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柠檬酸及其衍生物防治肾草酸钙结石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肾草酸钙结石是泌尿系统最常见的疾病.现从影响尿液中代谢物、抑制晶体生长、改变晶体物相、调节蛋白活性、抗氧化等方面综述柠檬酸及其衍生物防治肾草酸钙结石的可能机制,为口服药物治疗肾结石的临床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高草酸尿症治疗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近年来肾结石患病率逐年增长,草酸钙结石是最常见的肾结石类型.高草酸尿症由摄入大量含草酸物质、肠道吸收草酸增加及代谢紊乱等引起,对肾脏造成严重损伤,最终引起终末期肾病.同时,草酸盐在多器官沉积可引起全身多发疾病.近年来对高草酸尿症的预防和治疗研究成为一大热点,本文结合高草酸尿症产生机制,总结了目前已有治疗及近年来针对肠道菌群、代谢途径干预、基因编辑等多种新型治疗方式,为后续研究提供新思路,并为临床工作的开展提供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短链脂肪酸对肾结石形成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6天前
肾结石发病率和复发率高,危害严重。草酸钙结石是肾结石的主要类型,成因尚未完全明确,因而目前并无很好的针对性预防策略。随着16S rRNA、宏基因及代谢组学等方法学的发展,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对疾病的影响已成为多个研究领域的热点。目前,越来越多的研究也指示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短链脂肪酸可能和肾结石的发生、发展存在密切关系。一方面,肠道菌群可影响草酸的稳态;另一方面,短链脂肪酸经肠道吸收循环到达肾脏后可参与一系列的生理病理过程,并调节相关免疫和炎症反应。本文将系统地阐述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短链脂肪酸影响肾结石形成的研究进展,并展望今后的研究方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氧化酶亚单位4在草酸钙结石患者肾乳头中的表达及其机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氧化酶亚单位4(Nox4)在草酸钙结石患者肾乳头中的表达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通过GEO数据库检索Randall钙斑芯片,按照GSE73680的样本描述,将样本分为无结石对照组(6例)和草酸钙结石组(24例)。采用GEO2R分析正常人肾乳头和草酸钙肾结石患者肾乳头组织中Nox4及成骨相关蛋白基因的表达差异变化。采用高钙处理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NRK-52E),免疫荧光技术(IF)检测Nox4的表达,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Nox4和骨形态发生蛋白(BMP-2)的表达,化学发光法测定氧化应激标志物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组间比较采用 t检验。 结果:GEO2R分析结果显示Nox4在草酸钙结石组表达升高,差异表达倍数为0.726倍( t=2.040, P<0.05),基质Gla蛋白(MGP)在草酸钙结石组表达下降,差异表达倍数为-1.228倍( t=-1.230, P>0.05),骨钙素(OCN)在草酸钙结石组表达升高,差异表达倍数为0.439倍( t=1.241, P>0.05),骨保护素(OPG)在草酸钙结石组表达升高,差异表达倍数为0.639倍( t=0.888, P>0.05),骨桥蛋白(OPN)在草酸钙结石组表达升高,差异表达倍数为1.664倍( t=1.171, P>0.05)。免疫荧光结果显示高钙处理的NRK-52E细胞中Nox4的平均荧光吸光度明显高于对照组(0.651、1.446、1.480, t=8.023、6.477, P<0.05)。Western blot显示相对于未处理的正常对照组,高钙处理的NRK-52E细胞中Nox4的表达明显增加(0.426、0.594、0.734, t=28.954、53.082, P<0.01),BMP-2表达也呈增高趋势(0.242、0.472、0.676, t=12.765、14.257, P<0.01)。