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庆市尘肺病患者门诊服务利用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了解重庆市尘肺病患者两周内门诊服务利用情况及特点,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相关政策制定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于2020年10月至2022年10月,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整群抽样,选取1 771名符合纳入标准的尘肺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基本情况、两周内门诊服务利用情况、因尘肺病相关症状治疗情况、医疗服务机构选择情况等进行问卷调查,用χ 2检验和logistic回归进行数据统计分析。 结果:1 771例尘肺病患者均为男性,平均年龄(56.1±10.19)岁,两周内门诊就诊尘肺病患者中,年龄41~50岁患者占40.0%(204/510);农村患者占87.8%(448/510);矽肺患者占65.1%(332/510),贰期患者占37.5%(191/510),诊断尘肺后未继续从事接尘工作患者占75.1%(383/510),工作时从来没有工伤保险患者占57.1%(291/510)。获得尘肺相关救助和有低保患者两周内门诊率分别为17.6%(90/510)和12.5%(64/510),患者自我健康评分为3分(41~60/中等)者占59.1%(301/510),有并发症、有尘肺病相关症状加重和一年内有住院史的患者分别占97.8%(499/510)、78.8%(402/510)和76.5%(390/510)。患者自我健康评分平均得分(52.9±16.2)分;28.2%的患者购买过工伤保险;两周内进行治疗患者1 204例,门诊就诊者42.2%,住院治疗者20.7%,自己买药者36.9%,患者不同治疗方式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27.53, P<0.01);不同居住地患者选择到不同医疗机构就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13.97, P<0.05);患者尘肺病期别、有无并发症、有无工伤保险、自我健康评分、近一年是否住过院等是影响尘肺病患者门诊就诊的重要因素。 结论:尘肺病患者门诊利用情况受人口社会学、社会支持、疾病特征多因素的影响,应加强基层卫生机构的职业病医疗服务质量,让尘肺病患者能获得便利有效的治疗;建立更完善的社会保障支持体系,减轻尘肺病患者疾病负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成人固定正畸患者自我管理认知及内心体验的质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成人固定正畸患者的自我管理认知及内心体验,为今后的研究提供证据支持。方法:本研究为质性研究。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2022年6—7月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进行正畸矫正的12例成年患者进行面对面半结构式深入访谈。应用Nvivo 12软件,采用Colaizzi 7步分析法对访谈资料进行分析和归纳。结果:成人固定正畸患者自我管理认知及内心体验共提炼出3个核心主题和7个亚主题,分别为面对正畸治疗的多重心理感受(积极心理感受、消极心理感受)、正畸治疗的阻碍因素(家人的不支持、就医复诊受阻)、自我管理行为存在差异(积极的自我管理、消极的自我管理、行为阶段性改变)。结论:成人固定正畸患者存在消极心理感受、就医复诊受阻及自我管理能力不足等问题,护理人员应重点关注此类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感受和体验,对患者整个治疗阶段的心理和行为进行动态评估,并联合信息化平台采取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干预,改善患者的负性情绪,提高其口腔健康自我管理能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全程精细化四手操作对口腔患者临床效果、遵医行为及满意度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全程精细化四手操作对口腔患者临床效果、遵医行为及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0月该院收治的口腔患者284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先后顺序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4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指导,观察组患者给予全程精细化四手操作,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临床效果、遵医行为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 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遵医行为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 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 P<0.05)。 结论:全程精细化四手操作护理模式能够显著提升医护间治疗默契配合度,节约治疗时间和降低感染风险,提升口腔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增加患者治疗信心和遵医行为,显著提高了医疗服务质量和患者就医满意度体验。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面对死亡,医务人员和家属的伙伴关系
编辑人员丨4天前
医学在许多人眼里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技术学科,因为不管是内科病,还是外科病,都需要医生用专业的手段进行干预,所以穷其一生,医生都在专业技术上努力,不敢懈怠。但光有技术还是不够的,医学面对的是人,人的复杂性,人的多样性,人对医学的需求,人对医学的满意度,是靠关系这两个字维系的。叙事医学的创始人卡伦强调了医生与病人、医生与自己、医生与同事、医生与社会四种关系的重要性,在我眼里,医生与家属,医生与经济也是不可忽视的关系。在医疗行为中,处理不好这些关系,病治的再好,彼此关系中的人物都不会有好的就医感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基于Boruta算法的某专科医院门诊患者就诊行为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分析三级公立专科医院门诊患者就诊选择偏好,为优化医院门诊医疗资源配置,提升就医体验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方法,选取2022年1—9月某三级公立口腔医院门诊患者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性别、年龄、居住地、受教育程度和就诊需求等。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和Boruta算法分析影响患者首选三级公立专科医院就诊的因素。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9 255例患者,首选三级公立专科医院就诊的患者13 558例(70.41%),其中,21~45岁者9 715例(71.65%),本地患者10 015例(73.87%),选择治疗类项目者8 278例(61.05%),来院就诊原因为医保报销者6 442例(47.51%)。经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居住地、受教育程度、就诊需求、口腔保健习惯、口腔保健知识获取途径、互联网医院预问诊经历、月收入、家庭成员数和来院就诊原因是患者首选三级公立专科医院的影响因素;经Boruta算法分析,重要性排名前6位的因素分别为来院就诊原因(Z=126.66)、口腔保健习惯(Z=96.44)、口腔保健知识获取途径(Z=66.91)、就诊需求(Z=62.21)、年龄(Z=57.54)和居住地(Z=55.21)。