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平胃胶囊对肝郁脾虚型反流性食管炎大鼠食管黏膜炎症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 研究平胃胶囊对反流性食管炎模型大鼠核因子κB(NF-κB)/p65相关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食管十二指肠侧侧吻合术+饥饱失常+夹尾刺激制备大鼠肝郁脾虚型反流性食管炎模型.将大鼠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平胃胶囊组(低、中、高剂量)、枳术宽中胶囊组、莫沙必利组,每日2次,共4周.镜下及肉眼观察评价食管的组织病变,ELISA法、Western Blot、Rt-qPCR法检测相关因子的表达水平.结果 平胃胶囊可显著改善模型大鼠食管的黏膜炎症,降低血清中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IL-6及食管组织中NF-κB抑制蛋白激酶β(IKKβ)、p65、环氧化酶2蛋白的水平,升高NF-κB抑制蛋白α(IKBα)表达.结论 平胃胶囊通过抑制胃组织中IKKβ/IκBα/NF-κB通路,降低血清中炎症因子的水平,减轻慢性胃炎大鼠的胃黏膜损伤.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G1期和G2期胃神经内分泌肿瘤的内镜联合血清学诊断策略及内镜下治疗疗效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G1、G2期胃神经内分泌肿瘤(G-NENs)内镜联合血清学诊断策略,评价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和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的安全性及治疗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2011年1月至2023年10月住院行内镜下治疗的全部连续100例G-NENs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倾向性评分匹配(PSM)前后EMR组与ESD组病灶的临床病理特征及治疗疗效。结果:100例G-NENs患者,中位年龄54岁。29例术前完善了内镜联合血清学检查,其中血浆嗜铬粒蛋白A异常升高24例(82.8%)。内镜联合血清学诊断策略对自身免疫性萎缩性胃炎的诊断准确率可达到100.0%(22/22)。共纳入G-NENs病灶235个,ESD组84个,EMR组151个。ESD组病灶中位长径(5.0 mm,范围0.4~15.0 mm)大于EMR组(2.0 mm,范围0.1~15.0 mm; P<0.001),ESD组病理分级为G2(23.8%,20/84)、浸润深度达黏膜下层(78.6%,66/84)、T分期为T2期(15.5%,13/84)的病变也均多于EMR组[分别为1.3%(2/151)、51.0%(77/151)和0.7%(1/151),均 P<0.001]。经过PSM两组成功匹配了49对病灶。PSM后,ESD组和EMR组的整块切除率[分别为100.0%(49/49)和100.0%(49/49)]、完整切除率[分别为93.9%(46/49)和100.0%(49/49)]和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0(0/49)和4.1%(2/49)]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ESD组和EMR组所有病灶均未发现切除原部位的复发及远处转移。 结论:内镜联合血清学诊断策略可以提高对G1、G2期G-NENs及其背景黏膜的诊断准确率。内镜下切除手术(EMR和ESD)对于G1、G2期G-NENs来说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胃癌患者行远端胃切除术后不同消化道重建方式的荟萃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运用荟萃分析方法系统评价胃癌患者在行远端胃切除术后,Roux-en-Y相对于Billroth Ⅰ或Billroth Ⅱ的消化道重建方式,何种方法患者获益较大。方法:系统性检索Pubmed、Embase、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和维普数据网从建库至2019年8月18日相关文献,严格筛选关于胃癌患者行远端胃切除术后,Roux-en-Y对比Billroth Ⅰ或Billroth Ⅱ的消化道重建方式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应用Revman 5.3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研究的指标包括手术相关指标和术后相关结局。结果:系统地检索出783篇相关文献,经严格筛选,最终符合纳入标准的有6篇临床随机对照研究,包含954例患者。