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奥伦自理学说理念的健康教育对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 探讨基于奥伦自理学说理念的健康教育在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的干预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11月—2023年11月邯郸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38例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6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教育,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基于奥伦自理学说理念的健康教育.比较两组的康复依从性、自理能力、肢体功能、10米步行时间测试(10MWT)、计时起立-行走测试(TUGT)、健康行为、自护能力.结果 研究组的依从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改良巴氏指数、上肢及下肢Fugl-Meyer评估量表评分、自护能力量表各维度评分、健康行为量表各维度评分均大于干预前(P<0.05),且研究组各指标均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10MWT、TUGT小于干预前(P<0.05),且研究组各指标均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 基于奥伦自理学说理念的健康教育可改善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康复依从性、自理能力、肢体功能、自护能力,缩短10MWT、TUGT时间,促进健康行为.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足内在肌强化训练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膝关节功能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究足内在肌强化训练对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后患者膝关节功能及步态的影响.方法:将参与研究的膝骨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41例.对照组患者TKA后接受膝关节系统康复治疗,研究组在系统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增加足内在肌强化训练.在TKA术前及术后第12周分别采用骨关节炎指数评分(WOMAC)及膝关节活动度评估肢体功能、采用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及跌倒效能量表(MFES)评估平衡功能、采用便携式智能化步态分析设备进行步态分析.结果:接受康复治疗12周后,研究组患者在MFES评分、BBS评分及WOMAC评分上优于对照组(P<0.05),且研究组手术侧肢体单腿支撑时间、步速、步长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TKA术后12周足内在肌强化训练可以改善患者身体功能、平衡能力和步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肢体功能联合吞咽功能锻炼对脑卒中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肢体功能联合吞咽功能锻炼对脑卒中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96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在实施综合治疗的同时,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肢体功能联合吞咽功能锻炼.于入院次日和出院前日,分别采用肢体运动功能(FMA)评定量表、标准吞咽功能评定量表(SSA)及特异性量表-吞咽生命质量量表(SWAL-QOL)评估两组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吞咽功能及生存质量并比较.[结果]入院次日,两组患者FMA、SSA、SWAL-QOL各项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前日,两组患者FMA评定量表、SWAL-QOL评分均显著高于入院次日(P<0.05),SSA评分低于入院次日(P<0.05),且观察组FMA评定量表、SWAL-QO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SSA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脑卒中患者开展针对性的肢体功能和吞咽功能锻炼,可有效提高患者肢体功能和吞咽功能,进而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情境模拟式康复训练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情境模拟式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依从性及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7月至2019年10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康复医院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14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7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及康复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情境模拟式康复训练,2组均随访6个月。分别采用肢体运动功能量表(FMA)、世界卫生组织生命质量测量简(WHOQOL-BREF)、简易智力状态检查(MMSE)、自制康复训练依从性问卷、自制护理满意度问卷评估2组患者干预前和随访后生命质量、运动能力、认知能力和随访后康复依从性及护理满意度。结果:2组患者干预前FMA、WHOQOL-BREF、MMSE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随访后,观察组FMA、WHOQOL-BREF、MMSE评分分别为(62.57 ± 6.52)、(80.65 ± 9.25)、(25.30 ± 3.24)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2.68 ± 7.23)、(66.68 ± 8.34)、(20.36 ± 3.1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值为8.499、9.385、9.189, P<0.05);随访后,观察组总依从率为92.86%(65/70)、总满意率为94.29%(66/70),对照组分别为78.57%(55/70)、80.00%(56/7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isher精确检验, P<0.05)。 