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氧化碳冷冻法在结核性胸膜炎中的临床运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观察经支气管镜代替胸腔镜二氧化碳冻切法在结核性胸膜炎中的运用价值。方法:将98例结核性胸膜炎导致胸腔包裹性积液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9例,对照组采用放置中心静脉导管引流充分后于胸腔内注入尿激酶10万U,隔天注射1次,观察组采用支气管镜代替胸腔镜二氧化碳冻切治疗。比较2组胸腔积液吸收情况、胸膜厚度、临床症状、肺功能等变化。结果:对照组显效16例(32.6%),有效25例(51.0%),无效8例(16.4%),总有效率83.6%。观察组经治疗后患者胸腔积液吸收较快、症状明显改善,胸膜无明显增厚,肺功能改善明显,显效25例(51.0%),有效24例(49.0%),总有效率100.0%。结论:经支气管镜代替胸腔镜能在直视下发现胸膜腔内纤维粘连包裹,二氧化碳冻切法可以对病变进行清除,有效减少胸膜肥厚粘连的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双肺多发结节伴空洞形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患者女,64岁,2023年2月21日因“右侧胸痛4年余,左侧胸痛9个月余”就诊于北京朝阳医院。既往有陈旧性肺结核、类风湿关节炎病史。2018年10月胸部CT示双肺多发结节。CT引导下穿刺病理未见肿瘤。胸腔积液腺苷脱氨酶升高,考虑结核可能性大,于2019年3月起给予抗结核治疗。2019年12月因右侧局限性液气胸,行右肺下叶切除,术后病理示肉芽肿性炎伴坏死。2020年5月胸部CT示肺部结节及空洞较前明显增多。2023年1月考虑不除外隐球菌肺炎,给予氟康唑口服。最终,术后病理会诊确诊为肺类风湿结节,给予口服泼尼松及吗替麦考酚酯治疗1个月后复查胸部CT较前好转,建议继续目前治疗,定期复查胸部CT。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以胸腔积液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肺吸虫病一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肺吸虫病是一种自然疫源性的人畜共患寄生虫病,患者主要由于生食或半生食含有肺吸虫囊蚴的蟹或蝲蛄等后被感染。其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常不典型,临床上常被误诊为结核病、肿瘤、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结缔组织病等。现报道1例非肺吸虫病高发区的以胸腔积液、肺部"隧道征"和嗜酸性粒细胞增多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肺吸虫病病例,以提高非高发区临床医师对肺吸虫病的认识,从而减少误诊。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北京儿童医院住院儿童胸腔积液病因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北京儿童医院住院儿童胸腔积液的病因。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收治住院的胸腔积液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病因将患儿分为感染组(肺炎旁胸腔积液、结核性胸膜炎及脓胸)及非感染组,同时按照年龄进一步分为≤3岁、>3~7岁和>7岁组,分类统计,回顾分析胸腔积液患儿的病因。结果:1 165例胸腔积液患儿中,感染性胸腔积液746例(64.0%),其中肺炎旁胸腔积液697例(697/746例,93.4%)。肺炎旁胸腔积液中肺炎支原体感染457例(61.3%)。感染性胸腔积液多见于7岁以上儿童(339/479例,70.8%),非感染性胸腔积液主要见于3岁以下儿童(188/324例,58.0%),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96.33, P<0.05)。非感染性胸腔积液419例(36.0%),其中多系统疾病239例(57.0%)、恶性胸腔积液97例(23.2%)。18例死亡患儿均为非感染性胸腔积液者。 结论:儿童胸腔积液的主要病因为感染,感染中最多见的为肺炎旁胸腔积液,主要病原为肺炎支原体。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矽肺合并空洞性肺结核63例临床特征及随访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矽肺合并空洞性肺结核的临床特征及转归。方法:收集2018年7月至2022年7月烟台市烟台山医院收治的63例矽肺合并空洞性肺结核患者(A组)及同期住院的矽肺患者(B组)的临床资料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A组63例患者均为男性,咳嗽、咳痰、胸闷、气短、咯血为常见症状。CT示空洞性病变常累及多肺叶,多发生在肺上叶尖后段、下叶背段及后基底段,厚壁空洞多见,可伴有卫星病灶、支气管播散灶、气胸、胸腔积液等。B组患者1 225例,咯血59例(4.8%),空洞3例(0.2%),咯血和/或空洞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A组患者抗结核治疗后6~24月复查CT,52例(82.5%)空洞缩小/愈合,8例(12.7%)复发,3例(4.8%)形成毁损肺(死亡2例)。 结论:矽肺患者出现咯血和/或CT出现空洞时需高度警惕合并肺结核,抗结核治疗和/或动态CT随访有助于实验室检查阴性患者明确诊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内科电子胸腔镜术在二例儿童胸腔积液诊治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内科电子胸腔镜术在儿童难治性胸腔积液中的诊疗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甘肃省妇幼保健院小儿呼吸二科收治的2例难治性胸腔积液患儿,行内科电子胸腔镜术及胸膜活检术,并松解粘连带、清除包裹性积液、行胸膜腔冲洗。