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儿童先天性胆管扩张症的临床应用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手术治疗儿童先天性胆管扩张症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9 年12 月至2023 年12 月接受腹腔镜根治手术的98 例先天性胆管扩张症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术中胆道检查方法分为三组,腹腔镜组(n=38)行腹腔镜手术,胆道造影组(n=28)于腹腔镜术中行胆道造影检查,胆道镜组(n=32)于腹腔镜术中行胆道镜检查,术前均常规行磁共振胰胆管成像.收集患儿性别、年龄、囊肿类型、囊肿直径、囊肿长度、术前磁共振胰胆管成像是否发现结石与胆道异常、术中新发现结石、胆管变异、胆管狭窄及术后胆漏、胆管炎、胰腺炎、吻合口狭窄情况.结果:三组患儿性别、年龄、囊肿直径、囊肿长度、囊肿类型、术前磁共振胰胆管成像发现结石与胆道异常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胆道镜组新发现结石率更高(28.1%,9/32),胆道造影组发现胆道变异率更高(21.4%,6/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儿术后总体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胆道镜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最低(3.1%,1/32).结论: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探查能发现更多"遗漏"的结石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同时避免了儿童辐射暴露的风险,值得临床进一步实践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腹腔镜胆总管探查联合鼻胆管引流与T管引流术治疗胆总管结石临床疗效的Meta分析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系统评价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LCBDE)联合鼻胆管引流与T管引流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以胆总管结石病、胆总管结石、T管引流、T管、鼻胆管引流、经内镜鼻胆管引流术、ENBD管、ENBD引流,cholelithiasis,common bile duct stone,jaundice,obstructive,Jaundice,gallstone,T-tube drainage,T-tube,t-tube,biliary tract drainge,drainge tube,endoscopic nasobiliary drainage,nasobiliary drainage,nasobiliary tube,endoscopic drainage tubes,endoscopic drainage tube,endoscopic retrograde biliary drainage为检索词,检索PubMed、Medline、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万方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检索时间为1960年1月至2019年5月。纳入比较胆总管结石腹腔镜治疗过程中留置鼻胆管与T管引流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及高质量非随机对照试验(NRCT)。LCBDE联合术前、术中行鼻胆管引流术设为鼻胆管引流组,LCBDE联合术后行T管引流术设为T管引流组。结局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带管时间、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治疗费用、手术失败率、术后胆瘘发生率、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术后结石残留率、术后胰腺炎发生率、术后高淀粉酶血症发生率、术后胆汁性腹膜炎发生率。计数资料采用优势比( OR)及其95%可信区间(95% CI)表示,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差( MD)及其95% CI表示。采用 I2和 Q检验分析纳入文献异质性,若 I2≤50%或 P>0.10时,认为无异质性,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分析;若 I2>50%且 P≤0.10时,认为存在异质性,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分析。分析计量资料时,纳入RCT>4篇,进行亚组分析。纳入RCT≤4篇,同时分析NRCT。分析计数资料时,RCT与NRCT合并分析。纳入研究≥10篇,采用漏斗图检验潜在发表偏倚,纳入研究<10篇则不检验。 结果:(1)文献检索结果:最终纳入符合标准的相关研究共26篇,包括9篇RCT,4篇半随机化研究和13篇病例对照研究。半随机化研究和病例对照研究纳入NRCT。累计样本量2 098例,其中鼻胆管引流组1 114例,T管引流组984例。(2)Meta分析结果。①术后住院时间:鼻胆管引流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与T管引流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MD=-6.53,95% CI为-8.64~-4.43, P<0.05),9篇RCT进一步亚组分析,无胆总管结石急性并发症鼻胆管引流组患者住院时间与T管引流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MD=-5.88,95% CI为-8.32~-3.45, P<0.05);伴胆总管结石急性并发症鼻胆管引流组患者住院时间与T管引流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MD=-8.77,95% CI为-12.39~-5.15, P<0.05)。