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诊疗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CTEPH)是急性肺栓塞最严重的并发症,由于缺乏特异性的临床表现,常常会漏诊,造成患者死亡。近年来,虽然多种影像技术已应用于CTEPH患者,但在CTEPH的诊断、预后及治疗的选择决策上仍有不确定性,熟练掌握各类影像技术特点,可提升利用率。目前肺动脉内膜剥脱术是治疗CTEPH的首选方式,对于无法手术治疗的患者,经皮肺动脉成形术可作为一种新的治疗选择。本文主要综述了影像学检查在CTEPH的诊断、治疗及预后评估中的研究进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中华核医学与分子影像杂志》2023年第1期导读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本期聚焦肺部疾病。肺癌是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85%以上为非小细胞肺癌(NSCLC),以淋巴结转移常见。对于NSCLC亚型鉴别及淋巴结转移的诊断,多个 18F-FDG PET/CT半定量参数中,尤以动态显像第3阶段(33~40 min)SUV max更有意义(肖力铭等)。在肺癌治疗方面,乏氧NSCLC对重离子射线敏感,放疗结束后早期即可观察到 18F-氟硝基咪唑(FMISO)PET/CT图像上肿瘤体积显著缩小(刘明玉等);而对于放化疗后进展的患者, 125I粒子植入疗效较好,以术后D 90≥120Gy者的近期疗效更佳,还可通过术前血红蛋白与肿瘤最大径进行生存预测。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CTEPH)严重时可最终导致右心衰竭,首选行肺动脉内膜剥脱术(PEA),无法行PEA者,行肺动脉球囊扩张成形术(BPA)可显著改善肺血流灌注,降低肺动脉压;其疗效可采用肺灌注断层显像进行评价(武姣彦等)。另外的4篇论著主要为神经系统疾病(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与多系统萎缩、癫痫)及鼻咽癌显像鉴别诊断或预后方面的研究。更多具体内容可登录本刊网站(https://www.zhhyx.com.cn)浏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与颈动脉支架植入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疗效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比较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arotid endarterectomy,CEA)和颈动脉支架植入术(carotid artery stenting,CAS)治疗颈动脉狭窄患者的围手术期及中远期预后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20年8月期间于北京安贞医院血管外科行手术治疗的1 329例颈动脉狭窄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CAS组和CEA组,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年龄( t=0.098, P=0.023)、饮酒情况( χ2=8.055, P=0.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CEA组合并不稳定斑块较多( χ2=4.392, P=0.038),CAS组合并较多双侧病变( χ2=9.673, P=0.038)。围手术期,CEA组应用甘露醇较多( χ2=78.614, P<0.001),CEA组切口/穿刺点并发症( χ2=5.158, P=0.035)、肺部感染( χ2=6.355, P=0.013)、脑过度灌注综合征( χ2=5.158, P=0.035)、颅外神经损伤( χ2=23.760, P<0.001)均多于CAS组,CAS组急性肾衰竭( χ2=10.393, P=0.001)较多。术后两组存活率及术侧缺血性卒中、心肌梗死、脑出血、肾功能不全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CAS组中位生存时间53.195个月(95% CI:52.040~54.350),CEA组中位生存时间54.492个月(95% CI:53.790~55.19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1)。 结论:CEA组含有更多的不稳定斑块病变,却有更低的围手术期卒中率,支持不稳定斑块患者应倾向于内膜剥脱治疗。脑过度灌注综合征风险CEA组高于CAS组,CAS在减少术后肺部感染及伤口局部并发症方面显著优于CEA。两组患者远期生存率无显著差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单中心肺动脉内膜剥脱术短期预后及呼吸系统并发症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肺动脉内膜剥脱术(PEA)治疗肺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CTEPH)的短期预后和术后呼吸系统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收集2017年12月至2020年1月期间外科重症医学科连续收治的45例PEA治疗CTEPH术后患者临床病例资料,其中男20例,女25例;平均年龄51.2(25~70)岁,心功能(NYHA分级)Ⅲ~Ⅳ级24例(53.5%),术前肺血管阻力923(461~2 711)dyn·s·cm -5。按是否有呼吸系统并发症分为有呼吸系统并发症组和无呼吸系统并发症组,评估术后呼吸系统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及其对短期预后的影响。 结果:全组无术中死亡,术后死亡2例(4.4%),死因分别为心源性休克和纵隔感染。术后发生呼吸系统并发症32例(71.1%),最常见为再灌注肺水肿20例(44.4%),其次为残余肺动脉高压5例(11.1%)。全组术后肺动脉平均压[术前37 mmHg,术后20 mmHg(1 mmHg=0.133 kPa)]和肺血管阻力(术前923 dyn·s·cm -5,术后293 dyn·s·cm -5)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与无呼吸系统并发症组比较,有呼吸系统并发症组机械通气、ICU住院均较长,ICU费用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从症状出现至PEA的时间间隔>36个月( OR=12.2,95% CI:2.1~70.7, P=0.005)和6 min步行距离<300 m( OR=12.6,95% CI:1.1~138.0, P=0.0038)是术后呼吸系统并发症的独立预测因子。 结论:PEA治疗CTEPH安全可行,术后呼吸系统并发症主要由症状出现时间和术前状态决定。CTEPH患者应尽早考虑PEA手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患者左心室功能改变及肺动脉内膜剥脱术后恢复情况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应用常规超声、二维斑点追踪成像及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评估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CTEPH)患者左室构型、收缩功能的变化及肺动脉内膜剥脱术(PEA)后的恢复情况。方法:纳入2016年11月至2021年6月于中日友好医院诊断为CTEPH并行PEA手术且无左心疾病的患者30例作为CTEPH组,记录其手术前后右心导管数据;同时收集性别、年龄匹配的健康查体者23例作为对照组。