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卡格列净通过调控铁死亡改善射血分数保留型心力衰竭大鼠心功能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卡格列净对射血分数保留型心力衰竭(HFpEF)大鼠心功能的影响及其对铁死亡机制的调控作用。方法:选取32只7周龄Dahl盐敏感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予低盐饲料)、HFpEF组(予高盐饲料)、卡格列净20组(予高盐饲料+卡格列净20 mg·kg -1·d -1)和卡格列净30组(予高盐饲料+卡格列净30 mg·kg -1·d -1),每组8只,监测各组大鼠体重、血压,于实验第10周行代谢笼检测,于实验第12周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后处死大鼠,留取血液及左心室标本行HE染色、Masson染色、普鲁士蓝铁染色和活性氧染色,分别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心肌细胞大小和形态、间质纤维化程度、铁染色及活性氧生成情况。另取切片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心肌细胞超微结构,并应用Western blot法及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各组大鼠左心室心肌组织中铁死亡相关指标的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 结果:适应性饲养1周后各组大鼠均全部存活。代谢笼结果示,与对照组相比,HFpEF组、卡格列净20组和卡格列净30组大鼠进食量、进水量及排尿量更多,体重较低( P均<0.05);这些变化在卡格列净20组和卡格列净30组比HFpEF组更显著;卡格列净20组与卡格列净30组相比,只有12周体重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HFpEF组大鼠第6、12周血压及第12周全心重量、左心室校正质量较对照组、卡格列净20组和卡格列净30组高,而第12周二尖瓣舒张早期最大峰值速度与舒张晚期最大峰值速度比值较低( P均<0.05)。HE染色、Masson染色结果示,与对照组比较,HFpEF组大鼠左心室心肌组织心肌纤维排列紊乱、细胞直径大[(0.032±0.004)mm比(0.023±0.003)mm, P<0.05],且形态欠规则、间质胶原纤维增生明显、胶原容积分数较高(0.168±0.028比0.118±0.013, P<0.05)。与HFpEF组相比,卡格列净20组和卡格列净30组大鼠左心室心肌组织心肌纤维排列较整齐,心肌细胞形态较规则,细胞直径较小,胶原容积分数较低( P均<0.05)。电镜下观察到,与对照组相比,HFpEF组大鼠心肌组织中大部分横纹肌发生断裂,Z线和M线不能明显区分,出现线粒体部分肿胀、膜增厚、嵴减少甚至消失等变化。卡格列净20组和卡格列净30组大鼠心肌组织横纹肌排列趋于规整,线粒体形态变化较轻。普鲁士蓝铁染色结果示,HFpEF组大鼠心肌组织中铁含量较对照组、卡格列净20组和卡格列净30组高。活性氧染色结果示,HFpEF组大鼠心肌组织中活性氧含量较对照组、卡格列净20组和卡格列净30组高。心肌组织生化示,HFpEF组大鼠心肌组织中Fe 2+含量、丙二醛含量较对照组、卡格列净20组和卡格列净30组高,而谷胱甘肽含量较低( P均<0.05)。Western blot法和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结果示,与对照组比较,HFpEF组大鼠心肌组织中转铁蛋白受体1(蛋白相对表达量:1.37±0.16比0.31±0.12)、酰基辅酶A合成酶长链家族成员4(蛋白相对表达量:1.31±0.15比0.63±0.09)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较高,铁蛋白重链1(蛋白相对表达量:0.45±0.08比1.41±0.15)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较低( P均<0.05);上述指标在卡格列净20组与卡格列净30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4组大鼠心肌组织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卡格列净通过调控铁死亡机制改善HFpEF大鼠心功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左西孟旦在改善ICU急性心肌梗死伴心力衰竭患者氧供-氧耗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左西孟旦在改善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MI)伴心力衰竭患者氧供-氧耗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收集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重症医学科(intensive care unit, ICU)2016年1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AMI伴心力衰竭患者资料,根据是否应用左西孟旦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记录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第3天、第7天的N末端B型脑钠肽原(NT-proBNP)、肝功能、血清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血管活性药物评分(vasoactive inotropic score, VIS)、GAP[P (v-a)CO 2,中心静脉-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差]和GAP比值[P (v-a)CO 2/C (a-v)O 2,中心静脉-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差/动脉与中心静脉氧含量差]等指标。