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艾司氯胺酮切皮前用药对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后患者抑郁情绪与睡眠质量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LTH)切皮前艾司氯胺酮用药镇痛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2月—2023年5月本院LTH患者11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55例.均择期行全麻下LTH治疗,观察组于切皮前予以艾司氯胺酮0.3 mg/kg静脉注射、对照组同时间点予以同剂量生理盐水注射.统计两组各时间点17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数字评定量表(NRS)以及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比较两组血清神经递质[多巴胺(DA)、肾上腺素(E)、去甲肾上腺素(NE)]水平,统计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剔除术中转开腹1例、个人因素退出1例,纳入53例;对照组剔除数据不全1例,纳入54例.观察组术后4 h、12 h、24 h、48 h静息时NRS评分(2.27±0.36分、2.53±0.41 分、2.40±0.30 分、2.12±0.32 分)均低于对照组(2.62±0.40 分、3.08±0.46 分、2.85±0.38 分、2.52±0.42 分),术后 2 d 和 5 d HAMD-17 评分(13.24±2.16 分、10.16±2.42 分)、PSQI 评分(12.46±1.84 分、9.35±1.75 分)均低于对照组(15.07±2.33 分、11.59±2.51 分、13.85±2.13 分、10.08±1.92 分),术后 5 d 观察组血清 NE(129.45±17.25ng/L)、E(33.46±5.42ng/L)及 DA(7.37±0.86μg/L)水平均高于对照组(113.62±13.48ng/L、30.72±4.15ng/L、7.03±0.72μg/L)(均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17.0%)与对照组(14.8%)无差异(P>0.05).结论:艾司氯胺酮切皮前用药可减轻LTH患者术后疼痛,调节神经递质表达水平,改善抑郁、睡眠状态,且未增加不良反应.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经贵要静脉路径行双侧同步肾上腺静脉取血的可行性与安全性的首次报道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评估经贵要静脉路径行双侧同步肾上腺静脉取血(AVS)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2023 年 7 月至 2023 年 11 月连续入选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经贵要静脉行双侧同步AVS的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A)患者 21 例.记录穿刺部位、选用的取血导管、手术操作时间、X线曝光时间、对比剂用量、取血成功率、不良事件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肾上腺静脉/外周静脉血浆皮质醇浓度比值≥2 定义为AVS成功.结果:21 例患者的平均年龄(49.3±7.7)岁,男性患者 13 例.所有患者右贵要静脉置入第一个 5F鞘管成功,2例无法置入第二个 5F鞘管而改用同侧头静脉.所有患者均使用 5F MPA1 导管插入右侧肾上腺静脉,5F TIG造影导管插入左侧肾上腺静脉.手术操作时间为 17.50(12.00,22.00)min,X线曝光时间为 5.90(4.75,10.55)min,对比剂用量为 25.00(25.00,35.00)ml.所有患者双侧AVS均成功.2 例患者术中出现不良事件,其中 1 例为术中导管缠绕导致 5F TIG造影导管滑出肾上腺静脉,1 例为穿刺部位血管痉挛.无手术并发症发生.结论:在大多数PA患者中经贵要静脉路径行双侧同步AVS安全可行,但需进一步验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红外热成像技术在股静脉血流缓慢大鼠模型中的成像表达特性及其临床应用价值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 探讨红外成像技术在股静脉血流缓慢大鼠模型中的成像表达特性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12只SD大鼠,随机分为两组:肾上腺素组(模型组)和生理盐水组(空白对照组).