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限元法在肛肠良性疾病中的研究进展及前景展望
编辑人员丨3天前
肛肠良性疾病作为盆底疾病的分支领域,是临床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包括痔疮、肛瘘、肛裂、直肠脱垂等。随着人们生活方式及饮食结构的西化,肛肠良性疾病的发病率逐渐升高,中重度肛肠良性疾病的治疗仍以手术为主。有限元法是近年来力学领域的研究热点,已在生物医学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国内外已有学者将其引入到盆底疾病的研究中,通过构建盆底结构的有限元模型,模拟各种生理状态下的盆底组织受力情况,试图阐明盆底疾病的发病机制,这对改进手术方法、降低术后复发和减少术后并发症有着重要意义。本文检索近年来相关文献报道,总结了有限元法在肛肠良性疾病中的研究进展,并对其优势、局限性以及未来的优化方向进行分析阐述,以期在医工交叉方向为肛肠良性疾病的基础研究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金银花黄芪汤联合中药熏洗对肛瘘术后患者肛门功能及炎症因子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 探讨金银花黄芪汤联合中药熏洗对肛瘘术后患者肛门功能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 选择如皋市中医院肛肠外科2020年5月—2021年6月经肛瘘切除术治疗的肛瘘患者162例的病例资料,按随机对照临床研究原则,分对照组(81例)和治疗组(81例),两组均予以肛瘘切除术治疗.术后对照组采用术后温水熏洗疗法;治疗组采用金银花黄芪汤联合中药熏洗治疗,治疗前后观察并记录视觉模拟(visual analog scale,VAS)评分、大便失禁严重程度(fecal incon-tinence severity index,FISI)、渗液程度积分,测定肛门功能指标,治疗后采血测定血清白细胞介素族(interleukin,IL)及β内啡肽(β-endorphin,β-EP)含量,同时对比临床疗效和并发症状况.结果 与手术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VAS评分、FISI评分、渗液程度积分降低,治疗后肛管最大收缩压(anal maximum contraction pressure,AMCP)、肛管最长收缩时间(anal longest contraction time,ALCT)升高,直肠静息压(rectal resting pressure,RRP)、肛管静息压(anal resting pressure,ARP)降低,治疗后血清IL-4、IL-6、IL-10以及β-EP含量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治疗后VAS评分、FISI、渗液程度积分较低,ALCT较低,RRP、ARP较高,血清IL-4、IL-6、IL-10以及β-EP含量较低(P<0.05);对照组创口愈合时间和住院时间(22.16±3.21)d、(20.04±2.69)d与治疗组(17.25±2.69)d、(15.92±2.34)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有效率为72.84%(59/81),治疗组有效率为90.12%(73/81),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金银花黄芪汤联合中药熏洗对肛瘘术后患者疗效显著,较好的保护患者肛门功能,降低疼痛应激及炎症反应,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愈创汤内服与烫创油纱条外用在肛周脓肿术后的联合应用
编辑人员丨3天前
肛周脓肿为肛肠科常见的化脓性感染性疾病,是肛管直肠周围间隙发生的因急、慢性感染而形成的脓肿,多因肛隐窝和肛腺细菌感染所致[1],部分患者为医源性因素所致,常见感染性因素包括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病原性微生物感染,医源性因素主要为操作不当或药剂不洁导致[2].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基于PBL的三轨教学混合模式在肛肠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 探讨基于PBL的三轨教学混合模式即CTTM+MDT+手术视频联合模式在肛肠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效果,为肛肠科的临床教学提供更多选择,并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方法 将某中医院2021年10月01 日-2023年5月31日分配到肛肠科的80名中医专业大学本科实习生随机分成2组,为对照组(PBL教学组)与观察组(PBL+三轨教学混合模式教学组).出科后比较2组学生考核成绩及满意度评价.结果 在考核成绩方面观察组和对照组的病史采集、病历书写成绩(27.45±1.08分vs.27.68±1.58分)没有显著性差异,而理论成绩(35.27±2.50 分 vs.33.03±3.36 分)、操作技能成绩(26.57±1.85 分 