比较CTEPH组PEA术前、术后与对照组间超声心动图相关指标的差异,主要包括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右心室横径比值(RVd/LVd)、左室整体纵向应变(LVGLS)、三维左室舒、缩末容积指数(LVEDVi、LVESVi)、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左室每搏量(LVSV)。分析平均肺动脉压(mPAP)、肺血管阻力(PVR)与左室功能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CTEPH组PEA术前LVEDd、LVEDVi、LVESVi、LVSV、LVGLS、二尖瓣口舒张期血流频谱比值(E/A)低于对照组(均 P<0.05),LVEF、心排出量(CO)、心脏指数(CI)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CTEPH组PEA术后左室容积、LVSV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但LVGLS、E/A仍低于对照组(均 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mPAP与LVSV、E/A呈负相关( r=-0.490、-0.455,均 P<0.05)。 结论:CTEPH患者左室构型改变,充盈异常,存在潜在收缩功能受损。PEA术后左室构型及容积恢复,但充盈模式、LVGLS在随访期间内尚未完全恢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新发脑梗死合并冠心病老年患者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围手术期管理1例
编辑人员丨1周前
颈动脉狭窄是导致缺血性脑卒中的常见病因,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arotid endarterectomy,CEA)是其重要的治疗方法。颈动脉狭窄的老年患者往往合并高血压、冠心病等多种基础疾病,给手术及麻醉带来了更大的风险和挑战,全面的术前评估和精细的术中管理对患者的围手术期安全至关重要。此例患者术前有明确的脑梗死病史,既往有高血压、冠心病、间质性肺炎病史,术前通过多学科会诊,严格把握手术指征及手术时机,术中通过严格控制血压、重要器官功能监测与保护、维持内环境稳定、抗应激和体温保护等综合措施,使患者安全平稳地度过围手术期,顺利康复出院。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肺动脉支架置入治疗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2例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chronic thromboembolic pulmonary hypertension,CTEPH)是一种发病隐匿、进行性加重且预后较差的肺血管疾病,以肺动脉血栓机化致血管狭窄或闭塞,肺血管阻力和肺动脉压力进行性升高,最终导致右心功能衰竭为特征。近年来,经皮肺动脉球囊成形术(balloon pulmonary angioplasty,BPA)为不能行肺动脉内膜剥脱术(pulmonary endarterectomy,PEA)的患者提供了有效治疗方法,但是对于球囊扩张不理想的患者能否进行支架植入尚没有明确定论。本文介绍了两例CTEPH病变血管经过球囊扩张后效果不理想,最终植入支架,支架植入后血流通畅、肺动脉压力明显下降、患者症状明显改善,随访1年后支架内未见再狭窄的病例,以期为肺动脉支架植入治疗CTEPH提供推荐意见和指导价值。本报道为CTEPH疾病的治疗方式提供了新的思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同期颈动脉及冠状动脉血运重建中颈动脉重建方式的选择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不同的颈动脉血运重建方法在同期颈动脉和冠状动脉血运重建中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中日友好医院2014年1月至2019年12月进行颈动脉和冠状动脉同期血运重建的5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颈动脉血运重建方式的不同,分为颈动脉内膜剥脱组(CEA组)及颈动脉支架组(CAS组),分析两组患者临床特点、影像学检查、治疗方法及预后情况,并对两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疗效进行比较。结果:CEA组42例,平均手术时间(288.81±43.28)min,出血(419.05±127.33)ml;CAS组11例,平均手术时间(251.82±23.16)min,出血(318.18±98.16)ml;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术后30 d内CEA组出现小卒中4例、一过性脑缺血发作(TIA)4例、围手术期肺部感染2例、4例出现喉返神经损伤表现,无心肌梗死及死亡病例;CAS组出现TIA 2例、再次开胸止血1例。 结论:在同期颈动脉及冠状动脉血运重建中,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和颈动脉支架术均可取得较好效果,应根据病变特点及术者经验选择适合的颈动脉血运重建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的药物治疗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是一种可能被治愈的肺动脉高压,部分患者可通过肺动脉内膜剥脱术达到治愈。但有半数以上的患者不适宜行该手术,或手术后仍有持续性或复发性肺动脉高压。对于这些患者,利奥西呱是唯一具有适应证的靶向药物。然而,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与肺动脉高压两者临床与病理表现有相似之处,临床上也有应用其他肺动脉高压靶向药物治疗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的患者,并且部分药物随机对照试验研究也显示其疗效和安全性,为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策略。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皮格马利翁效应在围术期CEA患者呼吸功能锻炼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分析皮格马利翁效应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患者围术期呼吸功能锻炼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0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10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呼吸功能锻炼干预,研究组采取皮格马利翁效应进行呼吸功能锻炼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锻炼次数、锻炼时间以及肺部感染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患者术后1、2、3 d呼吸功能锻炼次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术后1、2、3 d呼吸功能锻炼时间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采取皮格马利翁效应进行呼吸功能锻炼干预显著提高了围术期CEA患者呼吸功能锻炼的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