模型组每次注射1 mg/mL肾上腺素,空白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前后共2次,首次注射后2 h,将大鼠置于冰水中游泳5 min.建模前后使用红外热成像技术采集两组大鼠两侧股三角区域温度,建模完成后腹主动脉采血检测凝血指标及白细胞介素-6(IL-6),取右侧股静脉进行病理学检查.结果 模型组大鼠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P<0.01)、凝血酶时间(TT)(P<0.01)较空白对照组明显缩短;IL-6水平高于空白对照组(P=0.02).两组大鼠股静脉切片血管形态结构正常,未见明确炎症细胞浸润及血栓形成.模型组大鼠股三角区域建模前最高温为(35.34±0.47)℃,建模后为(36.57±0.94)℃,模型组大鼠建模前后温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模型组大鼠股三角区域建模后最高温高于空白对照组(P<0.01).结论 股静脉血流缓慢状态大鼠模型红外热成像表达特性为相对高温表达,具有无创无辐射优势的红外热成像技术可作为诊断血流缓慢状态的辅助手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右美托咪定对机械通气相关性肺损伤大鼠肺组织ERK/Na +-K +-ATPase信号通路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评价右美托咪定对机械通气相关性肺损伤(VILI)大鼠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钠钾ATP酶(Na +-K +-ATPase)信号通路的影响。 方法:清洁级健康雄性SD大鼠48只,体重270~320 g,4~5月龄,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 n=12):对照组(C组)、VILI组(V组) 、右美托咪定组(D组)和右美托咪定+育亨宾(α 2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断剂)组(DY组) 。C组不行机械通气,自主呼吸空气4 h;V组机械通气(通气频率40次/min,V T 40 ml/kg,I∶E 1∶1,PEEP 0,FiO 2 21%)4 h;D组机械通气前20 min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定5.0 μg/kg,机械通气期间以5.0 μg·kg -1· h -1的速率静脉输注,DY组给予右美托咪定前10 min时静脉注射育亨宾0.1 mg/kg,其余处理同D组。机械通气4 h时,取血标本和肺组织,测定肺湿/干重(W/D)比值与肺通透指数(LPI),观察肺组织病理学结果,测定肺泡内液体清除率(AFC)。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肺组织ERK、磷酸化ERK(p-ERK)、Na +-K +-ATPase的表达水平。 结果:与C组比较,V组与DY组肺组织LPI和W/D比值升高,AFC降低,p-ERK表达上调,Na +-K +-ATPase表达下调( P<0.05) ,D组上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与V组比较,D组肺组织LPI和W/D比值降低,AFC升高,p-ERK表达下调,Na +-K +-ATPase表达上调( P<0.05),肺组织病理学损伤减轻,DY组上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与D组比较,DY组肺组织LPI和W/D比值升高,AFC降低,p-ERK表达上调,Na +-K +-ATPase表达下调( P<0.05),肺组织病理学损伤加重。 结论:右美托咪定减轻大鼠VILI的机制可能与激动α 2肾上腺素能受体,抑制ERK/Na +-K +-ATPase信号通路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放射性核素功能显像在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中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rimary aldosteronism,PA)是常见的继发性高血压病因,区分单、双侧肾上腺病变在PA治疗方案选择中至关重要。虽然肾上腺静脉采血(AVS)已被指南推荐为"金标准",但存在侵入性、技术难度大等局限性。无创功能显像成为一种选择。 11C-MTO、 123I-IMTO以及 68Ga-pentixafor与传统碘胆固醇显像剂相比,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在缩短获取图像时间、减少对患者的辐射暴露和提高图像分辨率方面更具优势。但这些新型的功能显像剂在识别直径小于1 cm腺瘤的灵敏度方面存在局限性,有待进一步研究。