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is Colon Rectum 2022 年12 期摘要
编辑人员丨1天前
接受综合治疗的肛管鳞状细胞癌患者进行自我报告结局的评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高分辨率肛门镜检查对肛门癌前病变的诊断价值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评价高分辨率肛门镜(HRA)检查对肛门癌前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9年12月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行HRA检查的患者共142例,以肛门(包括肛周和肛管)活检病理诊断为“金标准”,探讨HRA检查对肛门癌前病变的诊断价值、HRA镜下具体征象及异常所见对肛门癌前病变的诊断效能,并分析肛门癌前病变患者的临床特征。结果:(1)HRA诊断与病理诊断的完全符合率,肛周为76.6%(95/124)、肛管为70.0%(84/120),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1.365, P=0.243);HRA诊断与病理诊断的一致性检验Kappa值,肛周为0.604、肛管为0.455;肛周、肛管的过高诊断率分别为16.9%(21/124)、25.0%(30/120),均高于过低诊断率[分别为6.5%(8/124)、5.0%(6/120)]。HRA诊断肛门癌前病变[指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及以上病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均超过60.0%(肛周:分别为97.8%、74.7%;肛管:分别为90.9%、66.7%),约登指数均>0.5(肛周:0.725;肛管:0.576);HRA诊断肛管病变的阳性预测值低于肛周病变(分别为50.8%、68.8%)。(2)HRA镜下异常所见,薄醋酸白上皮对肛管癌前病变的诊断效能(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78.8%、62.4%,约登指数为0.412)高于肛周癌前病变(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28.9%、96.9%,约登指数为0.258)。厚醋酸白上皮以及所有血管征象均仅见于肛管病变。碘染色对肛周病变的诊断效能低(碘染不着色的发生率为0),但对肛管病变的诊断效能高(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3.3%和82.3%)。(3)肛门LSIL、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患者的年龄分别为(37±10)、(42±11)岁,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34);年龄曲线图显示,30~40岁为肛门癌前病变的好发年龄。伴发外阴病变患者的肛门癌前病变的发生率显著高于未伴发外阴病变者(分别为56.8%、35.1%; χ2=4.284, P<0.05)。 结论:HRA检查对肛门癌前病变的诊断效能稳定,镜下图像指导活检的意义较大;但易过高判别肛门癌前病变,尤其是对肛管病变。醋酸白上皮是HRA检查肛门最常见的镜下征象,但血管征象仅见于肛管病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腹腔镜盆腔廓清术治疗肛管癌合并直肠阴道瘘1例
编辑人员丨1天前
患者女,41岁。2021年6月出现便血,呈鲜红色。同年8月肠镜检查提示:距肛门口6 cm以下至肛门见1个隆起凹陷性病变,黏膜坏死有渗出,触之易出血,占肠腔周径约4/5。肛门口可见隆起肿物,质地硬。同时患者诉阴道内有排气、排便,色黄。直肠指检:左侧卧位肛门口见肿物突出,直肠下端5 cm至肛门3~6点方向可触及质硬肿块,不可推动,指套退出有染血。下腹部增强MRI检查:直肠、肛管占位,考虑恶性肿瘤性病变,侵及外膜及邻近盆底肌,直肠周围间隙、盆腔及两侧腹股沟区多发淋巴结部分肿大(图1A)。经肛门碘水造影:直肠肠腔部分狭窄,考虑直肠阴道瘘存在。血常规检查:红细胞3.18×10 12/L,血红蛋白54 g/L。诊断为直肠肛管占位、直肠阴道瘘、重度贫血。予以输血、肠外营养等对症治疗后,择期行腹腔镜下女性后盆腔廓清术(腹腔镜下腹会阴直肠切除+经腹子宫扩大切除+双侧输卵管卵巢切除+阴道部分切除+阴道会阴成形术)。病理检查提示:肛管鳞癌,中分化,癌浸润肠壁全层至肠壁外纤维结缔组织,局灶累及阴道壁,部分至黏膜面伴溃疡形成。肿瘤大小:7.0 cm×4.0 cm×3.5 cm,未见明确神经、脉管侵犯(图1B、1C)。肠周淋巴结未见癌转移(0/17)。(253组淋巴结)未见癌转移(0/8)。