结果:2例患儿,1例胸膜活检病理确诊为结核性胸膜炎;1例化脓性胸膜炎,胸腔镜下行脓苔剥离清除、胸膜腔冲洗术,联合抗感染、胸腔闭式引流治疗后胸膜粘连消失,临床症状控制;2例患儿均在喉罩全麻下进行,先行电子支气管镜术,后行内科电子胸腔镜术,术中、术后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内科电子胸腔镜术作为儿科呼吸介入技术,对儿童难治性胸腔积液的诊治有重要临床价值,在充分掌握临床操作技术,严格把握适应证、禁忌证的情况下,其安全、有效,值得在儿科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腺苷脱氨酶及IL-22对结核性胸膜炎诊断价值的探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胸腔积液中腺苷脱氨酶(ADA)和白细胞介素22(IL-22)检测对结核性胸膜炎(TPE)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015年10月至2017年8月在河北大学附属医院呼吸内科住院的108例胸腔积液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最终有104例患者经内科胸腔镜确诊,其中TPE患者38例,恶性胸腔积液患者40例,类肺炎性胸腔积液患者26例;对胸腔积液中ADA和IL-22水平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108例患者经胸腔镜直视下取病理活检的诊断率为96.3%(104/108)。(2)TPE组中ADA和IL-22水平均显著高于恶性胸腔积液组和类肺炎性胸腔积液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胸腔积液中ADA和IL-22诊断TPE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2.1%和87.9%,78.9%和90.9%。(3)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结果显示,胸腔积液ADA和IL-22诊断TPE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04和0.914,最佳诊断阈值分别为34.4 U/L和44.28 ng/L。(4)两者平行试验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8.3%、79.9%,敏感度较单独检测提高;系列试验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2.2%、98.9%,特异度较单独检测提高。 结论:(1)内科胸腔镜是一项操作简便、创伤小、并发症少的操作方法,可作为TPE的早期诊断与鉴别诊断;(2)胸腔积液ADA和IL-22水平对诊断TPE具有一定价值,可作为临床辅助诊断TPE的实验室指标;(3)ADA和IL-22联合检测可提高TPE的诊断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胸腔积液中白细胞介素-22、γ干扰素和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检测对结核性胸膜炎的诊断价值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胸腔积液中白细胞介素-22(interleukin-22,IL-22)、γ干扰素和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acrophage migration inhibition factor,MIF)检测对结核性胸膜炎的诊断价值。方法:2018年4月至2019年5月于无锡市第五人民医院连续入选77例有胸腔积液的患者,其中结核性胸膜炎患者45例,恶性胸膜炎患者19例,类肺炎性患者13例。另选同期患者家属13名作为健康对照。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胸腔积液和血浆中IL-22、γ干扰素和MIF水平。统计学处理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 ROC曲线)下面积评价IL-22、γ干扰素和MIF水平对结核性胸膜炎的诊断价值。 结果:45例结核性胸膜炎患者胸腔积液中IL-22、γ干扰素、MIF和腺苷脱氨酶(adenosine deaminase, ADA)的中位数分别为396.8 ng/L、2 200.0 ng/L、241.3 μg/L和70.8 U/L,分别高于32例非结核性胸膜炎患者(含恶性胸膜炎患者19例,类肺炎性患者13例)的52.8 ng/L、232.3 ng/L、179.6 μg/L和17.0 U/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U=179.000、118.500、287.000、162.000,均 P<0.05)。结核性胸膜炎患者血浆中IL-22和γ干扰素的中位数分别为20.0 ng/L和45.9 ng/L,分别高于健康对照者的14.3 ng/L和33.4 ng/L,而MIF水平为96.2 μg/L,低于健康对照者的159.5 μ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U=74.000、13.000、73.000,均 P<0.05)。胸腔积液中IL-22、γ干扰素和MIF诊断结核性胸膜炎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76、0.917和0.682,灵敏度分别为93.75%、100.00%和63.64%,特异度分别为82.22%、91.11%和65.85%。抗结核治疗2个月后结核性胸膜炎患者血浆中IL-22和γ干扰素的中位数分别为16.0 ng/L和33.9 ng/L,分别低于治疗前的20.0 ng/L和44.7 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U=2.156、2.221,均 P<0.05)。 结论:胸腔积液中γ干扰素和IL-22可用于诊断结核性胸膜炎,动态监测患者血浆中的IL-22水平可作为评价抗结核治疗效果的重要指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甲状腺髓样癌普拉替尼治疗后感染结核1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患者男,44岁,因“体检发现癌胚抗原和糖类抗原19-9升高1周”入院。经病理及影像检查确诊为甲状腺髓样癌多发转移,二线应用普拉替尼疗效好,但出现难治性胸腔积液,间断寒战高热,最终确诊结核,予抗结核治疗。2个月后恢复普拉替尼治疗,现患者一般状态好,定期随访中。使用普拉替尼等靶向药物治疗全程中应注意及时排查结核等感染,以免延误抗肿瘤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伤寒沙门菌播散性感染致支气管胸膜瘘1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伤寒沙门菌是引起伤寒的病原菌之一,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易播散至血液与骨髓等肠外组织,很少累及肺部。现报道1例以肺部感染为主要症状、全身多部位播散的伤寒沙门菌感染病例。该患者儿时有结核病史,伤寒病后因"反复咳嗽、咳痰伴咯血"多次入院,结合病原学培养及高通量测序技术,诊断为伤寒沙门菌滞留于结核"毁损肺"中致支气管胸膜瘘,造成肺与胸腔感染迁延不愈。予抗菌、抗结核、支气管动脉介入手术及胸腔镜下脓腔清除术等治疗后病情好转。该病例提示伤寒沙门菌可引起肺部严重感染及瘘口形成。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