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二指肠乳头混合性神经内分泌-非神经内分泌肿瘤7例疗效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本文分析的临床资料来源于2016年1月至2022年12月湖南省人民医院肝胆外科,确诊为十二指肠乳头混合性神经内分泌-非神经内分泌肿瘤的7例患者。7例患者中,男5例,女2例,平均年龄59.3岁,其临床特点与壶腹部恶性肿瘤相似,较难鉴别,术前穿刺活检阳性率较低,术前诊断困难,预后较差,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CT)对胃肠道神经内分泌肿瘤的辅助分级和预后评估有所帮助,包括手术、化疗和放疗在内的综合治疗或可作为本病首选的治疗方案。本组行腹腔镜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LPD)者5例,行开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OPD)者2例,1例患者LPD术后因腹腔大出血死亡,其余患者术后均顺利出院。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肝胆胰外科恶性肿瘤手术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危险因素及其护理对策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肝胆胰外科恶性肿瘤手术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危险因素及其护理对策。方法:选取2018年5月至2019年7月鄂东医疗集团黄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肝胆胰腺外科恶性肿瘤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统计患者基本资料及术后DVT形成情况。通过单因素分析影响肝胆胰外科恶性肿瘤手术患者术后下肢DVT形成的相关危险因素,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肝胆胰外科恶性肿瘤手术患者术后下肢DVT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该院收治的90例肝胆胰外科恶性肿瘤患者中,共有11例患者术后发生DVT,占比12.22%,其中9例患者血栓累及左下肢,占比81.82%,1例患者血栓累及右下肢,占比9.09%,1例患者血栓累及双侧下肢,占比9.09%;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糖尿病、高血压、肿瘤类型、肿瘤分期、手术方式、术后卧床时间、联合放化疗、抗凝治疗及非计划重返ICU是影响患者术后下肢DVT形成的相关因素( 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肿瘤类型、联合化疗及非计划重返ICU是影响患者术后DVT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 OR>1, P<0.05)。 结论:年龄、肿瘤类型、联合化疗及非计划重返ICU是影响患者术后DVT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提示应针对以上危险因素,制定针对性护理对策,以预防或降低肝胆胰外科恶性肿瘤患者术后下肢DVT的形成。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治疗壶腹周围恶性肿瘤近期效果的初步观察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比较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LPD)和开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OPD)治疗壶腹周围恶性肿瘤的近期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8年2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金华医院肝胆胰外科接受LPD或OPD手术的12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73例,女性54例;年龄(61.2±9.4)岁(范围:37~80岁)。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法对两组患者进行1∶1匹配。采用 t检验、χ 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的近期效果。利用Kaplan-Meier法计算总体生存率并绘制生存曲线,通过Log-rank检验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资料的差异。 结果:经倾向性评分匹配后,两组各有32例患者。OPD组男性21例,女性11例,年龄(62.1±9.3)岁;LPD组男性21例,女性11例,年龄(63.7±9.4)岁。匹配后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体重指数等临床资料具有可比性( P值均>0.05)。匹配后LPD组和OPD组的手术时间[ M( Q R)]分别为381(47)min和249(92)min( t=-5.949, P=0.000),手术费用分别为(6.5±0.7)万元和(5.6±0.9)万元( t=-3.464, P=0.001),术中出血量分别为(249.4±91.4)ml和(329.7±120.3)ml( t=3.008, P=0.004),术后首次排气时间分别为(3.4±1.1)d和(5.0±1.7)d( t=5.316, P=0.000),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18.6±5.6)d和(21.9±5.5)d( t=2.242, P=0.018)。两组患者术后切缘均为阴性,肿瘤脉管侵犯、神经侵犯、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近期并发症发生率及病理学资料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匹配后两组术后1年累积总体生存率分别为60.0%和62.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729)。 结论:LPD可较安全地应用于壶腹周围恶性肿瘤的治疗,具有创伤小、患者康复快的优势,且能达到与开腹手术相似的淋巴结清扫效果和近期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Vater壶腹部癌肉瘤1例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癌肉瘤是一种癌与肉瘤并存的恶性肿瘤,多发于子宫、肺部、泌尿道等部位,发生于Vater壶腹部者较为罕见。本文报道了1例Vater壶腹部癌肉瘤病例,患者女,45岁,因“皮肤、巩膜黄染1个月”于2021年9月19日入湖南省人民医院肝胆外科,行增强MRI发现壶腹部占位,遂行开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结合术后病例及免疫组化结果考虑Vater壶腹部癌肉瘤,术后规律化疗5个周期,术后11个月随访,患者肿瘤未复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钇-90微球选择性内放射治疗肝脏恶性肿瘤规范化操作专家共识(2024版)
编辑人员丨4天前
钇-90微球选择性内放射治疗( 90Y-SIRT)肝脏恶性肿瘤已有50余年临床应用史,大规模临床应用亦超过20年,其安全性和疗效已被证实,但在我国仍处于起步阶段。 90Y-SIRT操作复杂,涉及多学科团队协作,对操作者要求较高,一旦发生 90Y微球异位分布可能会导致严重并发症。因此,规范 90Y-SIRT操作技术,对促进 90Y-SIRT在我国稳步推广至关重要。中国医师协会介入医师分会临床诊疗指南专委会联合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肝胆胰外科专业委员会组织国内相关领域专家,基于现有文献证据并结合我国临床实践,围绕患者筛选、术前影像学评估、 90Y-SIRT方案、处方剂量计算、 90Y-SIRT实施、术后管理、常见不良反应与并发症等,共同制订本专家共识,规范 90Y-SIRT操作,保证疗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 90Y-SIRT在国内的推广和普及。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钇-90微球选择性内放射治疗肝脏恶性肿瘤规范化操作专家共识(2024版)