②带管时间:RCT中鼻胆管引流组患者术后带管时间与T管引流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MD=-46.01,95% CI为-83.64~-8.37, P<0.05);NRCT中鼻胆管引流组患者术后带管时间与T管引流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MD=-24.05,95% CI为-32.93~-15.18, P<0.05)。③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RCT中鼻胆管引流组患者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与T管引流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MD=-17.80,95% CI为-31.11~-4.48, P<0.05);NRCT中鼻胆管引流组患者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与T管引流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MD=-5.64,95% CI为-10.16~-1.12, P<0.05)。④术后胆瘘发生率:鼻胆管引流组患者术后胆瘘发生率与T管引流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OR=0.50,95% CI为0.28~0.89, P<0.05)。⑤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鼻胆管引流组患者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与T管引流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OR=0.35,95% CI为0.17~0.73, P<0.05)。(3)发表偏倚分析。对鼻胆管引流与T管引流治疗胆总管结石术后胆瘘发生率比较的Meta分析15篇纳入文献发表偏倚采用漏斗图检验结果显示:以术后胆瘘发生率为指标进行漏斗图分析,各点大致分布在倒置漏斗内,对称性尚可,发表偏倚对Meta分析结果影响较小。 结论:对于内镜不能取石,LCBDE联合鼻胆管引流与联合T管引流比较,前者可缩短术后住院时间、带管时间、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降低术后胆瘘、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疗效分析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安庆市第二人民医院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40例,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将其分为双镜联合组(20例)和传统开腹组(20例),双镜联合组患者行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手术,传统开腹组患者行开腹胆囊切除术+胆总管探查术。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并发症和血液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双镜联合组患者术中出血量[(32.50±14.82)mL]、住院时间[(17.30±3.34)d]、并发症发生率[5%(1/20)]少于传统开腹组[(68.50±30.82)mL、(21.15±5.18)d、40%(8/20)],手术时间[(162.50±56.39)min]多于传统开腹组[(102.25±21.18)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4.707、2.792、4.473,χ 2=2.692,均 P<0.05);两组患者术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胆红素(TBIL)和白蛋白(ALB)水平较术前均降低[双镜联合组(术前、术后):ALT(215.35±272.00)U/L、(44.60±44.63)U/L,ALT(38.80±43.23)μmol/L、(16.68±11.93)μmol/L,ALB(42.65±3.25)g/L、(39.58±3.78)g/L;传统开腹组(术前、术后):ALT(201.78±61.14)U/L、(61.14±48.35)U/L,TBIL(80.89±91.16)μmol/L、(40.24±53.61)μmol/L,ALB(39.37±6.81)g/L、(34.11±4.78)g/L],且双镜联合组明显优于传统开腹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2.86、2.72、4.02; t=3.54、3.89、4.34; t=3.56、4、12、4.01,均 P<0.05);两组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优于传统开腹手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上海地区胆道闭锁筛查报告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基于婴儿大便色卡的筛查方案在上海地区进行胆道闭锁筛查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于2015年1月1日至2016年10月31日向在上海四家产科医院出生的新生儿家长发放新生儿大便色卡并宣教使用方法。新生儿回家后,家长若发现存在黄疸且大便颜色异常,可直接联系胆道闭锁筛查中心进行进一步检查。若未联系,产科医院会于新生儿42 d回访时回收色卡,并按照筛查方案向本筛查中心传报疑似病例,由筛查中心追踪至诊断或排除胆道闭锁。所有确诊胆道闭锁患儿均需经胆道造影和/或胆道探查明确诊断。以家长在42 d回访前联系胆道闭锁筛查中心并被识别或在42 d回访时被产科医院识别并传报为胆道闭锁患儿被成功筛查的标准。