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胫后肌与腓骨短肌平衡前移术在儿童高弓内翻足治疗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介绍胫后肌、腓骨短肌平衡前移术在儿童高弓内翻足治疗中的应用,总结其操作方法、适应证及临床疗效。方法:以北京积水潭医院小儿骨科2016—2018年收治的21例高弓内翻足患儿为研究对象,共25足;手术时患儿年龄(11.10±2.08)岁,随访(4.37±1.14)年。通过足部软组织松解、截骨治疗(骰骨、内侧楔骨或中跗关节截骨等)矫正足部畸形,畸形矫正后通过胫后肌、腓骨短肌平衡前移,平衡足部内、外侧肌肉力量。使用克氏针固定截骨端及踝关节,术后石膏固定六周;术后一年通过佩戴可行走支具及手法按摩巩固疗效。术前、术后随访均拍摄负重位足正侧位及踝关节正侧位X线片。采用美国矫形外科足踝协会(American Orthopedic Foot & Ankle Society,AOFAS)踝-后足评分及踝足功能(foot and ankle ability measure,FAAM)评分评价足踝功能。结果:经过手术治疗,21例均能恢复正常负重行走。1例术后畸形复发,行进一步手术治疗;1例出现皮肤坏死,换药后愈合。Kite角术前、术后、末次随访(术后3年以上)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F=1.973, P=0.162)。Hibbs角术前、术后、末次随访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63.831, P<0.001),通过两两比较发现,术前与术后、末次随访Hibbs角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01),但术后、末次随访Hibbs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Meary角和跟骨矩角术前、术后、末次随访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1),且随着时间推移,Meary角和跟骨矩角有逐渐减小的趋势。AOFAS评分及FAAM评分的术前、术后、末次随访结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胫后肌、腓骨短肌平衡前移术治疗儿童高弓内翻足操作简单,足内、外侧背屈力量平衡效果满意,可以较好地维持手术后足部畸形矫正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单边外固定支架桡骨延长术治疗先天性桡侧纵列发育不全一例
编辑人员丨3天前
患儿 男,6岁,因发现先天性右上肢畸形6年余入院。临床检查:右上肢短缩屈曲畸形,前臂肥大,手掌及手指瘦小,肘关节活动度30°~90°,腕关节桡偏110°,掌屈15°,背伸10°,拇指不能控制活动,右上肢近端肌力M 5,远端肌力M 4+。肘或腕关节X线正、侧位片示:右侧尺桡骨、拇指掌骨缺如及肘、腕关节半脱位,考虑上肢发育不全;测量桡骨长45.41 mm(图1)。诊断为先天性桡侧纵列发育不全(BayneⅡ型)。全身麻醉下行桡骨延长术:以外固定架(单边式多功能外固定支架Ⅲ型)放置桡骨段,C臂机透视见位置满意后,以4枚骨牵引针(镰刃型D型尾2.0 mm×9.0 mm)沿外固定支架固定夹块的侧孔,临时定位于桡骨,沿克氏针方向分别置入金属骨针,并以固定夹块锁紧骨针。沿桡骨中段做一长约1.0 cm纵行切口,钝性分离软组织,直达骨膜。放置截骨器,并以克氏针沿不同方向钻透骨皮质,薄骨凿横行截断桡骨,以生理盐水冲洗并全层缝合伤口。术后第7天开始延长,速率为1 mm/d,0.25 mm/次,每日分4次完成。术后第42天患者家属诉拧不动钉子遂停止延长。术后2个月外固定骨针松动固定失效予拆除,发现延长的桡骨向掌侧成角,遂手法复位后改用石膏屈肘90°、前臂旋后位固定2个月,拆除石膏并指导患者行主动功能锻炼,包括游泳、拍球、写字、提重物等。术后2.5年末次随访摄前臂正侧位X线片示骨折对位对线良好,临床愈合,肱桡近侧关节自动复位,测量得桡骨长66.55 mm,肘关节活动度15°~130°,腕关节桡偏10°(图2,3)。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Monteggia骨折临床治疗失误病例分析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讨Monteggia骨折临床诊断和治疗存在的问题及不足。方法:自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我院收治34例孟氏骨折患者,初步诊断符合孟氏骨折28例,修正诊断6例;男24例,女10例;儿童12例,成人22例;摔伤28例,坠落伤2例,车外伤4例;陈旧性骨折2例。术前依据X线、CT平扫及三维重建等影像学资料,评估骨性结构损伤状况,主要关注尺骨、桡骨小头结构的完整性,根据骨折-脱位分型。术中骨性连接修复后,检查桡骨头是否复位、活动肘关节时桡骨头是否稳定,检查有无关节囊及环状韧带损伤;行应力试验检查,判断是否需要行缝合修复或锚钉修复侧副韧带。术后辅助肘关节功能康复锻炼。通过活动肘关节或透视观察肘关节是否存在肘关节摇摆不稳、桡骨头半脱位等不稳定现象。结果:术前评估Bado分型:Ⅰ型13例,Ⅱ型11例(ⅡA型6例;ⅡB型2例;ⅡC型3例),Ⅲ型8例,Ⅳ型2例。术中评估:Ⅰ型2例手法复位,10例钢板内固定(1例行环状韧带修补),1例克氏针固定;Ⅱ型11例钢板内固定;Ⅲ型4例手法复位,4例钢板内固定;Ⅳ型2例钢板内固定。骨性结构修复后桡骨头仍处于脱位状态者2例,进行环状韧带修补;2例仍有肘关节不稳表现,行内/外侧韧带损伤的修复。尺骨鹰嘴骨折克氏针张力带钢丝固定者1例;冠状突骨折螺钉固定者2例;桡骨头骨折钢板固定者1例,螺钉固定者1例。骨性修复与软组织修复后,1例仍有桡骨头半脱位,行石膏辅助固定。本组34例骨折均愈合。按照日本骨科学会(Japanese orthopedic association,JOA)肘关节功能评价法:优16例,良15例,可3例。