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层面优先法在腹腔镜胰体尾切除术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3小时前
目的:探讨层面优先法在腹腔镜胰体尾切除术中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 2021 年 3 月至 2022 年 3月行腹腔镜保脾胰体尾切除术与腹腔镜胰体尾脾切除术的81 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传统手术入路,观察层面优先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并发症.结果:81 例手术均成功完成,无中转开腹.层面优先法腹腔镜保脾胰体尾切除术与腹腔镜胰体尾脾切除术的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于常规入路法同种术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层面优先入路在腹腔镜胰体尾切除术中具有更好的操作性,可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是安全、可行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小时前
-
单极电剪在达芬奇机器人辅助胰体尾切除术中的应用分析
编辑人员丨4小时前
目的:对比单极电剪与超声刀在达芬奇机器人辅助胰体尾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20年7月至2023年12月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普通外科接受达芬奇机器人辅助胰体尾切除术的31例术前诊断为胰体尾良性占位性病变患者资料,其中男性9例,女性22例,年龄(54.4±15.7)岁。31例患者中行达芬奇机器人辅助胰体尾切除术且术中使用单极电剪的纳入单极电剪组( n=12),单极电剪自带多关节可灵活旋转的机械臂,完成解剖及分离操作;使用超声刀的纳入超声刀组( n=19),超声刀完成解剖及分离操作。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保脾率、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胰瘘、出血等)及住院总费用等指标。 结果:术后病理证实31例患者中胰腺浆液性囊腺瘤6例(19.4%)、胰腺黏液性囊腺瘤5例(16.1%)、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3例(9.7%)、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6例(19.4%)、胰腺囊肿5例(16.1%)、胰腺良性囊性病变3例(9.7%)、不易分类3例(9.7%)。所有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均无中转开腹及死亡患者。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保脾率、术后住院时间、住院总费用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单极电剪组术后排气时间为(2.8±0.7)d,比超声刀组的(3.6±0.7)d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2.88, P=0.007)。两组均无术后出血,单极电剪组共有4例术后出现并发症,均为胰瘘,其中生化漏2例,B级胰瘘2例;超声刀组有8例术后出现并发症,胰瘘7例,其中生化漏3例,B级胰瘘4例,另有腹腔感染3例,均予以对症治疗后痊愈。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717)。 结论:达芬奇机器人辅助胰体尾切除时,应用单极电剪可以达到与超声刀同样的效果,并且能够充分发挥机器人手术系统的优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小时前
-
21例脾脏恶性肿瘤临床分析
编辑人员丨4小时前
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普外科经手术切除且病理证实的21例脾脏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行开腹脾切除术10例;腹腔镜脾切除术5例;开腹胰体尾切除术联合脾切除术4例;手助腹腔镜脾切除术2例。术后6例患者接受化疗,随访至2021年12月,中位随访时间4.5个月,21例患者4例失访,12例死亡,其余5例目前无瘤存活。本研究显示脾脏恶性肿瘤是一类发病隐匿、无明显特异性症状的少发恶性肿瘤,确诊仍依靠病理检查。手术切除联合系统化疗可能是最有希望的治疗方式,但脾脏恶性肿瘤的总体预后仍很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小时前
-
胃三角悬吊在胰体尾恶性肿瘤患者腹腔镜根治性顺行模块化胰脾切除术中的应用分析
编辑人员丨4小时前
目的:分析胃三角悬吊技术在胰体尾恶性肿瘤患者腹腔镜根治性顺行模块化胰脾切除术(L-RAMPS)中的可行性与优势。方法:回顾分析2019年1月至2023年10月在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行L-RAMPS的29例胰体尾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14例,女性15例,年龄(67.6±7.5)岁。根据术中是否采用丝线呈三角状悬吊胃,29例患者分为悬吊组( n=14)和对照组( n=15)。比较两组体质量指数、肿瘤长径、肿瘤病理类型、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首次切缘、术中输血、术后胰瘘、术后重度出血、术后胃瘫、住院时间等。 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肿瘤长径、肿瘤病理类型等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术后病理证实29例患者中胰腺腺癌21例(72.4%)、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2例(6.9%)、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2例(6.9%)、胰腺腺鳞癌1例(3.4%)、胰腺黏液性囊腺癌3例(10.3%)。两组术中首次切缘阳性、术中输血、术后B/C级胰瘘、术后重度出血、术后胃瘫比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悬吊组手术时间为(200.3±13.5)min、术中出血量为(148.6±42.2)ml、住院时间为14(12,17)d,少于对照组(223.5±36.3)min、(205.3±63.3)ml、26(17,32)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胃三角悬吊应用于胰体尾恶性肿瘤患者L-RAMPS中,在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方面有优势,是一种可靠、简单的悬吊方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小时前
