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非特定区域软组织手法治疗对于慢性颈痛患者疼痛强度影响的Meta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系统评估非特定区域的软组织进行手法治疗对于慢性颈痛患者疼痛程度的影响。方法:首先使用主题词和相关自由词"颈痛""软组织疗法""按摩"以及"肌筋膜松解"在PubMed、Embase、Cochrane、Web of Science以及美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五个英文数据库中进行检索,收集使用软组织手法治疗慢性颈痛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从建库至今(2021年8月)发表的所有相关文献。之后进行文献质量评价以及数据提取,使用STATA 16.0软件进行Meta分析。此外,还检验了纳入研究是否存在潜在的发表偏倚。结果:纳入12篇文献,共计566例年龄在18~65岁的慢性颈痛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对非特定区域软组织进行手法治疗在缓解慢性颈痛患者疼痛症状方面具有有效性( ES =- 0.83,95% CI - 1.15~-0.51, P = 0.001)。在进行发表偏倚检测时发现可能存在潜在的发表偏倚。 结论:针对非特定区域软组织进行手法治疗可以缓解慢性颈部疼痛患者的疼痛程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但仍需要大样本、高质量的RCT,以获得更为可靠的证据。此外,不同的疼痛评估工具会对Meta分析结果产生一定的影响,后续研究可进一步证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易罐疗法治疗慢性非特异性下背痛的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观察易罐疗法治疗慢性非特异性下背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慢性非特异性下背痛患者52例,采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患者26例。2组患者均接受常规脊柱手法治疗,实验组在常规脊柱手法的基础上增加易罐疗法以牵伸腰背肌筋膜,易罐疗法每周治疗3次,每次间隔1 d,连续治疗4周。于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治疗后)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和简易健康状况调查量表(SF-36)分别评估2组患者的疼痛程度、腰椎功能和生活质量。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实验组的VAS评分和ODI评分与组内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1),且实验组治疗后的VAS评分和ODI评分分别为(13.50±1.42)分和(6.58±2.47)分,显著优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1)。治疗后,对照组和实验组的SF-36量表各项评分均与组内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1),且实验组治疗后的SF-36量表各项评分均优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易罐疗法可显著缓解CNLBP患者的疼痛,并改善其腰椎功能和生活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关节镜下经大转子周围间隙横向松解髂胫束治疗外侧弹响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分析关节镜下经大转子周围间隙横向松解髂胫束治疗外侧弹响髋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5月至2022年6月于解放军总医院第四医学中心骨科医学部运动医学科接受关节镜下经大转子周围间隙横向松解髂胫束治疗的双侧外侧弹响髋患者30例(大转子周围间隙组),男12例、女18例,年龄(32.5±8.2)岁(范围17~51岁)。选取同期接受关节镜下经髂胫束外表面横向松解髂胫束(髂胫束外表面组)的30例患者作对照,男13例、女17例,年龄(29.5±6.8)岁(范围11~45岁)。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6个月和末次随访时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改良Harris髋关节评分(modified Harris hip score,mHHS)、臀肌挛缩症功能量化评分(gluteal muscle contracture disability scale,GDS)。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并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7.5±3.3)个月(范围12~25个月)。两组患者末次随访的VAS评分均小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大转子周围间隙组术前、术后6个月和末次随访的mHHS评分分别为[76.5(67.0,85.5)]分、[98.5(94.8,100.0)]分、[100.0(97.0,100.0)]分,髂胫束外表面组分别为[80.5(70.0,86.0)]分、[100.0(96.0,100.0)]分、[100.0(99.5,100.0)]分。两组患者mHHS评分组内比较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其中术后6个月和末次随访均大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6个月和末次随访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不同时间点mHHS评分组间比较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大转子周围间隙组术前、术后6个月和末次随访的GDS分别为[47.0(35.8,64.5)]分、[90.0(81.0,94.0)]分、[93.5(89.8,98.0)]分,髂胫束外表面组分别为[51.0(38.0,60.8)]分、[90.0(84.0,94.3)]分、[93.5(89.0,96.0)]分。