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模态影像融合导航在肝切除治疗复杂泡型肝包虫病中的初步应用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多模态影像融合导航肝切除治疗复杂性泡型肝包虫病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0月至2020年2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肝胆外二科通过术前肝脏三维重建,联合术中实时多影像融合介入导航系统,实时引导肝实质离断平面行肝切除术治疗的复杂泡型肝包虫病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根治性在体肝切除手术,无围手术期死亡。手术时间为(301±106) min,中位出血量200 ml,2例行术中输血(2/6),术后住院时间(10.8±2.8) d,住院费用(82 584±995.61)元。Clavien-Dindo Ⅲ级并发症1例。结论:多模态影像融合导航能精确引导断肝平面,有效辅助复杂泡型肝包虫病肝切除的安全实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肝内胆管囊腺瘤的诊断与外科治疗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肝内胆管囊腺瘤(BCA)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至2021年1月在解放军总医院行根治性手术切除的86例BCA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15例,女性71例,年龄(48.4±13.1)岁。依据手术方式分为微创组44例和开腹组42例。收集患者影像学资料、血生化、肿瘤标志物等临床资料。采用电话和门诊复查的方式随访。结果:86例BCA患者的肿瘤中,病灶为单囊性19例(22.1%),多囊性67例(77.9%);囊内伴有分隔64例(74.4%),囊内壁伴有附壁结节12例(14.0%)。回顾患者病史,86例BCA患者根治手术前误诊为肝囊肿9例(10.4%),肝包虫病2例(2.3%),肝内胆管错构瘤1例(1.2%),肝血管瘤1例(1.2%)。与开腹组相比,微创组患者的肿瘤长径[(6.5±3.2)比(9.0±4.0)cm]、手术时间[115(88,185)比195(160,254)min]、术中出血量[50(20,162)比300(200,600)ml]、术后住院时间[4(3,6)比8(7,10)d]均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73例患者获得随访,中位随访时间63.5个月,4例出现BCA复发。 结论:BCA缺乏特异性的临床表现,误诊和误治率较高。治疗原则应以根治性肝切除手术为主,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建议优先考虑微创手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内镜超声引导下胆道引流治疗肝包虫病相关胆管良性狭窄一例
编辑人员丨1天前
内镜超声下胆道引流多用于胆道恶性狭窄的治疗。本文报道了1例肝包虫病相关肝门部胆管良性狭窄病例,经胃胆道金属支架置入术后症状缓解快,无并发症发生,诊疗结局良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Smad2、Smad5、Smad7蛋白对泡型肝包虫病纤维化进程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观察泡型肝包虫病患者肝组织中Smad2、Smad5、Smad7蛋白表达,探讨各蛋白亚型在泡型肝包虫病肝纤维化进程中的作用、表达量的变化及其关系。方法:收集20例泡型肝包虫病患者术中肝组织标本,根据泡性肝包虫病患者病灶液化范围及手术切除标准,每例分为A组(距离病灶0.5 cm内)、B组(距离病灶0.5~1.5 cm之间)、C组(距离病灶1.5 cm以外的肝组织)。对标本行苏木精-伊红(HE)及Masson染色,检测各组织纤维化,同时利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技术检测Smad2、Smad5、Smad7蛋白表达量情况。通过相关性分析Smad2、Smad5、Smad7蛋白与HF程度之间的内在关系以及各蛋白之间的关系。结果:在20例患者标本中,病灶旁A组和B组组织中均存在1级( n=2、14)、2级肝纤维化( n=18、6),未发现3级肝纤维化;且病灶旁组织越靠近病灶,纤维化程度越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15.000, P<0.01)。Western blot检测发现,同一组织中,越靠近病灶,Smad2、Smad5蛋白表达量越高( F=48.336、75.988),Smad7蛋白表达量越低( F=44.2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A组Smad2指标高于B、C组(A组1.18±0.19比B组1.02±0.25比C组0.60±0.13, F=48.336, P<0.01);A组smad5指标高于B、C组(A组0.99±0.13比B组0.76±0.18比C组0.41±0.12, F=75.988, P<0.01);A组smad7指标低于B、C组(A组0.32±0.07比B组0.46±0.13比C组0.60±0.09, F=44.202, P<0.01)。不同组织中,随着纤维化分级越高,Smad2、Smad5表达量越高( F=104.437、128.238),Smad7蛋白表达量越低( F=92.6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2级肝纤维化组中Smad2指标高于1级肝纤维化组高于0级肝纤维化组(HF-2组1.24±0.16比HF-1组0.89±0.16比HF-0组0.60±0.13, F=104.437, P<0.05);2级肝纤维化组中Smad5指标高于1级肝纤维化、0级肝纤维化组(HF-2组0.72±0.28比HF-1组0.68±0.10比HF-0组0.41±0.12, F=128.238, P<0.05);2级肝纤维化组中Smad7指标低于1级肝纤维化、0级肝纤维化组(HF-2组0.31±0.08比HF-1组0.51±0.05比HF-0组0.60±0.09, F=92.626, P<0.05)。泡型肝包虫病病灶旁组织中,Smad7与Smad2、Smad5表达量呈负相关( r=-0.830、-0.780, P<0.05),Smad5与Smad2表达量呈正相关( r=0.795, P<0.01)。此外,排除混杂干扰因素分别对三个因子进行控制,对各因子进行控制时,仍呈现出与控制前相同趋势的相关性。 结论:泡型包虫病PJ0V0M0分型患者局部肝纤维化程度多表现为1~2级,Smad2、Smad5、Smad7因子共同参与了其调控过程。Smad5随着肝纤维化进程持续性的高表达,可能与泡型包虫病PJ0V0M0分型患者仅表现为局灶性HF且不发生严重HF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同种异体血管修补下腔静脉缺损治疗肝包虫一例
编辑人员丨1天前