结论:采用情境模拟式康复训练,能有效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及认知能力,提高康复依从性及护理满意度,改善其生命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肢体远端缺血后适应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管再通治疗后的临床应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肢体远端缺血后适应(LRIPC)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管再通治疗后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17年6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7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9例,观察组给予LRIPC +常规内科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内科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和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脑血流灌注量、脑梗死体积及血清神经功能相关指标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后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MoCA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治疗后脑血流平均通过时间较对照组短,局部脑血流量、局部脑血容量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治疗后脑梗死体积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治疗后基质金属蛋白酶9、S-100B蛋白水平低于对照组[(142.45 ± 36.23)mg/L比(176.89 ± 42.63)mg/L、(2.52 ± 0.46)μg/L比(3.61 ± 0.75)μg/L],神经生长因子水平高于对照组[(143.49 ± 10.58)μg/L比(124.96 ± 13.62)μ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LRIPC能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和认知功能,并能通过改善脑血流状况缩减脑梗死体积,对减轻患者血管再通治疗后产生的神经功能缺损亦有较好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序贯康复护理方案在四肢骨折合并血管损伤显微修复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63例四肢骨折合并血管损伤患者,随机选取31例为对照组,急诊入院予常规处理后入手术室手术,术后采取常规护理;另32例为观察组,患者入院后迅速评估,从硬指标、软指标及骨折、血管损伤的临床表现快速判断,急诊经CTA准确判断动脉损伤部位、程度,围术期给予程序化镇静、镇痛方案,采取有效保温护理,保证肢体血运重建,恢复肢体功能。采用SPSS 21.0软件对两组患者疼痛评分、皮温、舒适度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Mean±SD)描述,采用 t检验,均为双侧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回顾调查发现对照组出现1例截肢,1例误诊,6例血管挛缩,经治疗后5例皮瓣成活,1例皮瓣坏死;观察组出现1例截肢,1例血管挛缩,治疗后皮瓣部分坏死,采取二期植皮,术后功能恢复良好。两组患者术后各时点疼痛评分,除30 d时疼痛分级指数(PRI)指标无意义外,其余指标两组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各时点皮温比较、舒适度比较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对照组31例患者术后发生寒战7例,血管痉挛8例;观察组32例患者均未发生寒战,血管痉挛2例。 结论:通过早期快速评估,CTA准确判断血管损伤部位、损伤程度,快速、有效恢复肢体血运,围术期给予有效镇痛、保暖措施,预防肢体坏死,减轻术后并发症的发生,较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益气活血通痹汤治疗气虚血瘀证卒中后肩手综合征Ⅰ期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其疼痛缓解和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 探讨益气活血通痹汤治疗气虚血瘀证卒中后肩手综合征Ⅰ期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其疼痛缓解和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2月-2021年12月期间安徽省六安市中医院收治的卒中肩手综合征患者1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临床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益气活血通痹汤治疗.连续治疗4周后,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安全性,治疗前后气虚血瘀证候积分、患肢肿胀程度评分、肩部活动疼痛VAS评分、Fugl-Meyer评估量表(FMA)评分、肩手综合征评估量表(SHSS)评分及肩关节活动度的变化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气虚血瘀证候积分和肿胀程度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气虚血瘀证候积分和肿胀程度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肩部屈曲、外展、外旋、内旋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肩部疼痛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FMA评分较治疗前明显升高,SHS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FMA评分高于对照组,SH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患肩后伸、前屈、外展的角度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肩关节活动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92.00%(46/50)明显高于对照组76.00%(38/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常规、尿常规、粪常规、肾功能、肝功能等指标均无明显异常变化,患者用药期间也未出现腹泻、呕吐、皮疹等不良反应.结论 益气活血通痹汤能够有效缓解气虚血瘀证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Ⅰ期患者肢体疼痛,提高患者肩关节活动度,降低水肿程度,有效促进患者上肢功能的恢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脑卒中后上肢运动功能影响的功能性近红外光谱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近红外脑功能成像(fNIRS)技术的检测下,观察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和大脑皮质激活的影响。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的康复训练(包括药物治疗、偏瘫肢体综合训练、物理因子疗法等),每日治疗60 min,6 d/周,持续4周。