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实施层级管理模式对护士核心能力、职业疲惫感及责任制护理水平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层级管理模式对护士核心能力、职业疲惫感及责任制护理水平的影响。方法:吉林省神经精神病医院自2017年8月对护理人员实施层级护理模式,选取2017年4~12月在该院从事护理工作的护理人员61名,比较其在该模式实施前后核心能力、职业疲惫感及责任制护理水平。结果:层级管理模式实施后,护理人员各维度核心能力均显著提高,且实施后核心能力总分显著高于实施前,同时,层级管理模式实施后,护理人员职业倦怠感总分显著低于实施前,另外,层级管理模式实施后,护理人员各方面的护理质量具有所提高,且显著优于实施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实施层级管理模式能够有效提高护理人员的核心能力及责任制护理水平,同时能够显著改善其职业疲惫感,对提高护理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基层卫生应急工作人员睡眠时长对职业倦怠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4/4/6
目的 了解基层卫生应急工作人员睡眠时长对职业倦怠状况的影响,为缓解其职业倦怠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多中心便利抽样的方法,对深圳市龙华区、定州市、青岛市1 012名区级卫生应急相关工作人员进行问卷调查.采用马斯勒倦怠量表(Maslach burnout inventory-general survey,MBI-GS)测量基层医务人员职业倦怠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及分层分析控制混杂因素,以探讨睡眠情况对于职业倦怠的影响.结果 区级卫生应急相关工作人员睡眠不足与职业倦怠均处于较高水平,57.02%被调查对象每天睡眠<6 h;90.42%被调查对象存在职业倦怠情况,19.17%存在高度职业倦怠.睡眠<6 h(OR=2.28,95%CI:1.61~3.25,P<0.001)及疫情期间睡眠时间减少(OR=3.89,95%CI:2.20~6.89,P<0.001)均与高度职业倦怠正相关;其中睡眠<6 h与高度情绪疲惫感、高度工作冷漠感及高度无工作成就感3个维度均呈正相关;睡眠时间减少与高度情绪疲惫感正相关.≤40 岁(OR=3.10,95%CI:1.96~4.91,P=0.038)、未婚/离异(OR=5.96,95%CI:2.58~13.78,P=0.010)、未育(OR=4.33,95%CI:2.06~9.10,P=0.049)、月收入≤5 000 元(OR=2.88,95%CI:1.90~4.37,P=0.027)的人群中,睡眠<6 h与职业倦怠的关联更强.结论 通过保证卫生应急工作人员的睡眠时间,可以缓解职业倦怠情况,以便其更好地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6
-
重庆市长寿区中医药防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康复患者复阳的效果评价
编辑人员丨2024/3/16
目的 通过分析中药预防汤剂、治疗汤剂和康复汤剂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康复患者复阳的治疗效果,总结长寿区中医药防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经验,为建立中医药防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长效机制提供实践依据.方法 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分析对长寿区2023年6月采用中医药汤剂防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康复后复阳患者的效果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25 000份.本研究统计长寿区复阳率,并比较不同性别、年龄、职业患者复阳率,比较不同新型冠状病毒疫苗接种情况患者复阳率,比较复阳患者中药预防汤剂、治疗汤剂、康复汤剂服用情况和症状改善情况.结果 收回有效问卷23 489份.调查结果显示,长寿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康复后复阳患者为17 381例,复阳率为74.00%.女性复阳率(78.10%)大于男性(69.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段患者复阳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20~35岁患者复阳率最高(80.35%),其次为>35~50岁患者(75.73%),而<20岁患者复阳率最低(51.21%).不同职业患者复阳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医务人员复阳率最高(87.41%),其次为公安人员(86.19%).