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疑匹伐他汀致白癜风患者出现褐黑色斑点1例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患者男,55岁,汉族。因泛发型白癜风30年、面部褐黑色斑点1个月于2021年6月15日就诊。患者1990年无明显诱因左手出现1处白色斑片,于外院诊断为白癜风,予外用"激素"类药膏后未见明显改善。白斑逐渐增多,多次就诊并予外用药物、激光等治疗均未见明显疗效。2010年左右,白斑于6个月内迅速累及周身皮肤,此后10余年未行任何相关治疗。2021年5月中旬,患者左眼内眦白斑区突然出现1处褐黑色斑点,未予处理,后皮损于2周内迅速扩散至双侧内眦、颧部及耳部,并持续进展。既往冠心病10个月余,规律口服瑞舒伐他汀钙片10 mg/晚(2021年5月初因转氨酶升高调整为匹伐他汀钙片2 mg/晚),阿司匹林肠溶片0.1 g/d,硫酸氢氯吡格雷片75 mg/d,单硝酸异山梨酯片20 mg每日2次。高血压病史10年,规律口服氯沙坦钾片50 mg,每日2次。皮肤科检查:全身泛发色素脱失斑,小腿胫前有少量白色毳毛,鼻部、颧部及耳部前后散在褐黑色色素沉着斑,直径1 mm左右,颜色均匀,边界清晰,密集分布(图1A)。辅助检查:血常规、肝肾功能未见异常,肿瘤常规筛查包括糖类抗原(CA50、CA242、CA125、CA15-3、CA19-9、CA72-4)、鳞状上皮癌抗原、癌胚抗原、甲胎蛋白、细胞角蛋白19片段、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总前列腺特异抗原、游离前列腺特异抗原、血清胃泌素释放肽前体结果均为阴性。患者右侧颧部皮损组织病理表现为表皮角化过度,基底层完整,色素增加,真皮浅层胶原纤维嗜酸性变,血管周围少量炎症细胞浸润(图1B)。伍德灯下面部见片状不规则亮白色荧光斑片,边界清楚,对称分布,白斑中部及周围存在正常皮肤色素岛及斑点所致色素岛(图1C)。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胃神经内分泌肿瘤的外科治疗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神经内分泌肿瘤(NEN)是一类可发生于全身的罕见肿瘤,胃NEN则是胃部罕见恶性肿瘤之一。2019年WHO第5版消化系统NEN分类标准更新了胃NEN的分型和若干命名问题。对胃NEN更加精准、科学的分型,也使得胃NEN的外科治疗更加个体化、精准化。一般来说,Ⅰ型胃神经内分泌瘤(NET)常可考虑内镜下切除;Ⅱ型胃NET多因发生于十二指肠或胰腺的胃泌素瘤而产生,需重视原发胃泌素瘤的外科治疗;Ⅲ型胃NET需根据肿瘤大小、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情况综合考虑手术方式;而对于无远处转移的胃神经内分泌癌(NEC),应积极行外科手术治疗,其手术切除范围及淋巴结清扫范围可参照胃腺癌标准。对于局部进展期胃NEC,能否行新辅助化疗或新辅助放化疗以充分降期及提高根治性切除率,目前尚未见文献报道。此外,已有远处转移的功能性胃NEN亦可选择根治性切除及姑息性减瘤手术控制激素分泌,改善患者生存。在充分的多学科讨论基础上,综合考虑肿瘤的生物学行为、原发灶及转移灶的范围、可切除性和功能性是胃NEN外科治疗的重要原则。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三种胃癌初筛方法在健康体检人群早期胃癌筛查中的对比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比较血清幽门螺杆菌( HP)抗体联合胃蛋白酶原(PG)(即ABC法)、血清PG联合胃泌素-17(G-17)(即新ABC法)和新型胃癌筛查评分法,这3种胃癌初筛方法在健康体检人群早期胃癌筛查中的作用和效能。 方法:对2019年1月—2021年12月在上海市松江区中心医院体检中心进行健康体检并行胃镜检查者行上述3种胃癌初筛,每种方法均分为低危人群、中危人群和高危人群,以胃镜和活检病理为金标准,计算3种筛查方法各危险分层的比例和胃癌的检出率,评价各筛查方法的优缺点。结果:完成健康体检和胃镜检查纳入研究者共3 199例。胃镜检出食管癌10例(0.31%),均为早期食管癌;胃癌37例(1.16%),其中早期胃癌者占86.49%(32/37)。采用3种胃癌初筛方法评估受检者胃癌风险,ABC法评为低危人群1 853例(7.92%)、中危人群1 339例(41.86%)、高危人群7例(0.22%),胃癌检出率分别为0.97%(18/1 853)、1.42%(19/1 339)、0.00%;新ABC法评为低危人群2 362例(73.84%)、中危人群804例(25.13%)、高危人群33例(1.03%),胃癌检出率分别1.14%(27/2 362)、1.24%(10/804)、0.00%;新型胃癌筛查评分法评为低危人群1 448例(45.26%)、中危人群1 213例(37.92%)、高危人群538例(16.82%),胃癌检出率分别为0.28%(4/1 448)、1.32%(16/1 213)、3.16%(17/538)。中、高危人群合计的胃癌检出率明显大于低危人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 2=17.935, P<0.001)。观察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ABC法为0.546、新ABC法为0.503、新型胃癌筛查评分法为0.760,新型胃癌筛查评分法的AUC明显大于ABC法和新ABC法,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01)。 