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ycoplasma amphoriforme P1生物信息学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探索 Mycoplasma amphoriforme中与肺炎支原体P1黏附素最相似的毒力因子,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以肺炎支原体P1黏附素在肺炎支原体基因组中所处的位置、氨基酸序列作为模板,从 Mycoplasma amphoriforme基因组筛选出同源性最相似的 Mycoplasma amphoriforme P1。通过在线软件,对 Mycoplasma amphoriforme P1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 Mycoplasma amphoriforme P1基因编码987AA,相对分子质量约为107;存在信号肽的概率为24.64%;在13~35、882~904位氨基酸之间分别形成一跨膜区;含有苏氨酸、氨酸磷酸和酪氨酸磷酸化位点;二级结构包括延伸链、α螺旋、β转角及无规则卷曲;存在结构域;平均抗原倾向为1.0160。证实了 Mycoplasma amphoriforme P1具有成为毒力因子的可能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肺炎支原体抗原联合肺炎支原体免疫球蛋白M抗体诊断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价值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抗原(mycoplasma pneumonia antigen,MP Ag)联合肺炎支原体免疫球蛋白M抗体(mycoplasma pneumoniae immunoglobulin M antibody,MP-IgM)诊断肺炎支原体肺炎(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MPP)的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19年10月攀枝花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108例高危MPP患者,所有患者均采用抗原量子点标记技术检测MP Ag,采用胶体金法检测MP-IgM水平,咽拭子标本进行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MP)培养和鉴定。统计分析MP Ag、MP-IgM对MPP的诊断价值,并分析MP Ag联合MP-IgM方法诊断MPP的效能。结果:108例高危MPP对象中经MP培养法确诊为MPP患者共45例,余63例未患MPP。45例确诊为MPP的患者中经MP Ag、MP-IgM及MP Ag+MP-IgM诊断阳性者分别为40例、43例、45例;63例未患MPP者中经MP Ag、MP-IgM及MP Ag+MP-IgM诊断阳性者分别为3例、4例、3例。MP Ag+MP-IgM诊断MPP的灵敏度、准确度、约登指数均高于MP Ag、MP-IgM单独诊断,特异度高于MP-IgM单独诊断,但与MP Ag单独诊断无差异。结论:MP Ag联合MPP IgM诊断MPP的效能较高,与MP培养法检测结果的一致性也较高,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与应用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儿童医院和妇幼保健院发热门诊运营情况调查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了解不同地区、不同级别儿童医院/妇幼保健院发热门诊设置和能力建设现况。方法:分层随机抽取中国7个地区,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96家儿童医院和妇幼保健院,调查其发热门诊患儿预检分诊、急救和病原检测能力、人员配置和院内感染防控等情况。组间比较采用 χ2检验, Fisher′ s确切概率法。 结果:调查分析结果显示,配置有独立的儿科发热门诊的医疗机构占84.12%(249/296),其中三级医疗机构109所(109/125,87.20%),二级医疗机构72所(72/171,42.11%);儿童医院中91.43%(32/35)设置了独立儿科发热门诊,而妇幼保健院独立设置率为46.71%(78/167),显著低于儿童医院( P<0.001);具有儿童医院和妇幼保健院双重职能的医疗机构,儿科独立发热门诊设置率为76.56%(49/64);西部地区(西南地区设置率为41.38%、西北地区设置率为47.06%)相对较低;51.41%的医疗机构发热门诊未配备有创或无创呼吸机等抢救生命支持类设备;新型冠状病毒、甲型和乙型流感病毒(包括核酸检测、抗原检测和抗体检测方法)在儿科发热门诊普及率超过90%,但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和肺炎支原体抗原检测方法普及率不足45%;三级医疗机构儿科发热门诊医师和护士的中位配置人数分别为5位和9位,并配有至少1位技师和药师;而二级医疗机构分别为3位和4位,三级医疗机构明显优于二级医疗机构( P<0.001),87.55%的发热门诊/诊室医务人员的人均绩效在医院所有临床科室排名位于平均水平以上。 结论:我国儿童医院/妇幼保健院中,儿科发热门诊的区域和人员配置较为规范,但部分医院已有发热门诊占地面积、接诊和急危重症救治能力不足;感染性疾病病原体快速检测项目普及尚需进一步提高,以期进一步满足儿科发热门诊常见和重点关注的病原早期筛查的迫切需求;如何依据各医疗机构就诊区域的软硬件、现有可利用医疗资源及诊疗现状,制定发热患儿规范化就诊流程、满足"平疫结合"的需要仍需引起重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2015至2019年北京某医院住院患者成人社区获得性肺炎病原学特点及防控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成人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 acquired pneumonia,CAP)患者病原体分布特点,为CAP诊疗及防控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纳入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5年期间临床确诊的1 446例CAP住院患者,中位年龄70岁,男性858例,占59.34%,女性588例,占40.66%。