结论:通过全面细致检查,可以降低Monteggia骨折漏诊率,对骨折脱位按损伤机制分型,能更准确地设计手术方案,有针对性地进行修复,从而更好地恢复肘关节功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非特定区域软组织手法治疗对于慢性颈痛患者疼痛强度影响的Meta分析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系统评估非特定区域的软组织进行手法治疗对于慢性颈痛患者疼痛程度的影响。方法:首先使用主题词和相关自由词"颈痛""软组织疗法""按摩"以及"肌筋膜松解"在PubMed、Embase、Cochrane、Web of Science以及美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五个英文数据库中进行检索,收集使用软组织手法治疗慢性颈痛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从建库至今(2021年8月)发表的所有相关文献。之后进行文献质量评价以及数据提取,使用STATA 16.0软件进行Meta分析。此外,还检验了纳入研究是否存在潜在的发表偏倚。结果:纳入12篇文献,共计566例年龄在18~65岁的慢性颈痛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对非特定区域软组织进行手法治疗在缓解慢性颈痛患者疼痛症状方面具有有效性( ES =- 0.83,95% CI - 1.15~-0.51, P = 0.001)。在进行发表偏倚检测时发现可能存在潜在的发表偏倚。 结论:针对非特定区域软组织进行手法治疗可以缓解慢性颈部疼痛患者的疼痛程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但仍需要大样本、高质量的RCT,以获得更为可靠的证据。此外,不同的疼痛评估工具会对Meta分析结果产生一定的影响,后续研究可进一步证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消瘀膏外敷配合水穴消肿手法治疗急性软组织损伤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观察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探讨消瘀膏(由酒大黄、蒲公英、金银花、赤芍、姜黄、醋香附、栀子、白芷、当归、薄荷、羌活等组成)局部外敷配合水穴消肿手法(选取阴陵泉、尺泽、曲池及损伤部位周围的阿是穴等穴位进行点穴治疗)治疗急性软组织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36例急性软组织损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8例.对照组给予洛索洛芬钠凝胶外敷治疗,治疗组给予消瘀膏局部外敷配合水穴消肿手法治疗,5 d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程度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以及中医证候的各项主症评分(肿胀程度、活动受限程度、疼痛持续时间)和总积分的变化情况,并评价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结果](1)治疗2个疗程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4.12%(64/68),对照组为91.18%(62/68),2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比较(χ2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的总体疗效(秩和检验)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2组患者的疼痛程度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且治疗组的降低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治疗后,2组患者的肿胀程度、活动受限程度及疼痛持续时间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且治疗组的降低幅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4)治疗后,2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但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治疗期间,治疗组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对照组有2例患者在药物接触范围出现皮肤潮红、瘙痒,但停药后消失.[结论]消瘀膏局部外敷配合水穴消肿手法治疗急性软组织损伤在消肿、止痛、改善关节活动度方面疗效显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基于红外线热成像技术探索"按之则热气至"的按压次数-热效应机制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7/6
