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强胸膜疾病临床研究 改善胸膜疾病治疗流程
编辑人员丨6天前
本文结合过去10年最新的临床研究证据,对5类常见的胸膜疾病的治疗做一个简要的概括。(1)对于无症状的恶性胸腔积液(MPE),无须胸腔穿刺(胸穿)排液。对于出现症状的MPE,尝试一次胸穿大量排液以确定大量排液之后能否缓解呼吸困难或是否存在肺膨胀不全;只要大量排液能缓解气急症状,应以埋管引流和(或)胸膜固定术作为一线治疗手段。如果患者存在肺膨胀不全、胸膜固定术失败或积液出现分隔,则只能行埋管引流,胸膜固定术不再有价值。(2)基于肺结核的临床试验结果,结核性胸膜炎的抗结核治疗方案如下:初治结核病6个月的治疗方案应当包括2个月的异烟肼、利福平和吡嗪酰胺联合治疗;巩固期为异烟肼和利福平联合治疗4个月。(3)联合胸腔内注入纤溶剂/脱氧核糖核酸酶可作为胸腔感染的初治用药,或作为外科手术后的后续治疗方案。推荐使用剂量为:组织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剂10 mg/次,每天2次;脱氧核糖核酸酶5 mg/次,每天2次。(4)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结果显示,在处置首发的自发性气胸即使是中大量的气胸时,也宜采取更加审慎、更加保守的态度,无需急于排气。(5)与目前用于治疗恶性胸膜间皮瘤的标准化疗方案相比较,联合应用纳武利尤单抗和易普利姆玛的免疫治疗能够大大地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和提高存活率,提示免疫治疗完全可以成为不可手术切除的恶性胸膜间皮瘤患者的一线治疗方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长期应用利福平诱发大疱性类天疱疮
编辑人员丨6天前
1例72岁男性继发性肺结核患者在使用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吡嗪酰胺方案抗结核治疗10个月后出现双下肢皮肤红斑、瘙痒,继之发展为水疱和大疱,皮损逐渐蔓延至全身。皮肤活检病理检查示大疱性类天疱疮,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大疱性类天疱疮180抗体156.8 U/ml。考虑患者的大疱性类天疱疮可能为利福平诱发,停用该药,抗结核治疗方案改为异烟肼+乙胺丁醇+吡嗪酰胺+莫西沙星,同时给予醋酸泼尼松及对症支持治疗。2周后皮损较前明显好转,原有糜烂面基本结痂愈合。随访6个月,皮损痊愈,无新发皮损及水疱。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脊柱结核手术失败的处理及危险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脊柱结核初次手术失败的危险因素及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9年12月接受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术的317例脊柱结核患者,男206例、女111例;年龄(53.5±16.7)岁(范围11~86岁)。随访1年以上,期间出现①~③中任意一条定义为手术失败:①同一结核病灶接受手术≥2次;②与结核病灶相关的非计划再入院次数≥1次;③结核耐药或迁延不愈,出现冷脓肿或窦道;或合并其他细菌感染,或发生内固定松动。未发生失败病例定义为治愈。收集两组患者症状、用药史、辅助检查、手术方案进行单因素分析,对手术失败的潜在危险因素行二分类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手术失败病例均针对病因进行治疗,穿刺引流(含置管冲洗)14例、清创10例、内固定翻修3例。术中采集脓液、坏死或肉芽组织行结核杆菌培养+药敏试验、宏基因组二代测序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确定手术失败27例。脓肿或窦道形成17例,占63%(17/27);其中3例异烟肼或利福平单药耐药、2例异烟肼和利福平耐药(耐多药);经针对性抗结核治疗(17例)、穿刺引流或穿刺置管冲洗(14例)、清创缝合(3例)治愈。切口感染或愈合不良7例,占26%(7/27);其中病原菌检出5例,均未检出结核耐药;经抗感染及清创缝合治愈,其中2例取出内固定。内固定松动3例,占11%(3/27),经内固定翻修手术治愈。手术失败组与临床治愈组是否累及复合或跳跃节段、有无2型糖尿病史、有无三种以上基础疾病史、术后1周C反应蛋白、术后1周白细胞计数、首剂时间、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10)。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累及复合或跳跃节段( OR=3.513, P=0.047)、术后1周C反应蛋白( OR=1.021, P=0.005)、首剂时间≥20周( OR=2.895, P=0.039)、出血量≥800 ml( OR=5.950, P=0.001)和患有三种以上基础疾病( OR=3.671, P=0.027)为手术失败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脊柱结核,特别是耐药脊柱结核应早期诊断,并尽早开始规范抗结核治疗;脓肿穿刺引流是治疗脓肿或窦道形成的有效手段;复合或跳跃节段的脊柱结核术后失败发生率高,应强调手术病灶节段的稳定性重建。