根据计量资料是否服从正态分布,应用 t检验、Mann-Whitney U秩和检验或 χ2检验对两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最终164例患者入选,其中观察组55例,对照组109例。两组患者在治疗前,NT-proBNP、Scr、VIS评分、ALT、AST、GAP和GAP比值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第3天,两组NT-proBNP、Scr、ALT和AS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VIS评分、GAP和GAP比值观察组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第7天,两组ALT和AS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NT-proBNP、Scr、VIS评分、GAP和GAP比值观察组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更短( P<0.05);两组28 d病死率和ICU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左西孟旦能改善ICU中AMI伴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与肾功能,减少正性肌力药物用量,对肝功能影响小;同时在改善患者全身灌注及氧供-氧耗方面起一定作用。虽然左西孟旦能减少患者机械通气时间,但并不能改善28 d预后和减少ICU住院时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外泌体对脓毒症小鼠肺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影响及其机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SC)来源外泌体对脓毒症小鼠肺血管内皮细胞(PMVEC)损伤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采用实验研究方法。取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3例行腹部手术切除患者(均为女性,年龄10~25岁)遗弃的新鲜脂肪组织进行原代人ADSC的分离培养,于第5天采用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取第3代ADSC,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ADSC中CD29、CD34、CD44、CD45、CD73和CD90的表达情况。选取第3~5代ADSC,采用差速超高速离心法获取其上清液中的外泌体,采用透射电镜和纳米颗粒跟踪分析法及蛋白质印迹法分别检测外泌体形状、粒径大小及CD9、CD63、肿瘤易感基因101(TSG101)和β肌动蛋白的蛋白表达。取24只成年雄性BALB/c小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方法下同)分成正常对照组、单纯盲肠结扎穿孔(CLP)组和CLP+ADSC外泌体组,每组8只,分别进行相应处理。术后24 h,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小鼠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和髓过氧化物酶染色检测小鼠肺组织形态,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小鼠肺组织细胞中8-羟基脱氧鸟苷(8-OHdG)的表达。取1个月龄雌雄不拘C57小鼠,采用组织块法获取原代PMVEC。取第3代PMVEC,采用免疫荧光法和流式细胞术检测PMVEC中CD31的表达。取第3代PMVEC,与ADSC来源外泌体共培养12 h,采用PKH26试剂盒检测PMVEC吞噬外泌体的情况。取第3代PMVEC,将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单纯巨噬细胞上清液组和巨噬细胞上清液+ADSC外泌体组,每组3孔,分别进行相应处理。24 h后,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中活性氧含量,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细胞中8-OHdG表达,采用Transwell实验测定细胞单分子层通透性。以上样本数均为3。对数据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LSD- t检验。 结果:分离的原代ADSC培养至第5天,呈梭形密集生长,呈典型的漩涡样排列。第3代ADSC中CD29、CD44、CD73和CD90阳性细胞百分比均>90%,CD34和CD45阳性细胞百分比均<5%。