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腹腔镜辅助胆管镜保胆取石术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结石的疗效比较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比较腹腔镜辅助胆管镜保胆取石术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结石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至2018年3月晋中市榆次区人民医院收治的胆囊结石患者81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 n=38,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和研究组( n=43,腹腔镜辅助胆管镜保胆取石术),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肝功能指标、术后复发率及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恢复饮食时间、术中出血量分别为(43.59±4.59)min、(7.24±1.17)d、(15.51±2.09)d、(2.88±0.42)d、(15.07±1.32)mL,均优于对照组的(55.23±5.47)min、(9.12±1.32)d、(26.48±3.48)d、(3.53±0.58)d、(24.65±1.48)mL( t=10.411、6.796、17.426、5.823、6.864,均 P=0.000);研究组术后1 d的总胆红素(TBI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氨酶(AST)、总蛋白(TP)水平分别为(24.39±2.21)μmol/L、(29.09±4.68)U/L、(29.02±4.41)U/L、(21.95±2.52)g/L,均低于对照组的(28.43±2.31)μmol/L、(34.39±4.28)U/L、(35.31±3.08)U/L、(25.28±2.42)g/L( t=8.038、5.293、7.348、6.046,均 P=0.000);研究组术后3 d的TBIL、ALT、AST、TP水平分别为(20.32±2.24)μmol/L、(24.61±4.26)U/L、(23.68±4.79)U/L、(18.94±2.89)g/L,均低于对照组的(24.45±2.02)μmol/L、(29.81±3.32)U/L、(27.94±4.50)U/L、(21.41±2.87)g/L( t=8.669、6.609、4.109、3.851,均 P=0.000);对照组、研究组的复发率分别为5.26%(2/38)、6.98%(3/4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 2=0.102, P=0.749);研究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4.65%(2/43),低于对照组的21.05%(8/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5.015, P=0.025)。 结论: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相比,腹腔镜辅助胆管镜保胆取石术疗效更优,可减少对肝功能的损害,并发症发生率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疗效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安庆市第二人民医院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40例,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将其分为双镜联合组(20例)和传统开腹组(20例),双镜联合组患者行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手术,传统开腹组患者行开腹胆囊切除术+胆总管探查术。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并发症和血液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双镜联合组患者术中出血量[(32.50±14.82)mL]、住院时间[(17.30±3.34)d]、并发症发生率[5%(1/20)]少于传统开腹组[(68.50±30.82)mL、(21.15±5.18)d、40%(8/20)],手术时间[(162.50±56.39)min]多于传统开腹组[(102.25±21.18)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4.707、2.792、4.473,χ 2=2.692,均 P<0.05);两组患者术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胆红素(TBIL)和白蛋白(ALB)水平较术前均降低[双镜联合组(术前、术后):ALT(215.35±272.00)U/L、(44.60±44.63)U/L,ALT(38.80±43.23)μmol/L、(16.68±11.93)μmol/L,ALB(42.65±3.25)g/L、(39.58±3.78)g/L;传统开腹组(术前、术后):ALT(201.78±61.14)U/L、(61.14±48.35)U/L,TBIL(80.89±91.16)μmol/L、(40.24±53.61)μmol/L,ALB(39.37±6.81)g/L、(34.11±4.78)g/L],且双镜联合组明显优于传统开腹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2.86、2.72、4.02; t=3.54、3.89、4.34; t=3.56、4、12、4.01,均 P<0.05);两组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优于传统开腹手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经胆囊注射吲哚菁绿在症状性胆囊结石合并肝硬化手术中的疗效评价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中经胆囊注射吲哚菁绿在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肝硬化患者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2018年1月—2022年5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常州第二人民医院肝胆胰外科因胆囊结石伴胆囊炎发作行LC的96例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所有患者均经临床病史及辅助检查等确诊并按照组别进行胆囊切除,根据是否使用吲哚菁绿将其分为荧光组( n=49)和白光组( n=47),其中荧光组术中直接经胆囊注射吲哚菁绿后在荧光模式下行LC,白光组为在白光模式下行常规LC。比较两组识别三管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损伤、中转开腹及输血情况、术后引流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及手术前后感染及肝功能指标的变化情况。