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声荧光微泡在脑血管成像中的应用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采用染料掺杂工程化技术制备超声荧光微泡,探讨其在脑血管近红外二区荧光成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薄膜水化法制备负载吲哚菁绿(ICG)染料的超声荧光微泡ICG-MBs,比较ICG-MBs和商用SonoVue超声微泡的超声造影性能。采用近红外二区荧光成像技术,评估小鼠尾静脉注射ICG-MBs后脑血管成像性能,并对其生物安全性进行评价。结果:成功制备了分散均匀、粒径约为1 μm的超声荧光微泡ICG-MBs,证实该微泡具有普通超声微泡和荧光成像的双重性能。超声造影结果显示,与同等浓度SonoVue微泡比较,ICG-MBs依然保留微泡的超声造影功能,且二者超声信号强度相近。在小鼠头皮和颅骨保持完整的情况下,ICG-MBs实现了快速(200 ms)、高空间分辨率(165.1 μm)的脑血管近红外二区荧光成像,且小鼠各主要器官组织均无明显炎症或损伤。结论:超声荧光微泡ICG-MBs具有荧光和超声显影的双重功能,可实现高灵敏度、高分辨率的小鼠脑血管成像,为脑血管病的诊断和疗效评价提供了一种新的成像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青少年抑郁患者在言语流畅性任务下脑氧合血红蛋白水平的变化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基于功能性近红外光谱成像技术探索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与健康青少年在言语流畅性任务中各个脑区氧合血红蛋白反应特征及差异。方法:本研究于2021年3月至2021年6月纳入29例青少年抑郁症患者(抑郁组)和26名健康青少年(健康组)。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评估患者抑郁严重程度;并应用近红外脑功能成像仪进行言语流畅性任务,测量前额叶及两侧颞叶氧合血红蛋白相对浓度变化。使用SPSS 26.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统计,性别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两组间比较采用 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 结果:在言语流畅性任务中,青少年抑郁组前额叶氧合血红蛋白浓度及左侧颞叶的氧合血红蛋白浓度与健康组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右侧颞叶氧合血红蛋白浓度[-9.179(-22.231,4.789)]明显低于健康组[12.754(-9.438,35.0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U=538.00, P<0.05)。青少年抑郁组右侧颞叶氧合血红蛋白浓度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无相关性( r=0.092, P>0.05)。 结论:青少年抑郁患者在进行言语流畅性任务时右侧颞叶区功能低于健康青少年,为进一步研究抑郁情绪及部分认知灵敏性损害与右侧颞叶功能的关系提供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基于下肢康复机器人的双任务训练对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及步行能力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下肢康复机器人辅助下的双任务训练对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及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将70例脑卒中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35例。研究期间有9例患者脱落(因个人原因出院、转院),最终对照组30例、试验组31例患者完成了研究。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运动训练和物理因子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增加认知-运动双任务训练,试验组增加下肢康复机器人辅助下的认知-运动双任务训练,每周5次,持续3周。干预前和干预3周后(干预后),采用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分(FMA-LE)、功能性步行量表(FAC)、数字广度测验(DST)、Berg平衡量表(BBS)、改良Barthel指数(MBI)对两组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步行能力、认知功能、平衡及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估。此外,本研究还从试验组中选出了6例右半球脑卒中患者,分别隔日进行认知-运动双任务训练和下肢康复机器人辅助下的认知-运动双任务训练,在干预前后采用近红外脑功能成像技术采集相关信号,进行静息态脑功能网络连接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后FMA-LE、FAC、BBS、MBI评分均较组内干预前改善,且试验组干预后FMA-LE[(27.71±6.00)分]、FAC[(3.74±1.03)分]、BBS[(48.39±7.90)分]、MBI评分[(86.68±11.60)分]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在认知功能评估方面,两组患者的DST顺背(DST-F)和倒背(DST-B)评分组内及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基于近红外脑功能成像的脑网络功能连接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在下肢康复机器人辅助下的双任务训练中,左侧前额叶(PFC)与左侧运动前区-辅助运动区(PMC/SMA)间的功能连接强度增加( P<0.05)。 