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先天性胆管囊肿外科治疗要点及"三类五型"分型系统的临床意义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先天性胆管囊肿这一胆管畸形病变会导致胆管系统长期处于炎症状态,因此患者并发胆管结石、囊肿癌变的风险较高。外科手术是治愈先天性胆管囊肿的唯一治疗手段,其治疗要点是尽可能彻底切除囊肿病灶以及彻底实现"胆胰分流"。非规范化的外科手术治疗会给患者带来胆肠吻合口狭窄、残余胆管囊肿甚至囊肿癌变等难以处理的术后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威胁患者生命。笔者团队基于东方肝胆外科医院的先天性胆管囊肿大样本回顾性研究结果,围绕先天性胆管囊肿的病理解剖学特点,提出一种新的分型系统,将胆管囊肿分为"三类五型",即肝外胆管囊肿肝门型、主干型、末端型;中央型胆管囊肿;肝内胆管囊肿局限型、弥漫型,以期能够更为精确地指导外科治疗方案的设计和实施,并降低术后远期并发症风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156例临床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回顾性分析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金华医院肝胆胰外科行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LPD)的15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在地市级医院常规开展LPD的可行性和安全性。156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均在完全腹腔镜下完成,手术时间(351±42)min,术中出血量(280±212)ml,术后住院天数(16±8)d;7例联合血管切除重建,其中血管楔形切除5例,肠系膜上静脉节段切除、端端吻合1例,肠系膜上静脉节段切除、人工血管重建1例。术后32例(20.5%)发生并发症,8例患者发生了两种并发症,再手术7例。无围手术期死亡。结果表明掌握娴熟的腹腔镜操作技能,术中精细操作,重视围手术期处理,在地市级医院常规开展LPD是安全可行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基于"洪氏胰肠吻合一针法"理念的改良胰胃吻合在胰腺手术消化道重建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将基于"洪氏胰肠吻合一针法"理念的改良胰胃吻合应用于胰腺手术消化道重建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5月至2022年10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肝胆外科收治的44例采用改良胰胃吻合手术的胰腺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23例,女性21例,中位年龄54岁,年龄范围18~70岁。总结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一般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44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其中行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29例,腹腔镜保留十二指肠的胰头切除术11例,腹腔镜胰腺中段切除术1例,行开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3例。腹腔镜手术胰胃吻合时间(15.4±1.0)min,开腹手术胰胃吻合时间(9.1±0.5)min。44例患者中术后发生A级胰瘘2例(4.55%)、胃排空障碍7例(15.91%),无B、C级胰瘘、胆瘘、胃肠吻合口瘘、腹腔感染、术后出血及围手术期死亡发生。结论:将改良胰胃吻合用于胰腺手术消化道重建安全可靠,可以有效降低术后胰瘘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Roux-en-Y胃旁路术对2型糖尿病大鼠肝脏胆汁酸信号及糖异生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Roux-en-Y胃旁路术(RYGB)对2型糖尿病(T2DM)大鼠肝脏胆汁酸信号及糖异生的影响。方法:将16只健康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通过高脂饲料喂养并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诱导T2DM,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 n=8)和手术组( n=8)。手术组行RYGB术,假手术组在与手术组相同位置行胃肠横断并原位吻合。术前及术后第1、2、4、6、8周测各组摄食量和空腹血糖;术前、术后2、8周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及胰岛素敏感试验(ITT);术后8周留取空腹血清检测总胆汁酸水平,留取肝脏组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法尼醇X受体(FXR)、小异二聚体伴侣(SHP)、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PEPCK)和葡萄糖-6-磷酸酶(G6Pase)mRNA表达水平,应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组间比较采用 t检验。 结果:手术组术后第4、6、8周摄食量[(18±2)、(19±3)、(20±4) g/d]显著低于假手术组[(24±3)、(28±4)、(26±3) g/d],手术组术后第2、4、6、8周空腹血糖[(6.9±0.9)、(6.0±1.1)、(6.4±0.8)、(6.8±0.7) mmol/L]显著低于假手术组[(12.9±1.4)、(10.8±0.8)、(9.4±1.1)、(9.0±1.0) 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4.707、5.091、3.394、9.209、9.982、6.239、5.098, P<0.05);术后2周,手术组OGTT、ITT曲线下面积[(898±118)、(428±85) mmol/(L·min)]显著低于假手术组[(1 508±108)、(788±98) mmol/(L·min)],术后8周,手术组OGTT、ITT曲线下面积[(975±102)、(455±76) mmol/(L·min)]显著低于假手术组[(1 575±96)、(775±86) mmol/(L·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10.790、7.849、12.120、7.886, P<0.05);术后8周,手术组大鼠血清总胆汁酸[(105.17±14.81) μmol/L]显著高于假手术组[(68.87±10.81) 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5.600, P<0.05);手术组与假手术组比较,肝脏FXR和SHP mRNA的表达显著上调(1.67±0.31比1.17±0.11、2.37±0.21比1.33±0.18),PEPCK和G6Pase mRNA的表达显著下调(0.77±0.12比1.15±0.14、0.87±0.08比1.05±0.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4.299、10.640、5.829、3.976, P<0.05)。 结论:RYGB术改善T2DM大鼠糖代谢的作用机制可能与术后肝脏胆汁酸信号上调进而抑制糖异生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腹腔镜手术治疗微创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胆肠吻合口狭窄7例报道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微创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胆肠吻合口狭窄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8月至2021年7月浙江省人民医院胃肠胰外科收治的微创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发生胆肠吻合口狭窄再次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7例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性3例,女性4例,年龄(41.7±4.3)岁,年龄范围27~54岁。