荟萃分析结果显示,Billroth Ⅰ和Roux-en-Y比较,手术时间Billroth Ⅰ明显短于Roux-en-Y(加权均数差 MD=-37.60,95 %CI:-50.79~-24.40, P<0.001),术中出血Billroth Ⅰ明显少于Roux-en-Y(加权均数差 MD=-21.64,95 %CI:-32.20~-11.07, P<0.001),胃排空延迟发生例数Billroth Ⅰ显著少于Roux-en-Y( RR=0.52,95 %CI:0.31~0.86, P=0.01),而胆汁反流( RR=8.17,95 %CI:2.21~31.53, P=0.002)、残胃炎( RR=1.75,95 %CI:1.43~2.14, P<0.000 01)发生例数Billroth Ⅰ显著多于Roux-en-Y,其余结局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illroth Ⅱ和Roux-en-Y比较,手术时间Billroth Ⅱ明显短于Roux-en-Y(加权均数差 MD=-19.73,95 %CI:-32.82~-6.64, P=0.003),而胆汁反流( RR=17.63,95 %CI:4.50~69.02, P<0.001)、残胃炎( RR=1.94,95 %CI:1.15~3.26, P=0.01)、反流性食管炎( RR=3.13,95 %CI:1.31~7.45, P=0.01)发生例数Billroth Ⅱ显著多于Roux-en-Y,其余结局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行远端胃切除术的胃癌患者,Roux-en-Y的消化道重建方式相对于Billroth Ⅰ和Billroth Ⅱ,手术时间较长,但有较低的胆汁反流、残胃炎发生率,术后生活质量较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活血化瘀、健脾疏肝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胃络瘀阻证的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评价活血化瘀、健脾疏肝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胃络瘀阻证的疗效。方法:随机对照试验设计。将符合入选标准的2018年1月-2021年1月本院患者6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34例。对照组予抑酸、保护胃黏膜对症治疗,观察组予活血化瘀、健脾疏肝法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12周。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中医症状评分,采用ELISA法检测胃蛋白酶原Ⅰ(PGⅠ)、胃蛋白酶原Ⅱ(PGⅡ)水平,计算PGⅠ/PGⅡ比值。行胃镜活检,观察胃部黏膜肠上皮化生、腺体萎缩的变化,评价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5.3%(29/34)、对照组为58.8%(20/34),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9.35, P=0.030)。观察组治疗后胃脘痛、痞满积分低于对照组( t值分别为2.97、3.80, 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PGⅠ[(76.21±17.35)mg/L比(66.80±18.77)mg/L, t=2.15]水平及PGⅠ/PGⅡ[(4.67±0.99)比(3.90±1.25), t=2.81]比值高于对照组( P<0.05),PGⅡ[(16.36±1.85)mg/L比(17.42±2.05)mg/L, t=2.24]水平低于对照组( P<0.05)。与同组治疗前比较,观察组治疗后肠上皮化生明显改善或逆转( χ2=20.67, P<0.01),腺体萎缩情况明显改善或逆转( χ2=9.33, P=0.030)。 结论:活血化瘀、健脾疏肝法可逆转慢性萎缩性胃炎胃络瘀阻证患者的癌前病变,预后较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甘海胃康胶囊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前瞻性、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甘海胃康胶囊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多中心、优效性临床研究设计,于2018年3月至2020年4月,从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上海长海医院)、黑龙江省中医院、天津市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7个三级甲等医院中,选择以消化不良症状就诊的门诊患者324例,经内镜和病理检查诊断为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符合FD罗马Ⅳ诊断标准。受试者按照1∶1比例随机分为甘海胃康组和安慰剂组,甘海胃康组给予甘海胃康胶囊,安慰剂组给予甘海胃康胶囊模拟剂,两组患者用药方法均为餐前口服,2.4 g/次、3次/d,疗程均为4周。