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呼吸训练联合筋膜手法治疗慢性非特异性下背痛的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观察呼吸训练联合筋膜手法治疗慢性非特异性下背痛(CNLBP)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CNLBP患者8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40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呼吸功能训练联合筋膜手法治疗。于治疗前、治疗3周后(治疗后)和治疗3个月后(随访时)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改良的日本骨科协会(JOA)腰痛评分和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估2组患者的疼痛程度、腰部功能和生活质量,并于治疗前和治疗后采用便携式肺功能仪采集2组患者的肺功能指标。结果:治疗后和随访时,2组患者的VAS评分、改良的JOA腰痛评分和SF-36评分与组内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和随访时的VAS评分、改良的JOA腰痛评分和SF-36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同时间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FVC、FEV1和PEF分别为(4.21±0.49)L、(3.81±0.45)L/S和(6.44±0.69)L/S,与组内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呼吸训练联合筋膜手法治疗CNLBP,可减轻患者的疼痛程度,改善其腰部功能、肺功能和生活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麦肯基力学疗法联合肌内效贴对慢性非特异性腰背痛患者腰部稳定肌前馈控制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观察麦肯基力学疗法联合肌内效贴对慢性非特异性腰背痛(CNLBP)患者腰部稳定肌前馈控制的影响。方法:将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患者5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贴扎组28例和对照组28例。2组患者均采用麦肯基力学疗法治疗40 min,贴扎组在此基础上增加肌内效贴贴扎治疗,佩戴12 h。治疗前、治疗结束后即刻和治疗结束6 h后评估或检测2组患者的疼痛程度、腰椎屈曲活动范围、肱二头肌与多裂肌快速反应时间差值和多裂肌sEMG信号强度。结果:治疗结束后即刻和治疗结束6 h后,2组患者的VAS评分、腰椎屈曲活动范围和肱二头肌与多裂肌的快速反应时间差与组内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结束6 h后,贴扎组患者肱二头肌与多裂肌快速反应时间差值为(54.68±4.15)ms,与对照组同时间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麦肯基力学疗法联合肌内效贴可改善CNLBP患者的腰部疼痛和腰椎活动范围,并加快腰部稳定肌的快速反应速度,且在一定时间内维持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核心肌群训练联合平衡罐疗法在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患者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核心肌群训练联合平衡罐疗法在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17年1月—2019年12月选择广东省佛山市中医院的130例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核心肌群组和联合治疗组,每组各65例。核心肌群组予以瑞士球按端坐、双桥、屈膝双桥、反桥和俯卧撑的顺序进行核心肌群训练,联合治疗组在核心肌群训练基础上予以平衡罐按照闪罐、走罐、坐罐进行治疗。干预4周后,比较两组患者的腰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Roland-Morris功能障碍问卷调查表(RMDQ)评分、指地距离(FFD)、静态及动态肌耐力时间、治疗总有效率。结果:干预后,联合治疗组的VAS评分、RMDQ评分及FFD低于核心肌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联合治疗组的静态肌、动态肌耐力时间均高于核心肌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联合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0.77%(59/65),高于核心肌群组的76.92%(50/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核心肌群训练联合平衡罐疗法能减轻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患者的腰痛程度,改善腰部功能障碍,提高腰部柔韧性及肌耐力,临床疗效较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磁共振影像标志物对椎间盘退变及盘源性下腰痛诊断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天前
下腰痛在多数情况下为非特异性疼痛。在慢性下腰痛人群中,椎间盘源性下腰痛占39%~41%。椎间盘退变为椎间盘源性下腰痛的病理基础。常规MRI无法定量诊断椎间盘退变及椎间盘源性下腰痛,但随着定量磁共振技术的应用,无创检测退变椎间盘中的成分和结构成为可能。磁共振影像标志物是定量磁共振在对椎间盘组织进行扫描后得到的各种参数信息或图像,如T1ρ值、T2 mapping弛豫时间、ADC值、FA值、MTR asym值、K sw值、△T1值、代谢物质的波谱信息等,通过对影像标志物的分析,可以定量测量椎间盘内特定物质的含量并反映椎间盘结构的变化,可为椎间盘退变的早期改变及椎间盘源性下腰痛提供准确而全面的信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张振宇"五位一体"推拿法治疗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经验
编辑人员丨3周前
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CNLBP)是临床常见病,在成年人群中有较高发病率.张振宇教授在临床工作中从肌筋膜(经筋)功能结构的角度出发,认为腰部经筋及其周围肌群(病损)稳定性下降与CNLBP密切相关,治疗当从整体出发,选取经过腰部的足三阳经筋,核心入手,上下同调,腰腹调衡,形神同治,多因调平,运用"五位一体"推拿法结合自主锻炼,疗效显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周前
-