服从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 ± 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 t检验。服从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 M( Q1, Q3)表示,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 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 结果:两组均成功实施手术,荧光组识别三管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术后谷氨酰转肽酶、术后总胆红素分别为(14.96±1.49) min、(52.14±7.36) min、5(5,10) mL、(1.61±0.61) d、(2.37±0.49) d、31.5(22.0,44.8) U/L、38.0(21.0,91.5) U/L、18.0(11.5,22.8) μmol/L,白光组分别为(29.87±3.37) min、(84.36±13.25) min、10(10,20) mL、(2.70±0.69) d、(3.15±0.42) d、45.0(28.0,64.8) U/L、73.0(32.0,132.0) U/L、23.0(16.1,29.3) μmol/L,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荧光组无术中损伤及中转开腹例数、有2例术后并发症,白光组有2例术中损伤、1例中转开腹例数、5例术后并发症,两组均无输血例数,两组以上指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荧光组和白光组术前实验室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荧光组和白光组术后第一次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碱性磷酸酶等肝功能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症状性胆囊结石合并肝硬化患者行LC时,术中经胆囊注射吲哚菁绿显影胆囊及胆管结构简单易行,在安全高效解剖肝外胆管及胆囊床的同时加快手术进度,减少术后创伤,且能避免吲哚菁绿经肝脏代谢的劣势,该技术具有较好的临床实用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序贯治疗胆总管结石合并胆囊结石伴急性胆管炎的疗效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初步探讨序贯应用保守治疗、经皮经肝胆管引流(PTCD)、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LCBDE)+一期胆管缝合(PDC)治疗胆总管结石(CBDS)合并胆囊结石伴急性胆管炎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1月至2020年8月多中心CBDS合并胆囊结石伴急性胆管炎397例患者临床资料,包括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西院230例、滨州市第二人民医院95例和日照市中心医院72例。序贯应用保守治疗、PTCD和LC+LCBDE+PDC进行治疗。分析PTCD至LCBDE时间间隔、PTCD后血清总胆红素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下降情况、LC+LCBDE+PDC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等。术后腹腔引流管及PTCD管留置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等。结果:入组患者33例,男性15例,女性18例,平均年龄57.5岁。经PTCD引流后,血清总胆红素从(148.3±36.8)μmol/L降至(32.6±5.9)μmol/L,ALT从(172.6±26.9)U/L降至(45.7±7.2)U/L,PTCD至LCBDE时间间隔(25.3±2.6)d。手术时间(95.4±14.2)min,术中出血量(35.2±9.5)ml,术后住院时间(12.4±3.5)d。腹腔引流管和PTCD管留置时间分别为(10.6±2.3)d和(25.8±4.7)d。术后发生胆瘘3例(9.1%)、腹腔出血1例(3.0%)、胆道出血1例(3.0%)、脐部切口感染1例(3.0%)、胆总管下端狭窄2例(6.1%),均经保守治疗后痊愈。结论:序贯应用保守治疗、PTCD和LC+LCBDE+PDC治疗CBDS合并胆囊结石伴急性胆管炎是一种安全、有效和微创的方式,可作为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的替代,具有推广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腹腔镜辅助小切口下保胆取石即时缝合术治疗胆囊结石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观察腹腔镜辅助小切口下保胆取石即时缝合术治疗胆囊结石的疗效。方法:选取浙江绿城心血管病医院普外科2017年11月至2018年11月手术治疗的胆囊结石患者90例,根据不同术式分为对照组45例、观察组45例,对照组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腹腔镜辅助小切口下保胆取石即时缝合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术后康复指标、并发症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切口长度分别为(46.5±4.2)min、(33.9±3.4)mL、(3.2±0.5)cm,短于、小于对照组的(61.8±5.3)min、(51.6±4.5)mL、(5.6±0.8)c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16.412、10.307、4.763,均 P<0.05);观察组禁食、肛门排气、下床活动、住院时间分别为(1.4±0.4)d、(1.3±0.2)d、(1.5±0.5)d、(5.4±0.9)d,均短于对照组的(2.0±0.6)d、(2.2±0.3)d、(2.4±0.7)d、(8.3±1.6)d)( t=7.050、10.085、7.848、12.357,均 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2%(1/45),低于对照组的13.3%(6/45)(χ 2=5.001, 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6%(43/45),高于对照组的80.0%(36/45)(χ 2=4.473, P<0.05)。 