结论:新型胃癌筛查评分法中、高危人群的胃癌检出率高于低危人群,胃癌漏诊率低于ABC法和新ABC法,在健康体检人群的早期胃癌筛查中具有较高的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磷酸铝凝胶联合奥美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效果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观察磷酸铝凝胶联合奥美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交口县中医院2016年1月至2019年10月诊治的消化性溃疡患者48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入院就诊单双号予以对照研究,其中就诊单号纳入对照组,就诊双号纳入研究组,每组24例。对照组单纯口服奥美拉唑,而研究组口服奥美拉唑的同时口服磷酸铝凝胶。两组疗程4周。观察两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胃泌素及转化生长因子α(TGF-α)水平。结果:研究组用药后总体疗效[95.83%(23/24)]高于对照组[79.17%(19/24)](χ 2=5.079, P<0.05)。用药前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胃泌素[(137.5±18.5)ng/L比(137.1±18.8)ng/L]、TGF-α[(4.3±1.1)μg/L比(4.4±1.2)μg/L]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0.143、0.156,均 P>0.05)。用药后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胃泌素下降[(67.6±13.2)ng/L和(85.4±20.3)ng/L( t=18.024、17.569,均 P<0.05)]、TGF-α升高[(7.2±1.9)μg/L和(6.1±1.5)μg/L( t=5.268、4.033,均 P<0.05)],且研究组改善幅度较对照组更优( t=8.269、9.278,均 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12.50%(3/24)]低于对照组[25.00%(6/24)](χ 2=6.539, P<0.05)。 结论:在奥美拉唑口服的基础之上,对消化性溃疡患者加用磷酸铝凝胶,可进一步提高其临床治疗效果,减轻其症状,改善其血清学指标,且不良反应少,安全可靠。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靶向前列腺癌胃泌素释放肽受体 68Ga-DOTA-PEG 4-BBN PET显像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设计和开发一种 68Ga标记的蛙皮素(BBN)类似物分子影像探针 68Ga-1,4,7,10-四氮杂环十二烷-1,4,7,10-四乙酸(DOTA)-聚乙二醇(PEG) 4-BBN,研究其靶向胃泌素释放肽受体(GRPR)高表达前列腺癌及在胰腺组织中低摄取的能力。 方法:基于BBN多肽的氨基酸序列,设计合成前体DOTA-PEG 4-BBN,并在 68Ga标记后进行质量控制。选取GRPR高表达的前列腺癌PC3荷瘤裸鼠模型和GRPR低表达的结直肠癌HT29荷瘤裸鼠模型各3只,通过microPET/CT显像对比观察 68Ga-DOTA-PEG 4-BBN的肿瘤摄取情况。选取PC3荷瘤裸鼠模型6只,其中3只模型鼠使用胃泌素释放肽阻断1 h,通过microPET/CT显像对比观察 68Ga-DOTA-PEG 4-BBN的肿瘤摄取情况。显像后,对未阻断组3只PC3荷瘤裸鼠模型的离体组织进行放射性计数,测定 68Ga-DOTA-PEG 4-BBN生物分布情况,以每克组织百分注射剂量率(%ID/g)表示。采用两独立样本 t检验分析数据。 结果:68Ga-DOTA-PEG 4-BBN合成时间40 min,放射化学产率为50%~60%(未衰变校正),放化纯>95%;血清37 ℃温育4 h,其放化纯仍>95%。MicroPET/CT显像结果表明,PC3肿瘤部位的摄取是GRPR阻断后肿瘤部位的3.2倍[(1.34±0.24)与(0.42±0.03) %ID/g; t=5.47, P=0.005]。未阻断组PC3荷瘤裸鼠模型生物分布显示, 68Ga-DOTA-PEG 4-BBN注射后1 h显像,15 min后胰腺的摄取[(0.150±0.058) %ID/g]明显低于肾脏、肺、肝脏的摄取[(9.452±0.234)、(0.720±0.041)、(1.572±0.213) %ID/g; t值:11.28~53.02,均 P<0.001],探针对GRPR高表达荷瘤裸鼠模型的肿瘤/胰腺摄取比值可达16.92。 结论:新型探针 68Ga-DOTA-PEG 4-BBN不仅能够特异性识别GRPR高表达肿瘤,还在胰腺组织中呈现低摄取,展现出其在前列腺癌分子影像诊断领域潜在的应用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阿嗪米特对质子泵抑制剂相关低胃酸环境下胃排空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研究阿嗪米特在质子泵抑制剂相关低胃酸环境中对胃排空能力和胃肠激素分泌的影响及其潜在机制。方法:选取60只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大鼠分为低胃酸对照组、低胃酸模型组、阿嗪米特+低胃酸模型组、高胃酸对照组、高胃酸模型组和阿嗪米特+高胃酸模型组,每组10只。