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基于全基因组测序的我国耐多药结核分枝杆菌耐药突变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利用全基因组测序数据分析中国耐多药结核分枝杆菌的耐药相关基因突变谱及主要突变类型与菌株基因型的相关性。方法:查询并下载NCBI数据库中截至2019年8月公开发表的中国结核分枝杆菌全基因组测序数据,利用全基因组数据预测菌株分子药敏结果,统计不同药物耐药相关基因的突变类型,并分析耐药突变类型与菌株基因型的相关性。结果:根据分子药敏结果从2 019株菌株中鉴定出1 024株耐多药菌株,对常用抗结核药物的耐药相关基因主要突变类型分别为 katG S315T(73.2%,异烟肼)、 rpoB S450L(63.1%,利福平)、 rpsL K43R(70.0%,链霉素)、 embB M306V(37.4%,乙胺丁醇)、 pncA启动子区T(-11)C(7.9%,吡嗪酰胺)、 gyrA A90V (32.3%,氟喹诺酮类)、 rrs A1401G(67.7%,二线注射类)、 fabG1启动子区C(-15)T(87.0%,乙硫异烟胺)、 folC I43T(30.4%,对氨基水杨酸)。其中, katG S315T、 rpsL K43R、 embB M306V、 gyrA D94G在L2系菌株中的频率显著高于L4系菌株, folC I43T仅在L2系菌株中发现; katG S315T在古典北京型菌株中比例较高,而 rpsL K43R在现代北京基因型菌株中的比例更高,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本研究提供了基于全基因组测序的我国耐多药结核分枝杆菌对多种常用抗结核药的耐药相关基因主要突变类型,为研发敏感、特异的快速分子检测方法提供了依据;同时也发现多种耐药相关基因主要突变类型与菌株基因型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工作场所空气中肼测定的大口径毛细管柱气相色谱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建立大口径毛细管柱气相色谱法测定工作场所空气中肼的含量。方法:于2019年10月,用酸性硅胶管吸附工作场所空气中肼,硫酸溶液解吸,衍生剂糠醛衍生萃取后用DM-FFAP毛细管柱气相色谱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测定及气质联用定性。结果:肼浓度在0.1~2.0 μg/ml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方程为 y=353.8 x+21.2( r=0.999 8)。检出限为0.030 μg/ml,定量下限为0.100 μg/ml,若采集15 L空气样品,则最低检出浓度为0.004 mg/m 3,最低定量浓度为0.013 mg/m 3。平均解吸效率为86.5%~89.4%,加标回收率为94.4%~97.1%,相对标准偏差为1.6%~4.9%。肼与糠醛衍生物为2-呋喃甲醛连氮。 结论:该方法肼衍生物色谱峰峰形对称,分析时间短,易于操作,适用于工作场所空气中肼浓度的测定。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应用 99Tc m-3PRGD 2显像验证蒙药森登-4汤抗类风湿关节炎血管形成机制及观察疗效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通过 99Tc m-联肼尼克酰胺-3聚乙二醇-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环肽二聚体(3PRGD 2)显像在体观察类风湿关节炎(RA)大鼠蒙药森登-4汤治疗前后放射性分布变化,并探究其治疗机制。 方法:取200只雌性SD大鼠(6~7周龄),分为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IA)组(176只)和空白对照组(24只)。将CIA模型大鼠通过简单随机抽样法分为森登-4汤治疗组(24只)、依那西普治疗组(24只)和阴性对照组(24只)。造模及治疗前后均行 99Tc m-3PRGD 2显像,分析各组病变关节与纵隔的靶/非靶(T/NT)放射性比值,分析相应血清学、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指标。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或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分析数据。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或Spearman相关分析。 结果:CIA组成功造模95只,成模率为54%(95/176)。