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先天性胆管囊肿外科治疗要点及"三类五型"分型系统的临床意义
编辑人员丨3天前
先天性胆管囊肿这一胆管畸形病变会导致胆管系统长期处于炎症状态,因此患者并发胆管结石、囊肿癌变的风险较高。外科手术是治愈先天性胆管囊肿的唯一治疗手段,其治疗要点是尽可能彻底切除囊肿病灶以及彻底实现"胆胰分流"。非规范化的外科手术治疗会给患者带来胆肠吻合口狭窄、残余胆管囊肿甚至囊肿癌变等难以处理的术后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威胁患者生命。笔者团队基于东方肝胆外科医院的先天性胆管囊肿大样本回顾性研究结果,围绕先天性胆管囊肿的病理解剖学特点,提出一种新的分型系统,将胆管囊肿分为"三类五型",即肝外胆管囊肿肝门型、主干型、末端型;中央型胆管囊肿;肝内胆管囊肿局限型、弥漫型,以期能够更为精确地指导外科治疗方案的设计和实施,并降低术后远期并发症风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胆总管结石合并壶腹周围憩室临床特征及行ERCP发生困难插管的影响因素分析(附1 920例报告)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讨胆总管结石合并壶腹周围憩室(PAD)临床特征及行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发生困难插管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2015年7月至2017年12月我国兰州大学第一医院等15家医学中心收治的1 920例行ERCP治疗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男915例,女1 005例;年龄为(63±16)岁。1 920例患者中,228例合并PAD,1 692例未合并PAD。观察指标:(1)胆总管结石患者临床特征。(2)胆总管结石患者行ERCP术中及术后情况。(3)胆总管结石患者行ERCP发生困难插管的影响因素分析。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 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 t检验;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 M(范围)或 M( Q1, Q3)表示,组间比较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计数资料以绝对数或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 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 结果:(1)胆总管结石患者临床特征。合并PAD和未合并PAD胆总管结石患者年龄,体质量指数,合并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胆总管直径,胆总管直径分类(<8 mm、8~12 mm、>12 mm),结石长径,结石数目(单发、多发)分别为(69±12)岁,(23.3±3.0)kg/m 2,16例,(14±4)mm,11、95、122例,(12±4)mm,89、139例和(62±16)岁,(23.8±2.8)kg/m 2,67例,(12±4)mm,159、892、641例,(10±4)mm,817、875例,两者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7.55、2.45, χ2=4.54, t=-4.92, Z=4.66, t=-7.31, χ2=6.90, P<0.05)。(2)胆总管结石患者行ERCP术中及术后情况。合并PAD和未合并PAD胆总管结石患者内镜下球囊扩张长径,术中出血,出血处理(黏膜下注射、止血夹、喷雾止血、电凝止血、其他),内镜下塑料支架置入,内镜下鼻胆管引流,机械碎石,取净结石,困难插管,延迟插管,>5 次插管尝试,插管时间,X射线暴露时间,手术时间分别为10.0(8.5~12.0)mm,56例,6、5、43、1、1例,52例,177例,67例,201例,74例,38例,74例,(7.4±3.1)min,(6±3)min,(46±19)min和9.0(8.0~11.0)mm,243例,35、14、109、73、12例,230例,1 457例,167例,1 565例,395例,171例,395例,(6.6±2.9)min,(6±5)min,(41±17)min,两者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Z=6.31, χ2=15.90、26.02、13.61、11.40、71.51、5.12、9.04、8.92、9.04, t=-3.89、2.67、-3.61, P<0.05)。(3)胆总管结石患者行ERCP发生困难插管的影响因素分析。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总胆红素>30 μmol/L、结石数目>1个、合并PAD是胆总管结石患者行ERCP发生困难插管的独立危险因素(优势比=1.31,1.48,1.44,95%可信区间为1.06~1.61,1.20~1.84,1.06~1.95, P<0.05)。进一步分析,1 920例行ERCP胆总管结石患者中,469例发生困难插管和1 451例未发生困难插管患者PEP发生率分别为17.271%(81/469)和8.132%(118/1 451),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31.86, P<0.05);1 692例未合并PAD胆总管结石患者中,395例发生困难插管和1 297例未发生困难插管患者PEP发生率分别为17.722%(70/395)和8.250%(107/1 297),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29.00, P<0.05);228例合并PAD胆总管结石患者中,74例发生困难插管和154例未发生困难插管患者PEP发生率分别为14.865%(11/74)和7.143%(11/154),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3.42, P>0.05)。 结论:与未合并PAD胆总管结石患者比较,合并PAD患者老年比例更高、BMI更低、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比例更高、结石长径更大、结石数目更多。PAD增加胆总管结石患者的ERCP插管难度及机械碎石比例,并降低取净结石比例,但不增加术后并发症。总胆红素>30 μmol/L、结石数目>1个、合并PAD是胆总管结石患者行ERCP发生困难插管的独立危险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SpyGlass直视下激光碎石在困难胰管结石中的应用(含视频)
