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在消化内镜治疗后复发的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分析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NVUGIB)患者在接受消化内镜治疗后复发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20例接受消化内镜治疗的NVUGIB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的复发情况将患者分为复发组与无复发组,对影响复发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在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复发组与无复发组在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但在Forrest分级、血红蛋白水平、血小板计数、消化性溃疡、休克、饮食不当、过早下床活动、便秘、后续质子泵抑制剂等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表明,Forrest分级为Ⅰa级、血红蛋白水平<100 g/L、血小板计数<100×10 9/L、有消化性溃疡、有休克、有饮食不当、有过早下床活动、有便秘、后续质子泵抑制剂缺乏是导致NVUGIB患者复发的危险因素(均 P<0.05)。 结论:临床上应根据影响NVUGIB患者消化内镜治疗后复发的危险因素,采取针对性的预防对策。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老年人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大出血的内镜治疗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老年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实施内镜治疗的方法及其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9月我院收治的老年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86例,均在内镜下行止血治疗,分为观察组45例(内镜下止血治疗联合生长抑素治疗)和对照组41例(仅接受内镜下止血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评估。结果:观察组患者即时止血率95.6%(43/45),明显高于对照组80.5%(33/41);观察组患者1周内再出血率11.1%(5/45),明显低于对照组29.3%(12/4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χ2=4.740、4.460, P=0.030、0.035)。观察组患者治疗期间发生心律失常、多脏器功能衰竭以及死亡者分别为1例、0例、0例,对照组患者分别为4例、2例、1例;观察组并发症的发生率2.2%(1/45),明显低于对照组17.1%(7/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5.608, P=0.018)。 结论:采用内镜方式联合生长抑素对老年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进行治疗,不仅可取得满意的止血效果,同时可降低患者再出血发生率,对于减轻患者痛苦、保障其生命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中国儿童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诊治指南(2024)
编辑人员丨2天前
消化道出血是儿童常见的疾病之一,急危重症者可危及患儿生命。而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ANVUGIB)是儿童消化道出血的主要原因。为了进一步规范儿童ANVUGIB的诊断和治疗,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消化学组、国家儿童健康与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儿童消化疾病诊治协同创新联盟及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组织相关专家,在充分评价现有相关文献证据的基础上制订了“中国儿童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诊治指南(2024)”,以提高儿童ANVUGIB的诊疗水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β受体阻滞剂对肝硬化伴临床显著性门静脉高压无或小食管静脉曲张一级预防的Meta分析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肝硬化可导致门静脉高压,其并发症以胃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最为常见。肝硬化合并大食管静脉曲张患者使用非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non-selective beta-blocker,NSBB)进行一级预防的效果是显著的。然而,肝硬化伴临床显著性门静脉高压(clinically significant portal hypertension,CSPH)无或小食管静脉曲张患者是否可以使用NSBB进行一级预防尚存在争议。本研究探究NSBB是否适用于肝硬化伴CSPH无或小食管静脉曲张的一级预防。方法:从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SinoMed、CNKI、万方数据库中检索各数据库建库至2020年12月12日的相关文献,搜集所有关于NSBB用于肝硬化伴CSPH无或小食管静脉曲张一级预防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按照所制定的纳入与排除标准严格筛选文献,采用比值比(odds ratio, OR)及95%可信区间(cofidence interval, CI)合并效应量。主要结局指标为:食管静脉曲张发展、首次上消化道出血;次要结局指标为:死亡(最长平均随访时间约5年)、不良事件(药物不良反应等)。 结果:共纳入9篇RCT文献,1 396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安慰剂比较,NSBB显著降低肝硬化伴CSPH无或小食管静脉曲张进展为大食管静脉曲张的发生率( OR=0.51,95% CI:0.29~0.89, P=0.02)、死亡率(最长平均随访时间约5年)( OR=0.64,95% CI:0.44~0.92, P=0.02),两组首次上消化道出血率无明显差异( OR=0.82,95% CI:0.44~1.52, P=0.53),NSBB组不良事件发生率则高于安慰剂组( OR=1.74,95% CI:1.27~2.37, P=0.005)。 结论:肝硬化伴CSPH无或小食管静脉曲张患者,使用NSBB虽然不能降低首次上消化道出血率,且增加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但其可延缓胃食管静脉曲张的进展,并降低患者的死亡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急诊胃镜检查对急性非静脉曲张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评估
编辑人员丨2天前