此外,高钙处理NRK-52E细胞后,MDA含量增加(0.188、0.390、0.650, t=2.679、6.686, P<0.05),SOD活性下降(40.630、38.060、36.230, t=4.079、10.390, P<0.05)。 结论:Nox4在肾结石患者肾乳头中表达明显增加,Nox4介导的氧化应激可能在肾结石形成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肠道菌群在肠-肾轴中对草酸钙结石形成影响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草酸钙结石是肾结石的主要类型,其形成与草酸和钙的代谢密切相关。肠道菌群是定居在人类肠道内的正常菌群,对机体内多种代谢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既往认为肠道菌群中产甲酸草酸杆菌是草酸钙结石形成的保护因素,但近年来发现,调节机体草酸代谢的细菌不仅限于产甲酸草酸杆菌。草酸钙结石患者具有与健康人群不同的肠道菌群,其通过肠-肾轴调节草酸在机体内的代谢,影响草酸钙肾结石的形成。本文阐述草酸钙结石患者肠道菌群特点,总结肠道菌群在草酸钙结石形成中的潜在功能及未来可能的临床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湖北省荆门地区泌尿系结石成分及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湖北省荆门地区的泌尿系结石成分特征,为临床治疗和诊断提供参考。方法:选取荆门市第一人民医院、沙洋县人民医院、钟祥市人民医院和京山县人民医院四院泌尿外科于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间收治的患者资料,将符合标准的2 000例患者纳入研究,使用红外光谱法检测其结石成分,并结合患者一般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泌尿系结石患者中50~65岁人群患病率最高,为46.60%(932/2000);男性患者1297例(64.85%),为女性患者的1.85倍;其中≤12岁和>75岁患者中的男女比例比值最大,为3∶1。结石主要位于肾脏和输尿管,膀胱占比较少,尿道不常见。结石成分主要草酸钙,其次为碳酸磷灰石和尿酸类,胱氨酸和磷酸铵镁结石不常见;仅在女性患者中发现羟基磷灰石和磷酸氢钙结石(占0.5%~0.7%),同时女性磷酸铵镁成分明显比男性常见( P<0.001)。首发和复发患者结石成分占比大体相似,草酸钙结石占大部分,碳酸磷灰石结石常见,尿酸类和磷酸铵镁结石出现率不高,胱氨酸、羟基磷灰石和磷酸氢钙结石不常见。 结论:湖北省荆门地区泌尿系结石草酸钙成分和肾脏发病最为常见,男女结石部分成分存在差异,可为该地区临床针对性预防和治疗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泌尿系结石类型与高尿酸血症的相关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对结石成分进行分析,探讨泌尿系结石类型与高尿酸血症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至2017年在本院收治的437例泌尿系结石患者,按结石类型分为单纯草酸钙结石组、磷酸钙混合结石组、尿酸结石组和其他结石组。比较不同组间患者的年龄、性别、身体质量指数(BMI)、基础疾病情况、尿酸水平是否存在差异。对单因素分析中 P<0.10的影响因素进行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437例结石患者中,单纯草酸钙结石245例(56.0%),磷酸钙混合结石158例(36.2%),尿酸结石23例(5.3%),其他结石11例(2.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组间患者的年龄、尿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不同组间患者的性别、BMI、高血压和糖尿病患病情况、结石复发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与老年患者相比,青年患者的结石类型为磷酸钙混合结石和尿酸结石的OR(95%CI)分别为2.807(1.602~4.921)和0.218(0.059~0.807);中年患者的结石类型为磷酸钙混合结石的OR(95%CI)为2.193(1.269~3.789)。