结论:下肢康复机器人辅助下的双任务训练可有效提高脑卒中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及步行能力,改善平衡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这种变化可能与下肢康复机器人引发的健侧半球PFC-PMC/SMA功能联系增强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近红外光谱技术在脑卒中康复领域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全球范围内,脑卒中是继缺血性心脏病之后的第二大致死原因,循证医学证实,脑卒中康复是降低致残率最有效的方法。对于脑卒中患者,脑功能成像技术能帮助判断病变周围脑功能是否存在以及脑功能区是否移位,显示脑内特定区域的功能变化与躯体局部感觉运动的关系,对脑卒中后康复治疗和预后判定有指导意义;还可以根据脑功能成像技术选择性地进行康复治疗。目前应用于脑卒中患者康复诊疗中的脑功能成像技术主要有功能性磁共振技术(fMRI)、脑电图技术(EEG)和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技术(PET),但这些传统的脑功能成像技术有其相应的局限性。近红外光谱(NIRS)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无创性光学成像技术,具有便携性强、抗运动干扰、时间分辨力高、安全经济等突出的优点。本综述简要概述了NIRS应用于监测脑卒中患者大脑功能区域与肢体恢复的关系以及脑卒中的康复评估与治疗等方面的研究及其最新进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近红外脑功能成像技术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亚低温治疗中的应用前景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发生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病理生理机制为脑缺氧,其病因多样,是导致新生儿死亡和病残的重要原因,对家庭及社会造成极大经济负担。近红外脑功能成像技术作为一种新的血氧脑功能成像技术,已有研究者将其用于早产儿及危重患儿脑损伤的诊断及治疗后评估。本文旨在于探究近红外脑功能成像技术作为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诊断,以及亚低温治疗中疗效评估新工具的应用前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脑卒中后上肢运动功能影响的功能性近红外光谱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近红外脑功能成像(fNIRS)技术的检测下,观察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和大脑皮质激活的影响。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的康复训练(包括药物治疗、偏瘫肢体综合训练、物理因子疗法等),每日治疗60 min,6 d/周,持续4周。对照组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给予假rTMS刺激,干预组在此基础上给予rTMS刺激,每日1次,每次15 min,6 d/周,持续4周。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治疗后),采用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分量表(FMA-UE)对2组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进行评估,采用fNIRS技术检测并比较治疗前后2组患者的前额叶皮质(PFC)、运动皮质(MC)和初级躯体感觉皮质(PSC)的激活程度(β值),并进一步分析和比较不同病变脑区的β值。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法进行FMA-UE评分变量与β值变量的相关性分析。结果:①治疗前,干预组和对照组患者的FMA-UE评分[(32.96±3.24)和(32.03±4.11)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FMA-UE评分[(42.33±3.80)和(39.23±4.77)分]均较组内治疗前明显增加( P<0.01),且干预组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1)。②治疗前,2组患者PFC、MC和PSC皮质的β值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干预组CH27和CH13的β值较对照组明显提高( P<0.05);在左侧病变脑区患者中,干预组治疗后的CH27和CH13的β值较对照组明显提高( P<0.05),且左侧干预组CH13的β值与组内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③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干预组患者的FMA-UE评分变量与CH27及CH13的β值变量呈中度相关( P<0.05),对照组的FMA-UE评分变量与CH27的β值变量呈低度相关( P<0.05)。 