本文将对放射性核素功能显像在PA诊断中的研究及进展作详细评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影响感染性休克患者经外周静脉输注去甲肾上腺素安全性的危险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分析影响感染性休克患者经外周静脉输注去甲肾上腺素(NE)安全性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单中心回顾性研究方法,根据兰州大学第二医院信息管理系统(HIS)及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卡中选取2015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通过外周静脉输注NE用于纠正低血压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外周静脉导管置入位置和静脉留置针类型,发生外渗患者一般情况及NE使用特征。采用单因素及二元Logistic多因素回归方法分析与外渗有关的危险因素,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各危险因素对发生外渗的预测价值。结果:共1 022例患者使用NE,经初步筛选,910例使用NE用于纠正低血压,其中116例使用外周静脉输注,患者平均年龄(52.91±18.69)岁,女性较多(77例,占66.4%);基础疾病主要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100例,占86.2%),其次为高血压(91例,占78.4%)、冠心病(87例,占75.0%)、2型糖尿病(74例,占63.8%);原发疾病主要为感染性休克(109例,占94.0%)。外周静脉置入导管共147例次,最常见的穿刺部位为前臂〔78.9%(116/147)〕,其次为手臂静脉〔12.2%(18/147)〕和肘正中静脉〔8.8%(13/147)〕;89.9%的留置针直径为20 G,因需要持续输注NE,在后续治疗过程中有75例(64.7%)患者置入中心静脉导管(CVC),6例(5.2%)患者发生外渗情况,外渗发生中位时间为29(23~39)h。6例发生外渗患者NE输注中位时间为23(11~53) h;输注浓度为60 mg/L者2例,输注浓度为120 mg/L者4例;输注速率为0.5~1.0 μg·kg -1·min -1,平均(0.75±0.04) μg·kg -1·min -1。经单因素及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与发生外渗有关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①患者相关因素:存在基础疾病高血压〔优势比( OR)=3.11,95%可信区间(95% CI)为3.09~3.12, P=0.001〕、水肿( OR=1.79,95% CI为1.32~2.99, P=0.032)。②输注液体相关因素:长时间(>24 h)输注( OR=2.91,95% CI为1.04~5.96, P=0.040)、输注浓度>60 mg/L( OR=1.88,95% CI为1.32~3.99, P=0.024)、输注速率>0.3 μg·kg -1·min -1( OR=2.43,95% CI为2.38~2.51, P=0.029)、留置针直径<20 G( OR=3.11,95% CI为3.09~3.22, P=0.033)。③医护人员相关因素:未定时密切观察和评估( OR=1.09,95% CI为1.03~6.77, P=0.043)。ROC曲线分析显示,水肿、长时间输注(>24 h)、输注速率>0.3 μg·kg -1·min -1、留置针直径<20 G对感染性休克患者经外周静脉输注NE发生外渗有一定预测价值,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10、0.762、0.672、0.629,95% CI分别为0.508~0.713、0.675~0.849、0.571~0.772、0.525~0.732, P值分别为0.044、0.000、0.002、0.019。 结论:高血压、水肿、长时间输注(>24 h)、输注浓度>60 mg/L、输注速率>0.3 μg·kg -1·min -1、留置针直径<20 G以及医护人员未定时密切观察和评估是影响感染性休克患者经外周静脉输注NE安全性的危险因素,临床中尽量避免存在上述危险因素时经外周静脉输注NE。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羟考酮对腹腔镜手术患者全身麻醉中血管内皮损伤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观察腹腔镜手术患者全身麻醉中应用羟考酮对血管内皮损伤的影响。方法:选取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崇明分院2018年9月至2019年9月行腹腔镜手术患者80例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于气腹开始前静脉注射0.9%氯化钠注射液10 mL,观察组静脉注射盐酸羟考酮10 mg。