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尔尼菲篮状菌合并巨细胞病毒感染致艾滋病患者回盲部溃疡1例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现报道1例以发热、腹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艾滋病患者,最终诊断为马尔尼菲篮状菌合并巨细胞病毒感染继发回盲部溃疡,经过抗真菌联合抗病毒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改善。以消化道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的马尔尼菲篮状菌感染较为少见,合并巨细胞病毒感染导致艾滋病患者回盲部溃疡则更为罕见。通过病例汇报结合文献复习,旨在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认识,达到及时诊断和治疗的目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自制可调节闭合环在T型造瘘术后发生短肠综合征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自制的可调节闭合环在辅助治疗小儿肠切除术后发生短肠综合征(Short Bowel Syndrome,SBS)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SBS患者如何改善水电解质平衡提供参考。方法:分析2017年1-12月在西安交通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新生儿外科行小肠T型造瘘术的2例患儿临床资料,手术时年龄分别为1个月、3个月,女婴,术后保留的近端肠管长度为65 cm、60 cm;2例患儿术后经口喂养后均出现了SBS表现,每日经造瘘口排出大量稀水便;将自制的闭合环用来控制大便的排出起到水电解质重吸收的作用。比较安装闭合环前后外置肠管的血运情况、体质量、体质量指数(BMI)、造瘘口以及肛门排便、腹部情况、营养状态变化、护理方便性、肠道感染易感性等。结果:2例患儿对闭合环适应性良好,与腹壁及造瘘肠管的兼容性良好;无肠管坏死;经造瘘口排出稀水便量减少、营养状态改善、体质量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水电解质吸收增加,造瘘护理管理更加方便,2例患儿治疗期间均未出现肠道感染。 结论:采用自制闭合环辅助治疗T型造瘘的SBS患儿有助于肠道管理,值得进一步研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肠道感染相关的热性惊厥患儿的临床护理干预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究临床护理干预对于肠道感染相关的热性惊厥患儿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该院收治的120例热性惊厥患儿,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采取常规基础护理模式,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惊厥护理、降温处理以及心理护理等综合性护理干预模式,各60例。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效果以及患儿家属的满意度。结果:实验组两组患者经治疗后,实验组经治疗总有效率为91.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有效率73.33%。实验组患儿家属满意率为96.67%,对照组满意率78.33%。实验组患儿在平均惊厥消失时间、护理1 h后平均体温以及住院时间等方面上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采用综合性的临床护理干预模式能够更有效地提高肠道感染相关的热性惊厥患儿的治疗有效率,有利于患儿更好的康复,降低了患儿的痛楚,提高了患儿家属的满意度,缓解了医患关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粪便钙卫蛋白和嗜酸性粒细胞源性神经毒素在非IgE介导的食物过敏中的意义
编辑人员丨4天前
非IgE介导的食物过敏多在接触致敏食物后数小时到数天出现腹泻、黏液便、血便、反流、呕吐等消化道症状。其发病机制可能与食物过敏原激活肠道T细胞分泌TNF-α、IL-4等促炎细胞因子,导致中性粒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向肠腔迁移,引起肠道炎症反应、造成肠道通透性增加有关。目前尚无快速特异的诊断方法,主要根据临床表现结合食物回避及口服食物激发试验诊断。近年来粪便生物标志物作为判断肠道炎症的特异性指标广泛应用于肠道感染、炎症性肠病等疾病的辅助诊断和病情评估,但在胃肠道过敏性疾病中的应用报道甚少。该文将重点阐述粪便钙卫蛋白、粪便嗜酸性粒细胞源性神经毒素在非IgE介导的食物过敏中的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儿童屎肠球菌血流感染的临床特征及易感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分析儿童屎肠球菌血流感染的临床特点、易感因素及预防措施,为临床预防和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搜集2011年1月至2019年10月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住院治疗的18例屎肠球菌血流感染患儿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屎肠球菌血流感染患儿的基础疾病、易感因素、临床信息、病原学资料、治疗及预后。