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肠内营养患者机械性并发症预防及管理的最佳证据总结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检索肠内营养患者机械性并发症预防及管理的相关证据,并对证据进行总结。方法:系统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美国临床指南网、英国国家卫生与临床优化研究所、美国肠外肠内营养学会、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等,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2年3月20日。采用澳大利亚乔安娜布里格斯研究所(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的文献评价标准和证据分级系统进行文献的质量评级和证据的评估与汇总。结果:共纳入13篇文献,包括指南4篇、专家共识4篇、证据总结4篇、病例对照研究1篇,最终从发生原因、预防管理、妥善固定、定时冲洗、合理输注营养液/用药、并发症处理—堵管、并发症处理—黏膜受损、并发症处理—非计划性拔管8个方面形成31条最佳证据。结论:医护人员可应用最佳证据构建并开展肠内营养患者机械性并发症预防及管理方案,提高肠内营养患者机械性并发症管理的科学性,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疾病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一种成人肠外营养液渗透压摩尔浓度预测公式的建立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建立一种适用于国内成人肠外营养液(TNA)渗透压摩尔浓度的预测公式。方法:对2019年7月至9月北京协和医院药剂科配制的2 480份个体化成人TNA,使用全自动冰点渗透压测定仪测定其渗透压摩尔浓度,并对结果进行Pearson χ2检验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建立TNA渗透压摩尔浓度预测公式。 结果:TNA样品渗透压摩尔浓度平均值为(1 164.20±252.59)mOsm/kg。最佳渗透压摩尔浓度拟合公式为(9.66A+7.88G+3.52F+36.4Na+27.55K+3.38P+7.46W-250)/V。结论:预测公式能更准确快速预测TNA渗透压摩尔浓度,为临床TNA处方制定、审核及给药途径选择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静脉药物调配中心新生儿药品区块化收费方式初探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索静脉药物调配中心(PIVAS)集中调配的新生儿药品采用区块化收费方式,分析该收费方式对院内药品节余、患儿住院药品费用的影响,为集中调配药品合理收费方式提供参考。方法:根据医院PIVAS集中调配的新生儿药品节余数量和金额,结合患儿均次医嘱剂量和均次用药人数拟定区块化收费的药品种类和方案;以月均药品节余数量和金额、患儿均次药品收费数量和日均药品费用、相关药品的不良事件为指标,考察药品区块化收费方式实施效果。结果:实施药品区块化收费的药品14个,其中抗生素类药品4个,普通输液类药品2个,肠外营养液类药品8个。区块化收费方式实行后,月均药品节余数量由(5 047±541)瓶/袋/支降至(1 856±225)瓶/袋/支,月均节余金额由(65 811±10 265)元降至(20 659±6 002)元;患儿均次药品收费数量显著降低,降幅为39.2%~90.1%,住院患儿日均药品费用及日均抗菌药品费用均显著降低( P<0.05)。区块化收费方式实施后,未发生相关药品不良事件。 结论:药品集中调配的区块化收费方式,可以显著提高药品利用率,减少药品节余,降低患儿住院药品费用,减轻患儿家庭经济负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鼻胃管减压联合鼻肠管营养支持在神经外科重症患者术后加速康复中的作用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讨鼻胃管减压联合鼻肠管营养支持在神经外科重症患者术后加速康复(ERAS)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218例神经外科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017年1月至2018年5月行单纯鼻胃管减压并营养支持105例(A组),2018年6月至2019年10月行鼻胃管减压联合鼻肠管营养支持113例(B组)。分别针对两组患者进行营养风险评估,比较两组的血清白蛋白、总蛋白、血红蛋白等血液指标;并对比两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总住院时长、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NICU)停留时间以及治疗费用。结果: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术前诊断,手术方式,术前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急性生理学和长期健康评分系统Ⅱ评分、营养风险筛查评分简表(2002)评分、身体质量指数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两组患者在置管当日各项实验室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与A组相比,B组患者置管后7 d的血清白蛋白水平[(30.3±4.5)g/L对比(28.4±3.3)g/L, P=0.001]、总蛋白水平[(64.7±5.0)g/L对比(63.0±4.2)g/L, P=0.010]、营养液摄入量更高( P<0.001),而输液量更低( P<0.001)。置管后14 d B组的血清白蛋白水平[(33.2±3.7)g/L对比(31.1±4.2)g/L, P=0.009]较A组偏高,输液量偏低( P=0.001)。