编辑人员丨4天前
钇-90微球选择性内放射治疗( 90Y-SIRT)肝脏恶性肿瘤已有50余年临床应用史,大规模临床应用亦超过20年,其安全性和疗效已被证实,但在我国仍处于起步阶段。 90Y-SIRT操作复杂,涉及多学科团队协作,对操作者要求较高,一旦发生 90Y微球异位分布可能会导致严重并发症。因此,规范 90Y-SIRT操作技术,对促进 90Y-SIRT在我国稳步推广至关重要。中国医师协会介入医师分会联合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肝胆胰外科专业委员会组织国内相关领域专家,基于现有文献证据并结合我国临床实践,围绕患者筛选、术前影像学评估、 90Y-SIRT方案、处方剂量计算、 90Y-SIRT的实施、术后管理、常见不良反应与并发症等,共同制订本专家共识,以规范 90Y-SIRT操作,保证疗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 90Y-SIRT在国内的推广和普及。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治疗肾透明细胞癌胰腺转移9例
编辑人员丨4天前
胰腺恶性肿瘤中原发性导管腺癌占90%,转移性肿瘤占2%~5% [1]。发生肿瘤胰腺转移的常见原发灶包括肾癌、结直肠癌、肺癌、乳腺癌和肉瘤等 [2],其中肾透明细胞癌胰腺转移占1.3% [3]。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肝胆外科于2013年至2020年对9例肾透明细胞癌胰腺转移的患者进行了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laparoscopic pancreaticoduodenectomy,LPD),现回顾性整理9例患者的资料,并对肾透明细胞癌胰腺转移的诊断、手术治疗及随访结果进行分析。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伴破骨样巨细胞的胰腺未分化癌3例诊治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伴破骨样巨细胞的胰腺未分化癌是胰腺恶性肿瘤的罕见类型,术前确诊极为困难。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肝胆外科收治3例伴破骨样巨细胞胰腺未分化癌患者,均接受根治性切除手术,经术后病理学检查最终确诊。笔者总结此3例患者的诊疗过程,以期为更多类似病例的临床诊疗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肝移植术后并发肺孢子菌肺炎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治疗体会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分析原位肝移植术后并发肺孢子菌肺炎(pneumocystic carinii pneumonia,PCP)的危险因素,并探讨其治疗策略。方法:选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肝胆胰脾外科2015年5月至2019年3月期间进行肝移植手术且术后并发PCP的受者,纳入PCP组8例;利用倾向评分匹配方法从同期肝移植受者中,与PCP组按1:4比例选取未并发PCP的受者,纳入对照组32例。收集并统计受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肝移植术后并发PCP的危险因素。结果:在此期间共完成385例次肝移植,受者手术后PCP发病率为2.1%(8/385)。PCP组均为男性;年龄(52.63±12.99)岁(27~69岁);发病时间为肝移植术后(19.88±13.22)周(9~50周);其中良性肝脏疾病2例,肝脏恶性肿瘤6例;所行术式均为改良背驼式肝移植。单因素分析提示,肝移植术后是否发生排斥反应、肝移植术后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及肝移植术后外周血淋巴细胞百分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余因素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肝移植术后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降低是术后并发PCP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肝移植术后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降低会增加PCP的发病风险。针对此类高危受者,预防性使用复方磺胺甲 唑可能有效地降低肝移植术后PCP的发病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改良的胰胃吻合技术在腹腔镜保留十二指肠的胰头切除术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改良的胰胃吻合技术在腹腔镜保留十二指肠的胰头切除术(LDPPHR)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3年5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肝胆外科行LDPPHR的25例胰头部良性或低度恶性肿瘤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男性7例,女性18例,年龄(44.9±6.2)岁。根据术中胰腺消化道重建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采用改良的胰胃吻合技术治疗的患者10例纳入观察组,采用胰肠吻合+空肠-空肠吻合技术治疗的患者15例纳入对照组。统计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术中胰腺消化道重建时间、术后3 d内腹腔引流液淀粉酶最大值、术后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等。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观察组术中胰腺消化道重建时间短于对照组[(27.8±2.4)min比(45.8±3.6)mi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10)。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分别为(140.5±14.8)ml和(145.2±9.7)ml,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843)。观察组术后3 d内腹腔引流液淀粉酶最大值低于对照组[(809.1±185.5)U/L比(1 385.4±481.1)U/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31)。观察组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7.9±1.3)d比(10.3±2.7)d]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17)。术后并发症方面,两组均无C级胰瘘及术后出血发生,观察组B级胰瘘发生率低于对照组[20.0%(2/10)比60.0%(9/1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48)。25例患者中位随访时间为15.6个月,两组均无因胰瘘、出血以及消化道功能障碍导致生活质量下降或二次手术者。 结论:在LDPPHR中,相对于胰肠吻合,改良的胰胃吻合技术具有消化道重建时间短,术后胰瘘风险低的优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