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黑龙江省中学生近视现状及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 分析2022年黑龙江省中学生近视情况,为制定学生近视防治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取2022年黑龙江省中学生99 114人开展健康危险行为专项调查,使用5米标准对数视力表和台式电脑验光仪进行视力检查和屈光度检测.使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对学生近视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中学生总体近视率为72.44%,其中初中生70.50%,高中生76.91%,职高64.47%.城区学生近视率高于郊县;女生近视率高于男生.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生(OR=1.38,95%CI:1.35~1.43)、经常或总是调换座位(OR=1.20,95%CI:1.15~1.25)、每天放学后读书写字时长(h)≥2(OR=1.11,95%CI:1.07~1.14)、一周参加文化类补习班时长(h)≥2(OR=1.07,95%CI:1.03~1.11)、父母经常或总是提醒注意读写姿势(OR=1.14,95%CI:1.10~1.19)、每天用电脑时间(h)≥2(OR=1.19,95%CI:1.24~1.45)、过去一周使用移动电子设备(OR=1.11,95%CI:1.06~1.16)、近距离用眼多长时间休息一次眼睛(h)≥1(OR=1.11,95%CI:1.08~1.15)、平均每天室内静坐时间(h)≥8(OR=1.15,95%CI:1.12~1.19)是近视的危险性因素;郊县(OR=0.95,95%CI:0.92~0.98)、经常根据自身身高调整课桌椅高度(OR=0.94,95%CI:0.91~0.97)、课间在户外活动(OR=0.91,95%CI:0.89~0.94)、读写时眼睛距离书本超过 33 cm(OR=0.84,95%CI:0.81~0.88)、每天看电视时长(h)≥2(OR=0.84,95%CI:0.80~0.88)、每天白天户外活动时间(h)≥2(OR=0.93,95%CI:0.90~0.97)、平均每天睡眠时间(h)≥8(OR=0.80,95%CI:0.78~0.83)为近视的保护性因素.结论 近视与居住地区、性别、生活方式、行为习惯等多种因素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KCNQ钾离子通道开放剂的筛选及抗癫痫活性观察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 筛选KCNQ通道开放活性化合物并进一步评价其抗癫痫作用.方法 利用铷流出高通量筛选技术初筛,对优选化合物QO-72,复制多个动物模型,通过行为学以及脑电图(EEG)分析,结合一般药理学实验,对其有效性安全性进行初步评价,并探讨作用机制.结果 得到3个系列活性化合物共51个.化合物QO-72在MES和PTZ急性实验中,灌胃和腹腔注射可明显提高抗惊厥保护率(P<0.05,0.01),延长癫痫大发作阈值(P<0.01).在PTZ点燃慢性癫痫模型中,QO-72腹腔注射不同剂量均可降低癫痫发作等级(P<0.01),缩短癫痫发作持续时间(P<0.01),大剂量明显提高发作保护率(P<0.01);QO-72治疗组EEG癫痫波时程明显缩短、振幅明显降低、波功率谱密度明显下降(P<0.05,0.01).QO-72灌胃给药治疗剂量16倍或腹腔注射8倍,对小鼠协调运动、自主活动、戊巴比妥钠协同睡眠无明显影响.QO-72给药组海马区脑脊液GABA含量可明显增加(P<0.01),Glu没有明显变化(P>0.05).结论 化合物QO-72在电刺激和化学诱导的急、慢性癫痫模型上,均表现出良好抗癫痫作用,其机制除开放KCNQ通道外,可能还与增加脑内抑制性神经递质GABA含量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人参枳椇子口服液的解酒保肝作用研究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研究人参枳椇子口服液(GROL)的解酒保肝作用.方法:将50只小鼠随机分空白组、模型组、GROL高剂量组、GROL低剂量组和阳性药联苯双酯对照组,每组10只.灌胃给药4周后用50%乙醇一次灌胃建立小鼠急性醉酒模型,考察GROL对小鼠基本生理活动、小鼠血清及肝组织中相关指标,观察肝组织病理切片,评价其解酒保肝作用.采用乙醇诱导AML12肝细胞损伤模型,检测GROL干预后对乙醇刺激的AML12细胞上清液中谷丙转氨酶(GPT)、谷草转氨酶(GOT)、活性氧(ROS)水平的影响.结果:GROL组小鼠醉酒时间显著延长,睡眠、醒酒时间显著缩短;血清中乙醇浓度、GPT、GOT水平显著降低;肝细胞损伤情况有所改善;GROL组肝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水平明显提高,丙二醛(MDA)含量明显降低.对体外培养的AML12肝细胞,GROL可以逆转乙醇引起的肝细胞ALT和AST活性的升高以及过度生成的ROS量.结论:GROL具有良好的防醉、解酒和保肝作用,其发挥作用的途径可能与促进体内乙醇代谢、增强内源性抗氧化酶的活性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失眠的在线简版行为疗法对失眠障碍的干预效果研究
编辑人员丨3天前