主要疗效指标为4周后的临床总有效率,次要疗效指标为上腹痛、上腹部烧灼感、餐后饱胀不适、早饱感的症状评分变化情况,安全性评价指标包括实验室检查和不良事件等。采用卡方检验和Wilcoxon秩和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320例FD患者纳入全分析集,其中甘海胃康组161例,安慰剂组159例,共298例患者纳入符合方案集(PPS),甘海胃康组和安慰剂组各149例。全分析集和PPS分析均显示,甘海胃康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安慰剂组[分别为84.5%(136/161)比44.0%(70/159)和83.9%(125/149)比46.3%(69/14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χ2=57.07、46.32,均 P<0.001)。全分析集和PPS分析均显示,甘海胃康组主要症状总评分治疗前后差值和各单项症状(上腹痛、上腹部烧灼感、餐后饱胀不适、早饱感)评分治疗前后差值均高于安慰剂组[全分析集:10分(7分,14分)比5分(3分,11分)、3分(2分,4分)比2分(0分,3分)、2分(0分,4分)比1分(0分,3分)、3分(1分,4分)比2分(1分,3分)、2分(0分,4分)比1分(0分,3分)。PPS:10分(7分,13分)比5分(3分,11分)、3分(2分,4分)比2分(0分,3分)、2分(0分,4分)比1分(0分,2分)、3分(1分,4分)比2分(1分,3分)、2分(0分,4分)比1分(0分,3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全分析集: Z=5.80、5.91、3.19、3.72、3.30;PPS: Z=5.14、5.11、2.86、3.21、2.84;均 P<0.01)。全分析集和PPS分析均显示,甘海胃康组主要症状总改善率和各单项症状(上腹痛、上腹部烧灼感、餐后饱胀不适、早饱感)改善率均高于安慰剂组[全分析集:77.8%(54.6%,91.3%)比42.9%(28.6%,61.5%)、100.0% (60.0%,100.0%)比50.0% (25.0%,60.0%)、100.0% (50.0%,100.0%)比50.0% (25.0%,100.0%)、71.4% (33.3%,100.0%)比41.4%(25.0%,66.7%)、100.0% (50.0%,100.0%)比50.0% (20.0%,100.0%)。PPS:77.8% (54.2%,89.5%)比44.0% (28.6%,65.0%)、100.0% (60.0%,100.0%)比50.0% (25.0%,100.0%)、100.0% (50.0%,100.0%)比50.0% (25.0%,100.0%)、71.4% (33.3%,100.0%)比46.4% (25.0%,66.7%)、100.0% (50.0%,100.0%)比50.0% (20.0%,1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全分析集: Z=8.60、7.72、4.98、4.24、5.61;PPS: Z=7.90、7.03、4.49、3.88、4.83;均 P<0.001)。治疗2周后,甘海胃康组主要症状总评分,以及单项症状上腹痛、上腹部烧灼感、早饱感症状评分与治疗前评分差值均高于安慰剂组[5.0分(3.0分,8.0分)比4.0分(2.0分,6.0分)、2.0分(1.0分,2.0分)比2.0分(0.0分,2.0分)、1.5分(0.0分,2.0分)分比1.0分(0.0分,2.0分)、1.5分(0.0分,2.0分)比1.0分(0.0分,2.0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Z=2.95、3.44、2.43、2.79,均 P<0.05)。甘海胃康组与安慰剂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0.6%(1/163)比0(0/15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甘海胃康胶囊治疗FD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安慰剂,且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基于注意力机制网络的多实例学习框架实现慢性胃炎多项病理指标的自动识别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应用注意力机制网络的多实例学习(Attention-MIL)框架技术,实现慢性胃炎多项指标的自动识别。方法:收集2018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诊断为胃炎活检病例1 015例和上海市浦东医院诊断为胃炎活检病例115例,所有病理切片经扫描仪进行数字化处理,转化为全载玻片成像(whole slide imaging,WSI),WSI标签依据胃炎病理报告,包含活动性、萎缩和肠化3项指标。所有的WSI分为训练集、单一测试集、混合测试集和外部测试集,Attention-MIL模型在3个测试集上评价自动识别的准确性。