第3~5代ADSC来源外泌体呈典型的双凹盘状结构,外泌体平均粒径为103 nm,外泌体中CD9、CD63和TSG101的蛋白表达均呈阳性,β肌动蛋白的蛋白表达呈阴性。术后24 h,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单纯CLP组小鼠血清中TNF-α和IL-1β的含量均明显增加( t值分别为28.76、29.69, P<0.01);与单纯CLP组比较,CLP+ADSC外泌体组小鼠血清中TNF-α和IL-1β的含量均明显降低( t值分别为9.90、4.76, P<0.05或 P<0.01)。术后24 h,正常对照组小鼠肺组织结构清晰完整、无炎症细胞浸润,单纯CLP组小鼠的肺组织较正常对照组水肿明显、炎症细胞浸润现象明显,CLP+ADSC外泌体组小鼠肺组织较单纯CLP组水肿症状明显减轻、炎症细胞浸润明显减少。术后24 h,3组小鼠肺组织中CD31呈阳性表达;单纯CLP组小鼠肺组织中8-OHdG阳性细胞荧光强度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大,CLP+ADSC外泌体组小鼠肺组织中8-OHdG阳性细胞荧光强度较单纯CLP组明显下降。第3代PMVEC的免疫荧光结果显示CD31呈阳性表达,流式细胞术鉴定结果显示CD31阳性细胞占比为99.5%。共培养12 h,ADSC来源外泌体成功被PMVEC吞噬,进入胞质。第3代PMVEC培养24 h后,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单纯巨噬细胞上清液组PMVEC的活性氧荧光强度明显增加( t=15.73, P<0.01);与单纯巨噬细胞上清液组比较,巨噬细胞上清液+ADSC外泌体组PMVEC的活性氧荧光强度明显降低( t=4.72, P<0.01)。第3代PMVEC培养24 h,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单纯巨噬细胞上清液组PMVEC的8-OHdG阳性荧光强度明显增强,巨噬细胞上清液+ADSC外泌体组PMVEC的8-OHdG阳性荧光强度介于空白对照组和单纯巨噬细胞上清液组之间。第3代PMVEC培养24 h,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单纯巨噬细胞上清液组的PMVEC单分子层细胞通透性明显增加( t=6.34, P<0.01);与单纯巨噬细胞上清液组比较,巨噬细胞上清+ADSC外泌体组的PMVEC单分子层细胞通透性明显降低( t=2.93, P<0.05)。 结论:ADSC来源外泌体可改善小鼠肺组织氧化性损伤,降低由巨噬细胞上清液诱导的PMVEC的活性氧含量、8-OHdG表达以及细胞通透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脑电监测指导下全麻对非急性期脆弱脑功能老年患者术后谵妄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评价脑电监测指导下全麻对非急性期脆弱脑功能老年患者术后谵妄的影响。方法:选择行髋关节置换术的非急性期脆弱脑功能老年患者60例,性别不限,年龄65~85岁,BMI 18~30 kg/m 2,ASA分级Ⅱ或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 n=30):常规全麻组(C组)和脑电监测指导下全麻组(E组)。静脉输注丙泊酚50~150 μg·kg -1·min -1和瑞芬太尼0.05~0.30 μg·kg -1·min -1维持麻醉,间断追加罗库溴铵维持肌松。E组出现脑电暴发抑制[脑电暴发抑制比≥10%超过1 min或麻醉意识指数(AI)<40]时,减少麻醉药物用量,观察1 min后若仍存在上述情况,继续减少药物用量或静脉注射去甲肾上腺素。C组根据血流动力学变化调整术中麻醉药物用量。术中发生低血压时,结合患者HR静脉注射去甲肾上腺素4~10 μg或多巴胺1 mg。于麻醉诱导后10 min、切皮即刻、术毕即刻和术后1 h时,采集动脉及颈静脉球部血样行血气分析,计算颈静脉球部血氧含量、动脉-颈静脉球部血氧含量差、脑氧摄取率及颈静脉-动脉血乳酸浓度差。记录苏醒时间、术中麻醉药物用量和去甲肾上腺素使用情况、术中脑电暴发抑制累计时间和AI<40时间。采用ICU意识模糊评定量表评估术后5 d内谵妄发生情况,并记录其持续时间。 结果:与C组比较,E组苏醒时间、暴发抑制累计时间和AI<40时间缩短,术中丙泊酚用量和瑞芬太尼用量降低,术中去甲肾上腺素使用率升高,术毕即刻和术后1 h时颈静脉球部血氧含量升高,动脉-颈静脉球部血氧含量差和脑氧摄取率降低,术后5 d内谵妄发生率降低,持续时间缩短( P<0.05)。 结论:脑电监测指导下全麻可减少非急性期脆弱脑功能老年患者术后谵妄的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高压氧联合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对不稳定心绞痛患者血液流变的影响及对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究高压氧联合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对不稳定心绞痛患者血液流变的影响及对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选取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2017年6月至2018年12月168例不稳定心绞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4例)和观察组(5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PCI术及对症支持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再联合高压氧治疗(1次/d,10 d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比较2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并检测治疗前后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及心肌损伤标志物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显效45例,有效34例,总有效率为94.0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4.