其中低胃酸和高胃酸对照组大鼠均以0.9%氯化钠溶液进行处理,低胃酸模型组和高胃酸模型组大鼠分别采用奥美拉唑(20 mg/kg,腹腔注射,1次/d,连续7 d)和五肽胃泌素(2 mg/kg,皮下注射,1次/d,连续3 d)构建模型,阿嗪米特+低胃酸模型组和阿嗪米特+高胃酸模型组大鼠分别在低胃酸和高胃酸模型基础上给予阿嗪米特(50 mg/kg,灌胃,连续3 d)进行干预。以下仅分析构建低胃酸模型的3组大鼠的情况:建模第0、2、4、6、8天,测量并比较大鼠体重;建模结束后,测定并比较大鼠胃内容物质量、胃液pH值,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并比较大鼠外周血胃蛋白酶原A、胃泌素和胆囊收缩素水平。统计学方法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Tukey忠实显著性差异法。结果:低胃酸模型组和低胃酸+阿嗪米特干预组大鼠胃液的pH值均高于低胃酸对照组(2.17±0.53、2.03±0.69比1.32±0.1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26、0.041);低胃酸模型组与低胃酸+阿嗪米特干预组大鼠胃液的pH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低胃酸对照组、低胃酸模型组、低胃酸+阿嗪米特干预组大鼠在建模第0、2、4、6、8天的体重分别为(285.40±10.86)、(283.40±6.38)、(282.00±5.04) g,(287.10±10.73)、(283.20±5.83)、(284.00±5.72) g,(292.20±11.18)、(281.90±6.23)、(289.00±5.82) g,(296.40±11.12)、(277.70±6.96)、(292.00±6.82) g,(300.80±11.29)、(274.30±8.84)、(297.00±4.17) g。低胃酸模型组大鼠在建模第6、8天的体重均低于低胃酸对照组,低胃酸+阿嗪米特干预组大鼠在建模第6、8天的体重均高于低胃酸模型组,差异均有统计意义( P均<0.01);低胃酸+阿嗪米特干预组大鼠在建模第0、2、4、6、8天的体重与低胃酸对照组比较,低胃酸+阿嗪米特干预组大鼠在第0、2、4天的体重与低胃酸模型组比较,低胃酸模型组在第0、2、4天的体重与低胃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均>0.05)。低胃酸模型组大鼠的胃内容物质量高于低胃酸对照组[(2.36±0.11) g比(1.85±0.20) g],低胃酸+阿嗪米特干预组大鼠胃内容物质量低于低胃酸模型组[(1.87±0.42) g比(2.36±0.11) 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19、0.016);低胃酸+阿嗪米特干预组大鼠胃内容物质量与低胃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低胃酸模型组大鼠外周血胃蛋白酶原A水平低于低胃酸对照组[(551.80±190.00) ng/L比(857.00±164.80) ng/L],低胃酸+阿嗪米特干预组大鼠外周血胃蛋白酶原A水平高于低胃酸模型组[(799.90±97.80) ng/L比(551.80±190.00) 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11、0.037);低胃酸+阿嗪米特干预组大鼠外周血胃蛋白酶原A水平与低胃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低胃酸模型组大鼠外周血胃泌素水平高于低胃酸对照组[(49.31±11.93) ng/L比(35.59±5.29) ng/L],胆囊收缩素水平低于低胃酸对照组[(10.26±5.32) ng/L比(25.55±11.62) 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37、0.035);低胃酸+阿嗪米特干预组大鼠外周血中胃泌素水平低于低胃酸模型组[(35.65±6.49) ng/L比(49.31±11.93) ng/L],胆囊收缩素水平高于低胃酸模型组[(27.59±11.22) ng/L比(10.26±5.32) 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48、0.021);低胃酸+阿嗪米特干预组大鼠外周血胃泌素和胆囊收缩素水平与低胃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均>0.05)。 结论:阿嗪米特通过调节低胃酸条件下胃肠激素胆囊收缩素和胃泌素水平,影响胃蛋白酶原A表达,进而促进低胃酸环境下的胃排空。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血清胃泌素、C反应蛋白和肿瘤坏死因子α与消化性溃疡出血程度的相关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血清胃泌素、C反应蛋白(CRP)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与消化性溃疡出血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浙江省医疗健康集团杭州医院2019年4月至2020年9月90例消化性溃疡出血患者(试验组)的临床资料,其中Blatchford评分低危15例,中危40例,高危35例;另外选取同期4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血清CRP和TNF-α水平,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胃泌素水平。