结果:18例患儿中,16例(88.9%)存在基础疾病,包括肠道疾病/肠道手术后、早产儿、血液系统疾病、先天性心脏病、胆道闭锁术后及泌尿系统畸形。17例(94.4%)存在易感因素,主要包括广谱抗生素暴露、入住重症监护室(ICU)、中心静脉置管、营养不良、腹胀/肠道感染、粒细胞减少/缺乏、机械通气,基础疾病及易感因素存在年龄差异性。各年龄段最常见的易感因素为广谱抗生素暴露(76.5%)及中心静脉置管(52.9%)。单一屎肠球菌血流感染者C-反应蛋白(CRP)正常或轻度升高,呼吸衰竭、休克、严重脓毒症的发生率分别为16.6%、0%及8.3%,无死亡病例;6例(33.3%)患儿存在混合血流感染,其CRP均升高或显著增高,呼吸衰竭、休克、严重脓毒症的发生率分别为33.3%、33.3%及66.7%,死亡1例。未发现耐万古霉素菌株,万古霉素治疗有效且临床症状缓解快。结论:1.屎肠球菌血流感染患儿多存在基础疾病及易感因素,各年龄段最常见的易感因素为广谱抗生素暴露及中心静脉置管;2.单一屎肠球菌血流感染致病性低,临床表现多不典型;3.存在较高的混合感染率,混合感染者病情严重度及死亡率增加;4.万古霉素耐药性低,治疗有效且临床症状缓解快;5.合理使用抗生素及严格管理中心静脉置管是最重要的预防措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中国艰难梭菌感染诊治及预防指南(2024)
编辑人员丨4天前
艰难梭菌感染(CDI)指由艰难梭菌引起的肠道感染,主要临床症状为发热、腹痛、水样便、腹泻。轻者表现为腹泻,严重者可发生伪膜性肠炎,且常伴有中毒性巨结肠、肠穿孔、感染性休克等并发症;是常见的医院内感染类型,是住院患者特别是老年患者出现并发症和死亡的重要原因。本部指南的撰写目的是对CDI患者的诊断、治疗及预防提供指导。指南内容包括CDI的诊断、治疗及预防三个方面,共20个临床问题。本指南的制定主要由指南专家组和指南工作组两个交叉合作的专家团队完成。其中指南专家组由与CDI诊断、治疗和感染控制相关的18个专业的37名临床专家组成。本部指南采用国际公认的GRADE标准和流程制定,GRADE包括证据级别和推荐强度。GRADE系统将证据级别分为高、中、低和极低4个等级。制定推荐意见时,考虑了医学干预的利弊平衡、证据质量、价值观念与偏好,以及成本与资源耗费等因素,并将推荐意见分为强推荐和弱推荐(有条件推荐)两种。本部指南的应用对象为中国医师和患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直肠癌保肛术后存活5年以上的患者低位前切除综合征的横断面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直肠癌保肛术后存活5年以上患者的低位前切除综合征(LARS)发生情况,并分析其与术后恢复时间的关系。方法:本研究采用单中心回顾性横断面研究方法。病例纳入标准:(1)接受直肠癌保肛根治手术;(2)病理确诊腺癌;(3)肿瘤下缘距肛缘15 cm以内;(4)术后存活且随访至少满5年(60个月)。排除标准:(1)局部切除;(2)永久性造口;(3)反复肠道感染;(4)局部复发;(5)既往直肠肛门手术史;(6)术前长期排粪障碍。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胃肠外科2005年1月至2016年5月期间收治的160例患者入组。采用电话访谈的方式进行LARS评分问卷调查,测试症状包括排气失禁(0~7分)、稀粪失禁(0~3分)、排粪频率(0~5分)、排粪聚集(0~11分)和排粪急迫(0~16分);各项分值相加从好到差依次分为3类:无LARS(0~20分)、轻度LARS(21~29分)和重度LARS(30~42分)。分析术后存活5年以上患者的LARS和重度LARS的患病率、术后时间与LARS评分的相关性、以及术后时间是否是重度LARS和各种LARS症状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160例受访者完成电话访谈,中位随访时间为97(60~193)个月。有81例(50.6%)患者存在LARS,其中34例(21.3%)为轻度LARS,47例(29.4%)为重度LARS。Spearman相关性分析未发现LARS总分与术后时间存在相关性(相关系数α=-0.016, P=0.832)。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吻合口高度(RR=0.850, P=0.022)和放疗(RR=5.760, P<0.001)是重度LARS的独立危险因素;而术后时间在本研究术后重度LARS发生风险的多因素分析模型中未显示出统计学意义(RR=1.003, P=0.598)。术后时间与LARS分级与排粪次数、排粪聚集和排粪急迫症状严重程度均无关(均 P>0.05),但术后存活10年以上的患者发生排气失禁(3/31, P=0.003)和稀便失禁(8/31, P=0.005)的比例较低。 结论:直肠癌保肛术后存活5年以上患者群体仍有较高的LARS患病率。远期重度LARS症状并未显示随时间进一步延长而缓解的迹象。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肠道微生态检测技术在预防与治疗儿童肠道感染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儿童肠道微生态菌群多样性低、个体差异大,更易造成耐药菌定植与感染。