结论:rTMS有利于激活左侧病变脑区的兴奋性,提高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且上肢运动功能的改善与左前额叶皮质(LPFC)、左初级躯体感觉皮质(LPSC)的激活具有相关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功能性近红外光谱成像技术在帕金森病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PD)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其运动症状和非运动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社会功能。目前PD脑功能研究采用的非侵入技术,主要包括功能磁共振成像、脑电图等,难以实现运动状态或磁电治疗下的脑功能评定。作为一种新兴的功能神经成像技术,功能性近红外光谱(functional near-infrared spectroscopy,fNIRS)成像技术可实时监测PD患者真实运动相关的皮层反应,为直接监测大脑活动提供了一种安全无创、高生态效度的方法。本文综述了近年来fNIRS技术在PD研究中的应用进展,以期为PD神经功能影像学研究提供新思路。结果表明,PD步态和平衡障碍与大脑皮质的异常激活密切相关,尤其是前额叶皮质,涉及皮层认知资源对基底节功能障碍的代偿策略。药物、脑深部电刺激术以及其他干预措施可应用fNIRS技术评价神经康复效果、揭示干预作用的神经基础。目前这一研究领域尚处于起步阶段,但所提供的证据支持fNIRS可在临床实践中转化。未来研究应发展多模态成像技术、对大脑皮质广泛区域开展深入研究,以获得更有价值的研究结果应用于临床实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功能性近红外光谱成像在孤独症谱系障碍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功能性近红外光谱成像(fNIRS)已广泛应用在孤独症谱系障碍(ASD)的评估及分类诊断中,本文主要对fNIRS的原理、技术特点、方法学限制及其在ASD研究中关注的脑区分布、任务分类、脑功能连接、分类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进行综述,旨在为ASD生物标记物的开发及新的诊断方法和治疗方法提供新的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功能性近红外光谱成像技术在脑卒中运动功能障碍康复中的应用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功能性近红外光谱成像技术(fNIRS)是一种非侵入性脑成像技术,可用于评估脑卒中运动功能障碍患者的皮质激活情况和功能连接水平等。观察不同神经康复治疗方法对脑卒中运动功能障碍患者大脑皮质激活的影响,可以为评定神经功能损伤程度和神经可塑性变化提供依据,有利于个体化、精准化康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重性抑郁障碍和精神分裂症患者眼区情绪识别任务下近红外光谱脑功能成像比较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比较重性抑郁障碍患者和精神分裂症患者在眼区基本情绪识别任务(eye basic emotion discrimination task,EBEDT)下的前额叶激活模式。方法:通过近红外光谱脑功能成像(functional near infrared spectroscopy,fNIRS)技术,采用组块设计,比较40例重性抑郁障碍患者、47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和55例正常对照者在EBEDT下前额叶氧合血红蛋白(oxyhemoglobin,Oxy-Hb)浓度变化。然后,以受教育年限为协变量,对3组的EBEDT行为学结果和前额叶Oxy-Hb浓度的变化进行协方差分析,统计软件为SPSS 25.0。结果:(1)精神分裂症组EBEDT正确数目[(13.93±7.67)个]显著低于重性抑郁障碍组[(19.26±8.07)个]和正常对照组(21.79±6.36)个](均 P<0.05);精神分裂症组EBEDT反应时[(3.97±1.77)s]显著长于重度抑郁障碍组[(3.21±1.27)s]和正常对照组[(2.63±0.62)s](均 P<0.05)。(2)在EBEDT任务期,正常对照组在额极区、Broca区和前运动区与辅助运动皮质区(SMA区)激活水平较对照期上升( t=2.02~3.18,均 P<0.05),精神分裂症组在额叶眼动区激活水平较对照期上升( t=2.26,均 P=0.03),而重性抑郁障碍组存在广泛前额叶激活水平较对照期下降( t=-3.47~-2.34,均 P<0.05)。(3)重性抑郁障碍组、精神分裂症组和正常对照组之间EBEDT任务期的激活水平比较,在额极区(ch37)、背外侧前额叶区(ch31)、Broca区(ch49、ch51、ch53),以及SMA区(ch1、ch47、ch52),3组之间的激活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3.23~5.53,均 P<0.05)。进一步两两比较发现,重性抑郁障碍组在以上所有通道的激活水平低于正常对照组,精神分裂症组在Broca区(ch53)和SMA区(ch52)的激活水平低于正常对照组,而重性抑郁障碍组在额极区(ch37)和Broca区(ch49)的激活水平低于精神分裂症组(均 P<0.05)。 结论:在EBEDT下,重性抑郁障碍患者和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前额叶激活模式不同。重性抑郁障碍患者存在广泛前额叶激活下降,精神分裂症患者在额叶眼动区激活上升,两者激活水平均低于正常。同时,重性抑郁障碍患者的前额叶激活水平低于精神分裂症患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