基于经筋理论针刀联合核心稳定性训练治疗慢性非特异性腰痛77例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腰痛是指12肋缘以下、臀线以上,两侧腋中线范围内的疼痛[1].研究发现,不论是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腰痛的高发病率、高复发率都是造成社会经济损失的重要原因[2].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自制中药耦合剂体外冲击波治疗慢性非特异性腰痛57例
编辑人员丨2024/6/22
腰痛是导致健康寿命损失年(患者从一种疾病发病至死亡之间的非健康生存年数)的首位因素[1].其病程绵长,并且多数患者找不到明确的病因,最终85%的诊断为慢性非特异性腰痛(chronic nonspecific low back pain,CNLBP)[2].该病发病机制复杂,治疗呈多样性.体外冲击波(extraeorpo-real shock wave therapy,ESWT)是一种非侵入性物理疗法,因其治疗骨关节疾病起效迅捷、操作简单,近年来在临床迅速推广.然而,ESWT治疗过程中及治疗后会产生局部疼痛[3],使患者依从性降低,影响治疗效果和该技术的推广应用.中药软膏外涂具有良好的透皮性,是治疗骨关节疾病的常用方法,以中药软膏作为耦合剂能否在ESWT治疗的同时即时减轻局部疼痛,缺乏文献支持.基于上述背景,本研究采用自制中药耦合剂ESWT治疗CNLBP,并观察其即时止痛效果及疗效,现报道如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22
-
肌筋膜松解疗法干预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疗效的随机对照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4/27
背景 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CNLBP)已成为导致活动受限的常见病因之一,严重威胁患者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有研究表明肌筋膜组织的敏感性和紧绷性是慢性疼痛障碍的主要因素.肌筋膜松解疗法(MFR)主要通过缓解筋膜的紧张以减轻疼痛,但目前缺乏高质量临床证据.目的 观察MFR对非手术治疗的CNLBP的疗效.方法 2022 年在成都体育学院附属体育医院招募了 56 例CNLBP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MFR组患者接受MFR干预(腰腹部MFR干预),对照组(CG组)患者接受假MFR干预(相同部位假MFR干预),20 min/次,1次/周,干预4周.比较两组干预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腰椎关节活动度[腰椎前屈度(ALF)、腰椎后伸度(LR)、两侧腰椎旋转度(LSR)]、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变化.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 56 例受试者,其中失访 8 例,自动退出 8 例,最终完成随访 40 例,其中MFR组 20 例,CG组 20 例.两组患者干预前VAS评分、ADL评分、ODI评分、ALF、SAS评分、SDS评分、TNF-α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FR组患者干预前LR、LSR小于CG组(P<0.05).MFR组患者干预 4 周后VAS、ODI、SAS、SDS评分和TNF-α水平低于CG组,ADL评分高于CG组,ALF、LR、LSR大于CG组(P<0.05).干预 4 周后MFR组患者VAS、ODI、SAS、SDS评分及TNF-α水平低于组内干预前,ADL评分高于组内干预前,ALF、LR、LSR大于组内干预前(P<0.05).结论 MFR可能改善CNLBP患者焦虑与抑郁等负性心理状态,降低疼痛阈值,增加腰椎关节活动度,且安全性较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
ICB矫形鞋垫对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患者疗效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4/13
目的 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是康复科常见的疾病,本研究观察ICB矫形鞋垫联合常规康复疗法对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患者的治疗效果,为患者的临床康复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7年12月至2020年4月经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专科大夫确诊的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患者为研究对象.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按要求穿戴ICB矫形鞋垫,并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和3个月复查时进行疼痛评估、腰椎活动度和双上肢抬举力量的检测.结果 治疗后VAS评分由6.4分降到3.1分(P<0.05),3个月复查时降到1.5分(与治疗后比较P<0.05).此外,经过治疗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分降低、腰椎活动度和上肢抬举力量均得到改善(P<0.05).结论 定制ICB矫形鞋垫联合常规康复疗法治疗可以有效缓解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患者的腰部疼痛、改善腰椎活动度和上肢抬举力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13
-
棍针对慢性非特异性腰痛即时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2024/4/13
目的:观察棍针治疗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的即时镇痛效果和改善腰椎关节活动的作用.方法:将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针刺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棍针治疗,两组均治疗1 d.分别记录两组治疗前后腰椎关节前屈、后伸、左旋、右旋、左侧屈、右侧屈的活动度以及患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的变化以观察短期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V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腰椎关节各方向活动度均较治疗前增加(P<0.05),且治疗组前屈活动度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配合棍针治疗非特异性下腰痛,可短期达到镇痛并改善腰椎前屈活动度的效果,有良好的即时效应.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