结果:Attention-MIL模型在240例WSI单一测试集上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值分别为:“活动性”0.98,“萎缩”0.89,“肠化”0.98,3项指标的平均准确率为94.2%。模型在117例WSI混合测试集上的AUC值分别为:“活动性”0.95,“萎缩”0.86,“肠化”0.94,3项指标的平均准确率为88.3%。模型在115例WSI外部测试集上的AUC值分别为:“活动性”0.93,“萎缩”0.84,“肠化”0.90,3项指标的平均准确率为85.5%。结论:在慢性胃炎的人工智能辅助病理诊断中,Attention-MIL模型的诊断准确性非常接近病理医师的诊断结果,这种弱监督下的深度学习模式适于病理人工智能技术的实际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胃癌患者血浆外泌体hsa_circ_0022417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血浆外泌体环状RNA(circRNA)hsa_circ_0022417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临床明确诊断胃癌初诊患者60例,慢性胃炎患者30例(疾病对照组)和同期健康体检者30名(健康对照组),分别检测各组血浆外泌体中hsa_circ_0022417的表达水平以及血清CEA、CA19-9的表达。采用ROC曲线评价各项指标诊断胃癌效能。分析血浆外泌体hsa_circ_0022417的表达与胃癌患者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胃癌组血浆外泌体hsa_circ_0022417的相对表达水平高于慢性胃炎组和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89±0.15)比(0.93±0.08)比(0.75±0.07), F=9.96, P<0.05]。胃癌组织中hsa_circ_0022417的表达水平高于癌旁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78±0.24)比(1.18±0.11), t=6.08, P<0.05],并且其表达水平与血浆外泌体表达水平呈正相关( r=0.72, 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浆外泌体hsa_circ_0022417、血清CEA、CA19-9单指标诊断胃癌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9、0.68和0.66,3种指标联合检测诊断胃癌的曲线下面积为0.86。血浆外泌体hsa_circ_0022417的相对表达量与肿瘤大小( χ2=6.42, P<0.05)、分化程度( χ2=5.83, P<0.05)、临床分期( χ2=7.14, P<0.01)及淋巴结转移( χ2=5.17, P<0.05)均有关。 结论:外泌体hsa_circ_0022417在胃癌患者血浆中高表达,对临床胃癌辅助诊断和早期筛查具有重要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2022中国幽门螺杆菌感染治疗指南
编辑人员丨6天前
幽门螺杆菌感染是一种感染性疾病,全球感染率高达50%,其与消化不良、胃炎、消化性溃疡和胃癌的发生密切相关。根除幽门螺杆菌可有效控制相关疾病进展,降低相关疾病发生风险。然而,全球抗生素耐药率的升高使幽门螺杆菌感染根除效果面临巨大挑战。虽然幽门螺杆菌感染率在发达国家逐渐下降,但在发展中国家仍居高不下,造成了沉重的公共卫生负担。本指南的制定旨在为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根除治疗提供指导。本临床实践指南按照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制定流程,采用国际公认的推荐等级的评估、制定与评价(GRADE)系统评估证据质量,并利用证据到决策框架制定临床推荐意见,既减小偏倚,又提高临床实践指南制定过程的透明性。使用国际实践指南报告规范(RIGHT)声明和临床指南研究与评价系统Ⅱ(AGREE Ⅱ)作为报告和行为指南,以确保其完整性和透明度。本临床实践指南包含12项关于幽门螺杆菌感染根除治疗的建议;值得强调的是,铋剂安全、有效、价格低廉,本临床实践指南推荐铋剂四联方案成为幽门螺杆菌感染根除治疗的首选。在幽门螺杆菌感染初次经验性根除治疗中,高剂量双联方案与铋剂四联方案疗效相当。本临床实践指南中的12项建议是在考虑患者的价值偏好、资源的可及性、根除方案可行性和可接受性的基础上形成,这些建议也适用于与中国具有相似抗生素耐药模式的地区,以及具有类似社会经济水平的国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基于动物实验文献探析慢性萎缩性胃炎用药规律及作用通路、分子靶标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中医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用药规律及作用的信号通路、分子靶标分布。