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联动成像技术在溃疡性结肠炎中的诊治价值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既往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目标仅限于临床缓解、内镜缓解,近年来组织学缓解已经成为其治疗的终极目标,因此,在诊疗过程中,内镜与组织学具有良好的相关性尤为重要。蓝光内镜联动成像模式增强了病变黏膜与正常黏膜的颜色对比度,为溃疡性结肠炎的精确诊疗带来更多可能性。本文将对联动成像技术在溃疡性结肠炎诊断及预后中的研究进展进行阐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蓝激光内镜与联动成像技术对早期胃癌的诊断价值分析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比较蓝激光放大内镜成像技术(BLI)和联动成像技术(LCI)对早期胃癌和胃其他病变(如萎缩性胃炎、非萎缩性胃炎、息肉等)的诊断价值分析.方法 选取收治的早期胃癌患者和胃其他病变患者142例为研究对象.分别对所有患者进行传统白光内镜、蓝激光内镜和联动成像技术检查,白光内镜下的早期胃癌患者记为研究组,胃其他病变患者记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通过蓝激光内镜及联动成像技术对胃内病变的辨识度准确性,并通过金标准病理证实.结果 蓝激光成像技术诊断早期胃癌的符合率为93.66%,联动成像技术诊断早期胃癌的符合率为94.77%,两者无统计学差异;研究组内镜下通过VS分型判断为早期胃癌的病理准确率达72.55%;对照组通过VS分型诊断为胃其他病变,准确率可达96.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方法与金标准进行一致性检验,Kappa值分别为0.842,0.861,P均<0.05,蓝激光内镜成像技术对胃早期癌检出率为94.59%,较联动成像技术(97.30%)低,两种诊断方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蓝激光内镜和联动成像技术对早期胃癌及其他病变的诊断效果显著,与病理学金标准诊断一致性极好,并对分化程度及病变性质进行判断,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值得应用和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内镜下联动成像技术联合小探头超声在早期胃癌中的诊疗价值
编辑人员丨2024/6/15
目的 研究内镜下联动成像技术(Linked color imaging,LCI)联合小探头超声(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EUS)对早期胃癌的诊疗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3年12月蚌埠医科大学附属蚌埠第三人民医院经白光内镜检查的早期胃癌人群筛查项目中的高危人群,并行LCI和/或EUS检查,所有患者均行病理检查,比较三组检查对可疑病灶的诊断结果与最终病理诊断的一致性,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结果 本文共选取128例早期胃癌高危患者,42例患者行LCI检查,41例患者行EUS检查,45例患者行LCI联合EUS检查,三组检查对病灶初步诊断结果与最终病理诊断结果的一致率分别为83.3%、75.6%、93.3%,Kappa值分别为0.65、0.46、0.86.LCI联合EUS组对诊断可疑病灶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2.0%、95.0%、95.8%、90.5%.结论 相比较于LCI、EUS,LCI联合EUS在早期胃癌诊疗中具有较高的准确率和极高的一致率,漏诊率较低,可以广泛用于早期胃癌临床筛查,为提高我国早期胃癌的检出率提供巨大帮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15
-
联动成像技术在溃疡性结肠炎内镜诊断中的应用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4/3/30
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慢性进展性疾病.随着疾病的进展,UC相关性结肠癌的发生率逐渐升高,内镜检查是对UC疾病活动性评估及预测复发的重要检查手段,是指导UC治疗的基石,也是UC癌变的主要监测手段.白光内镜(WLI)、窄带成像(NBI)、蓝激光成像(BLI)常用于UC的监测,但对微小病变和不典型病变的检出具有一定局限性.联动成像(LCI)是一种新型内镜图像增强内镜(IEE)技术,对炎症、早期癌症等病变的识别有独特的优越性.本文就近年LCI技术在溃疡性结肠炎中应用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30
-
超声内镜结合LCI/BLI-ME判断根除幽门螺杆菌后早期胃癌浸润深度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3/16
目的 探讨超声内镜结合联动成像技术/蓝激光成像技术-放大内镜(LCI/BLI-ME)对根除幽门螺杆菌后早期胃癌浸润深度的判断及其准确性的影响因素,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2017年10月至2023年6月武汉市第一医院收治的91例根除幽门螺杆菌后早期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以病理学检查结果作为判断标准,总结根除幽门螺杆菌后胃黏膜及早期胃癌在内镜下的特征表现,分析超声内镜结合LCI/BLI-ME对根除幽门螺杆菌后早期胃癌浸润深度的判断准确性及影响其判断准确性的相关因素.诊断效能的统计学描述采用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表示;采用x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对超声内镜的诊断结果与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超声内镜结合LCI/BLI-ME对根除幽门螺杆菌后早期胃癌浸润深度判断的总体准确率77.08%,对uT1a期及uT1b期的判断准确率分别为82.86%和61.53%.分期不足12例,占17.14%;分期过度10例,占38.46%.对黏膜层病变判断的诊断敏感度85.29%,诊断特异度57.14%,阳性预测值82.86%,阴性预测值61.5%.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病变最大径、组织分化类型是影响判断准确性的因素,而病变部位、病灶形态与判断准确性无相关性.病灶越大,对浸润深度判断的准确性越低;组织分化程度越低,对浸润深度判断的准确性越低.结论 超声内镜结合LCI/BLI-ME对根除幽门螺杆菌后早期胃癌uT1a期的浸润深度判断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病灶大小及组织分化程度对判断的准确性有影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16
-