非静脉曲张上消化道出血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急诊行胃镜检查对及时明确出血部位和病因意义重大。本研究回顾性选择在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198例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根据发病至胃镜检查的时间分为择期和急诊胃镜组两组。比较两组临床综合疗效发现,急诊胃镜组病因诊断率、出血控制后1周内和1个月再出血率、住院时间、输血量、住院费用均优于择期胃镜组[91.3%(94/103)比81.8%(77/95)、6.8%(7/103)比23.2%(22/95)、5.8%(6/103)比20.0%(19/95)、9.50 d(8.82 d, 10.18 d)比10.75 d(10.06 d, 11.43 d)、286.27 mL(204.19 mL, 368.36 mL)比484.21 mL(366.16 mL, 602.26 mL)、10 340.65元(9 526.03元,11 155.27元)比11 644.64元(10 638.25元,12 651.02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χ2=4.375、10.583、9.001, Z=-2.754、-2.445、-2.404, P均<0.05)。总之,急性非静脉曲张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急诊行胃镜检查可以获得良好的疗效,应在临床上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胃镜腹腔镜序贯疗法治疗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临床疗效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胃镜"三明治"注射治疗序贯腹腔镜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1年3月至2019年10月嘉兴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52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合并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男33例,女19例;年龄为(63±9)岁,年龄范围为41~83岁。52例患者中,31例行胃镜"三明治"注射治疗序贯腹腔镜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设为序贯组;21例行腹腔镜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设为腹腔镜组。观察指标:(1)手术情况。(2)并发症情况。(3)治疗后胃底曲张静脉的变化情况。(4)随访情况。采用电话与门诊方式进行随访,了解患者生存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19年12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 ± 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 t检验;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 M(范围)表示,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以绝对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 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等级资料采用非参数秩和检验。 结果:(1)手术情况:序贯组和腹腔镜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序贯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分别为(112±16)min、(57±11)mL;腹腔镜组患者上述指标分别为(103±14)min、(55±9)mL,两组患者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t=0.963,1.052, P>0.05)。(2)并发症情况:序贯组患者中11例发生并发症,其中围术期出血1例、术后消化道再出血2例、腹腔积液4例、门静脉血栓4例,无死亡患者;腹腔镜组患者中16例发生并发症,其中围术期出血2例、术后消化道再出血6例、腹腔积液4例、门静脉血栓4例,死亡3例。两组患者围术期出血、腹腔镜积液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门静脉血栓、死亡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χ2=0.082,0.082, P>0.05);两组患者术后消化道再出血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序贯组术后消化道再出血患者经胃镜治疗后痊愈;腹腔积液患者予低盐饮食联合利尿剂治疗后消退;并发门静脉血栓患者予小剂量华法林治疗后成功溶栓。6例腹腔镜组术后消化道再出血患者,3例经胃镜治疗后痊愈,3例未能及时抢救死亡;腹腔积液患者予低盐饮食加利尿剂治疗后消退;并发门静脉血栓患者予小剂量华法林治疗后成功溶栓。(3)治疗后胃底曲张静脉的变化情况:术后6个月,31例序贯组患者均未见胃底静脉曲张;21例腹腔镜组患者15例未见胃底静脉曲张,3例发生明显胃底静脉曲张,3例发生严重胃底静脉曲张。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Z=-3.128, P<0.05)。术后12个月,31例序贯组患者中29例未见胃底静脉曲张,2例发生明显胃底静脉曲张;21例腹腔镜组患者中13例未见胃底静脉曲张,3例发生明显胃底静脉曲张,5例发生严重胃底静脉曲张。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Z=-2.933, P<0.05)。序贯组明显胃底静脉曲张患者予胃镜治疗后胃底曲张静脉消失;腹腔镜组明显和严重胃底静脉曲张患者中1例并发消化道大出血死亡,其余患者予胃镜治疗后胃底曲张静脉消失。(4)随访情况:52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8年,中位随访时间为4年。31例序贯组患者和18例腹腔镜组患者生存。 结论:胃镜"三明治"注射治疗序贯腹腔镜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曲张静脉复发率、再出血率较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伴门静脉海绵样变的疗效分析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治疗伴门静脉海绵样变(CTPV)的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GVB)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接受TIPS治疗、伴(CTPV组)或不伴(非CTPV组)CTPV的肝硬化EGVB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CTPV组和非CTPV组患者的手术技术成功率、支架通畅率、上消化道再出血率、肝性脑病发生率和生存率等。采用独立样本 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卡方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 结果:共筛选出37例行TIPS治疗且伴CTPV的肝硬化EGVB患者,其中10例(27.0%)患者TIPS术中门静脉穿刺失败而转内镜下治疗,技术成功率为73.0%;行TIPS治疗但不伴CTPV的肝硬化EGVB患者共460例,其中18例(3.9%)患者TIPS失败,技术成功率为96.1%。按照1∶2进行倾向性匹配,共54例患者被纳入非CTPV组。CTPV组患者TIPS治疗后门静脉压力从(28.9±5.1) mmHg(1 mmHg=0.133 kPa)降至(18.8±4.5) 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7.122, P<0.01)。中位随访时间(范围)为33个月(1~66个月),CTPV组和非CTPV组的1年累积支架通畅率(75.0%比86.8%)、上消化道再出血率(21.0%比10.0%)、肝性脑病发生率(34.8%比22.2%)和生存率(80.7%比88.9%)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均>0.05)。 