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云南白药对凝血功能及抗炎症反应的作用及展望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曲焕章医生在1902年发明云南白药[1].它对外伤、手术、支气管扩张、结核、胃溃疡穿孔等多种因素引起的出血均有明显的止血效果[2],并且不增加血栓风险.除此之外,云南白药通过对血小板的功能的影响、改善微循环、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而具有抗炎症反应的作用.1云南白药对凝血功能的影响1.1止血功能与机制云南白药在发挥有效止血作用的同时并不增加血栓形成风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磁控胶囊内镜对服用肠溶阿司匹林老年患者上消化道出血风险评估的价值探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磁控胶囊内镜对评估服用肠溶阿司匹林的老年患者上消化道出血风险的价值。方法:分析2018年1月—2020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和北京安贞医院行磁控胶囊内镜检查的服用肠溶阿司匹林的老年患者临床资料,评估其上消化道出血的风险,进行评分和分组(评分≤3分者为低危组,评分>3分者为中高危组)。比较低危组和中高危组患者间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胃和十二指肠黏膜损伤的差别。结果:入选的66例患者男45例、女21例,年龄60~81岁,均服用肠溶阿司匹林,其中出血者17例。低危组( n=51)和中高危组( n=15)患者,上消化道出血发病率分别为17.6%和53.3%( P<0.001),胃溃疡发病率分别为5.9%和26.7%( P<0.001),胃黏膜损伤评分中位数分别为2.0和2.0( P=0.621),十二指肠溃疡发病率分别为2.0%和18.8%( P<0.001),十二指肠损伤评分中位数分别为1.0和1.0( P=0.936)。磁控胶囊内镜对该类患者预测上消化道出血风险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855。 结论:服用肠溶阿司匹林的老年患者上消化道出血风险评估可用于预测患者上消化道出血风险,但评分细则尚需进一步完善。中高危患者可使用磁控胶囊内镜监测阿司匹林相关上消化道黏膜损伤。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质子泵抑制剂对老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发生应激性溃疡的治疗效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分析质子泵抑制剂(PPI)预防老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发生应激性溃疡(SU)效果及影响短期死亡风险的相关因素。方法:多中心回顾性队列研究。连续性纳入2017年11月至2019年12月在北大国际医院、北京安贞医院和鄂州市中心医院诊治的老年ARDS患者200例,均为入重症监护室后48 h内应用PPI(奥美拉唑、泮托拉唑、雷贝拉唑、兰索拉唑和埃索美拉唑)预防SU的患者(PPI组),同期入院的年龄、病史和序贯器官衰竭评估(SOFA)评分类似、未应用PPI的200例老年ARDS患者为对照组,随访30 d,Kaplan-Meier生存分析和Log-rank检验比较两组的死亡风险, Cox回归分析影响死亡的相关因素,并分析不同PPI药物30 d死亡风险和有临床意义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 结果:PPI组患者PPI应用时间为(8.4±4.4)d。38.0%(76例)对照组应用H 2受体拮抗剂,时间为(8.1±5.2)d。PPI组和对照组患者30 d全因死亡风险为20.5%(41例)比23.5%(47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有临床意义上消化道出血、消化道出血、医院获得性肺炎为2.5%(5例)比7.0%(14例)、5.5%(11例)比12.5%(25例)、9.0%(18例)比4.0%(8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多因素 Cox回归分析显示,年龄>70岁( HR=1.845,95% CI:1.131~3.010, P<0.05)、动脉血氧分压<78.0 mmHg(1 mmHg=0.133 kPa, HR=2.143,95% CI:1.317~3.487, P<0.01)、SOFA评分>14分( HR=3.603,95% CI:1.741~7.456, P<0.01)和血乳酸>3.8 mmol/L( HR=2.725,95% CI:1.437~5.167, P<0.01)是影响30 d死亡风险的相关因素。与对照组患者比较,奥美拉唑、泮托拉唑、雷贝拉唑、兰索拉唑和埃索美拉唑等5种PPI的30 d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且有临床意义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均降低(均 P<0.05),5种PPI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PPI虽然对老年ARDS患者短期病死无影响,但在降低消化道出血发生的同时,增加医院获得性肺炎的发生风险。其中,高龄、低动脉血氧分压、高SOFA评分和高血乳酸是影响30 d死亡的危险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1型糖尿病合并胃溃疡毛霉菌感染1例
