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进展期胃癌新辅助化疗患者全胃切除术后并发症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23小时前
目的:目前对新辅助化疗全胃切除术后近期并发症影响因素研究较少,开展本研究,旨在为临床上科学防范新辅助化疗全胃切除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队列研究的方法。病例纳入标准:(1)术前胃镜病理、超声内镜、腹部CT或PET-CT证实为进展期胃癌(临床分期为Ⅱ~Ⅲ期);(2)术前经多学科讨论评估适合行新辅助化疗;(3)术前无其他恶性肿瘤病史,未合并其他肿瘤;(4)新辅助化疗完成后行全胃切除+D 2淋巴结清扫术。排除标准:(1)年龄<18岁或>80岁;(2)基础疾病较多,存在心、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障碍,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Ⅲ级;(3)残胃癌,既往行胃部手术者;(4)临床病理资料缺失。根据以上标准,共收集2012年6月至2019年6月期间,于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普通外科行新辅助化疗后全胃切除术的140例患者临床病理资料,其中男性109例(77.9%),女性31例(22.1%),年龄(56.9±11.4)岁,体质指数(23.3±3.1)kg/m 2。新辅助化疗方案分别为SOX(替吉奥+奥沙利铂)、XELOX(希罗达+奥沙利铂)、SP(顺铂+替吉奥)、FOLFOX6(奥沙利铂+亚叶酸钙+氟尿嘧啶)及口服单药替吉奥。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术后并发症发生与临床病理及新辅助化疗相关因素的关系,将单因素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纳入多因素分析。总体生存及无进展生存率采用Kaplan-Meier法并绘制生存曲线,组间差异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 结果:全组有35例(25.0%)术后30 d内出现Clavien-Dindo分级≥Ⅱ级术后并发症,4例(2.9%)出现严重并发症(Clavien-Dindo分级≥Ⅲa级),分别为1例食管空肠吻合口漏,1例腔静脉血栓,1例胸腔积液;还有1例围手术期因感染性休克死亡。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体质指数( P=0.011)、新辅助化疗次数( P=0.027)、肿瘤长径( P=0.021)及术后病理有无血管侵犯( P=0.033)与新辅助化疗全胃切除术患者发生术后30 d内并发症有关(均 P<0.05),而腹腔镜或开腹手术方式与发生术后30 d内并发症无关( P=0.926)。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体质指数≥25 kg/m 2(OR=3.294,95% CI:1.343~8.079, P=0.009)与新辅助化疗次数<4次(OR=2.922,95% CI:1.217~7.016, P=0.016)是影响本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后有并发症与无并发症患者的3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54.4%与64.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395);3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47.4%与52.9%,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 P=0.587)。 结论:对于体质指数高以及新辅助化疗次数较少的拟行全胃切除术患者,需注意权衡手术风险,避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而腹腔镜与开腹手术与术后并发症无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3小时前
-
IgG4相关性疾病合并肺部纹带棒状杆菌感染1例
编辑人员丨23小时前
IgG4相关性疾病是一种免疫介导的慢性炎症伴纤维化疾病,多种疾病或感染可出现类似的临床表现和血清IgG4浓度升高,导致误诊或漏诊。本文报道1例以肺内病变伴胸腔积液起病,之后发现合并纹带棒状杆菌肺部感染的IgG4 相关性疾病病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3小时前
-
层级管理结合中药涂擦技术在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编辑人员丨23小时前