于气腹开始前(基础值,T 0)、气腹后1 h(T 1)、气腹后2 h(T 2)、气腹结束时(T 3)和术后24 h(T 4)测定两组去甲肾上腺素(NE)、肾上腺素(E)、血清硫酸肝素(HS)、多配体蛋白聚糖1抗体(DPT-1)和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浓度。记录两组手术时间、气腹时间、出血量。观察两组并发症(心律失常、高血压、烦躁、瘙痒、术后恶心呕吐等)发生情况,比较两组术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SA)评分。 结果:与T 0时比较,两组在T 3、T 4时HS、DPT-1、VCAM-1均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观察组HS[(15.7±4.8)μg/L]、DPT-1[(31.5±6.4)μg/L]、VCAM-1[(609.7±90.4)μg/L]在T 4时较对照组[(18.6±5.4)μg/L、(36.9±7.3)μg/L、(653.2±91.8)μg/L]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2.539、3.518、2.135,均 P<0.05)。与T 0时比较,两组在T 2、T 3时NE、E均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观察组NE[(124.6±14.5)μg/L)]、E[(106.4±11.5)μg/L)在T 2时均较对照组[(132.9±12.4)μg/L、(111.8±10.4)μg/L]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2.751、2.203,均 P<0.05)。观察组术后烦躁发生率及VSA评分均低对照组(均 P<0.05)。 结论:在腹腔镜手术患者气腹前予盐酸羟考酮10 mg静脉注射有利于抑制炎性反应,降低腹腔镜手术因气腹导致的内皮糖萼降解,减少血管内皮损伤,该研究有创新性和科学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咪达唑仑、丙泊酚和依托咪酯用于无痛胃镜检查对患者炎症应激、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咪达唑仑、丙泊酚和依托咪酯用于无痛胃镜检查对患者炎症应激、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宁波市鄞州人民医院行无痛胃镜检查的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丙泊酚+咪达唑仑进行静脉麻醉,研究组给予丙泊酚+依托咪酯+咪达唑仑进行静脉麻醉。比较两组检查前后的炎性反应指标、应激反应指标、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检查前两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t=0.389、0.755、0.106,均 P>0.05),检查后两组TNF-α、IL-6、IL-10水平均升高(均 P<0.05),且研究组TNF-α、IL-6、IL-10水平明显均低于对照组[(4.95±0.64)ng/L比(6.09±0.69)ng/L,(6.31±0.75)ng/L比(7.18±0.90)ng/L,(7.52±0.95)ng/L比(9.58±1.28)ng/L, t=7.661、4.697、8.173,均 P<0.05)]。检查前两组皮质醇(Cor)、醛固酮(ALD)、去甲肾上腺素(NE)、血管紧张素Ⅱ(AT-Ⅱ)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t=0.130、0.386、0.229、0.481,均 P>0.05),检查后两组Cor、ALD、NE、AT-Ⅱ水平均升高(均 P<0.05),且研究组Cor、ALD、NE、AT-Ⅱ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227.61±25.77)nmol/L比(273.52±35.87)nmol/L,(39.89±5.60)ng/L比(50.47±5.92)ng/L,(61.33±7.63)μg/L比(73.41±8.54)μg/L,(23.58±3.07)μg/L比(30.94±4.24)μg/L, t=6.574、8.211、6.671、8.892,均 P<0.05)。检查前两组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t=0.282、0.216、0.277,均 P>0.05),检查后对照组HR、SBP、DBP水平均下降(均 P<0.05),且研究组HR、SBP、DBP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75.22±5.80)次/min比(71.79±5.77)次/min,(83.91±4.52)mmHg比(79.55±5.14)mmHg,(128.56±6.67)mmHg比(121.68±5.02)mmHg, t=2.652、4.029、5.212,均 P<0.05]。 