编辑人员丨1周前
胃肠道毛霉菌病的发病率占所有毛霉菌病的5%~13%,临床诊断困难,病死率高。本文报道1例48岁女性患者,病程1个月,以腹痛、腹胀、发热为主要表现,有1型糖尿病史,血糖控制差。患者入院后病情加重,有消化道出血表现,行胃镜检查提示胃体多发巨大溃疡,溃疡表面有白苔覆着,胃黏膜病理活检提示可见少许真菌菌丝及孢子;PAS和六胺银染色可见宽大、不规则分枝,菌丝无分隔,考虑毛霉菌感染。给予两性霉素B脱氧胆酸钠和泊沙康唑混悬液等治疗后,患者病情稳定出院。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瑞巴派特致溶血性黄疸
编辑人员丨1周前
1例64岁男性患者因头晕、便血行胃镜检查,结果示胃溃疡并出血,胃镜术后给予注射用泮托拉唑钠、当归补血口服液及对症支持治疗,患者逐渐好转,无呕血及黑便。实验室检查示总胆红素(TBil)9.9 μmol/L,直接胆红素(DBil)4.6 μmol/L。4 d后加用瑞巴派特0.1 g口服、3次/d。次日晨患者出现酱油色尿,全身皮肤及巩膜黄染,总胆红素81.4 μmol/L,直接胆红素8.9 μmol/L,乳酸脱氢酶(LDH)1 448 U/L。考虑为溶血性黄疸,可能与瑞巴派特有关,停用该药,其余药物继续治疗,并给予碳酸氢钠1g口服、3次/d碱化尿液及补液等治疗。2 d后患者尿色较前变浅,全身皮肤黏膜及巩膜黄染消退,实验室检查示总胆红素43.1 μmol/L,直接胆红素11.2 μmol/L,LDH 842 U/L。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2 054例儿童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点及病因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儿童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点及病因,以达到优化诊疗的目的。方法:对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昆明市儿童医院2 054例消化道出血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 054例消化道出血患儿中,男1 274例,女780例,男女之比为1.6∶1;<3.0岁647例(31.5%),3.0~5.9岁488例(23.8%),6.0~8.9岁413例(20.1%),9.0~11.9岁281例(13.7%),≥12岁225例(11.0%);上消化道出血991例,下消化道出血1 063例。引起儿童上消化道出血的前三位病因为急慢性胃炎/胃溃疡、过敏性紫癜和全身严重感染;引起儿童下消化道出血的前三位病因为肠息肉、过敏性紫癜和食物蛋白过敏性结直肠炎。引起消化道出血的罕见病有黑斑息肉综合征、门静脉海绵样变性、Bartter综合征、系统性红斑狼疮、Budd-Chiari综合征、环形胰腺、Reye综合征、Klippel-Trenaunay综合征、Evans综合征、肛周血管扩张症等。结论:消化道出血是儿科的常见病,随着年龄的增长,消化道出血患儿的比例下降。不同年龄阶段导致上下消化道出血的主要病因不同,除注意常见的病因外,对于罕见病导致的消化道出血应该提高警惕和认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食管癌术后胸腔胃溃疡伴假性动脉瘤破裂导致消化道出血一例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回顾性分析1例食管癌术后胸腔胃溃疡伴假性动脉瘤破裂导致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急诊行胃镜检查明确出血部位后,因溃疡面积较大在内镜下止血困难,遂行介入栓塞治疗,预后良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发生延迟性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发生延迟性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2017年11月至2020年5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73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病人的临床病理资料;男107例,女66例;年龄为(61±11)岁。病人均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术后消化道出血采用非手术治疗或手术治疗。观察指标:(1)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消化道出血及治疗情况。(2)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发生延迟性消化道出血的影响因素分析。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 x±s表示,计数资料以绝对数或百分比表示。