术后B组较A组出现呕吐[22.1%(25/113)对比37.1%(39/105), P=0.015]、误吸[9.7%(11/113)对比21.9%(23/105), P=0.013]的比率降低。B组的NICU停留时间[(7.6±4.2)d对比(9.1±5.1)d, P=0.019]和非手术治疗费用[(7.12±3.58)万元对比(9.72±5.37)万元, P<0.001]少于A组。 结论:在ERAS理念的指导下,应用鼻胃管减压联合鼻肠管营养支持可显著改善神经外科重症患者的营养状态,减少相关并发症,有利于患者术后加速康复,同时还可有效降低NICU停留时间和非手术治疗费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不同脂肪乳在肠外营养液中稳定性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观察肠外营养液配制后在不同存放温度条件下脂肪乳的稳定性。方法:采用规范化肠外营养液配制,共配制24袋肠外营养液,随机分为两组,A组12袋配方中脂肪乳为20%中/长链脂肪乳注射液(C6-24),B组12袋配方中脂肪乳为20%中/长链脂肪乳注射液(C8-24),检测时间点为配制完成后24、48、72 h,观察两组在2~8℃,23~25℃和35~37℃中外观、营养液pH值和脂质过氧化。结果:两组在4℃、25℃和36℃条件下分别放置24、48、72 h后,外观均无明显变化,pH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脂质过氧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两种脂肪乳在不同存放条件下pH值、脂肪颗粒大小、脂质过氧化产物方面都较为稳定,能够为进行静脉营养支持患者提供营养物质需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果胶对老年卒中患者肠道屏障功能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究果胶对改善老年卒中患者肠道屏障损伤的作用。方法:纳入2020年11月至2021年10月泰州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行肠内营养的老年卒中患者共60例。其中30例为对照组,使用常规肠内营养液;另外30例为研究组,在常规肠内营养液基础上添加果胶。在肠内营养的第1天、第7天检测血清二胺氧化酶(DAO)、D-乳酸(D-LA)水平,以评估老年卒中患者肠道屏障功能;检测两组患者血清炎症相关指标白细胞介素-6(IL-6)、降钙素原(PCT)和超敏C反应蛋白(CRP),评估老年卒中患者的炎症反应水平。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预后。结果:两组患者应用肠内营养的第7天,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DAO数值[(4.05±1.56)ng/mL]、D-LA数值[(6.11±2.20)mmol/L]均明显下降(均 P<0.05)。且研究组炎症指标IL-6[(15.43±12.53)pg/mL]、PCT[(0.82±0.98)ng/mL]、CRP[(6.94±6.60)mg/L]均低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研究组患者住ICU时间和总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缩短( P<0.05),但两者在卒中相关肺炎发生率(16.7% vs. 30.0%)和30 d病死率(13.3% vs. 2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与常规肠内营养相比,添加果胶的肠内营养可以改善老年卒中患者肠屏障功能;添加果胶的肠内营养能降低老年卒中患者的炎症反应。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1例小肠唇状瘘、重度营养不良伴抑郁患儿的特殊分段肠内营养治疗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介绍1例车祸伤后小肠唇状瘘 、重度营养不良伴抑郁患儿围手术期的临床营养专科管理方案.方法:关瘘术前采用局部双腔套管负压引流,联合静脉使用生长激素及生长抑素,满足其经口进食欲望(限量半流质饮食),收集食物残渣后由瘘口排除,并通过远端空肠营养置管间歇输注个性化肠内营养液,实现分段肠内营养支持.关瘘术后逐渐恢复普通饮食.治疗期间利用儿童抑郁量表(children''s depression inventory,CDI)评估患儿的情绪及行为,积极辅以肠外营养支持,并持续监测患儿消化道情况 、体重和营养相关生化指标,阶段性调整营养方案.结果:患儿抑郁量表得分从31分降至14分,心理状态逐渐稳定,配合度逐渐提高,实现体重平稳增长,达到手术要求并顺利关瘘,行关瘘术后营养状况进一步改善,顺利出院.结论:根据患儿心理特点和车祸伤后新的胃肠解剖结构,制定个性化的肠内肠外营养方案,可以保证患儿治疗依从性和治疗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模拟不同光疗强度对早产儿肠外营养液中丙二醛、维生素C及维生素E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模拟不同光疗强度对早产儿肠外营养液中脂肪乳过氧化产物丙二醛、维生素C及维生素E含量的影响。方法:在严格无菌条件下配制早产儿肠外营养液,模拟临床输液环境,设定4种不同强度光疗模式,分别为室内光组、单面光疗组、双面光疗组、三面光疗组,将各组根据是否遮光,再分为光暴露/光疗亚组和遮光亚组,测定每个亚组在光疗前及光疗6、12、18、24 h时肠外营养液中丙二醛、维生素C及维生素E的含量。每个亚组均配制10份肠外营养液,每个时间点抽取每份营养液的2 ml进行检测。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不符合Mauchly球形检验时,用Greenhouse-Geisser法进行校正。