目的:探讨层级管理结合中药涂擦技术在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上海市闵行区中西医结合医院2021年3月至2021年10月抽取的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依照数字随机形式设置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中药涂擦技术,观察组在前者基础上增加层级管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干预后肺功能变化、护理质量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最大深吸气最大呼气(FEV 1)、一秒率(FEV 1/FVC)、肺动脉压(PAP)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意义( P<0.05);对照组护理质量评分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胸腔积液、肺脓肿、血流感染及肺外感染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组间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针对社会获得性肺炎患者给予层级管理结合中药涂擦技术,可提升患者肺功能、改善并发症,提高护理质量,有利于患者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3小时前
-
慢性血行播散性肺结核一例并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23小时前
目的:提高对慢性血行播散性肺结核的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报道1例慢性血行播散性肺结核的临床表现、诊治经过并进行系统性的文献复习。以"慢性血行播散性肺结核"和"不典型血行播散性肺结核"为关键词检索中国知网;以"chronic hematogenous disseminated tuberculosis[Title/Abstract]"为检索式检索PubMed数据库,检索时间截至2019年11月。结果:本例患者男,80岁,因"反复咳嗽、咳痰半年余"行胸腔镜下胸膜结节活检,术后病理证实为慢性血行播散性肺结核。中国知网数据库检索出11篇,PubMed检索到7篇相关文献,经筛选剔除重复发表,共34例患者进入本研究。本病起病隐匿,症状和胸部影像表现不典型,且病原学检出率低,误诊率达44.4%,部分患者通过尸检才明确诊断。文献报道的确诊患者往往患有以下基础疾病,如糖尿病、血液病、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各种非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性免疫缺陷包括结缔组织病和器官移植术后。结论:临床医师应提高对慢性血行播散性肺结核的认识和警惕性,特别是当合并糖尿病、免疫缺陷等基础疾病时,应高度怀疑本病的可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3小时前
-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导致极低出生体重儿心包积液及心包填塞一例并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23小时前
目的:总结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venous catheter,PICC)引起心包积液/心包填塞的流行病学特征和临床特征,以提高临床医生对本病的认识及治疗水平。方法:对2018年12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1例极低出生体重儿发生PICC导致新生儿心包积液/心包填塞病例的临床资料及诊疗经过进行总结,并结合文献报道对PICC导致心包积液/心包填塞病例流行病学特征和临床特征进行分析。结果:患儿,女,胎龄30周 +1,出生体重1 370 g。生后Apgar评分1 min为5分,5 min为9分。于生后第2天经右上肢贵要静脉置入PICC并持续静脉输液。生后第8天突然出现心率增快及代谢性酸中毒,实验室检查感染指标无异常,听诊心音遥远,心脏超声提示大量胸腔积液。立即拔除PICC,并行心包穿刺术,放出35 mL乳白色心包积液,患儿状态迅速好转,心音有力,代谢性酸中毒纠正。文献检索共有14篇报道24例PICC导致新生儿心包积液病例,并本例资料共25例。25例患儿中,胎龄<28周的超早产儿15例(60.0%),28~34周的早产儿9例(36.0%),足月儿1例(4.0%)。平均出生体重(1 080.6±585.5)g。置管时间中位数为3 d,发生心包积液的PICC使用时长中位数为7 d。导管置入部位以右肘前静脉及右贵要静脉为主,其余经大隐静脉等部位置入。导管尖端位置以直接位于右心房所占比例最高[13例(52.0%)],其次为由上腔静脉漂移至右心房[7例(28.0%)]。2例患儿以心搏骤停为主要表现,1例患儿表现为心率增快,1例患儿表现为代谢性酸中毒,1例患儿表现为原有疾病恶化,其余患儿均表现为心动过缓、呼吸暂停及低血压。9例死亡,病死率36.0%,16例(64.0%)好转。进行心包穿刺患儿中,仅1例死亡。 结论:在任何置入PICC的极低出生体重儿中,当临床出现难以解释的呼吸循环系统不稳定状态,包括心动过速、心动过缓、呼吸暂停、低血压、代谢性酸中毒等情况时,均应考虑到PICC导致的心包积液/心包填塞,及早诊断并进行心包穿刺对挽救生命至关重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3小时前
-
胸腔镜与开胸手术对先天性食管闭锁疗效比较的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
编辑人员丨23小时前