幽门螺杆菌根除后发生胃癌的内镜征象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11/25
目的 采用白光成像技术(WLI)和联动成像技术(LCI)来研究根除幽门螺杆菌(HP)后发生胃癌的内镜征象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21年12月该院138例成功根除HP后至少1年,使用WLI和LCI模式行食管胃十二指肠镜检查(EGD)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CA组(检测出胃癌,n = 62)和NC组(未检测出胃癌,n = 76).观察两组患者分别在WLI和LCI模式下的8种内镜表现征象,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根除HP后发生胃癌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在WLI和LCI模式下行内镜检查,CA组出现中-重度胃黏膜萎缩和地图样发红的概率明显高于NC组(WLI:77.4%和60.5%,P = 0.034;67.7%和36.8%,P = 0.000;LCI:79.0%和60.5%,P = 0.020;79.0%和43.4%,P = 0.000),CA组出现胃内规则排列的集合小静脉(RAC)的概率明显低于NC组(WLI:45.2%和84.2%,P = 0.000;LCI:40.3%和82.9%,P = 0.000),两组其他5种内镜征象的出现概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地图样发红是根除HP后发生胃癌的独立危险因素(WLI:(OR)= 2.96,95%CI:1.36~6.45,P = 0.006;LCI:(OR)= 4.87,95%CI:2.04~11.62,P = 0.000),而RAC是根除HP后发生胃癌的保护性因素(WLI:(OR)= 0.16,95%CI:0.07~0.38,P = 0.000;LCI:(OR)= 0.13,95%CI:0.06~0.32,P = 0.000).结论 出现地图样发红和RAC缺失是根除HP后发生胃癌的独立危险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1/25
-
内镜下联动成像技术联合醋酸染色对胃黏膜肠上皮化生的临床观察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分析内镜下联动成像(LCI)技术联合醋酸染色对胃黏膜肠上皮化生(IM)的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20例疑为胃黏膜IM的患者分为白光组(30例)、LCI组(30例)、醋酸染色组(30例)和LCI联合醋酸染色组(30例).4组患者均至少取活检组织1块,将病理检查作为诊断金标准,比较4种内镜下诊断方法的符合率、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 白光组符合率73.3%、敏感度81.8%、特异度50.0%;LCI组符合率90.0%、敏感度92.3%、特异度75.0%;醋酸染色组符合率86.7%,敏感度91.7%,特异度66.7%;LCI联合醋酸染色组符合率93.3%,敏感度92.9%,特异度100.0%.与白光组(73.3%)比较,LCI联合醋酸染色组符合率(93.3%)明显升高(P<0.05),而余两组符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CI组、醋酸染色组、LCI联合醋酸染色组符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白光组比较,LCI联合醋酸染色组敏感度较高(P<0.05),与余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组特异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CI联合醋酸染色能更好地识别IM病灶,有利于早期胃癌的发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联动成像技术联合蓝激光放大内镜对胃黏膜肠化生的诊断价值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探讨联动成像技术(LCI)联合蓝激光放大内镜(BLI ME)对胃黏膜肠上皮化生(IM)的诊断价值.[方法]共纳入100例因上消化道不适症状于2016年9月~2017年9月至我院内镜中心行胃镜检查的门诊患者.在全麻状态下,联合运用白光、LCI、BLI-ME模式行内镜观察,对不同模式下肠化生的特异性表现进行观察,观察完毕后取活检送病理检查,将内镜结果与病理诊断对照研究后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00例研究对象,活检部位100处.各组对胃黏膜肠化生及胃黏膜活动性的判断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HP感染、炎性反应、萎缩的判断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CI模式下观察区域呈淡紫色调与BLI-ME下见亮蓝嵴(LBC)同时存在,对胃黏膜肠化生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均明显高于这两种观察特征分别单独存在.纳入病例中胃黏膜组织肠化程度以轻度为主.结合胃黏膜肠化生程度,LCI联合BLI-ME模式观察的病变阳性率最高,且在3组肠化生中分别占比最高.[结论]LCI联合BLI-ME模式诊断胃黏膜肠化生具有更高的诊断价值,可作为内镜下诊断胃黏膜肠上皮化生的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消化内镜联动成像技术临床应用建议
编辑人员丨2023/8/6
联动成像(linked color imaging,LCI)是一种新型图像增强内镜技术,目前已在临床上逐步应用.多项研究证实联动成像可通过增加内镜下病变黏膜和正常黏膜的对比度来提高消化道黏膜病变的诊断准确率.尽管联动成像临床应用价值已经得到了国内外临床医生的广泛认可,但是在应用过程中也暴露出技术使用不够规范、术语翻译混乱等问题,不利于后续临床和研究工作的开展.为此,本建议依据当前联动成像诊断消化道病变的最近研究和循证医学证据,并参照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由国内消化内镜知名专家集体讨论并编制而成.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消化内镜联动成像技术临床应用建议
编辑人员丨2023/8/6
联动成像技术(linked color imaging,LCI)是一种新型图像增强内镜技术,目前已在临床上逐步应用.多项研究证实,LCI可通过增加内镜下病变黏膜和正常黏膜的对比度来提高对消化道黏膜病变的诊断准确率.尽管LCI临床应用价值已经得到了国内外临床医生的广泛认可,但是在应用过程中也暴露出技术使用不够规范、术语翻译混乱等问题,不利于后续临床和研究工作的开展.为此,本建议依据当前LCI诊断消化道病变的最近研究和循证医学证据,并参照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由国内消化内镜知名专家集体讨论并编制而成.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