结论:对无痛胃镜检查患者给予丙泊酚+依托咪酯+咪达唑仑静脉麻醉,可有效减轻患者的炎性反应、应激反应,稳定血流动力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合并右肾上腺腺瘤MRI及 18F-FDG PET/CT显像1例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患者女,50岁,2周前在外院体检时腹部CT发现肝占位,否认厌油、恶心、呕吐等不适,入院后查肝功能及肿瘤标志物均正常,上腹部MRI示(图1,2):肝左内叶结节T 1加权成像(weighted imaging, WI)压脂序列呈低信号,T 2WI压脂序列呈等高混杂信号,同相位肝左叶病变呈等信号,反相位信号明显降低,增强动脉期明显强化,可见血管影,门静脉期及静脉期强化减退,仍可见强化血管影;右侧肾上腺结节T 1WI压脂序列呈稍低信号,T 2WI压脂序列呈高信号,反相位病灶局部信号降低,增强动脉期明显不均匀强化,门静脉期及静脉期强化减退。为进一步明确病变性质和分期,行 18F-FDG PET/CT(德国Siemens Biograph mCT-S 64)显像,早期相(注射 18F-FDG后60 min)示:肝左内叶可见低密度结节(图3A),CT平均值约-11 HU,其显像剂摄取明显增高,SUV max 5.9(邻近肝实质SUV max 3.1);右侧肾上腺结节(图3B)CT平均值约26 HU,其显像剂摄取明显增高,SUV max 15.0。行肝脏结节及右肾上腺结节切除术,术后病理诊断为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hepatic angiomyolipoma, HAML)合并右肾上腺皮质腺瘤(图4)。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小剂量艾司氯胺酮对髂动脉狭窄行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呼吸循环和疼痛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观察小剂量艾司氯胺酮对髂动脉狭窄老年患者行外周血管介入术时呼吸、循环功能和疼痛的影响,为艾司氯胺酮更加合理安全地应用于老年患者麻醉提供参考。方法:选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40例髂动脉狭窄老年患者,择期行球囊经皮血管腔内成型术(PTA)及支架置入术治疗,其中男33例、女7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Ⅱ~Ⅲ级,采用随机数字法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例,对照组静脉给予2 ml生理盐水,艾司氯胺酮组静脉给予艾司氯胺酮0.25 mg/kg,静脉缓慢给药(1 min内给药完毕)。患者入手术室后,动脉血压、心率趋于稳定时,收集两者的数值作为试验基础值(T0)。外科大夫扩张髂动脉狭窄前5 min,两组按试验要求给予静脉麻醉药。扩张髂动脉狭窄前5 min作为T1、前4 min为T2、前3 min为T3、第25 min为T30,以此类推一共记录25 min的血压、心率数值并分析,分别于患者入手术室后(M1)、给药后5 min(M2)、给药后10 min(M3)抽取动脉血进行血气分析。所有患者均在扩张髂动脉时采用口述评分法记录患者的疼痛程度,记录患者从扩张髂动脉开始到手术结束血管活性药物的用量。结果:对照组中,与M1时间点比较,M2时PaO 2升高( P=0.003);艾司氯胺酮组中,与M1时间点比较,M2时PaCO 2升高( P=0.011)。在T4时间点,与对照组比较,艾司氯胺酮组收缩压、舒张压升高( t=2.403、2.119,均 P<0.05);在T3时间点,与对照组比较,艾司氯胺酮组心率升高( t=0.789, P=0.007);与对照组比较,T6~T15时间点艾司氯胺酮组收缩压降低( t=3.143、2.403、2.272、3.460、2.610、2.568、2.453、2.367、2.282、2.187,均 P<0.05),T8~T16时间点艾司氯胺酮组舒张压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3.880、6.602、2.967、3.243、2.641、3.253、3.114、4.521、2.659,均 P<0.05),T7~T13时间点艾司氯胺酮组心率降低( t=2.246、3.285、3.207、2.752、2.725、2.713、2.473,均 P<0.05)。与对照组比较,艾司氯胺酮组髂动脉狭窄患者扩张痛的发生程度降低( χ2=6.140, P=0.030)。艾司氯胺酮组较对照组盐酸消旋山莨菪碱、去甲肾上腺素、艾司洛尔、尼卡地平用量较低( t=3.573、7.883、3.889、6.665, P=0.039、0.001、0.046、0.006)。 结论:小剂量艾司氯胺酮对髂动脉狭窄行PTA老年患者的呼吸抑制轻微、对循环的兴奋作用较低,同时可以减轻老年患者扩血管的刺激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