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氧分压(PaO 2)明显升高,二氧化碳分压(PaCO 2)显著下降,血氧代谢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血液流变学相关指标全血黏度(whole blood viscosity, ηb)、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 ESR)、红细胞比容(hematocrit, HCT)、红细胞电泳时间(erythrocyte electrophoresis time, EET)、红细胞聚集指数(erythrocyte aggregation index, EAI)及血小板聚集率(platelet aggregation rate, PAgT)水平明显下降,且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2组患者血小板活化指标人溶血磷脂酸(lysophospholipids acid, LPA)及血小板活化因子P-选择素(platelet activation factor P-select element, CD62P)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患者LPA及CD62P降低水平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同时,2组患者心肌肌钙蛋白I(cardiac troponin I, cTnⅠ)和肌酸激脢-MB(creatine kinase-MB, CK-MB)水平均升高,但观察组心肌损伤标志物cTnI及CK-MB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高压氧辅助治疗通过增加机体组织血氧含量可有效降低血液黏度,改善血液流变性,减少血小板活化,防止血栓形成,同时还能有效减轻心肌损伤,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基于网络药理学及实验验证探讨敦煌医方小补肝汤抗运动性疲劳的作用机制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及实验验证的方法探讨小补肝汤干预运动性疲劳的有效成分及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在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TCMSP)检索小补肝汤的活性成分;通过人类基因组数据库(Genecards)、药物数据库(Drugbank)、在线人类孟德尔遗传(OMIM)、遗传药理学与药物基因组学数据库(PharmGkb),获取疾病的靶标基因;利用Venny2.1.0在线工具绘制药物与疾病靶点的韦恩图,获得交集靶点,将其导入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图,通过Bioconductor等在线软件进行基因组数据的高通量分析,得到基因本体(GO)生物功能注释图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通路图,预测作用通路,并采用动物实验验证网络药理学预测结果.结果:通过筛选得到小补肝汤36种活性成分,药物-疾病共同靶点244个;通过构建药物-成分-靶点-疾病调控网络,筛选出豆甾醇(Stigmasterol)、海风藤酮(Kadsurenone)、β-谷固醇(Beta-sitosterol)、山蒟酮C(Hancinone C)及黄杉素(Taxifolin)等核心成分;通过蛋白互作网络的构建,筛选出AKT1、GNAQ及PTGS2等11个关键靶点;GO富集分析得出生物学过程BP 3 675个,包括对药物的反应、对氧含量的反应、对缺氧的反应等;细胞组分379个,包括膜筏、膜微区、线粒体外膜等;分子功能624个,包括DNA-结合转录因子结合、泛素蛋白连接酶结合及G蛋白偶联胺受体活性等;KEGG富集分析得出涉及的信号通路主要有钙信号通路(GNAQ-PLCB2-IP3R1-CAM)、cAMP信号通路和甲状腺激素信号等通路.动物实验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负重游泳力竭时间显著减少,血清中乳酸(LD)、尿素氮(BUN)的含量显著升高,肝糖原与肌糖原的含量显著降低(P<0.01),骨骼肌组织病理可见骨骼肌细胞排列紊乱不均,有较多炎症细胞弥漫浸润,骨骼肌组织GNAQ、PLCB2、IP3RI、CAM蛋白表达显著上调(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各给药组小鼠负重游泳力竭时间显著增加(P<0.01),血清中LD、BUN的含量明显降低(P<0.05),肝糖原与肌糖原的含量明显升高(P<0.05),各给药组小鼠骨骼肌纤维排列有所改善,炎性细胞浸润明显减少,骨骼肌组织GNAQ、PLCB2、IP3RI、CAM蛋白表达明显下调(P<0.05).结论:小补肝汤能下调运动性疲劳小鼠骨骼肌组织中GNAQ、PL-CB2、IP3RI、CAM蛋白表达,从而调节胞内钙离子浓度,减轻因钙超载导致的细胞线粒体、肌浆网功能破坏而引起的疲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基于Nrf2调控Pink1/Parkin介导的线粒体自噬在老年肌肉减少症骨骼肌纤维化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8/17