与正常血尿酸患者相比,高尿酸血症患者的结石类型为磷酸钙混合结石和尿酸结石的OR(95%CI)分别为0.577(0.370~0.898)和3.369(1.358~8.359)。 结论:不同结石类型的患者具有明显不同的年龄及尿酸代谢特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功能性纳米材料在肾草酸钙结石防治中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尽管肾草酸钙结石的治疗方法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但其发病率和复发率仍居高不下。功能性纳米材料是指通过物理或化学作用后的具有特定功能的纳米材料,近年来其在肾草酸钙结石治疗中的作用已得到广泛的认可。功能性纳米材料可根据用途分为纳米酶、纳米药物和纳米载体。纳米酶和纳米药物可以利用材料或药物的理化性质对肾草酸钙结石进行防治,纳米载体通过运送药物来治疗肾结石。本文旨在阐述功能性纳米材料在肾草酸钙结石防治领域中的应用,总结其抑制肾草酸钙结石形成的潜在机制,以及未来的临床治疗方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肾小管上皮细胞程序性死亡在草酸钙结石形成中的作用
编辑人员丨6天前
草酸钙结石是肾结石最主要的类型。草酸钙晶体或高草酸尿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和程序性死亡是草酸钙结石形成的关键因素。肾小管上皮细胞程序性死亡可为草酸钙晶体提供附着位点、参与构成结石成分和加剧周边组织损伤。多种细胞程序性死亡模式可同时参与损伤过程,调节其中串联点,有望达到多层级调控。本文就肾小管上皮细胞程序性死亡与草酸钙结石形成机制间的联系,以及不同的程序性死亡模式参与草酸钙结石发病机制的相关研究进行总结和探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肠道菌群移植对大鼠肾脏中草酸钙结晶的抑制作用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肠道菌群移植(FMT)对高草酸诱导的SD大鼠肾草酸钙结晶形成的影响。方法:6只雄性豚鼠给予正常豚鼠饲料喂养1个月,而后给予含5%草酸的饲料喂养,收集5%草酸饮食前及第14天的豚鼠粪便,分别记为豚鼠正常饮食(GSC)组和豚鼠高草酸饮食(GOD)组。将2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饮食(SC)组、高草酸饮食(OD)+磷酸缓冲盐溶液(PBS)灌胃组(OD+PBS组)、OD+肠道菌群移植(FMT)组和SC+FMT组。其中,SC组和SC+FMT组采用正常大鼠饲料喂养;OD+PBS组和OD+FMT组采用含5%草酸的饲料喂养;OD+FMT组和SC+FMT组大鼠给予GOD组的豚鼠粪便滤液灌胃,连续灌胃7 d。收集各组大鼠的24 h尿液及粪便。对粪便标本的16SrRNA基因进行测疗,检测大鼠及豚鼠的肠道菌群。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大鼠尿草酸含量。对各组大鼠及其肾脏称重,计算肾脏指数。对大鼠肾脏组织行HE染色观察组织学形态变化,行Pizzolato染色检测肾组织内草酸钙结晶沉积情况。结果:与GSC组相比,GOD组肠道中Muribaculaceae科、双歧杆菌科等共11个科细菌相对丰度明显增加。OD+PBS组较SC组大鼠肠道菌群的微生物多样性降低,OD+FMT组较OD+PBS组大鼠肠道菌群的微生物多样性有所恢复。SC+FMT组大鼠肠道菌群偏离了SC组,与GOD组菌群相似度增加。在OD+FMT组中,Muribaculaceae科、丹毒丝菌科及双歧杆菌科等共18个科的细菌显著富集,FMT激活了以Muribaculaceae科细菌为代表的肠道微生物网络。与SC组相比,OD+PBS组大鼠的肾脏指数明显增加(6.12±0.53与7.63±0.67, P<0.05),而OD+FMT组较OD+PBS组肾脏指数显著降低(6.53±0.64与7.63±0.67, P<0.05)。SC组、OD+PBS组及OD+FMT组大鼠的尿草酸含量分别为(0.61±0.05)、(0.89±0.04)、(0.72±0.04)μmol/ml。SC组大鼠肾脏中未见草酸钙结晶(0分),OD+PBS组中检测到较多的草酸钙结晶[(4.83±0.41)分],OD+FMT组草酸钙结晶评分[(3.17±0.75)分]较OD+PBS组更低( P <0.01)。 结论:FMT激活了大鼠肠道中以Muribaculaceae科细菌为代表的微生物网络,显著降低了OD大鼠的尿草酸排泄及肾脏草酸钙结晶沉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