编辑人员丨3天前
评估 SpyGlass直视下激光碎石在困难胰管结石中的应用。收集2018年1月—2020年4月在山东省立第三医院因困难胰管结石行SpyGlass直视下激光碎石的患者资料。共有18例患者纳入研究,每例行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 (1.5±0.7)次。碎石操作成功率为88.9%(16/18),16例患者每例SpyGlass碎石(1.3±0.4)次。结石直径为(13.17±3.69) mm,结石个数为(1.70±0.74)个。9例患者结石位于胰头,15例患者伴胰管近端狭窄。1例患者发生ERCP术后胰腺炎,无出血、穿孔等并发症发生。胰管支架留置时间为(10.5±2.8)个月,术后随访6~30个月,胰管狭窄及胰管结石无复发。SpyGlass内镜直视下行激光碎石在困难胰管结石中是安全有效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胆管结石的效果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胆管结石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汕头市潮阳区大峰医院自2017年1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120例胆管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开腹组、腔镜组和钬激光组,每组40例。开腹组在传统开腹下行胆总管切开取石术,腔镜组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下行胆总管切开取石术,而钬激光组则采取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下钬激光碎石术,分析三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总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结石残留率。结果:钬激光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及住院总时间均明显少于腔镜组和开腹组患者( P<0.05)。钬激光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仅为5%。钬激光组患者的术后结石残留率为2.5%,明显低于开腹组和腔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与开腹、腹腔镜组比较,腹腔镜联合胆道镜钬激光碎石术能降低手术的操作难度、缩短手术时间,并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结石残余率,安全性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Dual刀预切开在困难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中的应用(含视频)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索Dual刀预切开在困难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 ERCP)中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9年3月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内镜中心就诊行ERCP治疗的40例患者,对插管困难的患者行Dual刀预切开,再行插管,评估该种方法对插管成功率及并发症的影响。结果:40例患者中胆管结石21例,胰腺或胆管肿瘤15例,良性乳头或胆管狭窄4例。39例Dual刀切开后插管成功,成功率为97.5%(39/40);l例未成功病例为胰腺肿瘤广泛侵犯胆管。术后发生血淀粉酶升高共11例,其中高淀粉酶血症2例,无出血、穿孔、ERCP术后胰腺炎、感染及死亡病例。结论:Dual刀预切开在增加插管成功率的同时,降低了切开过程中的出血、穿孔及ERCP术后胰腺炎风险,提高了困难ERCP的成功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微创治疗非扩张性肝外胆管结石230例临床分析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讨非扩张性肝外胆管结石的微创治疗方法和效果。方法:收集2015年10月至2018年12月胆囊结石合并非扩张性(胆总管直径≤8 mm)胆总管结石患者230例,治疗方法包括内镜胰胆管逆行造影术(ERCP)+同步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ERCP+二期LC、腹腔镜联合胆道镜经胆囊管胆道探查取石术(LTCBDE),比较不同方法的优势及疗效。结果:ERCP+同步LC 69例(69/70)取石成功,ERCP+二期LC 118例(118/120)胆管取石成功,LTCBDE 38例(38/40)取石成功。不同治疗方法的手术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LTCBDE组平均术后住院时间最短( F=243.22, P=0.000)、平均住院费用最少( F=300.40, P=0.000)及并发症发生率最少(10.00%, P<0.05)。 结论:微创治疗非扩张性肝外胆管结石适应证的合理选择至关重要,LTCBDE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西维来司钠抑制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调控肝内胆管MUC5AC表达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讨西维来司钠是否能够通过抑制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NE)进而减少黏蛋白5AC(MUC5AC)在肝内胆管上皮细胞中的表达,为治疗肝内胆管结石(IBDS)提供新的潜在治疗思路。方法:①生信分析:基于基因表达数据库(GEO)对胆结石及胆囊炎的测序数据进行差异基因分析,筛选中性粒细胞及黏蛋白相关的显著差异基因,使用基因与蛋白质相互作用检索数据库(STRING)进行蛋白互作分析,以预测NE基因与MUC5AC是否存在互作关系。