参与问卷调查的患者中,22 073例完成了新型冠状病毒疫苗全程接种,其中11 564例完成了一剂次加强免疫,2 826例完成了二次加强免疫;全程接种、部分接种及未接种疫苗患者的复阳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阳患者症状持续时间均值为10.97 d;大多数复阳患者的症状为发热(73.94%),其次为咳嗽、咳痰(67.41%)和乏力(65.66%).复阳患者中,服用中药预防汤剂≥3 d、治疗汤剂≥3 d和康复汤剂≥3 d分别占63.06%、46.46%和45.39%.服用治疗汤剂≥3 d患者的体力差、疲惫感持续时间均值(11.70 d)均短于未服用治疗汤剂患者(13.07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服用康复汤剂≥3 d患者中,4 234例自觉体力差、疲惫感症状有所缓解,占53.66%.结论 针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康复后复阳患者需要加强对复阳的监测和评估,及时调整和改进预防措施;同时要加大中医药防治复阳的宣传力度,鼓励公众积极参与中医药防治工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16
-
正念减压训练对急诊科护士职业倦怠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9/16
目的:探讨正念减压训练对急诊科护士职业倦怠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2022年1月—12月,选取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的100名急诊科护士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8周正念减压训练培训.干预前和干预后,采用职业倦怠感量表(MBI)以及简明健康调查问卷(SF-36)进行调查.结果:干预前后,护士情绪疲惫感、工作冷漠感、无工作成就感分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生理机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活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总体健康得分高于干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正念减压训练能提升急诊护士正念水平,提升生活质量,降低其职业倦怠程度,对促进护士的身心健康有积极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9/16
-
护士三个层次结构管理对产科病区护理质量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产科病区作为临床常见科室, 随着二胎政策的开放,产科病区接收患者数量不断增加,产科护士对应的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因子评分明显提高,提示护理人员存在职业疲惫感以及不良情绪, 这些都会影响到临床护理服务质量,并对产科护理人员的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我院产科病区护理期间应用护士3个层次结构管理,取得了满意效果,现分析如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巴林特小组活动对初级保健医生职业倦怠的干预效果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参加巴林特小组活动改善初级保健医生职业倦怠的干预效果.方法 将在社区初级保健中心工作的210名医生按照1 ∶ 2随机分入巴林特活动干预小组(n=70)和无巴林特小组干预的对照组(n=140),干预组对象接受了为期一年的巴林特小组活动干预,对照组仅接受自然观察.研究采用Maslash职业倦怠量表( MBI)分别于基线和一年时评估两组医生的职业倦怠程度.结果 基线时干预组和对照组的MBI三个分量表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 05);干预后干预组的MBI情绪疲惫感[(20. 1±8. 3)分]和对服务对象冷漠[(6. 8±4. 9)分]分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22. 6±8. 7)分,(10. 8±5. 2)分],而MBI无工作成就感[(38. 3± 7. 5)分]分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34. 6±7. 7)分],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 993,5. 355,3. 311,均P<0. 05).与基线相比,干预组情绪疲惫感、工作冷漠感和无工作成就感3个维度的评分变化[(-2. 2±0. 9)分,(-3. 4±1. 1)分,(5. 5± 1. 3)分]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 054,4. 258,9. 875,P<0. 05),而对照组各维度评分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 巴林特小组活动可显著减轻初级保健医生的职业倦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北京市某区二级医院女护士职业倦怠感调查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了解北京市某区二级医院女护士职业倦怠感现状,分析职业倦怠感的影响因素.