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耳聋新基因—— ABCC1在生物屏障中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ABCC1基因广泛表达于人体的多种器官中,能够转运药物、重金属、有毒物质、有机阴离子等多种底物。过去对其的研究集中在肿瘤多药耐药等方面。最近ABCC1首次被提议为遗传性耳聋的致病基因,其机制可能与生物屏障有关。本文从血睾屏障、胎盘屏障、血脑屏障、血迷路屏障等方面阐述了ABCC1相关研究的进展,为探索其功能提供了新的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缺氧诱导因子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调控作用的研究现状与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以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为靶点的干预治疗已成为目前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特异性强且有效的方法。但部分患者经抗VEGF药物治疗后无应答或应答不良,并且其消除水肿和改善视力的作用在同一患者中的表现似乎也不稳定。缺氧诱导因子-1α (HIF-1α)作为VEGF重要的上游转录调控因子,是组织低氧状态下表达的具有氧浓度敏感性的蛋白,可同时靶向除VEGF之外的诸多下游靶基因,如胎盘生长因子、血管生成素样蛋白4等,引起血视网膜屏障破坏、新生血管形成等,参与DR的多种病理改变,促进DR的发生发展。因此,采用直接干预HIF-1α或靶向一种或多种受HIF-1α调控的下游靶基因治疗DR可能具有更好的疗效。未来研发有效和安全的HIF-1α抑制剂或者抗VEGF协同HIF-1α其他靶基因抑制剂可能具有更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孕期主要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暴露对儿童神经系统功能发育影响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具有抵抗环境降解性、生物蓄积性和远距离迁移潜力等特点,母亲孕期POPs暴露可通过胎盘屏障进入胎儿血液循环,对子代的神经系统功能发育产生潜在影响,进而导致成人期神经系统功能缺陷和疾病的发生发展。本文旨在阐明孕期暴露于3种主要POPs(有机氯化合物、全氟及多氟烷基物质和多溴联苯醚)对儿童神经系统功能发育(社会情绪、认知、语言、运动和适应性)的影响,为后续相关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微量营养素胎盘转运机制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胎盘对于妊娠期胎儿的营养摄取至关重要。胎盘可调节、分配、转运及合成胎儿发育和妊娠维持所需的重要营养物质、激素和生长因子,清除胎儿循环中的代谢废物,并通过胎盘屏障阻止胎儿的有毒物质暴露。胎盘功能与胎儿生长受限、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而胎盘转运的必需微量营养素中,铁、钙、维生素D、叶酸等的胎盘转运机制虽然尚不明确,但已有一定的研究基础。本文结合已有的研究策略进行综述,为胎盘转运障碍的研究提供基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类器官及器官芯片技术在体外胎盘模型构建中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胎盘具有物质交换及屏障功能,对维持胎儿生长发育至关重要。胎盘功能异常与多种不良妊娠结局有关。现有的体外胎盘模型均存在一定局限性,无法满足研究需要。目前类器官及器官芯片技术发展迅速,在药物研发、基础医学研究等方面展示出了极大的应用前景。构建自真实胎盘的类器官在细胞表型、基因表达等方面均与源组织具有高度一致性。胎盘芯片可体外模拟胎盘屏障,并在药物的胎盘通透性研究中被广泛应用。构建胎盘类器官芯片,或构建包含胎盘、子宫内膜等成分的多器官芯片,对于生殖及围产医学领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DR患者眼内液细胞因子变化及其意义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与持续高血糖相关的一种慢性、进行性、潜在危害视力的视网膜微血管疾病,若不能得到及时有效治疗,将严重损害视力,给患者生活带来极大不便。DR的发生和发展涉及血-视网膜屏障损害、炎症、神经退行性变等多种机制。房水和玻璃体液能直接反映眼球内环境的改变,对眼内病变的进展有很好的提示作用。近年来,眼内液中多种细胞因子在DR发病过程中的变化、对病程进展的影响及治疗后的改变已得到广泛关注。