vs.23.80±2.39分)、总成绩(89.30±4.55分vs.84.50±5.01分),差异明显;在满意度方面,观察组可明显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学习兴趣及创新思维能力,且能提高解决问题能力,较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教学内容(17.45±1.20分vs.16.38±1.46分)、教学方法(26.23±1.56分vs.26.23±1.56分)评分及产生的教学效果(26.98±1.42分vs.25.15±1.72分)、教学总评分(89.00±3.75分vs.85.47±4.03分),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带教态度(18.35±1.25分vs.18.68±1.10分)评分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相较于单纯PBL组,基于PBL的三轨教学混合模式的应用在肛肠科本科实习教学中能够明显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理论知识的掌握率,在培养学生学习、沟通和创新能力、提高教学满意度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肝移植术后新发结直肠癌患者腹腔镜手术体会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分享肝移植术后新发结直肠癌腹腔镜手术的体会。方法:介绍2010年6月至2018年6月期间,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肛肠外科收治的原位肝移植术后4例出现新发结直肠癌患者的腹腔镜下行根治术的治疗情况。结果:4例患者(结肠癌3例、直肠癌1例)根据病情及主观意愿接受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术。术后2例患者死亡,另2例患者术后存活>10个月。结论:腹腔镜术式可有效减少对手术创伤,减少出血和不良反应的风险,值得在临床上进行广泛应用。手术操作应严格规范无瘤操作的规程,避免术后肿瘤复发转移或不良反应的风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经肠镜肿瘤下缘注射自体血在腹腔镜手术病灶定位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3天前
回顾性分析2019年1—12月在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肛肠外科经肠镜肿瘤下缘注射自体血定位病灶后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13 例结直肠肿瘤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性8例、女性5例,年龄56~78岁;高位直肠2例、乙状结肠6例、降结肠3例、升结肠2例;5例为术前肠镜下息肉切除后病理检查示高级别瘤变或癌变行补救性腹腔镜根治术。均在结肠镜下于肿瘤下缘及正对侧位各注射5.0 ml自体血行肿瘤染色定位,染色后15~40 h行腹腔镜肿瘤切除术。13例患者均在肠镜下顺利完成自体血肿瘤染色标记,无出血、穿孔、局部感染、血栓等并发症发生。腹腔镜术中,12例肉眼下清晰可见自体血染色部位,可见局部不凝血,无广泛弥散影响手术视野的情况;1例体重指数27.2 kg/m 2直肠肿瘤患者肿瘤位于腹膜返折下方,术中识别不清。术后病理检查证实标本切缘均呈肿瘤阴性。提示经肠镜肿瘤下缘注射自体血较清晰显示病灶位置,操作简单,无明显不良反应。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痔上黏膜次环切术在环状混合痔治疗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讨痔上黏膜次环切术治疗环状混合痔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肛肠一科在2019年3—8月期间行环状痔吻合器手术的120例患者资料,其中使用痔上黏膜次环切术60例(大C环组),使用痔上黏膜环切术60例(PPH组)。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及术后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除外痔个数、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以及术后继发性出血和术后吻合口狭窄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与PPH组比较,大C环组痔上黏膜标本重量更少[(4.6±1.2) g比(7.1±2.8) g, t=-6.357, P<0.001],术后2周的疼痛感[(0.7±0.3)分比(0.9±0.5)分, t=-2.303, P=0.023]、以及术后1周、2周的肛门坠胀感和急便感均更轻[术后1周分别为:(1.0±0.4)分比(3.3±1.2)分, t=-13.920, P<0.001;(2.2±1.9)分比(5.0±2.0)分, t=-7.580, P<0.001],手术满意度评分更高[(4.7±1.1)分比(4.0±1.1)分, t=3.469, 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PPH组有2例术后1周继发性出血,有1例术后3个月吻合口狭窄,而大C环组均无。两组均无术后2周继发性出血病例。 结论:痔上黏膜次环切术(大C环)治疗环状混合痔疗效确切,术后舒适度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直肠肛门疾病术后大便失禁的发生情况及预防和治疗策略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痔、直肠脱垂、直肠癌、肛裂或肛瘘等的外科治疗方法,一旦术中损伤控便的神经或肌肉,将可能导致不同程度的大便失禁(FI)。外科医生需要根据患者自身状况进行术前评估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案,尽可能地在治疗疾病的同时降低术后FI的发生率,提高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此外,外科医生手术技术的熟练度、术前患者合理的饮食调整、规律的排便以及盆底肌的锻炼等,都有助于降低患者术后FI的发生率。