免疫组化检查:肿瘤细胞ck-p(+),ck7(+),ck20(-),villin(+),p63(+),p40(+),ck5/6(+),p16(+),p53(++),cea(+),cd34(血管+),pd-1(-),pd-11(tps:3%;cps:5),ki-67(70%+)。术后随访半年,患者会阴部伤口已愈合,造口皮肤红润,通畅,未发现并发症。术后序贯化学治疗,未见肿瘤复发征象。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不同化疗方案对接受根治性放化疗的非转移性肛管鳞癌患者放射性肠损伤发生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根治性放疗联合不同的化疗方案[含氟尿嘧啶(5-FU)方案对比多西紫杉醇联合顺铂(TP)方案]对非转移性肛管鳞癌患者放射性肠损伤的发生情况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3年7月至2021年1月期间于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及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行根治性放化疗的非转移性肛管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纳入标准:(1)初治的肛管及肛周鳞癌;(2)已完成根治性放疗或放化疗;(3)放疗前肿瘤可评估。排除标准:(1)治疗前无影像评估,无法确定肿瘤分期;(2)患者在放(化)疗前已行局部或根治性切除;(3)治疗前或放化疗期间发生远处转移;(4)复发肛管鳞癌。共纳入患者55例(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48例,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7例),根据放疗同步联合化疗方案的不同,分为5-FU化疗组(34例)和TP化疗组(21例)。比较两组放射性肠损伤评估情况、血液学毒性和3年无病生存率(DFS),分析化疗方案及其他临床病理因素对患者急慢性放射性肠损伤发生率及严重程度的影响,放射性肠损伤的评估采用美国肿瘤放射治疗协作组(RTOG)标准。结果:放疗期间及放疗结束后3个月内,共有45例患者出现急性放射性肠损伤,1级18例(32.7%),2级22例(40.0%),3级5例(9.1%);无患者发生慢性放射性肠损伤。34例5-FU化疗组的患者中,21例(61.8%)发生2~3级放射性肠损伤反应,高于TP化疗组(6/21,2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5.723, P=0.017)。多因素分析显示,5-FU化疗是放射性肠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HR=4.038,95% CI:1.250~13.045, P=0.020)。中位随访26(5~94)个月,TP化疗组及5-FU化疗组患者3年无病生存率(DFS)分别为66.8%和77.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478)。单因素分析显示,本组患者DFS与性别、年龄、肿瘤位置、T分期、N分期及有无诱导化疗有关(均 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 50岁是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HR=8.301,95% CI:1.130~60.996, P=0.038)。 结论:对于非转移性肛管鳞癌患者,根治性放疗联合TP方案化疗较5-FU方案可降低放射性肠损伤的发生率,但对预后的影响尚不明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从肿瘤外科沿革看主动性直肠癌等待观察策略研究的必要性
编辑人员丨1天前
实体瘤的综合治疗业已成为成熟的治疗模式。在此模式下,诸多肿瘤如乳腺癌、肛管鳞癌、直肠胃肠间质瘤、直肠癌等都在经历手术范围缩小、器官保留需求增加的演变过程。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nCRT)后等待观察(W&W)是近年关注的热点话题。现有资料显示,对临床完全缓解(cCR)或预期有可能达到病理学完全缓解(pCR)的患者,采用W&W的策略多可获得与手术相近的肿瘤学结局,但生活质量显著改善。从肿瘤外科沿革的历程看,对直肠癌nCRT后W&W策略的获益人群筛选、方法改进、评估优化、风险防控等需要深入研究。鼓励医患共同决策、充分沟通及知情同意、谨慎开展临床研究及实践、积累高级别循证医学证据等,对推动此项工作至关重要。"