②动物实验:将18只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胆管炎模型组和西维来司钠治疗组,每组6只。结合预实验于大鼠右前叶肝脏一次性注射1.25 mg/kg脂多糖(LPS)建立胆管炎大鼠模型;假手术组肝脏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建模后,西维来司钠治疗组尾静脉注射西维来司钠100 mg/kg;假手术组和胆管炎模型组尾静脉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每日1次,连续给药5 d。2周后处死大鼠取肝胆管组织,光镜下观察肝胆管组织病理学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肝胆管组织NE和MUC5AC表达;蛋白质免疫印迹试验(Western blotting)检测肝胆管组织NE、MUC5AC、Toll样受体4(TLR4)的蛋白表达。③细胞实验:将原代人肝内胆管上皮细胞株(HiBEpiC)传代后分为空白对照组、NE组(10 nmol/L NE)、NE+西维来司钠低剂量组(10 nmol/L NE+1×10 -8 g/L西维来司钠1 mL)、NE+西维来司钠中剂量组(10 nmol/L NE+1×10 -7 g/L西维来司钠1 mL)、NE+西维来司钠高剂量组(10 nmol/L NE+1×10 -6 g/L西维来司钠1 mL)。培养48 h后收集细胞,行5-乙炔基-2'-脱氧尿嘧啶核苷(EdU)检测细胞增殖活性;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细胞MUC5AC的表达。 结果:①生信分析:NE基因(ELANE)与MUC5AC存在互作关系。②动物实验:光镜下显示,胆管炎模型组肝细胞水肿,肝细胞呈弥漫性点、灶状坏死,汇管区纤维组织及肝内胆管增生与炎症细胞浸润;西维来司钠治疗组肝小叶结构清晰,周围炎症细胞浸润程度较胆管炎模型组减轻。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胆管炎模型组NE和MUC5AC较假手术组明显高表达,西维来司钠治疗组NE和MUC5AC表达较胆管炎模型组有所下降〔NE( A值):5.23±2.02比116.67±23.06,MUC5AC( A值):5.40±3.09比23.81±7.09,均 P<0.05〕。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显示,胆管炎模型组肝胆管组织NE、MUC5AC和TLR4的蛋白表达均较假手术组显著升高;西维来司钠治疗组肝胆管组织NE、MUC5AC和TLR4的蛋白表达较胆管炎模型组显著下降(NE/β-actin:0.38±0.04比0.70±0.10,MUC5AC/β-actin:0.37±0.03比0.61±0.05,TLR4/β-actin:0.39±0.10比0.93±0.15,均 P<0.05)。③细胞实验:荧光显微镜下显示,各组HiBEpiC细胞的增殖状态良好,阳性细胞比例无明显差异。ELISA法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显示,NE组细胞MUC5AC表达较空白对照组显著升高;NE+西维来司钠各剂量组细胞MUC5AC表达较NE组显著下降,且随西维来司钠浓度升高呈下降趋势,以高剂量组变化最明显〔MUC5AC(μg/L):3.46±0.20比6.33±0.52,MUC5AC/β-actin:0.45±0.07比1.75±0.10,均 P<0.05〕。 结论:LPS作用后可致胆管炎大鼠NE、MUC5AC表达上调,西维来司钠可通过抑制NE减少肝内胆管上皮细胞MUC5AC的表达,为IBDS的治疗提供新的方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老年胆总管结石ERCP术后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对策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究老年胆总管结石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术后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扬州洪泉医院收治的老年胆总管结石ERCP术患者61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统计患者基本资料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通过单因素分析影响老年胆总管结石ERCP术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老年胆总管结石ERCP术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该院收治的61例老年胆总管结石患者中,共有9例患者术后出现并发症,占比14.7%,其中胆道感染4例,胰腺炎4例,其他1例;年龄、插管次数、体重指数、胰管反复显影、Dddi括约肌功能障碍(SOD)病史、胆管梗阻是影响老年胆总管结石患者ERCP术后并发症发生的相关因素( P<0.05);年龄、插管次数、胆管梗阻是影响老年胆总管结石患者ERCP术后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P<0.05)。 结论:年龄、插管次数、胆管梗阻是影响老年胆总管结石患者ERCP术后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上需结合以上危险因素采取有效的干预对策,以降低老年胆总管结石患者ERCP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减轻其痛苦及家庭负担,提升其康复效果及生活质量水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管损伤的风险因素分析及术中防治措施
编辑人员丨3天前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是治疗胆囊结石、胆囊息肉等胆囊良性疾病的首选方式。胆管损伤是其严重并发症,虽然发生率较低,但处置不当会严重影响病人的生命质量,因此,预防和正确处理LC胆管损伤至关重要。笔者查阅国内外相关研究,探讨LC胆管损伤的风险因素,分享术中及时发现、诊断、规范处理经验,为肝胆外科医师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全脏器反位肝内胆管结石行腹腔镜左肝外叶切除术一例
编辑人员丨3天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