背景 推拿量效关系的客观测量方法越来越多,但将红外线热成像技术与推拿量效关系结合的研究较少.目的 通过对比不同的叠掌按压法次数(3、5、7 次)下治疗区域温度值、肌张力、压痛阈值变化,为红外线热成像技术运用于推拿量效关系提供依据.方法 于 2021-06-17-12-24 在广东省中医院大德路总院推拿科招募 18 例胸椎小关节紊乱(病变节段在T3~T4)患者.将患者分为按压7次组(n=6)、按压5次组(n=6)、按压3次组(n=6),接受叠掌按压法治疗,次数分别为 7、5、3 次.采用红外线热成像仪获取患者全身的红外热像图,提取病变区域的平均温度值;运用软组织张力测试分析系统测量病变胸椎处旁竖脊肌的肌张力;运用痛阈测定仪测量病变胸椎棘突旁体表部位的压痛阈值.结果 按压3次组干预后的T3棘突右旁开0.5寸(T3 R)温度值及T4棘突右旁开0.5寸(T4 R)温度值均低于干预前(P<0.05).干预后,三组T3 棘突左旁开 0.5 寸(T3 L)在 0.2 kg的力下肌张力、T3 R在 0.2 kg的力下肌张力、T4 棘突左旁开 0.5 寸(T4 L)在 0.2 kg的力下肌张力、T4 L在 0.5 kg的力下肌张力、T4 L在 0.8 kg的力下肌张力、T4 R在 0.2 kg的力下肌张力、T4 R在 0.5 kg的力下肌张力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按压7 次组干预后T3 R在 0.2、0.5 kg的力下肌张力高于干预前(P<0.05).按压 3 次组干预后T3 L、T3 R、T4 L、T4 R压痛阈值低于干预前(P<0.05).按压 7 次组干预后T3 L、T3 R压痛阈值低于干预前(P<0.05).三组患者在接受治疗时均未出现不良事件.结论 按压次数较少可能产生较好的疗效.红外线热成像技术作为推拿量效关系的测量方式仍需要进一步研究.结合本研究的问题可进一步为红外线热成像与推拿的关系提供研究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6
-
郭长青教授治疗扳机指学术思想浅析
编辑人员丨2024/6/1
总结郭长青教授治疗扳机指的学术思想.郭教授认为本病的发生由邪结经筋、关节错缝与隐性粘连等因素所致,治疗需以针刀松解"筋"的粘连,手法纠正"骨"的错缝,穴位点刺祛除"脉"的瘀滞,功能锻炼改善"肉"的萎缩.本研究阐述了超声检查在扳机指治疗中的意义,针具的选用依据和操作方法,针刀"线型松解"的优势与不足,穴位应用的目的和方法,手法治疗的原则和方式及康复指导中的注意事项.指出了在治疗过程中如何避免神经血管损伤、针刀过度切割、术后粘连或发生感染和肌腱断裂等问题的方法.本研究讲解了对软组织"隐性粘连"的处理方法,对是否需"刺至骨"进行了说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1
-
温电针结合手法整复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综合征87例
编辑人员丨2024/2/3
胸椎小关节紊乱综合征又称胸椎小关节错位,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胸椎小关节(包括胸椎后关节、肋横关节、椎肋关节、肋横突关节)的解剖位置发生改变且无法自行复位,牵拉周围软组织或刺激神经而产生以胸背部疼痛、功能受限为主症的一系列临床症候群[1].临床表现除脊背疼痛、转侧身困难外,还可见肋间神经痛和胸闷、气短、心悸、胸痛等,临床常易被误诊为呼吸、循环等系统病症[2].若不及时治疗,容易引起错位关节周围软组织的无菌性炎症,部分患者甚至会出现脊柱水平脏器反射性疼痛等并发症,对患者健康、生活造成极大困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2/3
-
内侧入路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技术治疗胫骨远段闭合骨折
编辑人员丨2023/12/16
目的 探讨内侧入路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MIPPO)技术治疗胫骨远段闭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内侧入路MIPPO技术治疗18 例胫骨远段闭合骨折患者.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复位情况、骨折愈合时间、踝关节活动度及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AOFAS踝关节评分评价疗效.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9~26 个月.手术时间85~120 min,术中出血量100~220 ml.骨折均对位对线可,踝关节面平整,关节间隙正常,患肢未见明显短缩、旋转和成角畸形.切口均愈合,无钢板外露及感染发生.骨折愈合时间4~10个月.末次随访时,AOFAS踝关节评分为 95~100 分;踝关节活动度:跖屈 40°~45°,背伸 40°~45°,内翻35°~40°,外翻30°~35°.结论 内侧入路MIPPO技术治疗胫骨远段闭合骨折复位效果较好,软组织损伤小,疗效满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2/16
-
计算机辅助导航手术在复杂颌面部骨折中的应用新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11/25
颌面部骨折是口腔颌面部常见的疾病之一,传统的手术治疗依靠术者直视下手法复位后坚固内固定,但由于颌面部解剖结构的复杂性及对面部美观的较高要求,传统手术在恢复复杂的颌面部骨折的功能与美观方面仍存在许多不足.计算机辅助导航手术可以对解剖目标和相关器械进行准确跟踪和直观的实时可视化,对于解决复杂颌面部骨折治疗中的难点有较好的效果,同时也存在一些目前仍未克服的难题值得研究.本文就目前计算机辅助导航手术在不同类型的复杂颌面部骨折中的应用流程、提高手术的精确度的方法、实现微创手术等应用优势、与增强现实和机器人辅助手术的应用差异进行综述,提出需解决精确配准、准确传导术中数据、费用高昂、软组织定位困难等困扰计算机辅助导航手术应用的难题,并对未来计算机辅助导航手术在复杂颌面部骨折中应用的发展进行展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1/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