结果:(1)随着光疗时间的延长,单面光疗组光暴露/光疗亚组及遮光亚组的丙二醛含量均增加[光疗前:(3.777±0.112)与(3.746±0.141)nmol/ml,光疗6 h:(3.808±0.122)与(3.715±0.145)nmol/ml,光疗12 h:(4.546±0.138)与(4.507±0.136) nmol/ml;光疗18 h:(6.116±0.151)与(5.239±0.156) nmol/ml;光疗24 h:(7.569±0.136)与(5.300±0.200) nmol/ml, P值均<0.05],但维生素C和维生素E含量均降低[①维生素C:光疗前:(62.507±0.205)与(62.341±0.144)μg/ml,光疗6 h:(51.211±0.086)与(58.128±0.076) μg/ml,光疗12 h:(43.288±0.084)与(55.351±0.050)μg/ml;光疗18 h:(35.758±0.113)与(51.215±0.093)μg/ml;光疗24 h:(33.473±0.075)与(48.473±0.080)μg/ml;②维生素E:光疗前:(4.101±0.132)与(4.084± 0.141) μg/ml,光疗6 h:(3.761±0.119)与(3.904±0.075) μg/ml,光疗12 h:(3.654±0.092)与(3.729±0.087) μg/ml;光疗18 h:(3.385±0.102)与(3.582±0.119) μg/ml;光疗24 h:(3.313±0.127)与(3.438±0.113) μg/ml, P值均<0.05],室内光组、双面光疗及三面光疗组也是相同情况。不同光照强度中光暴露/光疗亚组不同时间点(光疗前除外)丙二醛含量均高于遮光组,但维生素C和维生素E含量均低于遮光组( P值均<0.001)。(2)对光暴露/光疗亚组分析显示,光疗强度越大,丙二醛含量越高,维生素C和维生素E含量越低,各组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对遮光亚组分析显示,室内光与单面光的丙二醛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F=2.383, P=0.140),其余各组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光疗强度越大,维生素C含量越低,各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除双面光与三面光的维生素E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 F=1.358, P=0.259),其余各组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 结论:光疗可使早产儿肠外营养液中丙二醛的含量升高,加重脂肪乳的过氧化程度;同时可以使其中维生素C、维生素E含量降低,降低营养液的抗氧化程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新生儿经皮中心静脉置管致静脉营养液渗漏的临床特点:16例分析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总结新生儿经皮中心静脉置管(percutaneous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 PICC)致静脉营养液渗漏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诊断的16例PICC致静脉营养液渗漏新生儿的临床特点。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本院PICC致静脉营养液渗漏的发生率为1.6%(16/1 012)。16例PICC致静脉营养液渗漏患儿中13例胸腔渗漏,1例心包渗漏,2例脑脊液渗漏。16例均为早产儿,胎龄为(30.5±0.5)周,出生体重为(1 314.4±62.1)g。给予PICC的日龄为(4.3±0.6) d。从PICC置入到发生静脉营养液渗漏间隔时间为(7.3±2.0) d。13例胸腔渗漏患儿均表现为呼吸困难、呼吸暂停及皮肤发绀,1例心包渗漏患儿除有以上表现外还有心动过缓和血压下降,2例脑脊液渗漏患儿主要表现为嗜睡和惊厥。发生胸腔和心包渗漏的14例患儿PICC均从右贵要静脉置入,仅5例导管前端初始位置正确;4例初始置入过深,当天调整;发生静脉营养液渗漏时导管前端位置发生偏移10例。发生脑脊液渗漏的2例患儿PICC均从左大隐静脉置入,导管前端初始位置均不正确,但均未调整,发生静脉营养液渗漏时2例均发生置管前端偏移。16例患儿经穿刺抽液及拔除PICC后临床症状迅速缓解,未再反复。结论:PICC致静脉营养液渗漏可能与PICC置管前端向非中心静脉偏移有关。一旦诊断PICC致静脉营养液渗漏,应及时穿刺引流并拔除PICC,预后良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一种新型胃肠营养管路的设计和应用
编辑人员丨3天前
胃肠营养管是针对重症患者进行肠内营养、诊断、治疗和监护而设计的专用胃肠管,临床上用于插入患者的胃部进行冲洗;或经胃、十二指肠或空肠进行营养供给和胃肠减压;还可用于对重症患者进行胃液引流、胃液pH值测定及胃出血等症状的早期诊断和治疗。但现有的胃肠营养管只能依靠导丝和外力进行盲插,或者借助胃镜插入,对患者的损害较大,容易刺激患者消化道黏膜,引起不良反应。为此,杭州市富阳区第一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的医护人员针对现有胃肠营养管存在的技术问题,设计了一种新型胃肠营养管路,并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专利号:ZL 2019 2 0118506.0),包括V型接头、第一管路、第二管路、功能模块、供给管、刻度线、上卡环、下卡环、椭圆球囊、弹性导丝和输液开口,具有多通道、多功能、多种置入方式的特点。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胃肠营养管路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可以十分简便地插入患者胃肠道中给予营养液。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