背景 失眠障碍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给患者的生活和健康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传统的认知行为疗法(CBT-I)是一种有效的非药物治疗方法,但其操作复杂、耗时长、依从性低等缺点限制了其在真实世界的应用.简版行为疗法(BBT-I)是一种基于CBT-I的简化治疗方法,其疗效与CBT-I相当,更适合在真实世界中推广.然而,BBT-I是否适用于中国失眠障碍人群暂不明确,而通过线上方式进行BBT-I的研究更是缺乏.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通过微信小程序进行的在线BBT-I(eBBT-I)对中国失眠障碍患者失眠改善的疗效,以及其对患者睡眠信念和态度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采用前瞻性非随机对照研究的设计,将 2023 年 2-11 月来自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精神医学科睡眠门诊的失眠障碍患者设为干预组,将线上和线下招募的失眠障碍志愿者设为对照组,干预组接受为期 2 周的eBBT-I治疗,对照组接受精神卫生教育的伪干预.在干预前后分别测量患者的失眠严重程度指数量表(ISI)和简版睡眠信念与态度问卷(DBAS-16)得分,以评估干预效果.结果 研究最终共纳入35例干预组患者和30例对照组患者.主要结局指标:组别与时间对ISI得分存在交互作用(P<0.05);组别与时间分别对ISI得分主效应显著(P<0.05).干预前3 d(基线)两组ISI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14 d干预组ISI得分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干预后 14 d ISI得分低于组内干预前(P<0.05).次要结局指标:组别与时间对DBAS-16 得分不存在交互作用(P>0.05);时间对DBAS-16 得分主效应显著(P<0.05);组别对DBAS-16 得分主效应不显著(P>0.05).干预前3 d(基线)、干预后 14 d两组DBAS-16 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干预后 14 d DBAS-16 得分高于组内干预前(P<0.05).结论 eBBT-I有效地改善了失眠障碍患者的失眠症状和负面影响,但对睡眠信念与态度的改善效果仍有待提升.本研究支持了eBBT-I在中国失眠障碍患者失眠治疗中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多导睡眠监测联合磁共振动脉自旋标记灌注检查在失眠症诊断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研究多导睡眠监测联合磁共振动脉自旋标记灌注检查在失眠症诊断中的应用.方法:神经内科门诊收治的失眠症患者42名为研究对象,同期纳入对照组41名.对两组患者进行睡眠习惯问卷和医院焦虑抑郁量表评估,多导睡眠监测和磁共振动脉自旋标记灌注扫描.结果:失眠组入睡所需时间显著多于对照组(P<0.05),睡眠时长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焦虑抑郁水平无显著差异;失眠组患者总睡眠时间及快动眼睡眠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睡眠潜伏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非快动眼睡眠S1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S2~S4期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失眠组患者双侧前额叶、右侧颞叶、左侧顶叶、右侧丘脑、脑桥等区域灌注均显著升高(P<0.05),而双侧岛叶、双侧基底节等区域灌注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多导睡眠监测联合磁共振动脉自旋标记灌注检查能够精确量化睡眠情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不同运动方式对失眠患者睡眠影响效果的网状Meta分析
编辑人员丨3天前
背景 失眠问题不仅会降低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而且还与多种疾病之间有密切的关系,合理的运动方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失眠质量,但目前缺乏不同运动方式对其睡眠结局影响效果的比较研究.目的 比较不同运动方式对失眠患者睡眠影响的效果,为该人群制定改善睡眠的运动处方提供借鉴.方法 通过PubMed、Web of Science、EBSCO、Scopus、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检索不同运动方式对失眠患者睡眠影响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间为建库至 2023 年 12 月.使用Jadad量表对文献质量进行评价,使用Stata 17.0 软件的频率学框架的随机效应模型进行网状Meta统计,使用偏倚漏斗图观察发表偏倚.结果 共纳入 36 篇文献,包含 2 706 例受试者,涉及 5 类干预措施:有氧运动(AE)、抗阻运动(RT)、身心运动(ME)、运动时间延长(PTE)、有氧与抗阻结合的运动(AE+RT).