目的:通过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评价胸腔镜手术与传统开胸手术治疗先天性食管闭锁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检索维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数据库、Embase数据库、Cochrane图书馆中收录的胸腔镜手术与传统开胸手术治疗先天性食管闭锁的随机或非随机对照试验、队列研究和病例对照研究。结局指标包括术后并发症(吻合口漏、食管狭窄、复发性气管食管瘘、胃底折叠术、术后肌肉骨骼畸形、肺部并发症、伤口感染、膈神经麻痹、声带麻痹、死亡)、手术时间、失血量、拔管时间、住院时间和术后第一次经口喂养时间。采用漏斗图,Egger's及Begg's检验分析纳入研究的发表偏倚,使用RevMan 5.3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最终纳入25项研究的1 552例患儿进行Meta分析,将698例接受胸腔镜手术的患儿作为胸腔镜手术组,将854例接受传统开胸手术的患儿作为传统开胸手术组。数据分析结果显示,胸腔镜手术组的手术时间较传统开胸手术组长[ MD=22.61,95% CI(10.93,34.29)],两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胸腔镜手术组与传统开胸手术组相比,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 OR=1.06,95% CI(0.62,1.82)]、吻合口漏发生率[ OR=1.11,95% CI(0.59,2.09)]、食管狭窄发生率[ OR=1.39,95% CI(0.89,2.18)]、复发性气管食管瘘发生率[ OR=1.82,95% CI(0.95,3.47)]、胃底折叠术发生率[ OR=0.85,95% CI(0.39,1.87)]、拔管时间[ MD=-0.18,95% CI(-0.67,0.32)]和住院时间[ MD=-2.04,95% CI(-4.25,0.17)]在两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现有证据表明,与传统开胸手术相比,胸腔镜手术治疗先天性食管闭锁的手术时间较长,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没有增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3小时前
-
再次三尖瓣手术治疗左心瓣膜术后孤立性三尖瓣反流的疗效分析
编辑人员丨23小时前
目的:探讨再次三尖瓣手术治疗左心瓣膜术后孤立性三尖瓣反流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纳入2005年9月—2021年9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接受再次三尖瓣手术治疗的32例左心瓣膜术后孤立性三尖瓣反流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例,女29例;年龄32~74(53.8±9.2)岁;三尖瓣置换术30例,三尖瓣成形术2例;16例于胸腔镜辅助下完成手术,16例经传统胸骨正中切口完成手术。观察患者体外循环时间、重症监护病房(ICU)时间、术后机械通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围术期死亡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根据随访结果,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并计算术后生存率。结果:32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体外循环时间121.0(80.5,187.3)min,ICU停留时间4.0(2.0,10.5)d,术后机械通气时间41.0(16.3,87.3)h,术后住院20.0(12.0,29.0)d。围术期死亡8例(25.0%,8/32),24例(75.0%,24/32)治愈出院。围术期主要并发症:32例患者中,低心排综合征6例(18.8%)、呼吸衰竭10例(31.3%)、再次气管插管8例(25.0%)、气管切开5例(15.6%)、肺部感染8例(25.0%)、胸腔积液5例(15.6%)、急性肾衰竭6例(18.8%)、急性肝衰竭1例(3.1%)、消化道出血2例(6.3%)、切口愈合不良3例(9.4%)。随访22例(91.7%,22/24),随访时间26.5(17.3,42.0)个月,随访期间死亡4例,18例存活患者中纽约心脏协会心功能分级均恢复至Ⅰ~Ⅱ级。患者术后1、2、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71.9%、68.5%、63.2%。结论:再次三尖瓣手术治疗左心瓣膜术后孤立性三尖瓣反流安全有效,围术期及术后近、中期临床效果满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3小时前
-
肺叶移植的早期临床效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23小时前