治疗后,阴性对照组、森登-4汤治疗组、依那西普治疗组T/NT比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766±0.144、0.260±0.094和0.238±0.099; F=163.00, P<0.001),而2个药物治疗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药物治疗后,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肿瘤坏死因子(TNF)-α、整合素α vβ 3表达水平均显著低于阴性对照组( F值:49.43~92.36,均 P<0.001);关节病理滑膜细胞增生指数也明显低于阴性对照组( H=34.25, P<0.001);滑膜组织中VEGF、TNF-α、整合素α vβ 3、CD31、CD34表达水平也显著低于阴性对照组( H值:13.51~26.84,均 P<0.001),而2组药物治疗组间上述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治疗后,森登-4汤治疗组( r值:0.56~0.59, rs值:0.49~0.69)、依那西普治疗组( r值:0.50~0.55, rs值:0.46~0.70)和阴性对照组( r值:0.55~0.80, rs值:0.58~0.86)的T/NT比值与上述各指标均呈正相关( P<0.001或 P<0.05)。 结论:通过 99Tc m-3PRGD 2显像与分子病理验证,蒙药森登-4汤可通过下调VEGF等血管因子抑制新生血管形成,延缓病情进展、改善临床症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湖南省吡嗪酰胺耐药结核病的流行和传播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分析湖南省吡嗪酰胺耐药结核病的流行情况及危险因素,描述相应结核分枝杆菌分离株的基因型分型和成簇特征。方法:收集湖南省胸科医院(湖南省结核病防治所)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3 862例完成包括吡嗪酰胺在内的五种一线抗结核药物(吡嗪酰胺、异烟肼、利福平、链霉素、乙胺丁醇)药敏测试的患者基本信息和药敏结果,计算吡嗪酰胺耐药结核病的流行率,并采用单变量和多变量的logistic回归分析对其进行危险因素分析;选取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212株吡嗪酰胺耐药结核分枝杆菌分离株,对其进行24位点的MIRU-VNTR分型,用遗传差异值(h值)和Hunter-Gaston指数(HGI)进行位点分辨率的评价,运用BioNumerics 5.0软件对MIRU-VNTR结果进行成簇分析;并进一步对簇内的菌株进行 pncA测序分析。 结果:湖南省结核病患者的吡嗪酰胺耐药率为14.7%(566/3 862),耐多药结核病(MDR-TB)患者的吡嗪酰胺耐药率为60.5%(511/844)。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相比抗结核药物全敏感(异烟肼、利福平、链霉素、乙胺丁醇均为敏感)的结核病患者,单耐异烟肼、MDR-TB患者产生吡嗪酰胺耐药的风险更高,调整OR值(95% CI)分别为:13.08(5.67~30.18)、298.41(164.88~540.08), P值均<0.01。成簇性分析结果显示:65株菌株形成19个簇,成簇率为30.7%(65/212),8个簇至少存在两株菌株具有相同的 pncA突变类型,其中4号簇的4例患者、6号簇的3例患者和16号簇的2例患者均居住在同一个县。至少有47.6%[101(47例初治患者+54例复治成簇患者)/212]的吡嗪酰胺耐药结核病患者提示是由传播导致的。 结论:湖南省吡嗪酰胺耐药结核病的流行形势较严峻,对任意一线抗结核药物耐药的结核病患者,尤其是MDR-TB患者,需尽快进行吡嗪酰胺药敏测试从而确定治疗方案;近一半结核病患者产生吡嗪酰胺耐药是由于传播导致,吡嗪酰胺耐药结核病的防治策略是重点做好患者的规范化治疗和管理的同时,加强对传染源的发现和控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利福平耐药结核分枝杆菌对A组抗结核药物的耐药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总结利福平耐药结核分枝杆菌(MTB)对A组抗结核药物的耐药性。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收集2016—2021年北京市结核病防治系统(简称北京结防系统,包括区结核病防治机构和区级结核病定点医疗机构)疑似耐多药肺结核患者分离培养阳性菌株,经MPB64抗原检测试验鉴定为MTB的菌株1 226例,经比例法药敏检测利福平(RFP)和异烟肼(INH)的耐药情况,筛选出利福平耐药结核病(RR-TB)患者菌株,用微孔板法检测左氧氟沙星(LFX)、莫西沙星(MFX)、贝达喹啉(BDQ)、利奈唑胺(LZD)的耐药性。总结4种A组抗结核药物的耐药率、耐药水平和最低抑菌浓度(MIC)分布情况,分析RR-TB、耐多药结核病(MDR-TB)、准广泛耐药结核病(pre-XDR-TB)、广泛耐药结核病(XDR-TB)4类耐药肺结核患者不同特征的分布差异、LFX、MFX交叉耐药、耐BDQ和耐LZD菌株耐药谱以及RR-TB患者治疗转归情况。