两组患者GDS评分组内比较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其中术后6个月和末次随访均大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6个月和末次随访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不同时间点GDS组间比较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关节镜下经大转子周围间隙横向松解髂胫束治疗外侧弹响髋可有效减轻髋部疼痛、改善髋关节功能,临床效果满意,可作为经髂胫束外表面横向松解的一种替代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关节镜下经转子周围间室由内向外松解术治疗外侧型弹响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经转子周围间室由内向外松解术治疗外侧型弹响髋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2月至2022年12月于河南大学附属郑州市骨科医院运动医学科接受关节镜手术治疗的外侧型弹响髋患者38例(70髋),男13例、女25例,年龄(27.8±7.6)岁(范围15~45岁);其中单侧6例、双侧32例。根据松解术路径的不同分为由外向内组(37髋)和由内向外组(33髋)。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估术后髋关节疼痛,臀肌挛缩症功能量表(gluteal muscle contracture disability scale,GDS)评价术后疗效,改良Harris髋关节评分(modified Harris hip score,mHHS)评分评估术后髋关节功能。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并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8.23±1.25)个月(范围6~12.8个月)。由内向外组术前、术后1周、术后3个月的髋关节VAS评分分别为[4.0(3.5,6.0)]分、[5.0(4.0,6.0))]分、[1.0(0.5,1.0)]分,由外向内组分别为[4.0(3.5,6.0)]分、[5.0(4.0,6.0)]分、[1.0(0.5,1.0)]分,两组患者手术前后髋关节VAS组内比较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3个月的髋关节VAS均小于术前和术后1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不同时间点组间比较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由内向外组术前、术后1周、术后3个月的GDS评分分别为(52.30±8.19)分、(75.03±6.41)分、(92.30±4.61),由外向内组分别为(51.97±6.64)分、(75.41±7.10)分、(91.32±4.18)分,两组患者手术前后髋关节GDS功能量化评分组内比较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3个月的髋关节GDS功能量化评分均大于术前和术后1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不同时间点组间比较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手术前后mHHS组内比较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3个月的mHHS均大于术前和术后1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由内向外组术后1周的mHHS为(79.03±7.37)分,大于由外向内组的(71.32±10.0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3.63, P<0.001)。 结论:关节镜下经转子周围间室由内向外松解术治疗外侧型弹响髋可有效减轻髋部疼痛、改善髋关节功能,临床效果满意,可作为由外向内松解术的一种替代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超声引导下针刀松解激痛点治疗腰背肌筋膜疼痛综合征临床观察
编辑人员丨2024/5/11
目的 观察超声引导下针刀松解激痛点治疗腰背肌筋膜疼痛综合征(myofascial pain syndrome,MPS)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 60 例腰背 MPS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和超声组,每组 30 例.常规组采用普通针刀疗法进行治疗,超声组在超声引导下行针刀疗法治疗,两组均每周治疗 1 次,连续治疗 4 次为 1 个疗程.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简化 McGill疼痛问卷(short-form McGill pain questionnaire,SF-MPQ)评估患者疼痛程度,采用多裂肌杨氏模量值评估患者肌肉状态变化,并于治疗后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 SF-MPQ评分及杨氏模量值均显著降低(P<0.05);与常规组比较,超声组 SF-MPQ评分及杨氏模量值降低程度更显著(P<0.05);超声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针刀松解激痛点治疗腰背 MPS,能显著缓解患者疼痛症状,显著改善肌肉组织弹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5/11
-
肌筋膜松解疗法干预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疗效的随机对照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4/27