方法:检索2010年1月1日-2022年5月31日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重庆维普)、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PubMed及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有关中医药治疗CAG模型大鼠的基础研究文献。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对文献进行筛选和评价,对最终纳入文献中实验方药的药物组成、选用的信号通路及分子靶标等信息进行整理并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304篇,涉及复方118个,包含中药174味,其中高频药物有白术、甘草、莪术等;常用药对有白芍-甘草、白花蛇舌草-莪术、白术-甘草等;高置信度关联规则有黄连-党参-半夏、黄连-甘草-半夏、党参-白花蛇舌草-莪术等。信号通路共涉及16条,研究频次较高的有PI3K/Akt、刺猬(hedgehog)、Wnt及TLR4信号通路等。分子靶标共包含198个,包括炎症及免疫相关分子如IL-6、NF-κB、TNF-α;增殖凋亡等相关分子如Bcl-2、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Bax;氧化损伤指标如SOD、MDA;胃黏膜分泌相关指标如胃泌素(GAS)、胃蛋白酶原(PG),以及缺氧、血管新生相关分子如HIF-1α、VEGF等。结论:总结了CAG实验方药的药物分布规律及其作用机制途径,为整体了解中医药干预CAG的基础研究概况提供一定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血清学检测联合胃镜检查在青海胃癌高发地区早期胃癌筛查中的价值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评价血清胃蛋白酶原(PG)Ⅰ、PGR(PGⅠ/PGⅡ)及血清胃泌素(G17)水平检测联合胃镜检查在青海胃癌高发地区早期胃癌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4年10月至2019年10月,青海省4个胃癌高发区县8个自然村近25 000人作为普查对象,通过问卷调查确定适龄目标人群(40~69岁)2 700人,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PGⅠ、PGⅡ及G17水平并计算PGR(PGⅠ/PGⅡ),筛查出数值异常者949例作为胃癌高危人群并行胃镜检查及活检,根据胃镜及活检病理结果分成非萎缩性胃炎组、萎缩性胃炎组、消化性溃疡组、早期胃癌组、进展期胃癌组。观察不同胃黏膜病变中血清PGⅠ、PGR及G17表达水平,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operator characteristic curve,ROC),计算PGⅠ、PGR及G17诊断早期胃癌、进展期胃癌的最佳临界值及其敏感度、特异度。结果:胃镜检查949例,病理活检649例。检出非萎缩胃炎239例,萎缩性胃炎500例,消化性溃疡197例,胃癌13例(其中早期胃癌5例、进展期胃癌8例)。血清PGⅠ表达水平,早期胃癌组[(70.00±12.35)μg/L]、进展期胃癌组[(38.39±2.77)μg/L]明显低于非萎缩性胃炎组[(103.89±37.45)μg/L, P均<0.05],且早期胃癌组明显高于进展期胃癌组( P<0.05);PGR值早期胃癌组(3.74±1.40)、进展期胃癌组(2.05±0.59)明显低于非萎缩性胃炎组(9.18±4.10, P均<0.05),且早期胃癌组明显高于进展期胃癌组( P<0.05);血清G17表达水平,早期胃癌组[(18.03±4.52)pmol/L]、进展期胃癌组[(25.15±3.76)pmol/L]明显高于非萎缩性胃炎组[(14.99±7.12)pmol/L, P均<0.05],且早期胃癌组明显低于进展期胃癌组( P<0.05)。诊断早期胃癌的ROC分析显示,PGⅠ的最佳临界值为71.85 μg/L,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0.0%和59.0%;PGR的最佳临界值为5.04,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100.0%和70.4%;G17的最佳临界值为15.65 pmol/L,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0.0%和69.3%。诊断进展期胃癌的ROC分析显示,PGⅠ的最佳临界值为42.55 μg/L,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100.0%和95.3%;PGR的最佳临界值为2.79,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100.0%和92.1%;G17的最佳临界值为20.55 pmol/L,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100.0%和89.7%。 结论:通过血清学检测筛查出胃癌高危人群,然后对高危人群行胃镜及活检确诊,不仅可以提高早期胃癌的诊断率,而且可以节约医疗资源,是一种经济、高效的可行性方案,适合在青海省胃癌高发区推广使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