本文将针对DR患者眼内液中多种血管生成相关细胞因子,如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胎盘生长因子、半乳糖凝集素1、血管紧张素1(Ang1)、Ang2及炎症相关细胞因子,如肿瘤坏死因子α、细胞间黏附分子1、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转化生长因子β、白细胞介素(IL)-1β、IL-6、IL-8、IL-10的变化、糖尿病黄斑水肿和增生性DR治疗前后细胞因子的变化及其意义进行综述,为探寻DR新的、个性化的临床治疗方案提供潜在靶点,为改善DR患者的预后提供理论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妊娠期甲状腺功能亢进诊治的研究现状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妊娠期间特殊的生理变化可能会引发和加重甲状腺功能亢进,甚至产生一系列并发症,相关疾病包括妊娠期Graves病、妊娠期一过性甲状腺毒症、妊娠期甲状腺危象、妊娠期甲状腺毒症心脏病等,威胁母婴健康.由于抗甲状腺药物具有一定毒性且可以通过胎盘屏障,因此妊娠期甲状腺功能亢进孕妇不能随意使用抗甲状腺药物.孕妇甲状腺毒症是一种可以引起严重后果的高代谢疾病,促甲状腺激素受体抗体(TRAb)的评估对其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TRAb不仅有助于鉴别妊娠早期Graves病与妊娠期一过性甲状腺毒症,还能评估妊娠晚期胎儿及新生儿甲状腺功能亢进的风险.此外,建议在妊娠早期检测TRAb,以评估妊娠期对于抗甲状腺药物的需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外泌体与围生期炎症性脑损伤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围生期脑损伤(perinatal brain injury,PBI)是婴儿死亡和儿童残疾的主要原因.大部分患有PBI的儿童中枢神经系统损伤主要源于绒毛膜羊膜炎(chorioamnionitis,CHORIO),CHORIO影响胎盘的通透性和血流,是足月儿和早产儿脑损伤的常见独立危险因素.外泌体是直径40~160 nm的纳米级囊泡,能够携带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并完成细胞间信息交流.研究发现,不同细胞来源的外泌体具有不同的生物学功能.外泌体作为母胎交流的重要介质,通过参与免疫调节抑制炎症、促进血管和髓鞘形成以及建立胎盘防御屏障,可能介导脑损伤的修复,在脑损伤和神经发育障碍中有一定的治疗意义.本综述探讨外泌体在PBI儿童中的病理机制以及潜在的治疗作用,以期为临床PBI提供有效的治疗策略.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生命早期6:2 Cl-PFESA暴露对子代小鼠海马AMPA受体基因表达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4/7/13
[背景]6:2氯代多氟醚基磺酸(6:2 Cl-PFESA)具有十分强大的生物蓄积性和胎盘屏障穿透力,还可穿过血脑屏障.然而,其生命早期暴露对子代产生神经发育毒性的机制尚为未知.[目的]通过建立 6:2 Cl-PFESA暴露动物模型,探究生命早期 6:2 Cl-PFESA暴露对仔鼠生长发育及海马α-氨基-3-羟基-5-甲基-4-异恶唑丙酸(AMPA)受体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将 30只昆明种孕鼠随机分为对照组以及 2、10、50和 250 μg·L-1 6:2 Cl-PFESA暴露组,从受孕第 1天开始以自由饮水方式暴露相应剂量的 6:2 Cl-PFESA,至泌乳结束.仔鼠于出生后(PND)第 21天断乳,通过自由饮水方式继续进行 6:2 Cl-PFESA暴露.记录仔鼠出生体重和体长作为本次实验基础数据.各组仔鼠于PND7、PND21和PND35分别麻醉后处死,取脑组织并剥离海马,透射电镜观察神经元突触超微结构,实时荧光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法检测AMPA受体GluR1、GluR2和GluR3的基因表达变化情况.PND35仔鼠于处死前进行Morris水迷宫实验观察仔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情况.[结果]10、50、250 μg·L-1 6:2 Cl-PFESA暴露组仔鼠的出生体重和体长分别为(2.23±0.36)、(1.92±0.20)、(1.88±0.31)g和(33.73±0.98)、(32.91±1.30)、(32.52±2.07)mm,均低于对照组(2.78±0.35)g和(36.46±2.34)mm(P<0.05).PND35仔鼠Morris水迷宫结果显示:定位航行实验第 4天的 250 μg·L-1 6:2 Cl-PFESA暴露组、第 5天的 10、50以及 250 μg·L-1 6:2 Cl-PFESA暴露组仔鼠较比对照组逃避潜伏期延长(P<0.05);空间探索实验中,50和 250 μg·L-1 6:2 Cl-PFESA暴露组仔鼠的穿越平台次数、250 μg·L-1 6:2 Cl-PFESA暴露组仔鼠的目标象限停留时间与对照组相比均减少(P<0.05).