背景 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CNLBP)已成为导致活动受限的常见病因之一,严重威胁患者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有研究表明肌筋膜组织的敏感性和紧绷性是慢性疼痛障碍的主要因素.肌筋膜松解疗法(MFR)主要通过缓解筋膜的紧张以减轻疼痛,但目前缺乏高质量临床证据.目的 观察MFR对非手术治疗的CNLBP的疗效.方法 2022 年在成都体育学院附属体育医院招募了 56 例CNLBP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MFR组患者接受MFR干预(腰腹部MFR干预),对照组(CG组)患者接受假MFR干预(相同部位假MFR干预),20 min/次,1次/周,干预4周.比较两组干预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腰椎关节活动度[腰椎前屈度(ALF)、腰椎后伸度(LR)、两侧腰椎旋转度(LSR)]、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变化.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 56 例受试者,其中失访 8 例,自动退出 8 例,最终完成随访 40 例,其中MFR组 20 例,CG组 20 例.两组患者干预前VAS评分、ADL评分、ODI评分、ALF、SAS评分、SDS评分、TNF-α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FR组患者干预前LR、LSR小于CG组(P<0.05).MFR组患者干预 4 周后VAS、ODI、SAS、SDS评分和TNF-α水平低于CG组,ADL评分高于CG组,ALF、LR、LSR大于CG组(P<0.05).干预 4 周后MFR组患者VAS、ODI、SAS、SDS评分及TNF-α水平低于组内干预前,ADL评分高于组内干预前,ALF、LR、LSR大于组内干预前(P<0.05).结论 MFR可能改善CNLBP患者焦虑与抑郁等负性心理状态,降低疼痛阈值,增加腰椎关节活动度,且安全性较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
超声引导下肩袖平面药物注射联合肌筋膜触发点干针松解在肩袖损伤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4/4/6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肩袖平面药物注射联合肌筋膜触发点干针松解在肩袖损伤疾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68 例肩袖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 34 例.对照组患者应用电针疗法联合肌筋膜触发点干针松解进行治疗,治疗组患者应用超声引导下肩袖平面药物注射配合肌筋膜触发点干针松解进行治疗.对比治疗前后两组患者McGill 疼痛评分、美国加州大学肩关节评分(UCLA)及综合疗效.结果:治疗 2 周后,治疗组McGill 疼痛评分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UCLA评分较对照组明显上升(P<0.05),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肩袖平面阻滞联合肌筋膜触发点干针松解治疗可减轻肩袖损伤患者的疼痛程度,明显改善肩关节活动度,获益显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6
-
《内经》多针针法新解及筋膜瘢痕针刺松解疗法的量化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8/6
筋膜瘢痕针刺松解疗法(简称"针刺松解疗法")是以肌筋膜损伤愈合过程中形成的筋膜瘢痕组织为循证医学依据的针刺方法,该疗法以筋膜瘢痕组织为针刺靶点—即"瘢痕穴",此类穴位是导致各种慢性、顽固性疼痛和功能障碍的主要因素.在针刺治疗过程中根据"瘢痕穴"的形态大小,以《内经》多针刺法中的"傍刺、齐刺、扬刺、赞刺"针刺手法为理论依据,以扎跳为得气的临床依据,在针刺方法上予以继承、创新,采用双针、三针、五针和五针以上平行刺法,通过针刺松解肌筋膜瘢痕组织穴,在病变局部产生微创,激发机体的自我愈合功能,使病变组织再生、重建、复原.临床实践证明,该针刺方法可快速改变瘢痕组织的病理结构,恢复肌筋膜的正常生理功能,进而起到松解黏连,通络止痛的作用,是一种行之有效的伤科疾病针刺方法,对教学、临床、科研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宫长祥运用宫氏脑针疗法治疗脑性瘫痪的临床经验
编辑人员丨2023/8/6
脑性瘫痪是小儿主要致残性疾病之一,属中医“五迟”“五软”“五硬”“痿证”“痴呆”等范畴.宫长祥教授是宫氏神经调衡理论与技术创始人,其从事疼痛及瘫痪研究近30年,擅长运用以宫氏脑针疗法为主、中药治疗为辅的综合性疗法治疗脑瘫.宫教授认为早期治疗和综合治疗是有效治疗脑瘫的关键所在.治疗上以“肌筋膜松解”与“实像透骨扎法”为主要治疗手段;遣方用药重视补益先天肾气,兼顾培育后天脾胃之气,临床多选用六味地黄丸以补先天,补中益气汤以益后天.并列举1例验案以飨同道.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基于肌筋膜链理论运用平脊疗法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观察在肌筋膜链理论指导下运用平脊疗法治疗轻度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的临床疗效.方法: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60例,对照组60例,所有受试者首先进行肌筋膜链的评估,找到后表链潜在的阳性压痛点,试验组在筋膜理论指导下运用平脊疗法,对照组采用优值牵引、中药熏洗、功能锻炼治疗,不进行手法松解肌筋膜链.两组患者分别在治疗前,治疗结束后以及1月后随访时进行脊柱侧凸SRS-22问卷量表、压痛点分布情况以及Cobb角调查及测定.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结束时有效率分别为96.67%,75.00%.在改善SRS-22问卷量表评分、后表链压痛点分布情况及Cobb角变化情况等方面均具有较好的作用,但试验组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在肌筋膜链理论指导下进行平脊疗法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疗效确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