单因素分析采用 χ2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 结果:(1)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消化道出血及治疗情况:173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病人中,15例术后发生消化道出血,其中2例为早期消化道出血,13例为延迟性消化道出血。13例延迟性消化道出血病人中,3例为轻度出血,10例为重度出血;4例为胃黏膜病变出血,3例为胃溃疡出血,3例为胃肠吻合口出血,2例为胆肠吻合口出血,1例为胆管动静脉瘘出血。13例延迟性消化道出血病人中,4例行内科保守治疗,4例行介入治疗,3例行内镜治疗,2例行手术治疗。13例延迟性消化道出血病人中,12例治愈,1例死亡。(2)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发生延迟性消化道出血的影响因素分析: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白蛋白、总胆红素、胰瘘、胃溃疡病史是影响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发生延迟性消化道出血的相关因素( χ2=7.888、6.555、4.252、6.253, 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总胆红素>200 μmol/L、胰瘘、胃溃疡病史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发生延迟性消化道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优势比=4.122、4.290、5.267,95%可信区间为1.009~16.844、1.149~16.022、1.195~23.221, P<0.05)。 结论:总胆红素>200 μmol/L、胰瘘、胃溃疡病史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发生延迟性消化道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以难治性胃巨大溃疡伴反复出血为表现的巨细胞病毒胃炎
编辑人员丨1周前
难治性溃疡在消化内科并不少见,明确病因是成功治疗的关键。报告1例以难治性胃巨大溃疡伴反复出血、高热、严重营养不良为主要临床表现,既往有结核性胸膜炎和自身免疫性角膜炎病史,经多学科协作和外科手术确诊为巨细胞病毒胃炎并最终治愈的罕见病例。通过分析难治性胃溃疡的诊治思路和巨细胞病毒胃炎的临床特点,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内镜下治疗儿童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分析儿童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NVUGIB)的临床和内镜表现,评估内镜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5月至2018年4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消化科收治的NVUGIB患儿56例,入院后经过内镜止血治疗,分为呕血组(8例)、黑便组(31例)、呕血+黑便组(17例),对各组血红蛋白水平、输血率、幽门螺杆菌感染率、出血来源、镜下分级、止血方式及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并与国内外研究进行比较。结果:在血红蛋白水平方面,呕血组为(92.00±25.66) g/L,黑便组为(70.29±19.08) g/L,呕血+黑便组为(65.12±12.62) g/L,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363.301, P<0.01);在输血率方面,呕血组为25.00%(2/8例),黑便组74.19%(23/31例),呕血+黑便组为94.12%(16/17例),3组间输血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13.286, P=0.002)。幽门螺杆菌感染共计50例(89.28%),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2.315, P=0.314)。在出血来源方面,十二指肠球部溃疡45例(80.35%),其次为胃溃疡8例(14.28%)、胃十二指肠复合溃疡3例(5.35%),其中消化道重度出血25例(44.64%)。Forrest分级Ⅰa 2/56例[3.57%,再出血2/2例(100%)]、Ⅰb 10/56例[17.85%,再出血2/10例(20%)]、Ⅱa 3/56例(5.35%)、Ⅱb 4/56例(7.14%)、Ⅱc 2/56例(3.57%)、Ⅲ35/56例(62.5%)。采用注射止血48例(85.71%),钛夹止血2例(3.57%),注射+钛夹止血2例(3.57%),注射+钛夹+电凝止血2例(3.57%),注射+手术止血2例(3.57%),其中首次内镜止血成功52例(92.85%),二次止血成功2例(3.57%),外科手术2例(3.57%)。 结论:在需要内镜止血的NVUGIB患儿中,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是主要出血来源,幽门螺杆菌是主要病因,黑便患儿更容易出现严重出血,输血率更高。内镜是NVUGIB患儿首选诊断及治疗方式,Forrest分级Ⅰa、Ⅰb级镜下联合止血效果更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