统计上海地区胆道闭锁发病情况,并通过计算本次筛查敏感度、特异性、手术日龄及早期手术率,分析其对胆道闭锁早期诊断及治疗的影响。结果:上海市四家胆道闭锁诊治中心数据汇总显示,本次研究期间上海地区总共出生41例胆道闭锁患儿,发病率为10.86/10万活婴(41/377 420,95% CI:7.80~17.74)。共有95例疑似患儿被筛查中心识别,11例患儿被确诊为胆道闭锁,其中9例在42 d回访前自行联系本中心;5例被漏筛。筛查项目的敏感度为11/16(68.6%)、特异性为99.93%(128 498/128 582)、阳性预测值为11.6%(11/95)、阴性预测值为99.99%(128 498/128 503)。成功筛查患儿(11例)与未进入筛查系统或漏筛患儿(29例)比较,手术日龄平均提前42.4 d(47.6±14.6 vs. 90.0±16.3, P<0.001),早期手术率(手术日龄<60 d)显著提升(90% vs. 0)。 结论:在上海地区利用大便色卡开展胆道闭锁筛查项目是可行的,可有效提高胆道闭锁患儿早期手术率,对改善患儿预后具有积极意义,有推广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胆道探条逐级扩张术联合支撑引导技巧在腹腔镜经胆囊管胆总管探查取石术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天前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3年8月在苏州大学附属苏州九院应用胆道探条逐级扩张术联合支撑引导技巧行腹腔镜经胆囊管胆总管探查取石术(LTCBDE)的胆囊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共纳入219例患者,其中男性110例,女性109例,年龄(56.7±17.1)岁,年龄范围16~88岁。记录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等临床资料。门诊或电话随访患者有无胆道狭窄、结石残留及复发。219例患者均成功行LTCBDE并在术中使用了胆道探条逐级扩张术,8例(3.7%)胆道镜可直接进入胆总管及肝内胆管完成探查及取石;其余211例(96.3%)联合基于胆道探条支撑引导技巧下的汇入部微切开(182例)、"隔膜"切开(29例)技术辅助完成LTCBDE。全组病例均成功完成探查及取石,结石取净率100%(219/219),手术时间(86.4±28.5)min,术中出血量均<10 ml,术后住院时间(6.2±2.0)d。术后未出现胆漏、黄疸、出血、腹腔感染等并发症。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截至随访结束时(2023年8月31日),所有患者均未出现胆道狭窄、结石残留或复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Alagille综合征13例患儿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Alagille综合征(ALGS)患儿的特征,为临床早期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2月至2018年11月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诊断为ALGS的13例患儿的临床资料,并对部分患儿进行随访。结果:13例患儿中12例(92.3%)存在胆汁淤积,8例(61.5%)存在心脏畸形,5例(38.5%)存在特征性面容,5例(38.5%)伴有皮肤瘙痒,1例(7.7%)有阳性家族史;7例眼科就诊患儿中,2例发现眼部病变;7例行脊柱摄片,1例有典型蝴蝶椎;9例患儿肝脏病理中4例存在部分肝窦受压或闭塞,1例存在部分汇管区未见小胆管,4例存在小胆管增生,5例曾行胆道探查术。12例ALGS患儿行基因检测发现8例存在 JAG1基因突变,4例存在 NOTCH2基因突变。随访11例患儿,其中8例病情稳定,1例进展为肝硬化已行肝移植登记,1例死于肝衰竭,另1例于4月龄时合并药物性肝损伤进展为肝衰竭,行肝移植后黄疸逐渐消退。 结论:ALGS可表现为多系统受累,且存在表现度差异和不外显现象,给临床诊断带来一定困难,小婴儿时期易误诊为胆道闭锁。基因检测可协助明确诊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微创治疗非扩张性肝外胆管结石230例临床分析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非扩张性肝外胆管结石的微创治疗方法和效果。方法:收集2015年10月至2018年12月胆囊结石合并非扩张性(胆总管直径≤8 mm)胆总管结石患者230例,治疗方法包括内镜胰胆管逆行造影术(ERCP)+同步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ERCP+二期LC、腹腔镜联合胆道镜经胆囊管胆道探查取石术(LTCBDE),比较不同方法的优势及疗效。结果:ERCP+同步LC 69例(69/70)取石成功,ERCP+二期LC 118例(118/120)胆管取石成功,LTCBDE 38例(38/40)取石成功。不同治疗方法的手术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LTCBDE组平均术后住院时间最短( F=243.22, P=0.000)、平均住院费用最少( F=300.40, P=0.000)及并发症发生率最少(10.00%, P<0.05)。 结论:微创治疗非扩张性肝外胆管结石适应证的合理选择至关重要,LTCBDE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三维重建联合超声内镜检查在胆道肿瘤术前精准评估中的应用价值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三维重建联合超声内镜检查在胆道肿瘤术前精准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描述性研究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2年10月山东省立第三医院收治的19例应用三维重建联合超声内镜检查胆道肿瘤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男13例,女6例;年龄为64(35~75)岁。