包虫病又称棘球蚴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疾病。临床上可分为泡型和囊型肝包虫病。泡型肝包虫病由多房棘球绦虫感染所致,常以浸润或出芽方式增殖,可以直接侵犯周围组织,还可以转移到脑、肺等其他器官,对患者造成严重且不可逆的损伤,故有"虫癌"之称。肝泡型包虫病潜伏期长,出现临床症状时多已是病变晚期,终末期肝包虫病灶侵犯重要管道,致使根治性切除困难,手术风险高。本研究报告了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收治的1例泡型肝包虫病患者。行右半肝和部分下腔静脉同时切除,同种异体血管修补缺损下腔静脉,术后顺利康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超声在囊型肝包虫病诊断及术前评估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超声对囊型肝包虫病的诊断及术前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经手术病理及血清学检查证实的59例(102个病灶)囊型肝包虫病患者资料,其中男23例、女36例;年龄13~64(42±6)岁。对其声像图表现进行分型,同时判定病灶对血管及胆管受累情况。比较超声对肝包虫病诊断与手术病理相符率,以及超声诊断肝包虫病的准确率、灵敏度及特异度。结果:59例患者共涉及102个病灶,位于肝右叶78个,左叶20个,左右叶间4个。超声显示CE1型12个,CE2型24个,CE3a型16个,CE3b型6个,CE4型34个,CE5型10个。包虫超声与手术病理分型的相符率分别为91.66%(11/12)、95.80%(23/24)、93.75%(15/16)、83.33%(5/6)、91.17%(31/34)及100.00%(10/10)。超声诊断效能分析:分型的准确率为94.12%,灵敏度为96.94%,特异度为25%。特征性的超声表现中以脑回征、多子囊征出现频率最多,囊壁均匀性增厚,双壁征,内层囊壁分离征及厚壁钙化次之。超声在显示病灶累及血管及胆管判定中与术中所见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超声可明确诊断囊型肝包虫病,可较好地显示此病的影像特征,对提示疾病演变过程具有重要临床意义,对判定病灶对血管及胆管受累情况有临床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四川藏区脑泡型包虫病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总结四川藏区脑泡型包虫病的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研究2016年1月至2021年6月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6家医疗单位收治的脑泡型包虫病住院患者的病例特点,总结其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等。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法抽取相等数量的肝、脑泡型包虫病例组成数据样本,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脑泡型包虫病易感因素。结果:共收集119例脑泡型包虫病患者,其中男性76例,女性43例;农民62例,牧民46例,僧人9例,学生2例。年龄(43.9±13.9)岁,主要临床表现为头晕头痛、癫痫。脑泡型包虫发病最为集中在肝泡型包虫诊断后的4年内(77/119,64.7%)。颅内包虫病灶多发者86例(72.3%),病灶平均大小2.0 cm×2.5 cm;影像学特征显示病灶主要集中在前循环供血区域,周围有宽大水肿带,增强扫描后明显强化,病灶内有多发聚集性小囊泡结构是其独特的影像特征。98例随访病例中62例(63.3%)可生活自理,死亡18例(18.4%),5年生存率约81.6%。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易感脑泡型包虫病因素包括女性( OR=2.742, 95%CI 1.039~7.236, P=0.042)、食用生肉/生水( OR=7.638, 95%CI 1.216~47.966, P=0.030)、有肝包虫病史( OR=0.380, 95%CI 0.178~0.811, P=0.012)以及合并其他部位包虫( OR=2.968, 95%CI 1.113~7.910, P=0.030)。 结论:四川藏区脑泡型包虫病以农牧民患病为主,中青年女性更易感染,定期对初诊肝泡型包虫病且不合并其他部位包虫患者进行检查有助于监测预防脑泡型包虫病的发生,提高对四川藏区脑泡型包虫病的认识,从各个方面加强对脑泡型包虫病的早期诊断及防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肝包虫病影像学诊断专家共识
编辑人员丨1天前
包虫病是呈全球性分布的人畜共患性疾病,已成为严重危害全世界公共卫生健康的问题。影像学技术在肝包虫病的早期诊断、术前评价及疗效监测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包虫病影像诊断缺乏统一共识,不利于影像专业人员学习培训以及临床对于包虫病的规范诊断与治疗,为此由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和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联合多家医院的感染与炎症放射学专家,在充分学习国际指南、文献以及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循证医学对建立指南及标准的方法学要求,针对肝包虫病影像学诊断依据、诊断原则、诊断标准和鉴别诊断形成共识,为临床医师在肝包虫病影像学临床应用中提供明确的诊断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肺动脉包虫栓塞1例
编辑人员丨1天前
本文报道了1例罕见的肺动脉包虫栓塞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患者女,43岁,因右侧胸痛就诊。患者既往有肝包虫病史,胸部增强CT示肺动脉远端分支充盈缺损、管腔增宽,延伸至远端胸膜下,呈多囊状稍低密度影,囊壁稍强化。行肺楔形切除术,术后病理证实肺动脉内栓塞物为包虫囊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原发性肝脏成熟型畸胎瘤伴恶变一例并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1天前
患者男性,59岁,汉族,河北人。因肝占位就诊于当地医院,考虑肝包虫病,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诊治。无包虫疫区生活史,包虫抗体检查均阴性。腹部CT诊断:肝内巨大混杂密度占位:畸胎瘤?包虫?患者行右半肝切除术。术后大体标本可见成熟毛发、脂肪、软骨和骨骼等,病理诊断肝成熟型畸胎瘤伴恶变,成分为鳞状细胞癌及腺癌。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