分析再次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门诊复查或电话随访再狭窄情况。结果:首次术后出现吻合口狭窄的时间间隔范围3~20个月,中位数9个月。7例患者胆肠吻合口狭窄均行腹腔镜手术治疗,其中5例行腹腔镜胆肠吻合口切除重建;另2例行腹腔镜原吻合口切开,取尽合并的肝内胆管结石再吻合。胆肠吻合口重建手术时间范围150~350 min,中位数180 min,术后住院时间范围5~21 d,中位数6 d,术中出血量范围20~300 ml,中位数50 ml,无术中输血。术后1例患者出现B级胆漏,穿刺引流后好转。其余患者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无围手术期死亡患者。7例患者均获随访,术后随访时间范围1~23个月,中位数8个月,无胆肠吻合口再狭窄。结论:对于微创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胆肠吻合口狭窄的患者,再次腹腔镜手术治疗可作为一种有效的选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新生儿原发性局部小肠扭转10例临床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总结新生儿原发性局部小肠扭转(primary segmental volvulus,PSV)的临床特点。方法:选择2014年5月至2023年5月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新生儿外科收治的新生儿PSV患儿进行回顾性研究,总结其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治疗及预后,对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10例PSV新生儿,平均胎龄(34.1±3.0)周,出生体重(2 291±646)g。8例发病日龄≤3 d,2例发病日龄>3 d,10例患儿均以腹胀为主要表现,7例伴有胆汁性呕吐,5例伴有便血。影像学检查主要提示低位肠梗阻,无特异性表现;实验室检查主要提示代谢性酸中毒及不同程度贫血。9例患儿行诊断性腹腔穿刺,穿刺液为血性5例,清亮液体2例,血性混合粪样腹水1例,乳糜性1例。10例均行急诊剖腹探查术,于术中明确诊断PSV并行小肠部分切除,同时行一期肠吻合术或肠造瘘术。10例患儿均治愈,随访至4月龄~9岁,生长发育同正常同龄儿。结论:新生儿PSV是一种独立的急腹症,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术前诊断困难,经过积极手术,总体预后良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胃肠重建方式的优化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胃排空障碍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术中胃肠重建方式的优化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胃排空障碍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胆胰外科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146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患者的临床资料,78例消化道重建采用传统BillrothⅡ式胃空肠吻合,68例采取优化的胃肠吻合方式。观察两组病例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进流食时间及并发症情况等。结果:对照组手术时间为(351.4±71.6)min,少于改良组的(368.8±97.6)min,但进普食时间[(9.9±6.5)d比(7.6±6.0)d]、术后住院时间[(20.7±8.6)d比(17.9±7.0)d]显著长于改良组,术后胃排空障碍发生率明显高于改良组(19.2%比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两组病例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消化道出血等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优化胃肠重建的措施可以减少胃排空障碍,促进胃肠功能恢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胆道闭锁Kasai术后糖皮质激素治疗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胆道闭锁是累及肝内外胆管的一种进行性疾病,目前广泛采用的治疗策略是行肝门-空肠吻合术(Kasai手术),术后辅以包括糖皮质激素、抗生素等多种药物治疗,然而糖皮质激素在胆道闭锁的治疗中争议较多,其应用方案也多种多样,现将糖皮质激素在胆道闭锁Kasai术后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结肠下区肠系膜上动脉优先入路在交界可切除胰头癌外科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结肠下区肠系膜上动脉优先入路在交界可切除胰头癌外科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肝胆外科行根治性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90例交界可切除胰头癌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结果:90例患者在结肠下区探查肠系膜上动脉判断有血管侵犯但符合交界可切除标准后,先断血供再切除组织器官,将受侵血管行切除重建或置换后行常规吻合。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围手术期死亡。所有患者术后均经病理学检查结果证实为胰腺导管腺癌。结肠下区动脉优先入路组患者术后1、2、3年无瘤生存率为68.2%、60.4%、54.3%,常规入路组患者术后1、2、3年无瘤生存率为58.4%、26.4%、11.7%( P=0.001)。 结论:结肠下区肠系膜上动脉优先入路可延长交界可切除胰头癌患者术后生存时间,减少复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美国匹兹堡大学医学中心机器人手术培训课程经验介绍与启示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介绍美国匹兹堡大学开展的机器人手术培训课程经验。方法:详细介绍培训课程的具体流程,同时对培训结果进行总结分析。共有15位学员完成了第一阶段培训(操作台模拟训练),14位(93.3%)完成了第二阶段(胰十二指肠切除组织吻合模拟训练),累计完成196例组织吻合模拟训练。采用STATA和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对得分进行Wilcoxon秩和检验。结果:吻合模拟训练的表面效度Likert量表平均分分别为:胰空肠吻合(Pancreaticojejunostomy,PJ)(15/20),胃空肠吻合(Gastrojejunostomy,GJ)(15/20)和胆空肠吻合(Hepatocholangiojejunostomy,HJ)(17/20)。在PJ和GJ模拟训练中,与金标准相比,失误率和OSATS得分均改善( P>0.05),操作用时无减少( P<0.05);在HJ模拟培训中,失误率、OSATS得分和操作用时均未见改善( P<0.05)。但将学员重复进行的吻合训练结果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线性回归和二次拟合模型分析显示,学员培训后的所有模拟操作均较首次表现得更好。 结论:美国匹兹堡大学医学中心开展的培训课程是行之有效的,对探索出一条符合我国国情的机器人外科发展之路具有借鉴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