采用Pearson法行CRP、TNF-α和胃泌素与Blatchford评分的相关性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高危消化性溃疡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CRP、TNF-α和胃泌素预测高危消化性溃疡出血的价值。结果:试验组CRP、TNF-α和胃泌素均明显高于对照组[(19.69 ± 3.41) mg/L比(2.28 ± 0.64) mg/L、(26.63 ± 4.24) ng/L比(1.35 ± 0.31) ng/L和(149.77 ± 21.41) μg/L比(72.65 ± 12.39) 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中危和高危患者血红蛋白和血小板明显低于低危患者[(59.21 ± 4.63)和(28.94 ± 4.69) g/L比(89.68 ± 5.12) g/L、(162.14 ± 12.47)和(122.05 ± 10.39) × 10 9/L比(213.58 ± 16.98) × 10 9/L],高危患者明显低于中危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中危和高危患者凝血酶原时间、CRP、TNF-α和胃泌素明显高于低危患者[(13.98 ± 1.29)和(16.97 ± 1.15)s比(11.00 ± 2.07)s、(18.87 ± 4.68)和(22.69 ± 2.96) mg/L比(15.45 ± 5.54) mg/L、(27.43 ± 5.05)和(31.02 ± 4.56) ng/L比(21.39 ± 8.54) ng/L、(140.89 ± 22.36)和(160.58 ± 25.52) μg/L比(121.39 ± 15.17) μg/L],高危患者明显高于中危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红蛋白、血小板、CRP、TNF-α和胃泌素为影响高危消化性溃疡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 OR = 0.224、0.321、3.687、3.058和4.051,95% CI 0.004~0.894、0.121~8.547、1.912~5.525、3.012~10.609和2.012~7.525, P<0.05或<0.01)。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CRP、TNF-α和胃泌素与Blatchford评分呈正相关( r = 0.501、0.526和0.542, P<0.01)。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CRP、TNF-α和胃泌素预测高危消化性溃疡出血的曲线下面积为0.890、0.825和0.901,最佳截断值为17.95 mg/L、22.16 ng/L和135.36 μg/L,灵敏度为97.14%、94.29%和82.86%,特异度为80.00%、66.67%和86.67%。 结论:CRP、TNF-α和胃泌素与消化性溃疡出血程度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可以作为评估出血程度的指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以奥美拉唑为主的三联疗法治疗小儿消化性溃疡效果观察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观察以奥美拉唑为主的三联疗法治疗小儿消化性溃疡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庆元县人民医院2016年9月至2018年9月收治的消化性溃疡患儿86例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3例。对照组采用以雷尼替丁为主的三联疗法治疗,观察组采用以奥美拉唑为主的三联疗法治疗,两组疗程均为30 d。比较两组幽门螺杆菌根除率、临床效果、胃肠激素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幽门螺杆菌根除率、总有效率分别为97.67%(42/43)、95.35%(41/43),均高于对照组的81.40%(34/43)、79.07%(34/4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 2=6.081、5.108,均 P<0.05)。治疗后,观察组促胃液素、胃动素分别为(75.29±8.31)μmol/L、(164.88±15.05)ng/L,均低于对照组的(81.07±8.96)μmol/L、(204.15±17.67)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3.102、11.095,均 P<0.05);观察组生长抑素为(22.67±3.95)ng/L,高于对照组的(18.31±3.31)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5.548, 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 2=0.938, P>0.05)。 