目的 探讨线粒体自噬在老年肌肉减少症模型小鼠中的作用,并进一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选取13.5个月龄SPF级雄性C57BL/6J小鼠13只分为老龄鼠组(O组,n=6)、老龄鼠+核转录因子红系2相关因子2(Nrf2)激动剂组(O+SFN组,n=7),另3月龄SPF级雄性C57BL/6小鼠8只作为青年鼠组(Y组).O组按体重0.1 mL/10 g给予0.1%DMSO溶液,每周3次,O+SFN组按体重0.1 mL/10 g给予1%SFN溶液,每周3次,Y组给予等体积的0.1%DMSO溶液,各组持续10周.干预10周后,检测各组小鼠的体重、腓肠肌/体重比、抓力、腓肠肌细胞活性氧水平、腓肠肌细胞线粒体膜电位和腓肠肌细胞线粒体DNA(mtDNA)拷贝数;天狼星红染色观察各组小鼠腓肠肌组织纤维化情况;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腓肠肌组织中纤维化相关蛋白collagen 1、collagen 3和fibronectin及自噬相关蛋白Nrf2、PINK1、Parkin、LC3、BNIP3和FUNDC1的相对表达.结果 干预10周后,O组和O+SFN组小鼠体重均高于Y组,腓肠肌/体重比均显著低于Y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O+SFN组小鼠的体重及腓肠肌/体重比值均显著高于O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0周后,O组和O+SFN组小鼠抓力均低于Y组,而O+SFN组小鼠抓力显著高于O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0周后,O组和O+SFN组小鼠的活性氧含量和线粒体膜电位均显著高于Y组,mtDNA拷贝数显著低于Y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O+SFN组小鼠的活性氧含量和线粒体膜电位低于O组,mtDNA拷贝数高于O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天狼星红染色观察可见,O组和O+SFN组小鼠的胶原纤维的比例显著高于Y组,O+SFN组的胶原纤维比例低于O组.干预10周后,O组和O+SFN组小鼠腓肠肌组织中collagen 1、collagen 3和fibronectin蛋白的相对表达均显著高于Y组,而Nrf2、BNIP3、FUNDC1、PINK1和Parkin蛋白的相对表达均显著低于Y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O+SFN组小鼠腓肠肌组织中collagen 1、col-lagen 3和fibronectin蛋白的相对表达均低于O组,而Nrf2、BNIP3、FUNDC1、PINK1和Parkin蛋白的相对表达均高于O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骨骼肌纤维化是老年肌肉减少症发生发展的重要机制之一,激活Nrf2可上调PINK1/Parkin信号通路而对线粒体自噬发挥保护作用,进而抑制骨骼肌纤维化,缓解肌肉减少症,可作为临床防治老年肌肉减少症的新思路和新切入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8/17
-
右美托咪定联合丙泊酚对HVR患者氧化应激、脑氧代谢指标和细胞焦亡因子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4/7/13
目的:探讨丙泊酚、右美托咪定复合麻醉对体外循环下心脏瓣膜置换(HVR)患者脑氧代谢指标、氧化应激和细胞焦亡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3月~2022年12月期间在我院择期行体外循环下HVR的136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丙泊酚麻醉)和研究组(右美托咪定联合丙泊酚麻醉),各为68例.对比两组血流动力学、氧化应激指标、心肌损伤指标、脑氧代谢指标、细胞焦亡因子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开放主动脉后(T1)~术毕(T3)时间点,研究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24h,研究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高于对照组,丙二醛(MDA)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24h,研究组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心肌肌钙蛋白Ⅰ(cTnⅠ)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24h,研究组NOD样受体蛋白3(NLRP3)、半胱天冬氨酸蛋白酶1(Caspase-1)、消皮素D(GSDMD)低于对照组(P<0.05).T1~T3时间点,研究组动脉-颈内静脉血氧含量差(Da-jvO2)、脑氧摄取率(CERO2)高于对照组,颈内静脉血氧饱和度(SjvO2)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组间对比未见差异(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联合丙泊酚可减轻体外循环下HVR患者氧化应激、炎症反应和心肌损伤,改善脑功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13