经透射电镜观察发现:PND35的 250 μg·L-1 6:2 Cl-PFESA暴露组与对照组相比,仔鼠突触后致密物变薄、突触间隙增宽.不同发育阶段的 250 μg·L-1 6:2 Cl-PFESA暴露组仔鼠海马中GluR1、GluR2和GluR3的mRNA表达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均下降(P<0.05);除了PND7的 2 μg·L-1 6:2 Cl-PFESA暴露组以外,发育早期 6:2 Cl-PFESA暴露可以对各阶段仔鼠海马中GluR1、GluR2和GluR3的mRNA表达水平产生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P<0.05).其中,发育早期 6:2 Cl-PFESA暴露使仔鼠海马GluR1和GluR2 mRNA的表达水平在PND7时下降最多;暴露组仔鼠海马中GluR3 mRNA的表达水平在PND21时呈现最大抑制效应;而暴露组仔鼠海马GluR1、GluR2和GluR3 mRNA的表达水平均在PND35下降最少.[结论]生命早期 6:2 Cl-PFESA暴露会影响仔鼠的生长发育,改变仔鼠海马突触结构,降低其学习记忆能力,这可能与其在各发育阶段中对仔鼠海马AMPA受体亚基GluR1、GluR2和GluR3基因表达水平的抑制作用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13
-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对传统胎盘屏障模型屏障功能的影响及作用机制
编辑人员丨2024/7/6
目的 通过构建体外胎盘屏障模型,研究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对传统胎盘屏障模型功能的影响及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 将hUC-MSC、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和人滋养层细胞(HTR-8)共同培养于transwell中建立体外胎盘屏障模型,设置对照组(HUVEC+HTR-8)、forskolin 组(HUVEC+HTR-8+forskolin)、MSC 组(HUVEC+HTR-8+hUC-MSC)、MSC+forskolin组(HUVEC+HTR-8+hUC-MSC+forskolin),通过测量跨膜电阻值、荧光黄CH 的渗透性以及P-糖蛋白(P-gp)的活性,评估各组体外胎盘屏障模型的功能;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各组体外胎盘屏障模型中P-gp、紧密连接蛋白5(Claudin-5)、闭合小环蛋白-1(ZO-1)、ZO-2、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CD31)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利用LC-MS/MS检测阿替洛尔、米诺地尔、美托洛尔3种渗透性工具药透过各组体外胎盘屏障模型的表观渗透系数(Papp),验证模型的功能完整性.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forskolin、MSC、MSC+forskolin组的跨膜电阻值均显著增高(P<0.05、0.001)、P-gp外排功能均增强、荧光黄的Papp值均显著降低(P<0.05、0.01、0.001),且二者联用后作用效果尤为显著,表明该模型具备完整的屏障功能,且MSC+forskolin屏障功能最好;qRT-PCR和 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forskolin组P-gp、ZO-1、ZO-2、CD31 的表达显著增加(P<0.05、0.01、0.001),MSC组P-gp、Claudin5、ZO-1和CD31的表达也显著增加(P<0.05、0.01、0.001);联合应用后,各蛋白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均更显著增加(P<0.01、0.001),表明hUC-MSC增强传统胎盘屏障功能;与对照组相比,各实验组的Papp值均降低,MSC+forskolin组3个工具药均差异显著,美托洛尔差异最显著.结论 hUC-MSC通过增强传统胎盘屏障模型中紧密连接蛋白和外排蛋白的表达,进一步增强了传统胎盘屏障模型的屏障功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