采集呼吸道标本行涂片、培养、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及抗原抗体检测以明确CAP病原。连续变量用Mann-Whitney U检验;分类资料用χ2检验或者Fisher精确检验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1)1 446例患者中822例(56.85%)单一病原体感染,231例(15.98%)混合感染,393例(27.18%)未明确病原。流感病毒是CAP首位病原体(20.95%,303/1 446),以甲型流感病毒H1N1亚型(influenza A virus subtype H1N1,H1N1)(8.51%,123/1 446)为主,其次为肺炎支原体(7.19%,104/1 446),结核分枝杆菌(5.33%,77/1 446)及肺炎链球菌(5.05%,73/1 446)。(2)2018年12月至2019年2月出现H1N1的暴发流行,2019年8至11月监测到肺炎支原体肺炎流行。<65岁患者肺炎支原体(14.41% 比 2.41%,χ2=74.712, P<0.001)、肺炎链球菌(8.16% 比2.99%,χ2=18.156, P<0.001)、鼻病毒(6.08% 比 3.56%,χ2=5.025, P=0.025)、肺炎衣原体(5.90% 比 1.15%,χ2=26.542, P<0.001)及腺病毒(3.13% 比 0.92%,χ2=9.547, P=0.002)检出率高。(3)CAP重症率为14.66%(212/1 446),平均死亡率为3.66%(53/1 446),细菌-病毒合并感染的重症率及死亡率分别为28.97%(31/107)和19.63%(21/107)。 结论:流感病毒是引起成人CAP的首要病原体,在2018年和2019年分别监测到肺炎支原体肺炎和H1N1肺炎的暴发流行,病毒-细菌合并感染者重症率和死亡率显著高于单一病原体感染。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FilmArray检测在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中的应用价值及卫生经济学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究FilmArray检测在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中的应用价值并进行卫生经济学分析。方法:选取2016年12月1日至2017年11月30日入住我院的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患儿1 380例,部分患儿(FilmArray组)应用FilmArray检测呼吸道感染病原体,其他患儿(对照组)应用呼吸道病毒7项抗原检测,金胶体法检测甲型流感、乙型流感和肺炎支原体抗体检测,排除存在基础疾病者,并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法(Propensity Score Matching)平衡FilmArray组与对照组间基本资料不均衡的变量,得到匹配者。分析病原体检出情况,比较组间临床指标、抗感染药物使用情况及住院相关费用。结果:FilmArray组检测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86.88%比45.91%)。FilmArray组检出最多的病原体为腺病毒(39例),其次为鼻病毒(34例)、副流感病毒(30例),检出百日咳鲍特菌阳性9例。FilmArray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8.89±6.23)d比(11.51±4.43)d],抗生素使用时间短[(7.09±5.67)d比(10.00±3.39)d]。FilmArray组比对照组抗生素使用费用更少,住院时间更短,应用FilmArray检测平均每人可节约住院费用近2 000元。结论:FilmArray检测应用于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能快速、准确地明确多种病毒、细菌及非典型病原体感染,更好地指导抗感染药物使用。FilmArray检测的应用缩短了患儿的平均住院天数,增加了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降低患儿家庭的医疗成本和间接经济损失,带来卫生经济学获益。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肺炎支原体IgM和IgG抗体的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层析法的建立及初步应用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构建可快速、灵敏、定量检测肺炎支原体(MP)免疫球蛋白(Ig)M和IgG抗体的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层析法(TFICA)。方法:基于毛细管作用,应用铕微球示踪,通过对抗原/抗体微球偶联比、微球稀释度、划膜浓度和血清稀释度进行优化,建立检测MP-IgM和IgG抗体的TFICA,并考核其方法学性能(如灵敏度、特异性、稳定性)。通过对55名健康体格检查者进行检测获得TFICA的正常参考值;采用TFICA与市售化学发光法试剂盒分别检测88名受试者(33例患者,55名健康体格检查者)的血清样本,计算结果一致性( Kappa检验)。 结果:反应条件为:鼠抗人IgG抗体和MP抗原与微球分别按质量比1∶20和1∶100反应,微球工作稀释度分别为1∶200和1∶100;MP抗原和羊抗人IgM的划膜浓度分别为0.5和1.0 g/L;血清稀释度均为1∶300。建立的MP-IgM和IgG TFICA测量范围分别为(0.78~70.00)×10 3相对单位(RU)/L和(0.17~200.00)×10 3 RU/L,检测灵敏度分别为0.78×10 3和0.17×10 3 RU/L,与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心磷脂酶抗体、甲状腺球蛋白抗体均无交叉反应;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3.7%~14.8%和2.9%~14.0%。经37 ℃ 5 d快速老化,MP-IgM和IgG TFICA试剂的平均信号降低率分别为13.7%和14.2%,提示热稳定性好。该法正常参考值分别为3.33×10 3和2.61×10 3 RU/L;与市售化学发光试剂盒检测结果的 Kappa值分别为0.79和0.76。 结论:TFICA检测MP-IgM和IgG抗体具有操作简捷、灵敏度高、特异性好、可定量的优点,具备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实验室检查