对照组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给予假rTMS刺激,干预组在此基础上给予rTMS刺激,每日1次,每次15 min,6 d/周,持续4周。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治疗后),采用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分量表(FMA-UE)对2组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进行评估,采用fNIRS技术检测并比较治疗前后2组患者的前额叶皮质(PFC)、运动皮质(MC)和初级躯体感觉皮质(PSC)的激活程度(β值),并进一步分析和比较不同病变脑区的β值。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法进行FMA-UE评分变量与β值变量的相关性分析。结果:①治疗前,干预组和对照组患者的FMA-UE评分[(32.96±3.24)和(32.03±4.11)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FMA-UE评分[(42.33±3.80)和(39.23±4.77)分]均较组内治疗前明显增加( P<0.01),且干预组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1)。②治疗前,2组患者PFC、MC和PSC皮质的β值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干预组CH27和CH13的β值较对照组明显提高( P<0.05);在左侧病变脑区患者中,干预组治疗后的CH27和CH13的β值较对照组明显提高( P<0.05),且左侧干预组CH13的β值与组内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③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干预组患者的FMA-UE评分变量与CH27及CH13的β值变量呈中度相关( P<0.05),对照组的FMA-UE评分变量与CH27的β值变量呈低度相关( P<0.05)。 结论:rTMS有利于激活左侧病变脑区的兴奋性,提高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且上肢运动功能的改善与左前额叶皮质(LPFC)、左初级躯体感觉皮质(LPSC)的激活具有相关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脊髓背根入髓区毁损术治疗臂丛神经损伤后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分析(附105例报告)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脊髓背根入髓区(DREZ)毁损术治疗臂丛神经损伤后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8月至2018年1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功能神经外科收治的105例臂丛神经损伤后神经病理性疼痛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疼痛及感觉缺失区对应的皮节,采用颈髓DREZ毁损术治疗。术后对所有患者行电话或门诊随访,随访内容为疼痛数字评分(NRS),以疼痛改善率[(术前NRS-术后NRS)/术前NRS×100%]评估患者疗效;其中改善率>75%为优秀,50%~75%为良好,≤50%为差。进一步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判断影响患者疗效的临床因素。结果:105例患者的手术均成功。术后并发生症包括:手术同侧下肢麻木33例(31.4%)、下肢深感觉障碍20例(19.0%)、下肢无力9例(8.6%),手术对侧肢体麻木5例(4.8%),硬脊膜漏1例(1.0%);无一例出现切口愈合不良和感染。105例患者的随访时间为(47.3±25.5)个月(10~144个月)。至末次随访,105例患者疼痛的中位改善率(上、下四分位数)为100%(60%,100%);其中,74例(70.5%)为优秀,9例(8.6%)为良好,22例(20.9%)为差。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龄、损伤原因、疼痛出现的时间、疼痛形式、性质及术后并发症对患者的疗效均无影响(均 P>0.05),而病程和脊髓萎缩程度对疗效有影响(均 P<0.05)。进一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轻度脊髓萎缩是影响患者疗效的独立保护因素( OR=95.952,95% CI:4.171~2 207.414, P=0.004)。 结论:DREZ毁损术治疗臂丛神经损伤后神经病理性疼痛疗效较好且多较持久;同时有轻度脊髓萎缩的患者手术疗效较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芪仙通络方熏蒸辅助治疗对脑梗死后偏瘫气虚血瘀证患者神经功能及康复效果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芪仙通络方熏蒸辅助治疗对脑梗死后偏瘫气虚血瘀证患者神经功能及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随机对照试验设计。选取2020年10月-2021年12月本院68例脑梗死后偏瘫气虚血瘀证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单双编号法分为2组,每组34例。对照组予以西医常规疗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辅助芪仙通络方熏蒸。2组均持续治疗8周。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中医证候评分,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估神经功能缺损程度,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评估肢体运动障碍程度;采用ELISA法检测中枢神经特异性蛋白β(S100β)、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CRP、SOD水平,评价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12%(32/34)、对照组为76.47%(26/34),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4.22, P=0.040)。观察组治疗后半身不遂、气短乏力、心悸、手足肿胀积分低于对照组( t值分别为3.44、2.37、2.72、3.89, P<0.05或 P<0.01);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 t=6.56, P<0.01);FMA上肢、下肢评分高于对照组( t值分别为2.17、2.78, 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S-100β[(0.69±0.27)μg/L比(0.85±0.36)μg/L, t=2.07]、NSE[(8.36±3.69)μg/L比(11.34±4.93)μg/L, t=2.82]、ET[(53.16±12.12)ng/L比(61.25±11.31)ng/L, t=2.85]水平低于对照组( P<0.05或 P<0.01),NO[(82.26±14.53)μmol/L比(70.16±12.27)μmol/L, t=3.71]水平高于对照组( P<0.01);血清CRP水平低于对照组( t=2.74, P<0.01),SOD活力高于对照组( t=2.49, P<0.05)。 结论:芪仙通络方熏蒸辅助治疗可有效促进脑梗死后偏瘫患者神经功能及血管内皮功能的恢复,改善患者肢体功能障碍,提高临床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