网状Meta分析结果显示,AE和空白对照(CT)组(SMD=2.20,95%CI=0.35~4.05)对主观评价工具总评分的影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累积排序概率图下面积(SUCRA)排序结果为AE(82.2%)>ME(71.1%)>AE+RT(54.2%)>RT(38.9%)>CT(29.2%)>PTE(24.4%).PTE 与 AE+RT(SMD=-14.66,95%CI=-28.60~-0.72),AE+RT与RT(SMD=21.32,95%CI=6.24~36.40)以及AE+RT与AE(SMD=11.19,95%CI=1.56~20.81)对睡眠潜伏期的影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UCRA概率排序结果显示,AE+RT(96.7%)>CT(77.1%)>ME(49.5%)>AE(42.6%)>PTE(27.9%)>RT(6.1%).AE与CT(SMD=4.59,95%CI=1.59~7.58)对睡眠效率的影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UCRA概率排序结果显示AE(83.1%)>AE+RT(59.9%)>RT(50.7%)>ME(46.9%)>PTE(35.5%)>CT(23.9%).PTE 与 RT(SMD=23.39,95%CI=14.67~32.02),PTE 与 AE(SMD=14.86,95%CI=4.64~36.40),PTE 与 CT(SMD=12.11,95%CI=7.62~16.59),RT 与 ME(SMD=-27.61,95%CI=-40.49~-14.73),RT 与 CT(SMD=-11.28,95%CI=-20.86~-1.70),ME 与 AE(SMD=19.08,95%CI=5.18~32.98),ME与CT(SMD=16.33,95%CI=7.26~25.40)对睡眠觉醒时间的影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UCRA概率排序结果显示,RT(94.7%)>CT(80.2%)>AE(41.8%)>ME(31.5%)>PTE(1.7%).RT与AE(SMD=-20.84,95%CI=-38.46~-3.23),AE与CT(SMD=12.02,95%CI=2.96~21.08)对总睡眠时长的影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UCRA概率排序结果显示,AE(87.2%)>AE+CT(71.6%)>PTE(53.8%)>ME(40.6%)>CT(35.9%)>RT(10.8%).各项干预措施对睡眠质量的影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SUCRA概率排序结果显示,AE(84.2%)>AE+CT(75.5%)>ME(24.9%)>CT(15.4%).对主观评价工具总评分、睡眠潜伏期、睡眠效率、睡眠觉醒时间、总睡眠时长、睡眠质量进行发表偏倚分析,发现 6 个结局指标均存在一定的不对称性,提示存在一定的发表偏倚风险.结论 鉴于AE对多个睡眠指标有较好的改善作用,推荐失眠患者进行3次/周、30 min/次的中等强度AE,如慢跑、快走等,此外,也可以选择 4~5 次/周中等强度的RT或AE+RT,在进行上述运动时需要额外注意时间段选择,尽量避免睡前 3 h内进行运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老年慢性肌肉骨骼疼痛患者睡眠特征潜在剖面分析及其生活质量差异比较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 基于潜在剖面分析(latent profile analysis,LPA),探讨老年慢性肌肉骨骼疼痛(chronic musculo-skeletal pain,CMP)患者睡眠质量的潜在亚型,并分析各亚型在生活质量上的差异.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3年1-7月就诊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疼痛科和关节外科的508例老年CMP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世界卫生组织生命质量测定量表简表进行调查.结果老年CMP患者睡眠质量可分为4个亚型:低睡眠效率型(29.70%)、睡眠良好型(51.80%)、睡眠时间不足-高用药型(14.80%)、主观睡眠不良-睡眠紊乱型(3.70%),4个类别患者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文化程度、现存疼痛程度、疼痛发作情况、疼痛部位数量、口服镇痛药物情况及规律运动情况在不同类别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个类别患者世界卫生组织生命质量测定量表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CMP患者睡眠质量可分为4个潜类别,不同类别群体在生活质量上表现各异.