结论:以奥美拉唑为主的三联疗法治疗小儿消化性溃疡安全有效,有助于根除幽门螺杆菌,降低胃泌素、胃动素和提高生长抑素水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莫沙必利与多潘立酮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效果及对胃动力指标、胃肠激素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分析莫沙必利、多潘立酮分别在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FD)中的效果以及对胃动力指标、胃肠激素的影响。方法:选择湖州市菱湖人民医院2019年5月至2021年5月收治的FD患者9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7例,对照组给予多潘立酮治疗,研究组给予莫沙必利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疗效。结果:研究组有效率为95.74%,高于对照组的80.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5.04, P=0.025);用药后,研究组胃动力指标中胃动素(MTL)、血浆瘦素(LEP)以及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分别为(184.22±25.36)μg/mL、(18.57±2.44)μg/L、(7.21±1.14)pg/mL,均优于对照组的(111.25±21.00)μg/mL、(15.41±2.28)μg/L以及(9.02±1.32)pg/mL( t=15.19、6.48、16.23, P < 0.001、< 0.001、< 0.001);用药后,研究组胃肠激素相关指标中胆囊收缩素(CCK)、生长抑素(SS)、血管活性肠肽(VIP)、促胃泌素(GAS)分别为(45.36±5.12)ng/L、(5.48±1.25)ng/L、(86.35±12.11)pg/mL以及(105.24±12.05)ng/L,均优于对照组的(50.21±6.18)ng/L、(7.01±0.98)ng/L、(98.75±14.18)pg/mL以及(97.35±11.48)ng/L( t=4.14、6.60、4.55、3.25, P < 0.001、< 0.001、< 0.001、0.002);研究组复发率为2.13%,低于对照组的27.66%;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89%,低于对照组的34.04%(χ 2=4.66、10.80, P=0.031、0.001)。 结论:采用莫沙必利治疗FD的效果更佳,对改善患者胃动力指标以及胃肠激素水平的效果显著,且复发率相对较低,可在临床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婴儿先天性胰腺囊肿1例
编辑人员丨4天前
女,年龄54 d,52 d前体检时彩色多普勒超声提示:胰头部可及范围约17.0 mm×9.0 mm囊实性包块,周界清,形态规则,可见多发囊腔,考虑实性假乳头状瘤,患儿无黄疸、呕吐、哭闹、腹胀表现,入院后查上腹部增强CT提示:胰头处可见一囊实性包块影,大小约17.5 mm×12.5 mm,边界欠清,内壁欠光整,轻度强化。CT诊断:考虑胰母细胞瘤或实性假乳头状瘤(图1),MRI检查提示:胰头部囊实性肿块影,实性部分呈稍短T2信号,大小约12.0 mm×13.0 mm×15.0 mm(前后径×左右径×上下径),胆总管及胰管未见扩张(图2)。血淀粉酶为9 U/L,肿瘤标志物提示糖类抗原199为42.79 U/ml,甲胎蛋白为472.20 IU/ml,血胃泌素及胰岛素提示正常。考虑胰头占位为胰母细胞瘤或实性假乳头状瘤可能,遂在全身麻醉下行腹腔镜探查术,术中见肿物位于胰头背部表浅处(图3、4)。腔镜下沿肿物边界剥除胰头部肿物后行术中病理冰冻切片检查提示:纤维间质内增生的胰腺小叶,部分区域黏液变性,考虑为良性病变,遂行腹腔镜胰头部肿瘤剥除术。术中超声检查明确肿瘤完全切除。术后病理免疫组织化学结果示:CK7(+)、CK19(+)、CK-Pan(+)、CD56(-)、CgA(-)、Syn(-)、D2-40(-),诊断:胰腺先天性囊肿(图5、6),术后第2天,可见腹腔引流管内引流出胆汁样腹水,量约50 ml,考虑胆漏,患儿无发热及腹膜炎表现,感染指标正常,肝功能正常,血淀粉酶及血糖正常,继续给予禁食、静脉营养、抗感染、保肝治疗,胆汁样腹水量最多100 ml/d,行引流液生化检测,引流液淀粉酶含量正常,考虑胆总管胰腺段损伤,治疗第12天,胆漏停止,第14天复查肝功能提示:丙氨酸转氨酶(alanine transaminase,ALT)为289.2 U/L、天冬氨酸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为276.5 U/L、γ-谷氨酰转肽酶(gamma-glutamyltransferase,GGT)为1 487.5 U/L、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为198 U/L、直接胆红素(direct bilirubin,DBIL)为26.20 μmol/L,给予保肝、利胆治疗,效果可,术后第26天复查肝胆胰脾彩色多普勒超声示未见明显异常,肝功能较前明显好转后患儿顺利出院。术后随访1年半未见明显异常。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