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婴儿肛周坏死性筋膜炎1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对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科收治的1例肛周坏死性筋膜炎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患儿,女,5个月余,以发热、腹泻起病,仅发病10 d患儿肛周皮肤由红肿进展为肛周皮肤及软组织溃烂,脂肪液化,可见直肠暴露,予手术切开、彻底清创引流并选用敏感抗生素等治疗后患儿痊愈出院。肛周坏死性筋膜炎是一种极为罕见的、由多种细菌感染引起的坏死性软组织感染。因为其早期表现难以鉴别、症状严重、病死率高,所以应在临床工作中予以重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清创植皮术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合并小腿坏死性筋膜炎1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患者男,60岁,因“乏力、发热半月余”于2021年6月17日入院。患者半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乏力并进行性加重,伴活动后气促。于当地医院查血常规示白细胞计数1.5×10 9/L、血红蛋白88 g/L、血小板计数26×10 9/L,骨髓穿刺检查,结果为急性髓系白血病M5b型,于天津市人民医院血液科进一步治疗。查体:轻度贫血貌,全身皮肤黏膜未见黄染、出血点、瘀斑,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口唇苍白;胸骨无压痛;心、肺、腹查体未见异常;外痔脱出,肛周红肿;双下肢无水肿。血常规检查:白细胞计数0.41×10 9/L、血红蛋白60 g/L、血小板计数43×10 9/L。排除化疗相关禁忌,2021年6月18日—2021年7月1日行阿扎胞苷联合维奈克拉方案联合化疗。化疗结束第4天患者出现发热(最高达39.2 ℃),伴右小腿疼痛,触之局部皮温升高,压痛明显。经验性使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替加环素、泊沙康唑联合抗感染治疗。复查血常规:白细胞计数0.11×10 9/L、中性粒细胞计数0.04×10 9/L、血红蛋白64 g/L、血小板计数24×10 9/L。右下肢血管彩超:未见静脉血栓形成、动脉闭塞。右小腿MRI:(1)右小腿后部软组织肿胀,腓肠肌内外侧头及邻近深浅筋膜内渗出性改变,部分肌间隙积液;(2)左小腿比目鱼肌、腓肠肌内侧头及邻近深筋膜内少许渗出性改变(图1A)。血培养+药敏试验(需氧+厌氧):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左氧氟沙星、复方新诺明、米诺环素敏感。根据药敏试验结果调整抗生素为左氧氟沙星、复方磺胺甲 唑、替加环素抗感染治疗3 d后体温恢复正常,但患者右小腿红肿进行性加重,触痛明显,表皮渗液破溃,皮肤及皮下软组织坏死,初步诊断为急性坏死性筋膜炎(图1B)。行右小腿脓肿切开减张引流术,并放置引流管(图1C),引流出约400 mL脓液。引流液培养+药敏试验(需氧+厌氧)显示为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术后患者右小腿红肿好转,引流通畅,疼痛较前减轻。3 d后进一步行浅层组织清创换药,并拔除右小腿引流管。5 d后复查血常规:白细胞计数9.51×10 9/L、中性粒细胞计数0.04×10 9/L、血红蛋白89 g/L、血小板计数89×10 9/L。全身抗感染治疗20余天未见好转,于手术室行局部麻醉下右小腿深层组织清创术,术中见腓肠肌筋膜感染坏死,部分肌肉坏死,切除坏死组织至创面新鲜,彻底止血(图1D)。术后行负压封闭引流。负压引流吸引7 d后,拆除负压封闭引流行右腹股沟取皮+右小腿创面植皮术(图1E)。定期换药,营养支持治疗,敏感抗生素应用。术后3周拆线,植皮成活、供区伤口愈合良好(图1F)。随访6个月,患者急性髓系白血病的疗效评价为完全缓解,右小腿伤口愈合良好,感染无复发,关节功能正常,恢复日常工作和生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基于保留皮肤的“防火带”式引流术治疗肛周坏死性筋膜炎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观察应用一种新型保留皮肤的“防火带”式引流术治疗肛周坏死性筋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本技术适用于就诊时未发生大面积皮肤发黑坏死、可耐受手术的肛周坏死性筋膜炎患者。手术步骤及要点:(1)根据影像学检查及术中探查,确定炎性组织和正常组织的分界线;(2)沿脓肿波动感最明显的部位切开脓腔,长径3~4 cm,短径1~2 cm;(3)从主切口向感染外缘潜行分离清理坏死组织,每分离3~5 cm作一梭形切口,长径2~3 cm,短径约1 cm,潜行分离直至正常组织处,各相邻切口间挂软管对口引流;(4)各相邻边缘切口间均作潜行分离并挂软管引流,形成“防火带”;(5)反复冲洗创面;(6)如果感染侵及直肠,酌情行结肠造口。