结论:腹腔镜辅助小切口下保胆取石即时缝合术治疗胆囊结石的效果理想,可明显改善临床相关指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LC联合LCBDE治疗对老年胆囊结石并胆总管结石患者疼痛应激和炎症因子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联合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LCBDE)治疗对老年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疼痛应激和炎症因子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2020年1月—2021年1月老年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80例,按照手术方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LC联合LCBDE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开放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和并发症情况,术前和术后3 d疼痛应激和炎症因子变化,及术前、术后1个月和术后6个月生活质量情况。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 Mean± SD)表示,组间比较采用 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 χ2检验。 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术后排气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98.39±7.23) min、(1.56±0.37) d、(1.29±0.28) d、(38.94±5.64) mL、5%,对照组分别为(107.53±9.98) min、(2.53±0.52) d、(2.16±0.34) d、(65.87±7.96) mL、25%,观察组各指标均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术后3 d血清5-羟色胺、P物质和去甲肾上腺素水平均高于术前( 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3 d血清5-羟色胺、P物质和去甲肾上腺素分别为(0.70±0.12) pg/mL、(175.42±17.87) ng/mL和(378.52±26.57) ng/mL,对照组分别为(1.02±0.18) pg/mL、(248.98±18.98) ng/mL和(460.92±35.42) ng/mL,观察组各指标均小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术后3 d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C反应蛋白和白介素-6水平高于术前( 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3 d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C反应蛋白和白介素-6分别为(108.76±10.86) pg/mL、(14.23±3.18) mg/L和(17.84±3.98) pg/mL,对照组分别为(156.95±16.67) pg/mL、(26.52±4.59) mg/L和(28.53±5.67) pg/mL,观察组各指标均小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术后1个月和术后6个月生活质量评分高于术前( 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个月和术后6个月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 P<0.05)。 结论:LC联合LCBDE治疗对老年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疼痛应激和炎症因子影响小,且术后并发症少,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腹腔镜一步法与内镜联合腹腔镜两步法治疗80岁以上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疗效比较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比较常见的腹腔镜一步法(即胆总管探查+胆囊切除,LCBDE+LC)与内镜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两步法(ERCP+LC)手术治疗老年胆囊合并胆总管结石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20年12月分别就诊于温州医科大学附属衢州医院和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肝胆外科的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年龄大于80岁的49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254例,女性238例,年龄(83.9±3.0)岁。按不同手术方式分为腹腔镜一步法组(LCBDE+LC, n=186)和内镜腔镜两步法组(ERCP+LC, n=306),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结石和住院费用等指标的差异。 结果:与两步法组相比,一步法组患者既往行胃大部切除术比例更高[21.5%(40/186)比4.2%(13/306)],多发结石更多见[77.4%(144/186)比49.3%(151/306)],结石最大径更大[13.7(6.4,18.6)mm比10.9(5.7,16.1)mm],住院费用更低[(2.37±0.31)万元比(3.26±0.44)万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一步法组与两步法组的结石残余率[2.7%(5/186)比1.3%(4/306)]、结石复发率[2.2%(4/186)比5.2%(16/306)]、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3.2%(6/186)比1.3%(4/306)]和总住院时间[(10.7±6.2) d比(11.3±5.4) d]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一步法(LCBDE+LC)对于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老年患者是安全且经济有效的,尤其对于既往行胃大部切除术、结石多发且体积较大、不能配合行内镜治疗的老年患者,可作为首选的治疗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经皮经肝Ⅰ期胆道造瘘取石术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总管结石合并胆囊结石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经皮经肝Ⅰ期胆道造瘘(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one-step biliary fistulation,PTOBF)取石术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 LC)治疗胆总管结石合并胆囊结石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7月至2018年6月期间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44例胆总管结石合并胆囊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20例采用PTOBF取石术+ LC手术,24例采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laparoscopic common bile duct exploration,LCBDE)+LC手术。