计数资料采用率或构成比表示,组间和组内采用χ 2检验,以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1 226例疑似耐多药肺结核患者中RR/MDR/pre-XDR/XDR-TB患者检出率分别为20.8%(255/1 226)、15.2%(186/1 226)、5.7%(70/1 226)、0.5%(6/1 226)例;在年龄和初复治情况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χ2=14.95, P=0.020; χ2=15.91, P=0.001);在RR-TB患者菌株中LFX、MFX、BDQ和LZD耐药率分别为27.5%(70/255)、27.5%(70/255)、0.4%(1/255)、2.4%(6/255);LFX、MFX和LZD敏感菌MIC主要集中在0.25 mg/L,BDQ敏感菌MIC主要集中在0.03 mg/L;同时对LFX和MFX均耐药的菌株有25.1%(64/255),单耐LFX和单耐MFX菌株均为6例,呈不完全双向交叉耐药;研究检出1株耐BDQ菌株,6株耐LZD菌株;RR-TB患者治疗成功率为74.4%(151/203),含LFX的方案中耐药和敏感患者治疗转归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isher′s精确检验, P=0.012)。 结论:利福平耐药MTB氟喹诺酮类药物(LFX和MFX)耐药形势严峻;LFX和MFX呈不完全双向交叉耐药;抗结核新药BDQ和LZD目前耐药率不高,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加强耐药检测将有助于进一步提高治疗成功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世界卫生组织耐药结核病治疗整合指南(2020年版)解读
编辑人员丨6天前
1993年结核病被世界卫生组织宣布为"全球公共卫生紧急事件"。在复杂和严峻的大背景下,世界卫生组织发布了耐药结核病治疗整合指南(2020年版),相信有助于加速推动终止结核病策略的进程,扭转当前耐药结核病防治的被动局面。本文分别从异烟肼耐药结核病、含贝达喹啉全口服短程方案治疗耐多药结核病(MDR-TB)和利福平耐药结核病(RR-TB)、长程方案治疗MDR/RR-TB、贝达喹啉-普托马尼(PA-824)-利奈唑胺新方案、治疗反应监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阳性耐药结核病患者的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外科治疗及耐药患者的关怀和支持等方面进行解读,供读者借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应用二代测序方法检测痰标本中结核分枝杆菌耐药性的探索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比较二代测序(NGS)检测方法在痰标本和结核分枝杆菌菌株中耐药性的诊断效能,从而探讨NGS方法检测痰标本耐药性的可行性。方法:本研究属于回顾性研究,收集了北京胸科医院2017年1—12月收治50例肺结核患者的痰标本和相应的临床分离菌株。用NGS方法分别检测痰标本和相应的临床分离菌株 katG、 inhA、 rpoB、 embA、 embB、 rpsL、 rrs、 gyrA、 gyrB、 tlyA的基因突变。采用比例法对菌株进行表型药敏试验(drug susceptibility test,DST)。以DST结果为参考,分别计算临床菌株NGS方法、痰标本NGS方法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以及与表型DST的一致性统计量( Kappa)。对于NGS检测在痰标本和菌株样本中的准确性比较用 χ2检验。 结果:在各种突变基因中, rpoB(63.83%,30/47)与 rrs(57.45%,27/47)最常见,其次是 katG(46.81%,22/47)、 rpsL(29.79%,14/47)、 gyrA(27.66%,13/47)、 embB(21.28%,10/47)、 tlyA(12.77%,6/47)、 gyrB(8.51%,4/47),以及 inhA启动子区(19.15%,9/47)、 embA启动子区(12.77%,6/47)突变。NGS方法与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二线注射类药物(链霉素、卷曲霉素、卡那霉素、阿米卡星)、左氧氟沙星的耐药表型相比,在痰样本中,敏感度分别为85.71%、91.67%、77.78%、81.82%、100.00%、87.50%、100.00%、69.23%,特异度分别为100.00%、94.12%、87.50%、89.47%、97.06%、96.97%、94.29%、89.29%。在菌株样本中,敏感度分别为92.86%、100.00%、81.82%、86.96%、88.89%、80.00%、100.00%、85.71%,特异度分别为100.00%、92.86%、87.10%、94.74%、100.00%、100.00%、97.14%、92.86%。与表型药敏结果相比,在痰标本中,NGS方法对异烟肼、利福平、卷曲霉素、卡那霉素、阿米卡星具有较好的检测效能( Kappa值≥0.75);在菌株中,NGS方法对异烟肼、利福平、链霉素、卷曲霉素、卡那霉素,阿米卡星及左氧氟沙星具有较好的检测效能( Kappa值≥0.75)。以NGS方法检测菌株的准确度为参照,检测的所有药物耐药情况在菌株和痰标本中的准确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本研究表明通过NGS技术检测痰标本及菌株基因型来预测异烟肼、利福平及二线注射类药物(卷曲霉素、卡那霉素、阿米卡星)耐药均具有较好的效能,提示NGS方法直接检测痰标本作为早期耐药检测方法的可行性及潜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