因此,全面快速精准检测肠道微生态失调状态,对于预防和治疗肠道感染,以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都具有重要意义。传统肠道病原体检测方法精确度差,抑或通量小。发展中的多组学技术可精准高通量检测已知和未知病原体,并可全面评估肠道微生态状态,在儿童肠道感染相关检测中的应用将日益广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BioFire胃肠道感染检测卡对急性胃肠炎住院患儿的临床意义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BioFire公司FilmArray胃肠道感染检测卡(FGP)在急性胃肠炎住院患儿中实际应用的临床意义。方法:纳入2018年10月~2020年9月住院,医生采用FGP化验粪便样本的患儿,统计患儿的一般资料、临床信息和粪便化验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评估依据FGP检测结果调整患儿抗生素治疗方案的临床意义。140例腹泻患儿中,传统法检出24例患儿中的25种病原体,FGP鉴定出56例患儿中的75种病原体( P<0.05)。FGP检出弯曲菌、志贺菌、轮状病毒、蓝氏贾第鞭毛虫和隐孢子虫的阳性率较高。FGP对于17/140腹泻患儿(12%)具有临床意义,在既往体健(19%)和实体器官移植(15%)患儿中临床意义较高。 结论:研究发现FGP检测可以提高腹泻住院患儿尤其是既往健康及器官移植患儿的病原检出率,并影响临床决策。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经胸肺部超声彗尾征及血管外肺水指数在脓毒症患者预后评估中的价值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经胸肺部超声彗尾征及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对脓毒症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设计,入选2016年11月至2019年10月四川省人民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收治的60例脓毒症患者。应用脉搏指示持续心排血量(PiCCO)监测0、24、48、72 h EVLWI和肺血管通透性指数(PVPI);同一时间点经胸肺部超声检查,计算双肺(胸骨旁、锁骨中线、腋前线到腋中线)彗尾征总数;同时测定动脉血气分析,如pH值、中心静脉-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差(Pcv-aCO 2)、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 2)、血乳酸(Lac)、氧合指数(PaO 2/FiO 2)等,对彗尾征数目与EVLWI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以28 d转归作为预后终点,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彗尾征数目、EVLWI等变量与预后结局的关系,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预测患者预后。 结果:60例脓毒症患者中男性43例,女性17例;年龄31~83岁,平均(64.3±15.5)岁;肺部感染35例,腹腔感染10例,泌尿道感染6例,皮肤软组织感染3例,肠道感染3例,脑膜炎1例,蜂窝织炎1例,多发伤1例;8例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28 d存活40例(66.7%),死亡20例(33.3%)。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彗尾征数目与EVLWI呈显著正相关( r=0.944, P<0.001)。不同原发感染灶脓毒症患者彗尾征数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H=17.714, P<0.001),肺部感染脓毒症患者彗尾征数目〔19(13,27)条〕明显多于其他部位感染患者;并发ARDS患者的彗尾征数目显著多于未合并ARDS患者〔条:27(19,30)比15(9,24), H=25.387, 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EVLWI、肺部超声彗尾征数目、PVPI为脓毒症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优势比( OR)和95%可信区间(95% CI)分别为10.772(1.161~99.851)、2.360(1.070~5.202)、2.042(1.152~3.622),均 P<0.05〕。基于肺部超声彗尾征和EVLWI构建的Logistic回归模型预测脓毒症患者28 d预后的准确率达90.0%,敏感度为90.0%,特异度为90.0%,阳性预测值为81.8%,阴性预测值为94.7%,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926±0.018,95% CI为0.912~0.975, P<0.001。 结论:脓毒症患者肺部超声彗尾征与PiCCO监测的EVLWI具有高度相关性;肺部超声彗尾征联合EVLWI可以更好地提高预测脓毒症患者28 d预后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