主动性等待观察"理念的提出将有助于研究推进,亦须警惕实施过程中面临的挑战和风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局部进展期或晚期肛管鳞癌的诊疗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肛管鳞癌(ASCC)是一种罕见的恶性肿瘤,大约 90%的患者可归因于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随着发病率和死亡率的逐年上升,关于ASCC的治疗方案也在不断探索.目前,局部进展期ASCC的标准治疗为放化疗,复发性或转移性ASCC目前仍采取含铂联合方案化疗作为标准治疗.随着包括放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和基于生物标志物的治疗在内的新型联合治疗策略的出现,ASCC的治疗策略也在不断改进.文章综述了局部进展期和转移性ASCC的诊疗进展,以期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意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直肠肛管区特殊类型肿瘤的诊治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4/7/6
直肠肛管区存在诸如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胃肠间质瘤、肛管鳞癌、直肠肛管黑色素瘤、原发性直肠淋巴瘤等特殊类型肿瘤,其临床特征与直肠癌存在差异,且发病率较低,导致临床医师对其认识不足.本文对直肠肛管区特殊类型肿瘤的临床诊疗进展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6
-
肛管癌的诊治现状与未来
编辑人员丨2024/5/11
肛管癌是一种少见的恶性肿瘤,约占所有消化道恶性肿瘤的2%.肛管癌中最为常见的病理类型为鳞状细胞癌,近年来肛管鳞状细胞癌发病率在逐渐增加.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和免疫抑制是肛管癌的主要危险因素.过去的几十年中,肛管癌的治疗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放化疗依然是大多数早期肛管癌患者治疗的主要方式.对于放化疗后肛管癌病灶复发或病灶仍然存在的患者可行挽救性手术.最新研究显示采用化疗加上免疫治疗能够改善进展期肛管癌患者的预后.本文全面回顾肛管癌的诊治现状,同时深入探讨肛管癌诊治的困境与未来.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5/11
-
伴腺样囊性癌特征的子宫颈基底样鳞状细胞癌三例临床病理学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基底样鳞状细胞癌( basaloid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BSCC)为鳞状细胞癌的一种少见亚型. 该肿瘤好发于消化道,也可位于头颈、皮肤、肺及宫颈等部位. 近年来少量文献报道在食管[1]、肛管[2]、下颌[3]等部位的BSCC可伴随出现腺样囊性癌( adenoid cystic carcinoma, ACC)结构. 我们在工作中也发现个别子宫颈BSCC病例存在少量由基底样细胞构成的筛状/腺腔结构,此形态是否提示肿瘤出现ACC分化? 或仅为特殊形态表现的 BSCC? 学界对此尚无一致认识. 我们分析了3例子宫颈伴ACC特征BSCC病例的临床病理特征,应用多种组织化学标记分析其免疫表型差异,以提高对此类病变的认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容积旋转调强放疗联合化疗治疗肛管鳞癌的疗效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调强放疗时代,肛管鳞癌同步放化疗的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本院2011年以来接受根治性放疗的肛管鳞癌患者19例,回顾性分析该组患者的生存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结果 中位随访时间31个月,3年无局部复发生存和总生存分别为88.1%和91.7%.放化疗期间3级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白细胞减低(15.8%)、血小板减低(10.5%)、腹泻(15.8%)、皮肤反应(31.6%).与历史数据对比,容积旋转调强放疗在肛管鳞癌的治疗中疗效和不良反应方面优于常规放疗.单因素分析显示,对比含5-FU的同步化疗方案,应用含卡培他滨的同步化疗可能是控制肿瘤进展的有利因素(P<0.05).结论 调强技术放疗治疗肛管鳞癌在疗效和正常组织保护方面可能更有优势,同步化疗采用含卡培他滨的双药方案可能是降低肿瘤进展的有利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