 正向响应干旱胁迫,GhHDZ76 负向响应干旱胁迫,且发现上述基因对各种胁迫的响应时间各有差异.进一步对GhHDZ146 的功能研究发现,该基因定位于细胞核,在拟南芥中异源过表达显著增强了对盐胁迫的耐受性.[结论]在全基因组范围内从陆地棉中系统鉴定出205 个GhHDZ家族成员.不同基因对各种胁迫的响应不一,且表达模式存在差异.GhHDZ146对盐胁迫具有正向响应功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30
-
徐州市市售生肉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污染及其分子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2/3
目的 分析2018年和2020年徐州市市售生肉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检出率及其分子生物学特征.方法 随机采集市区零售鲜或冷冻生禽肉及调理肉,按照GB 4789.30-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检验》对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进行分离、鉴定,并分析其血清型、耐药性、毒力基因型、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子分型.结果 142份市售生肉中有40份检出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检出率为28.2%(40/142);血清型主要为1/2a型,占50.0%(20/40);40株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共分为15种PT型;对氨苄西林及青霉素耐药菌株分别有4株和2株;所有菌株均携带多种毒力基因.结论 徐州市市售生肉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污染较严重,存在小规模同源菌株,需进一步加强监测管理,以防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2/3
-
一株耐低温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菌的分离鉴定及其脱氮特性
编辑人员丨2024/2/3
为了提高低温废水的生物脱氮效率,从寒冷地区冬季土壤和底泥中分离筛选耐低温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细菌,研究其脱氮特性及途径.通过菌落和细胞形态特征观察、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鉴定菌种.分别以NH4+-N、NO3--N、NO2--N为唯一氮源,以NH4+-N和NO3--N为混合氮源,考察菌株在低温条件(10℃)的硝化、反硝化以及同步硝化反硝化性能.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对菌株的脱氮功能酶基因扩增,推测低温脱氮途径.结果表明,从河水底泥中筛选出一株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菌,经鉴定为Pseudomonas veronii,命名为P.veronii DH-3.该菌分别以相同初始含氮量(105 mg/L)的NH4+-N、NO3--N和NO2--N为唯一氮源,在 10℃好氧培养 48 h时,氮的去除率分别为 99.07%、96.89%和 90.29%,且在脱氮过程中几乎无亚硝酸盐的累积.以NH4+-N和NO3--N为混合氮源时,NH4+-N在 48 h内被完全去除,NO3--N的去除率为 87.09%;氮平衡分析结果表明,以NO3--N和NO2--N为唯一氮源时含氮气体和细胞内生物氮的转化率均低于NH4+-N,表明该菌株的异养硝化能力强于好氧反硝化能力.脱氮功能基因hao、napA、nirS、nirK、cnorB和nosZ的成功表达,进一步证实该菌株具有硝化反硝化能力.根据上述研究结果,推测该菌株低温脱氮的主要途径为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作用和同化作用.菌株P.veronii DH-3 具有良好的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性能,为低温含氮废水的生物净化提供了理论支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2/3
-
DREBs响应植物非生物逆境胁迫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4/1/13
寒冷、干旱和高盐等非生物胁迫作为常见的不利环境条件,严重影响全球植物生长和生产力.干旱应答元件结合蛋白(dehydration responsive element binding protein,DREB)是植物重要转录因子之一,其家族成员均含有一个 57-70 个氨基酸残基的保守AP2 结构域.DREB通过与胁迫诱导基因启动子区中的脱水反应元件/C-重复(dehydration responsive element/C-repeat,DRE/CRT)顺式作用元件相互作用,调节下游各种应激基因的表达,赋予植物应激耐受性.本文从DREB家族结构特点和分类出发,结合最新研究进展,阐述其在非生物胁迫过程中的作用机制,旨在更加深入地了解DERB类转录因子在非生物胁迫响应过程中的分子调控网络,以期为未来利用基因工程手段提高植物抗逆性方面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1/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