方法 2018年7-10月,对北京市某区2家二级医院373名女护理人员采用普查的方法进行回顾性问卷调查,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400份,回收有效问卷373份,回收率为93.25%.情绪疲惫感维度得分为21.99±11.81、工作冷漠感维度得分为5.90±6.00、工作成就感维度得分为31.84±10.65,与北京市社区护士得分比较,情绪疲惫感和工作成就感维度得分高于北京市社区护士得分,工作冷漠感维度得分均低于北京市社区护士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每天照顾患者数、每天与患者接触时间占总工作时间的比例、每天锻炼时间和护龄是影响女护士情绪疲惫感维度的因素,每天锻炼时间和职称是影响女护士工作冷漠感维度的因素,婚姻状况、每天照顾患者数和职称是影响女护士工作成就感维度的因素.结论 北京市某区二级医院女护士职业倦怠感整体处于轻度倦怠水平,其中工作成就感维度处于重度倦怠水平,医院管理层应该加以重视.护龄、职称、婚姻状况、每天照顾患者数、每天与患者接触时间占总工作时间的比例、每天锻炼时间是影响北京市某区二级医院女护士职业倦怠的重要因素,要针对影响因素采取措施,以减缓护士人群职业压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江苏省常熟市社区护士职业倦怠与压力源的相关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调查江苏省常熟市社区护士职业倦怠和压力源现状,并分析其相关性.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于2018年7-8月将常熟地区24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社区护士作为调查对象,调查社区护士的一般资料情况,并采用中文版职业倦怠量表和护士职业压力源量表调查其职业倦怠和工作压力情况.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350份,回收有效问卷321份,有效回收率为91.7%.结果 321名社区护士中,情绪疲惫感(EE)得分为(21.75±9.40)分,工作冷漠感(DP)得分为(8.26±5.08)分,无工作成就感(PA)得分为(25.49±8.21)分.年龄、婚姻状况、护理岗位工龄、社区工作年限、职称、受聘方式均与职业倦怠各维度存在相关性(P<0.05).护理工作社会地位低、工资及其他福利待遇低、经常倒班成为常熟社区护士工作压力源前3位.压力源与职业倦怠相关性分析中,两者存在显著相关(P<0.01).结论 常熟市社区护士存在中、重度的职业倦怠和轻、中度的工作压力,需提供合理的干预措施,建议增加政府对社区护理的投入,改善社区护士心理和身体健康问题,从而减轻社区护士的工作压力,促进社区护理的进一步发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阜阳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首批一线护士工作体验的质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了解阜阳市传染病医院作为抗击突发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首批一线护士工作体验,为日后突发其他重大传染病疫情提供战略支持.方法:从不同层次护士中采用目的抽样法抽取2020年1月20日至2月4日在疫情一线工作的15名护士进行半结构式访谈,对访谈资料运用Colaizzi七阶段分析法进行提炼分析.结果:总结出三个层面的主题,一为一线护理人员的正性、负性两种心理体验:包括职业自豪感、社会责任感和个人归属感;焦虑与恐惧、面对病人痛苦时的无能为力感.二为一线护理工作人员的负性生理体验:躯体极度疲惫感.三为一线工作人员生活方面的顾虑:担心被歧视,影响下班后的生活;担心家人的生活安排.结论:要重视重大疫情下一线护理人员的负性心理体验,强化正性心理体验,合理安排休息和生活,对有困难的护士进行个性化指导和支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磁性护理”理念在护生临床实习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8/5
20世纪80年代,学者McClure等在美国面临护士严重短缺的情况下,提出了“磁性医院(magnet hospital)”的理念,此理念是指医院能像磁铁一般吸引住护理人员,尽可能降低护士离职率,确保医院拥有高素质的护理人员队伍,进而能提供优质护理服务[1].“磁性医院”理念要求管理者从护士的心理需求、生活需求以及工作需求等方面出发,尽可能为护士提供便利,这样可以提高护理效率,改善现行的护理现状[2].研究显示通过开展磁性护理,可以增强护士的工作满足感,降低护士身心疲惫感,提高护士的工作满意度和工作士气,稳定护士队伍[3].护理专业学生进入临床实习是一次巨大的职业适应性挑战,其实习过程中的精神症状多于同龄人群,压力和焦虑水平普遍升高[4].因此有必要探讨一种更科学的带教理念用以指导护生临床带教,从而坚定护生的职业信念,立志投身到护理事业中,为临床护理培养更多优质的复合型护理接班人,促进护理事业发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