应重点关注文化程度低、疼痛程度重、疼痛部位多、疼痛持续发作、长期口服镇痛药物和无规律运动的患者,并根据不同类别患者的特征进行合理的睡眠卫生教育和心理支持,以便更好地应对并缓解睡眠稳态失衡问题,提高生活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听力残疾老年人失能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与验证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讨听力残疾老年人发生失能的预测因素,并构建其失能风险预测模型.方法本研究采用二手数据研究方法,基于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数据库,选择2015年≥60岁的374例听力残疾老年人为研究对象,按照7:3比例分为训练集(n=261)和验证集(n=113),根据其2018年是否发生失能为依据进行分组,分为随访期间未发生失能组(n=164)和随访期间发生失能组(n=97).采用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运算符(LASSO)多元逻辑回归筛选可能影响失能发生的变量.使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构建预测模型及绘制列线图,并进行外部验证.结果训练集失能率37.2%.高血压、肝脏疾病、关节炎/风湿病、文化水平、牙齿掉光、晚上睡眠时长、认知功能、吸烟、午间睡眠时长是听力残疾老年人发生失能的预测因素.训练集模型ROC曲线下面积为0.703,95%CI为0.636~0.769,敏感度为69.1%,特异度为67.1%;校准曲线与理想曲线相近,Brier得分为0.207;测试集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13,95%CI为0.606~0.821,敏感度为76.3%,特异度为68.0%.结论 高血压、肝脏疾病、关节炎/风湿病、文化水平、牙齿掉光、晚上睡眠时长、认知功能、吸烟、午间睡眠时长是听力残疾老年人发生失能的独立预测因素,列线图预测模型良好,对听力残疾老年人失能风险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星状神经节阻滞对鼻内窥镜手术患者术后睡眠障碍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 探讨星状神经节阻滞(SGB)对鼻内窥镜手术患者术后睡眠障碍的影响.方法择期全麻行鼻内窥镜手术患者58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9例.麻醉诱导前30 min,观察组行超声引导下SGB,对照组不行SGB.比较两组术前1 d以及术后1、3、5 d匹兹堡睡眠指数(PSQI)评分.记录两组术后1d的夜间总睡眠时间、睡眠效率和清醒次数.术后24h评估VAS疼痛评分.观察SGB相关并发症,并记录术后24 h内需要补救镇痛的例数.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后1 d的夜间总睡眠时间延长,睡眠效率提高,夜间睡眠过程中清醒次数减少(P<0.05).与术前1 d比较,对照组患者术后1、3 d的PSQI评分升高,观察组术后3、5 d的PSQI评分降低(P<0.05).观察组术后1、3、5 d的PSQ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24 h的VAS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补救镇痛和恶心、呕吐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GB可有效改善鼻内窥镜手术患者术后睡眠质量,减轻术后疼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3省份学龄前儿童睡眠状况与偶测高血压的关联研究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了解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3个省份的学龄前儿童偶测高血压流行状况并分析睡眠状况与偶测高血压的关联。方法:2017年10—11月采用立意抽样方法于湖北、安徽、江苏3省份抽取11个城市109所幼儿园的24 842名学龄前儿童作为对象。采用自制问卷收集对象基本情况,采用《儿童睡眠习惯问卷》收集对象睡眠状况资料,对对象进行体格检查,现场测量身高、体重和血压。比较不同特征学龄前儿童偶测高血压检出率的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睡眠状况与偶测高血压检出率的关联情况。结果:24 842名儿童的年龄为(4.4±1.0)岁,其中男童12 729名(51.2%),偶测高血压检出率为31.8%(7 907例)。不同性别、年龄组、家庭居住地、家庭经济状况、父母亲文化程度学龄前儿童偶测高血压检出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睡眠不足10 h儿童偶测高血压检出率高于睡眠充足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调整性别、年龄、家庭居住地、家庭经济状况、父母文化程度、父母吸烟史和体质等因素后,与对应参考组相比,睡眠时间不足10 h、睡觉时开灯和睡眠质量差的 OR(95% CI)分别为1.09(1.03~1.15)、1.17(1.07~1.28)和1.04(0.91~1.18)。 结论:长江中下游3省份学龄前儿童偶测高血压检出率高,睡眠不足和睡觉时开灯与学龄前儿童偶测高血压存在正向关联。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