编辑人员丨1天前
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实验室检查对于诊断并开始抗感染治疗十分必要。肺炎支原体的实验室检测方法包括:培养、直接抗原检测、分子生物学检测(DNA和RNA检测)、血清学检测和其他一些新方法。本文就这些实验室检查的方法、优势、局限性和临床应用进行了总结。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三例儿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相关重症脑病并文献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总结分析儿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相关重症脑病的临床特征和诊疗经过,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疾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2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儿童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3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相关重症脑病患儿的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影像学资料及诊疗经过。结果:3例患儿中,女2例,发病年龄2~11岁,均为急性起病,病史2~3 d,均有高热(≥40 ℃)、抽搐及意识障碍临床表现,新型冠状病毒核酸及抗原检测均为阳性,1例肺炎支原体IgM抗体阳性。3例患儿入院24 h内血常规白细胞水平均基本正常,中性粒细胞为主,降钙素原明显升高;血液总T细胞和NK细胞均明显降低,血氨、血糖及胆红素水平均基本正常;疾病早期脑脊液检查细胞数正常,蛋白均明显增高,头磁共振影像学均有新发对称性病灶。予对症及脑保护治疗,并早期应用激素、人丙种球蛋白及血浆置换疗法后,3例患儿均存活,但神经系统都合并有不同程度新发功能障碍。结论:儿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相关重症脑病可发生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急性期,多表现为高热、抽搐和严重意识障碍,可合并有多脏器功能障碍,且多存在不可逆的神经系统损伤,早期支持治疗、脑保护治疗和免疫治疗有助于改善患儿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一种快速检测甲型/乙型流感病毒抗原方法的建立
编辑人员丨1天前
本研究探讨建立一种基于量子点免疫层析法联检甲型流感病毒、乙型流感病毒抗原的快速且简便的甲流/乙流联检试剂卡。甲流/乙流联检试剂卡由试纸条和塑料外壳构成,试纸条由吸水纸、缓冲垫、硝酸纤维素膜(NC膜)、样品垫、量子点标记物垫、聚氯乙烯板(PVC板)等组成。硝酸纤维素膜T线(检测线)包被有鼠抗甲型流感病毒单克隆抗体和鼠抗乙型流感病毒单克隆抗体,C线(质控线)包被有内参蛋白A和内参蛋白B,标记物垫上含有鼠抗甲型流感病毒抗体量子点结合物和鼠抗乙型流感病毒抗体量子点结合物。结果显示使用甲流/乙流联检试剂卡,各病毒的检出为1.51×10 2~2.71×10 3 TCID50/ml,证明该试剂的灵敏度足以用于甲流、乙流的精准检测且不受多种变体的影响。本试剂卡与不同分型的甲型流感病毒培养液、不同分型的乙型流感病毒培养液均能发生特异性反应,与腺病毒、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支原体、呼吸道合胞病毒、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多种病原体无交叉反应。试剂的灵敏度足以用于甲流、乙流的精准检测且不受多种变体的影响。综上,甲流/乙流联检试剂卡灵敏度和特异性可达到临床使用的要求,并具有简便快速、无需特殊仪器设备等优点,可进行快速辅助诊断,以预防疾病传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270例临床和实验室检查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总结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患儿的临床特点和实验室检查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20年1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战略支援部队特色医学中心儿科住院收治的270例IM患儿的临床表现及相关实验室检查结果。组间比较采用 χ2检验。 结果:270例IM患儿年龄5个月~18岁,3~<6岁(学龄前期)发病率最高(105例,38.9%),主要为春季、秋季发病,其中发热253例(93.7%)、咽扁桃体炎266例(98.5%)、扁桃体伪膜或渗出196例(72.6%)、颈部淋巴结大248例(91.9%)、眼睑水肿92例(34.1%)、鼻塞202例(74.8%)、鼻塞并打鼾124例(45.9%)、皮疹24例(8.9%)、脾大112例(41.5%)。225例(83.3%)患儿有典型三联征(发热、咽扁桃体炎及颈部淋巴结大)。并肺部感染62例,腹泻3例。同时并肺炎支原体感染79例(29.3%)、并甲型流感或乙型流感34例(12.6%)、并肺炎链球菌感染18例(6.7%)、并腺病毒感染22例(8.1%)、并巨细胞包涵体病毒感染3例(1.11%),三重及以上感染46例(17.0%)。实验室检查结果显示:199例(73.7%)淋巴细胞≥5.0×10 9/L,225例(83.3%)患儿异型淋巴细胞比例>0.10。部分患儿转氨酶升高。EB病毒衣壳抗原免疫球蛋白M抗体(EBV-VCA-IgM)阳性249例(92.2%),EBV-VCA-IgG阳性238例(88.1%),EBV核心抗原免疫球蛋白G(EBV-NA-IgG)均为阴性;EBV-VCA-IgG均为低亲和力(<40%)。153例患儿完成外周血血浆EB病毒DNA检测,其中阳性118例(77.1%)。 结论:EBV相关性IM患儿以学龄前期儿童为主,大部分患儿有典型三联症,眼睑水肿、鼻塞打鼾、脾大及转氨酶增高较多见,大多预后良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