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并发症。结果:两组患者一期手术成功率均为100%。PTOBF取石术+LC组手术出血量、术后住院天数均优于LCBDE+L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PTOBF取石术+LC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0.0%(2/20),观察期复发率10.0%(2/20),LCBDE+LC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8.3%(2/24),观察期复发率12.5%(3/2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PTOBF取石联合LC术治疗胆总管结石合并胆囊结石是安全、有效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PTCD序贯腹腔镜胆总管探查一期缝合治疗胆总管结石合并中重度急性胆管炎疗效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序贯应用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PTCD)、腹腔镜胆总管探查一期缝合治疗胆总管结石合并中重度急性胆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滨州医学院烟台附属医院2021年1月至2023年8月收治的127例胆总管结石合并急性胆管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最终入组45例患者,其中男性20例,女性25例,年龄(71.3±8.2)岁。45例患者均行PTCD、腹腔镜胆总管探查一期缝合。分析PTCD至腹腔镜胆总管探查一期缝合时间间隔,入院时和PTCD后白细胞计数、总胆红素、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腹腔镜胆总管探查一期缝合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腹腔引流管留置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胆漏、出血等)等。结果:45例患者入院时血清总胆红素为(143.2±32.1)μmol/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为(173.6±23.4)U/L、白细胞计数为(16.3±2.9)×10 9/L,PTCD后分别为(100.5±21.4) μmol/L、(103.5±12.7)U/L、(8.6±1.7)×10 9/L。PTCD至腹腔镜胆总管探查一期缝合时间间隔为(4.3±1.1)d,腹腔镜胆总管探查一期缝合手术时间为(123.4±20.5)min,术中出血量为(32.6±8.7)ml。45例患者术后住院时间为(6.8±1.6)d,术后腹腔引流管留置时间为(4.5±1.3)d,发生术后并发症7例(15.6%),其中胆漏4例(8.9%)、剑突下切口感染1例(2.2%)、胆囊窝积液伴感染2例(4.4%)。 结论:PTCD序贯腹腔镜胆总管探查一期缝合是胆总管结石合并中重度急性胆管炎一种安全、有效、微创的治疗方式,PTCD后1周内行腹腔镜胆总管探查一期缝合安全可行。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急性胆源性胰腺炎LC+LCBDE与LC+ERCP/EST治疗的对比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比较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联合胆总管探查取石术(LC+LCBDE)与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乳头括约肌切开取石术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ERCP/EST)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大同市第三人民医院肝胆外科2017年1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伴胆总管结石合并胆囊结石)临床资料。共入组44例患者,其中男性23例,女性21例,年龄(60.6±11.7)岁。依据治疗方法不同,44例患者分为LC+LCBDE组( n=33)和LC+ERCP组( n=11,行LC+ERCP/EST)。比较两组术前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血淀粉酶,以及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住院总费用、术后排气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胆漏、残余结石、发热、出血等)。 结果:LC+ERCP组和LC+LCBDE组术前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ALT、AST、血淀粉酶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LC+LCBDE组手术时间为[ M( Q1, Q3)]110.0(96.3,147.5)min、术后住院时间为9.0(7.5,11.0)d、术后排气时间为2.0(1.0,2.0)d,多于LC+ERCP组手术时间60.0(32.0,65.0)min、术后住院时间7.0(4.0,8.0)d、术后排气时间1.0(1.0,1.0)d,LC+LCBDE组住院总费用为23 829.3(21 779.6,27 221.9)元,低于LC+ERCP组住院总费用36 894.8(31 963.5,41 172.2)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LC+ERCP组和LC+LCBDE组术后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ALT、AST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两组均无胆漏、发热、出血等术后并发症发生。 结论:与LC+ERCP/EST比较,LC+LCBDE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虽然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长,但住院总费用更少,无需分次手术,可作为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首选手术方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