而对于术后已经发生FI的患者,在制定合理的饮食、规律排便和药物治疗的基础上,临床医生可以采用如生物反馈、盆底肌锻炼、骶神经刺激、经皮胫神经刺激、针灸、注射填充剂、肛门或阴道插入物、经肛门灌洗、手术、心理支持等方法,针对患者病情个体化治疗。本文结合文献对可能导致术后FI的常见疾病现状进行总结,阐述术后FI的预防和处理策略,以期供同行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依赖的组蛋白去乙酰化酶6在结直肠癌中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组织中,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 +)依赖的组蛋白去乙酰化酶6(SIRT6)表达水平与结直肠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 方法:收集浙江大学附属邵逸夫医院德清院区肛肠外科2010年1月至2017年12月124例结直肠癌根治性切除术后石蜡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标本中SIRT6的表达水平,分为高表达(++)、低表达(+)及阴性(-)3组。采用 χ2检验分析SIRT6表达水平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采用Log-rank检验分析SIRT6蛋白表达水平与肠癌患者预后的相关性;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方法分析影响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果:124例患者标本中SIRT6高表达(++)54例(43.5%)、低表达(+)50例(40.3%)、阴性(-)20例(16.1%)。组间比较显示,SIRT6表达水平越低,其临床病理特征更偏晚期;生存分析显示,高表达组5年总体生存率(OS)为91.3%,低表达组5年OS为70.5%,阴性组5年OS为57.0%,随着SIRT6表达水平降低,患者OS及无复发生存率(RFS)呈显著降低趋势( 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COX回归分析表明,SIRT6低或阴性表达是影响结直肠癌患者OS及RFS独立危险因素[OS:风险比( HR)=2.764,95%可信区间( CI):1.223~6.244, P<0.05; HR=4.015,95% CI:1.250~12.893, P<0.05;RFS: HR=1.558,95% CI:1.942~10.700, P<0.05; HR:2.647,95% CI:1.400~5.004, 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亚组分析TNM Ⅱ/Ⅲ期患者显示,术后辅助化疗可显著提高SIRT6高及低表达患者OS及RFS ( 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对阴性表达患者无显著改善作用( P>0.05)。 结论:SIRT6在结直肠癌组织中表达水平可作为预后的判断依据之一,SIRT6蛋白表达水平具有指导术后辅助治疗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肛瘘切开肌层缝合内口引流术对低位肛瘘患者创面恢复、肛门功能及肛管高压带长度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观察肛瘘切开肌层缝合内口引流术治疗低位肛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选择2021年3月至2023年3月张家口市第五医院收治的65例低位肛瘘患者,依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32例采用传统肛瘘切开挂线引流术,研究组33例采用肛瘘切开肌层缝合内口引流术。比较手术用时、创面恢复情况、肛门功能、肛肠动力学、疼痛程度、复发率。结果:研究组手术用时较对照组长[(34.86 ± 4.17)min比(25.21 ± 3.95)min],创面愈合时间较对照组短[(15.72 ± 3.26)d比(18.94 ± 4.42)d],创面面积较对照组小[(5.76 ± 1.72)cm 2比(7.78 ± 1.89)cm 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4周,两组Wexner评分低于术后1 d( P<0.05),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3.39 ± 1.08)分比(4.15 ± 1.2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对照组肛管高压带长度、肛管静息压、肛管最大收缩压低于术前( P<0.05),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4.92 ± 1.11)cm比(3.64 ± 1.02)cm、(11.93 ± 1.22)kPa比(9.45 ± 1.08)kPa、(13.34 ± 3.42)kPa比(10.82 ± 2.75)kP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48 h,两组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低于术后12 h( P<0.05),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1.63 ± 0.21)分比(2.25 ± 0.3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随访半年两组均未见复发。 结论:肛瘘切开肌层缝合内口引流术治疗低位肛瘘可缩短创面愈合时间,缩小创面面积,改善肛门功能、肛肠动力学,减轻疼痛,避免复发,但手术用时较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