结论:伴CTPV的肝硬化EGVB患者行TIPS治疗安全、有效,且不增高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远期病死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老年住院患者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相关因素研究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院内发生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NVUGIB)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研究,选取2018年1月1日至2019年1月1日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住院治疗的1 085例老年患者病历资料,根据是否于住院期间发生NVUGIB分为出血组173例和对照组912例,将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年龄、性别、吸烟、饮酒)、患病情况、用药情况及实验室检验情况进行比较分析,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NVUGIB的相关因素。结果:两组患者的年龄、吸烟、饮酒、消化性溃疡病史、肿瘤病史、冠心病病史、心房颤动病史、脑卒中、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急性呼吸衰竭病史以及使用抗凝抗血小板药物、非甾体类抗炎药物、糖皮质激素药物和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国际凝血酶原标准化比值(INR)、D-二聚体、三酰甘油、白蛋白、糖化血红蛋白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肿瘤病史( OR=1.552、95% CI:1.028~2.344)、消化性溃疡病史( OR=4.797、95% CI:2.263~10.165)、HP感染( OR=7.199、95% CI:1.825~28.571)、急性呼吸衰竭病史( OR=2.977、95% CI:1.314~6.757)、使用抗凝抗血小板药物( OR=2.715、95% CI:1.769~4.167)、INR延长( OR=21.314、95% CI:2.321~195.727)、白细胞计数升高( OR=10.370、95% CI:6.521~16.493)、低白蛋白血症( OR=1.970、95% CI:1.304~2.976)是老年患者院内发生NVUGIB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老年患者在住院期间应关注其肿瘤、消化性溃疡、HP感染及急性呼吸衰竭病史情况,结合患者INR延长、白细胞计数升高、低白蛋白血症以及使用抗凝抗血小板药物等情况,警惕院内发生NVUGIB,早期评估、干预可降低老年患者院内出血的发生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血尿素氮/白蛋白比值在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预后中的价值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血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与白蛋白(Albumin) (B/A)比值在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acute non-variceal upper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ANVUGIB)患者预后中的价值。方法:前瞻性收集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急诊入院的上消化道出血(upper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 UGIB)患者1 120例,最终入选449例符合条件的ANVUGIB患者,记录患者的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及内镜结果,比较30 d存活组和死亡组的数据。结果:存活组和死亡组在年龄、平均动脉压、脉率、白蛋白、总蛋白、血尿素氮、血糖水平、GBS、Rockall、AIMS65评分及血尿素氮/白蛋白(B/A)比值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5),死亡组B/A比值明显高于存活组[(24.9 ± 16.4) vs. (9.0 ± 8.6) mg/g, P<0.001]。ROC曲线分析显示B/A比值预测30 d死亡的最佳临界值为32.08 mg/g(敏感度0.776,特异度0.823), B/A比值≥32.08 mg/g者与B/A <32.08 mg/g者30 d预后的Kaplan-Meier生存曲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 Rank 32.229, P<0.001)。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B/A比值(≥32.08 mg/g)是ANVUGIB患者30 d死亡的独立预测因素( OR 4.87,95% CI 1.94~6.85, P<0.001)。B/A比值、GBS、Rockall和AIMS65评分预测30 d死亡的受试者工作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55 (95%CI 0.807~0.902),0.849(95% CI 0.796~0.901)、0.657(95% CI 0.576~0.737)、0.828(95% CI 0.774~0.883)。 结论:B/A比值可作为ANVUGIB患者30天死亡预测的简单有效的预后预测指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靶向免疫治疗对晚期肝癌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内镜治疗后再出血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既往靶向免疫治疗停用后是否增加晚期肝癌合并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内镜治疗后的再出血风险。方法:采取回顾性队列研究,纳入2020年3月1日至2022年3月1日因上消化道出血就诊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的晚期肝癌患者,均经内镜检查诊断为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并行内镜下治疗。收集患者临床资料,根据出血前是否接受靶向免疫治疗,分为靶免组和非靶免组;随访观察6个月,评价患者再出血和生存情况。结果:共纳入55例患者,其中24例既往接受靶向免疫治疗,31例未接受过靶向免疫治疗。两组患者在性别分布、病因、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等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靶免组年龄小于非靶免组,纤维蛋白原水平高于非靶免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02、0.017)。靶免组和非靶免组患者的6个月再出血率(20.83% vs 22.58%, P=0.269)、6个月病死率(45.83% vs 29.03%, P=0.19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进一步的Cox回归多因素分析发现,Child-pugh分级是影响晚期肝癌食管胃静脉曲张患者6个月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 HR=2.64, P=0.009)。 结论:靶向免疫治疗停药后不增加晚期不可切除肝癌患者食管胃静脉曲张内镜治疗后的再出血率。Child-pugh分级是晚期肝癌患者出血后6个月生存的影响因素,且肝功能越差,生存期越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