术前行腹部增强CT薄层扫描后进行三维重建,同时行超声内镜检查,部分患者联合应用胆管腔内超声及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SpyGlass等内镜技术,获取肿瘤组织进行活组织病理学检查。根据三维重建、超声内镜检查结果制订手术实施方案。观察指标:(1)三维重建情况。(2)超声内镜检查情况。(3)术前手术规划与实际手术对比。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 M(范围)表示。计数资料以绝对数和(或)百分比表示。 结果:(1)三维重建情况。19例胆道肿瘤患者三维重建图像均可立体显示肝脏、胆管、胰腺、血管及十二指肠形态,其中肝门部胆管肿瘤4例,胆总管中下段肿瘤14例,肝内胆管肿瘤1例。19例患者三维重建准确率为18/19。(2)超声内镜检查情况。19例患者术前均进行超声内镜检查,其中7例行内镜下活组织病理学检查,检查结果均为异常增生或恶性肿瘤。活组织病理学检查率为7/19,灵敏度为7/7。19例患者中,2例超声内镜检查提示存在淋巴结转移可能,术后组织病理学检查发现所清扫淋巴结均为阴性;其余17例超声内镜检查未发现淋巴结转移,其中1例术中腹腔镜探查腹壁多发转移瘤。(3)术前手术规划与实际手术对比。19例患者中,18例行根治性手术,1例改行胆管引流治疗;术前手术规划与实际手术方式符合率为18/19。18例根治性手术患者术中出血量为336(50~1 500)mL;2例发生术后并发症。结论:三维重建联合超声内镜检查,可以精准测绘胆道恶性肿瘤大小、部位、侵犯胆管范围、周围组织的毗邻关系,进行术前精准评估和手术规划。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吲哚菁绿荧光融合影像在腹腔镜再次胆道探查术中的应用价值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吲哚菁绿荧光融合影像(fusion indocyanine green fluorescence imagine ,FIGFI)在腹腔镜再次胆道探查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河南省人民医院65例行腹腔镜再次胆道探查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常规腹腔镜组(对照组)35例,FIGFI腹腔镜组(观察组)3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术后情况。结果:(1)术中情况:对照组和观察组手术时间[(195.7±9.2)min比(147.2±9.3)min],寻找胆管时间[(39.3±3.7)min比(21.8±1.8)min],出血量[(203.2±34.6)ml比(108.9±32.1)ml],中转开腹(8例比1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2)术后情况:对照组和观察组胆管炎(11例比2例)、胆漏(9例比2例)、腹腔感染(8例比1例)、胰腺炎(8例比1例)和住院时间[(13.5±0.9)d比(7.4±0.9)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残石(5例比3例)和胃肠道瘘(3例比1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FIGFI引导腹腔镜再次胆管探查术可实时可视化肝外胆管,安全可行。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胆囊长宽比对胆道闭锁诊断的价值研究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通过对胆囊最大长度和最大宽度的测量,探讨胆囊长宽比对诊断胆道闭锁(biliary atresia,BA)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2年6月在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接受腹部超声检查并行手术探查的183例黄疸患儿的临床资料。BA患儿(114例)的诊断经术中胆道造影(intraoperative cholangiography,IOC)或手术探查证实。非BA患儿(69例)通过IOC、肝脏病理检查、基因检测或者随访得到确认。记录所有患儿的人口学资料、肝功能指标、超声测量的胆囊最大长度、最大宽度及长宽比,并进行分析。结果:比较BA患儿和非BA患儿的年龄、胎龄、体重、谷氨酰转氨酶、丙氨酸转氨酶及天冬氨酸转氨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不区分胆囊类型时,BA患儿和非BA患儿的胆囊最大长度中位数分别为15.05 mm和22.00 mm,胆囊最大宽度中位数分别为3.85 mm和6.00 mm,胆囊长宽比值中位数分别为3.92和3.31,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01)。BA患儿和非BA患儿中Ⅲ型胆囊的胆囊长宽比值中位数分别为3.66和3.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875);Ⅱ型胆囊的胆囊长宽比值中位数分别为4.00和3.29,Ⅳ型胆囊的胆囊长宽比值中位数分别为4.05和3.2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15, P<0.001)。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ROC)分析显示,不区分胆囊类型的胆囊长宽比以3.47为界值时,ROC曲线下面积为0.752,诊断BA的敏感性为78.9%,特异性为66.7%,阳性预测值为78.3%,阴性预测值为64.7%,准确率为73.2%。Ⅱ型胆囊的胆囊长宽比以3.21为界值时,曲线下面积为0.779,诊断BA的敏感性为83.8%,特异性为85.7%,阳性预测值为98.4%,阴性预测值为33.3%,准确率为83.4%。Ⅳ型胆囊的胆囊长宽比以3.81为界值时,曲线下面积为0.811,诊断BA的敏感性为77.3%,特异性为76.9%,阳性预测值为58.6%,阴性预测值为88.9%,准确率为77.0%。 结论:胆囊长宽比对诊断BA有一定的价值,可作为超声筛选BA的诊断指标。若黄疸患儿的胆囊长宽比>3.47,BA的可能性大,建议早期行手术探查。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