回顾性分析2019年7月至2023年2月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11例肛周坏死性筋膜炎患者的病例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保留皮肤的“防火带”式引流术进行了急诊手术清创治疗。结果:11例全部治愈,治愈率100%。1例行多次手术。平均住院时间22(11~46)d,平均创面愈合时间43(28~75)d。除了1例外伤患者,其余患者术后均无明显肛门功能损伤,11例患者均痊愈出院,术后中位随访136(115~413)d,无复发。结论:基于保留皮肤的“防火带”式引流术治疗肛周坏死性筋膜炎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势,且不造成明显肛门功能损伤。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放射状多切口挂浮线引流术治疗肛周坏死性筋膜炎的疗效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本研究采用放射状多切口挂浮线引流术治疗肛周坏死性筋膜炎14例患者,结果表明:治愈率为100%,愈合时间为45~72 d,平均愈合时间为(54±8)d。患者术后无明显肛门功能损伤,随访半年均无复发。放射状多切口挂浮线引流术治疗肛周坏死性筋膜炎临床疗效可靠,操作方便,引流通畅,对肛门功能损伤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分区引流法治疗肛周坏死性筋膜炎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回顾性分析使用分区引流法治疗7例肛周坏死性筋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6例患者术后1~2个月创面完全康复,肛门功能正常,1例患者失访。分区引流法治疗肛周坏死性筋膜炎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手术方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肛周坏死性筋膜炎专家共识临床应用之思考
编辑人员丨2周前
本文采用病例报道方式,通过治疗1例坏死性筋膜炎患者发现专家共识尚需完善之处,以冀为完善专家共识中坏死性筋膜炎的诊疗方案提供思路和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周前
-
肛周坏死性筋膜炎感染路径浅析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肛周坏死性筋膜炎(PNF)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感染,一般由多种细菌(包括厌氧菌和需氧菌)混合感染而发病。PNF感染可沿着肛周、会阴的浅筋膜扩散,上至腹壁,下达下肢,同时感染还可能向深部蔓延,到达肛提肌上间隙、膀胱周围间隙、直肠后间隙等盆腔腹膜外间隙,甚至进一步蔓延至腹膜后间隙。这些感染常常是沿着筋膜、筋膜间隙进行播散,同时还可以沿着血管神经穿行孔进行蔓延。尽管目前医疗水平有了极大的提升和发展,但临床医生在PNF的诊断及治疗方面仍然面临巨大的挑战。本研究旨在通过大体解剖资料、病例资料、既往文献回顾性分析肛周会阴、盆腔、腹膜后筋膜及间隙解剖知识,以及PNF的感染蔓延播散途径,以期为该病的诊断及手术治疗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坏死性筋膜炎结肠造口还纳后引发重症蜂窝织炎1例治疗及分析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会阴坏死性筋膜炎(perianal necrotizing fasci-itis,PNF)是肛肠科常见危急症,其治疗的关键在于及时彻底的手术清创及感染控制.由于此病类存在早期诊断困难、感染范围广、基础疾病多(如糖尿病、冠心病)等情况,文献报道致死率在20%~30%,合并其他基础疾病时致死率甚至更高[1].为减少术后创面污染、加快愈合,便于肠内营养管理,许多学者认为在首次手术时有必要进行结肠造口[2].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肛周坏死性筋膜炎伴腹膜后延伸一例病例报道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坏死性筋膜炎(NF)是一种罕见但可能致命的疾病.它被定义为细菌快速扩散的皮下软组织感染.NF延伸到腹膜后可能会使这种致命性的疾病进一步复杂化.我们报告了 1例37岁的患者,因肛周疼痛、红肿、脓性渗出和发热症状就医.经过详细检查诊断为肛周NF,并己延伸至腹膜后区域,导致腹膜后局部感染.患者入院后接受了抗生素治疗,经治疗后恢复良好,感染得到了控制,最后顺利出院.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肛痈的中医分期外治探讨
编辑人员丨2024/7/13
肛痈是肛门直肠周围组织的急性化脓性疾病,起病急、病情迅猛变化多端,临床以手术治疗为主,但术后脓肿复发、肛瘘形成等发生率高,且与坏死性筋膜炎相似,极易误诊误治.中医外治以清热解毒、去腐生肌为目的,分析探讨肛痈的病程变化,分期施治.通过病案举例,研究中医外治法在肛痈诊疗中的作用,充分体现中医外治法的优势,为治疗该病拓宽新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