-
脂联素对脓毒症小鼠急性肾损伤的治疗作用及机制
编辑人员丨2024/5/11
目的 探究脂联素(APN)对脓毒症小鼠急性肾损伤的治疗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 选取雄性C57BL/6小鼠24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小鼠分为空白对照组(CON组)、模型组(LPS组)、实验组(LPS+APN组).按10 mg/kg腹腔注射脂多糖(LPS)制备脓毒症模型,CON组腹腔注射等量0.9%氯化钠注射液,实验组在造模前8 h按0.1 mg/kg尾静脉注射APN进行干预.造模后24 h处死小鼠,取静脉血检测肾损伤指标肌酐、尿素氮;HE染色观察和评估小鼠肾组织病理变化;超氧化物阴离子荧光探针(DHE)检测活性氧含量;实时定量PCR法检测肾组织中NLRP3、IL-1β和TNF-α的mRNA表达,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NLRP3、Caspase-1和IL-1β蛋白表达.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经APN预处理后,小鼠肾功能及组织病理学损伤减轻,肾组织活性氧含量明显减少,NLRP3、IL-1β和TNF-α的mRNA表达降低,NLRP3、Caspase-1和IL-1β蛋白表达下降(P均<0.05).结论 APN对小鼠脓毒症急性肾损伤具有治疗作用,其机制可能与NLRP3炎症小体及细胞焦亡相关通路受抑制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5/11
-
共培养条件下肌卫星细胞C2C12对软骨细胞ATDC5活性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4/3/30
目的:观察共培养条件下肌卫星细胞C2C12对软骨细胞ATDC5活性的影响.方法:①将肌卫星细胞C2C12分为对照组和地塞米松组,对照组常规培养,地塞米松组采用地塞米松干预,通过CCK8法和BCA法测定地塞米松对C2C12细胞增殖和蛋白合成的影响,以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小室观察地塞米松对C2C12细胞修复和迁移能力的影响.②采用Transwell小室将正常肌卫星细胞C2C12(共培养组)和经地塞米松预处理的肌卫星细胞C2C12(预处理组)分别与软骨细胞ATDC5共培养,对照组Transwell下层小室内接种ATDC5细胞、上层小室内为无细胞的常规培养基,采用CCK8法和二氯二氢荧光素-乙酰乙酸酯荧光探针检测ATDC5细胞增殖率和细胞内活性氧含量.结果:①C2C12细胞增殖率和蛋白含量测定结果.地塞米松组C2C12细胞增殖率和蛋白含量均低于对照组[(78.402±5.401)%,(100.000±3.096)%,t=8.498,P=0.000;(5 080.367±296.657)μg·mL-1,(5 775.577±150.476)μg·mL-1=3.620,P=0.022].②C2C12细胞伤口修复率测定结果.地塞米松组C2C12细胞伤口修复率低于对照组[(53.173±1.800)%,(79.979±10.176)%,t=4.493,P=0.011].③C2C12 细胞迁移数量测定结果.培养 24 h和48 h时,地塞米松组C2C12细胞迁移数量均少于对照组[24 h:(24.200±5.630)个,(57.000±2.449)个,t=11.945,P=0.000;48 h:(57.600±8.820)个,(91.000±4.743)个,t=7.457,P=0.000].④ATDC5 细胞增殖率测定结果.3 组 ATDC5 细胞增殖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00.000±1.663)%,(116.894±7.917)%,(89.130±2.980)%,F=23.700,P=0.001].对照组和共培养组ATDC5细胞增殖率均高于预处理组(P=0.037,P=0.006),共培养组ATDC5细胞增殖率高于对照组(P=0.001).⑤ATDC5细胞内活性氧含量测定结果.3组ATDC5细胞内活性氧含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0.148±5.636,13.959±4.110,40.691±3.146,F=30.096,P=0.001).预处理组ATDC5细胞内活性氧含量高于对照组和共培养组(P=0.001,PP=0.000),对照组和共培养组ATDC5细胞内活性氧含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37).结论:地塞米松可抑制肌卫星细胞C2C12增殖,应用地塞米松干预肌卫星细胞C2C12可体外模拟肌肉萎缩条件下肌卫星细胞的生长状态.正常状态下,肌卫星细胞C2C12的代谢产物可促进软骨细胞ATDC5增殖;肌卫星细胞C2C12活力降低,可抑制软骨细胞ATDC5增殖,同时会增加软骨细胞ATDC5氧化性损伤.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