结论:本地患者和中青年患者倾向选择三级公立专科医院就诊,治疗类项目是三级公立专科医院吸引患者的主要业务类型。患者首选三级公立专科医院就诊的影响因素较多,其中来院就诊原因、口腔保健习惯、口腔保健知识获取途径和就诊需求是影响患者就诊行为的重要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Teach back模式对中老年人口腔健康行为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Teach back模式对中老年人口腔健康行为的影响。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7年3月—2018年6月中山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口腔预防科就诊的150例进行口腔检查的中老年患者为调查对象,分为试验组( n=70)和对照组( n=80)。对照组给予常规口腔健康指导,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施加Teach back模式护理。干预6个月后,比较两组的中老年患者牙周病认知、口腔健康行为、牙周健康状态。 结果:干预6个月后,试验组患者日常口腔卫生习惯、牙周疾病认知及牙周疾病就医行为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试验组的简化软垢指数(DI-S)、简化牙石指数(CI-S)、牙龈指数(GI)、改良出血指数(BI)、牙周袋深度(PD)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中老年人对牙周病认知较差,需要进行护理干预,Teach back模式护理能改善中老年人日常口腔卫生习惯,提升对牙周病正确认知,改善其口腔健康行为和生活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传染病患者就医行为预测与优化建模研究综述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病患跨区域就医是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在医疗服务领域的体现,新冠疫情最大程度上暴露了我国医疗卫生体系的短板与漏洞,也深度考验了各级政府就医需求应急的治理能力。本文以传染病"医患复杂系统"中"就医行为"为切入点,指出了就医行为研究的重要学术价值与实践意义,分析评述了就医行为时空预测、优化调控建模以及公共卫生医疗系统韧性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并对未来研究进行展望,以期为国家新突发传染病应急管理和医疗卫生资源服务优化配置提供理论依据与技术支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中晚期肺癌患者就医延迟体验的质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中晚期肺癌患者就医延迟的原因和感受,为开展更具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和护理服务提供新思路。方法: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2021年11—12月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医延迟的30例中晚期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基于计划行为理论对患者进行半结构式深度访谈,应用Colaizzi现象学分析法和Nvivo11.0软件对访谈内容进行分析与提炼。结果:30例中晚期肺癌患者就医延迟时间在90~213 d,通过类属分析法提炼出4个主题群:就医延迟原因、就医原因、对疾病的忧虑和解决方案。结论:中晚期肺癌患者就医延迟受症状严重程度、家庭经济能力、社会支持水平、卫生服务可及性、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等外部情景因素和病耻感、负担感重等个人主观心理因素的影响,需通过多渠道多样化的综合管理策略来改善中晚期肺癌患者的就医延迟行为。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Teach back模式干预对中老年人日常口腔卫生习惯、牙周疾病认知及牙周疾病就医行为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Teach back模式干预对中老年人日常口腔卫生习惯、牙周疾病认知及牙周疾病就医行为的影响。方法:以北京市和平里医院2020年9月至2021年2月来门诊治疗的126例中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两组基础资料具有匹配性的原则,将患者分为参照组与试验组,即参照组与试验组各有63例研究对象,给予参照组患者以常规护理干预,试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同时并行Teach back模式进行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口腔卫生习惯、牙周疾病认知及牙周疾病就医行为。结果:干预后,试验组患者的DI-S、CI-S、CI、BI及PD水平显著低于参照组患者( P<0.05);试验组患者的牙周疾病认知及牙周疾病就医行为调查问卷评分显著高于参照组患者( P<0.05)。 结论:应用Teach back模式干预前来口腔门诊治疗的中老年患者,能够有效促进其养成日常口腔卫生习惯,提升其对于牙周疾病的认知,改善其牙周疾病就医行为。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复杂共病环境下心脑血管疾病共存住院患者诊治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分析住院且诊断为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临床特征及其差异,为心脑血管疾病多病共存患者的就医选择和临床诊疗策略提供支持。方法:在2012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本院神经内科和心内科1年内就诊过的275例患者纳入研究,采用回顾性分层分析比较两科室就诊、住院及其转归情况。结果:275例就诊患者在心内科诊疗时,主要诊断为循环系统疾病(I00-I99)253例(92.0%);在神内科诊疗时,主要诊断分别为循环系统疾病(I00-I99)、神经系统疾病(G00-G99),累及循环和呼吸系统、认知、知觉、情绪状态和行为的症状和体征(R00-R09、R40-R46),占69.8%(192例)、16.7%(46例)和13.1%(36例)。两科室其他诊断数量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67.8, P<0.001),心内科5个以上其他诊断比例较高[153例(55.6%)比59例(21.5%)],神内科2~4个其他诊断比例较高(64.0%比36.4%);在心内科诊疗时,两组其他诊断个数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9.3, P=0.03),神经内科首诊组1个其他诊断的比例较高,2个以上其他诊断比例较低;患者在两科住院天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2.2, P=0.14),但转归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4.6, P=0.03),神内科未愈或死亡比例较低;在两次住院时间间隔180 d( χ2=0.1, P=0.72)和90 d( χ2=1.8, P=0.18),两组的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心脑血管疾病共存患者的早防早诊早治仍需加强,多病联合诊疗可能是突破目前单病种诊疗模式的有益探索。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