目的:探讨肺叶移植术在终末期肺疾病受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广州医科大学器官移植科接受肺叶移植的14例受者的临床资料,分析临床疗效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供肺气道分泌物或组织培养病原体阳性11例(78.6 %);单侧肺叶移植2例,双侧均为肺叶移植2例,一侧肺叶移植而另侧为普通肺移植的双肺移植10例;术中需要体外膜氧合(ECMO)支持者11例。14例受者均无围手术期死亡;术后保留ECMO 5例,术后撤除ECMO的时间是1 d(1~11 d)。术后拔除气管插管的时间是4.5 d(0~182 d),术后ICU停留的时间是11 d(2~186 d);1例因胸腔内活动性出血需要二次开胸止血;14例肺叶移植受者中,10例存活至今,2例死于残端瘘,1例死于肺部感染,1例死于肾功能衰竭。结论:肺叶移植对特定的终末期肺疾病受者(特别是大供肺小胸腔)来说,是有效的手术治疗方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3小时前
-
新辅助化疗联合胃癌根治术治疗老年进展期胃癌患者的疗效分析
编辑人员丨23小时前
目的:探讨新辅助化疗联合胃癌根治术治疗老年进展期胃癌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20年10月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接受新辅助化疗的148例进展期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中青年组(111例)和老年组(37例),比较其临床病理和预后。结果:两组在新辅助化疗所致的贫血( χ2=0.235, P=0.628)、白细胞减少( χ2=0.613, P=0.434)、中性粒细胞减少( χ2=0.011, P=0.918)及血小板减少( χ2=0.253, P=0.615)等血液学并发症和恶心( χ2=0.092, P=0.762)、呕吐( χ2=0.166, P=0.683)、腹泻( χ2=0.015, P=0.902)及黏膜炎( χ2=0.199, P=0.766)等非血液学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老年组与中青年组在手术时间( t=0.270, P=0.604)、术中出血量( t=1.140, P=0.250)和R 0切除率( χ2=0.105, P=0.750)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中青年组与老年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5.2%、37.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2.172, P=0.141)。老年组胸腔积液( χ2=7.007, P=0.008)和肺部感染( χ2=10.204, P=0.001)发生率显著高于中青年组。老年组与中青年组3年无进展生存率( t=0.494, P=0.482)和3年总生存率( t=0.013, P=0.90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老年进展期胃癌患者行新辅助化疗联合胃癌根治术安全有效,但围手术期肺部并发症较多。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3小时前
-
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与立体定向放疗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比较
编辑人员丨23小时前
目的:比较胸腔镜(VATS)肺叶切除术与立体定向放疗(SBRT)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浙江省肿瘤医院接受VATS肺叶切除术或SBRT的早期NSCLC患者。根据年龄、性别、卡氏评分(KPS)、查尔森合并症指数(CCI)、肺功能和肿瘤直径对两种治疗患者进行倾向评分匹配(PSM)。对两组符合要求的病例总生存率(OS)、癌症特异性生存率(CSS)、局部控制率(LRC)和无病生存率(DFS)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共纳入567例符合要求病例,其中VATS肺叶切除术458例,SBRT 109例。经倾向评分匹配后,每组分别纳入52例患者。中位随访时间44个月。手术组3年和5年的总生存率分别为94.2%和91.6%,SBRT组分别为88.6%和79.9%( P=0.097)。手术组和SBRT组的5年CS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1.6% vs. 83.7%, P=0.270)。两组3年和5年期LRC相当(94.0%和85.9% vs.93.5%和93.5%, P=0.621)。两队列间5年DFS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0.5% vs.79.0%, P=0.624)。手术组中,有5例患者(10%)出现≥3级治疗不良反应。1例患者术后30 d内因严重肺部感染导致的败血症死亡。SBRT组中,1例患者发生3级放射性肺炎,无4级或5级治疗相关不良反应。 结论:SBRT或可作为代替VATS肺叶切除术治疗Ⅰ~Ⅱ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一种选择,但尚需进行随机试验进一步评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3小时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