-
腹腔镜根治性顺行模块化胰脾切除术治疗胰体尾癌的回顾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4小时前
目的:探讨腹腔镜根治性顺行模块化胰脾切除术(laparoscopic radical antegrade modular pancreatosplenectomy,Lap-RAMPS)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83例在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接受腹腔镜胰体尾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83例患者根据不同手术方式分为Lap-RAMPS组44例和腹腔镜传统胰体尾+脾切除术(laparoscopic conventional distal pancreatectomy and splenectomy,Lap-CDP)组39例。两组患者手术时间[(245.34±70.30)min比(239.87±68.10)min]、术中出血量[(159.32±115.60)ml比(208.97±161.70)ml]及术中输血例数(2例比3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两组患者术后胰瘘等级、术后出血等级、术后胃排空延迟分级、Clavien-Dindo并发症分级、术后住院时间、术后排气时间、术后禁食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Lap-RAMPS组与Lap-CDP组相比,两组间切缘阴性率(93.2%比76.9%)及淋巴结获取数目[(12.91±8.24)枚比(8.49±6.85)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Lap-RAMPS组中位生存期25.0个月,Lap-CDP组中位生存期15.0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48)。 结论:Lap-RAMPS在胰体尾癌手术中的应用是安全、可行的,其可以增加胰腺切缘的阴性率、提高淋巴结的获取数目并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小时前
-
Ki-67增殖指数<55%G3级无功能性胰腺神经内分泌瘤的治疗方式及预后
编辑人员丨4小时前
目的:探讨Ki-67增殖指数<55%G3级无功能性胰腺神经内分泌瘤(pNETs)的治疗方式及预后。方法:采用回顾性描述性研究方法。收集2014年4月至2020年4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收治的15例Ki-67增殖指数<55%的G3级无功能性pNETs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男11例,女4例;年龄为(58±10)岁。患者均行原发病灶根治性切除术。观察指标:(1)治疗情况。(2)术后病理学特征。(3)随访情况。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 x±s表示,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 M( Q1, Q3)或 M(范围)表示,计数资料以绝对数表示。Pearson相关分析验证变量间相关性。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并计算生存率,Log-Rank检验进行生存分析。 结果:(1)治疗情况。15例无功能性G3级pNETs患者均行胰腺原发灶根治性切除术,其中胰十二指肠切除术5例,胰体尾联合脾切除术10例。5例同时性肝寡转移患者联合行肝段(叶)切除术。15例患者肿瘤切缘均为阴性,手术时间为120(90,210)min,术中出血量为200(50,300)mL;术后30 d内均未发生Clavien-Dindo≥Ⅲ级严重并发症。15例患者中,5例行CAPTEM化疗(替莫唑胺联合卡培他滨)为主的综合治疗;2例行局部介入治疗;2例行单纯CAPTEM化疗;行局部介入+分子靶向治疗、局部介入+长效生长抑素类药物治疗、长效生长抑素类药物+分子靶向治疗各1例;3例未行术后治疗。(2)术后病理学特征。15例患者肿瘤最大径为3.3(0.5~6.0)cm,其中2例患者肿瘤最大径<2 cm,13例肿瘤最大径≥2 cm。15例患者清扫淋巴结数目为6(4,10)枚,淋巴结转移数目为2(1,3)枚,其中12例淋巴结转移阳性。15例患者中,肿瘤侵犯胰周邻近脏器5例,同时性肝寡转移5例,神经侵犯和脉管侵犯各8例;病理学TNM分期Ⅱ期、Ⅲ期、Ⅳ期分别为3、7、5例。15例患者原发灶Ki-67增殖指数为32%±9%,核分裂象为(11±9)个/10高倍视野,两者无相关性( P>0.05)。(3)随访情况。15例患者均获得术后随访,随访时间为(55±24)个月,中位生存时间为78(43~113)个月,患者1、3、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100%、92%、62%。15例患者随访期间,9例肿瘤复发,复发时间为20(14,44)个月;其中8例因肿瘤复发或转移死亡。5例行CAPTEM化疗为主的综合治疗方案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86(51~120)个月,10例行其他术后辅助治疗或未治疗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53(45~60)个月,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 =4.21, P<0.05)。 结论:Ki-67增殖指数<55% G3级pNETs患者行根治性手术联合以CAPTEM化疗为基础的术后综合治疗的预后好于其他术后辅助治疗和术后未治疗患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小时前
-
不同类型胰腺囊性肿瘤的诊断与治疗
编辑人员丨4小时前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胰腺囊性肿瘤(PCNs)的诊断与治疗。方法:采用回顾性描述性研究方法。收集2009年1月至2018年12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244例PCNs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男70例,女174例;中位年龄为43岁,年龄范围为5~79岁。根据患者术前评估结果和术中探查结果确定手术方式。观察指标:(1)PCNs分类和临床病理学情况。(2)PCNs患者术前CA19-9水平情况。(3)影像学检查结果。(4)手术情况。(5)术后并发症情况。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 ± s表示。计数资料以绝对数或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 χ2检验。 结果:(1)PCNs分类和临床病理学情况:244例PCNs患者中,浆液性囊性瘤(SCN)76例,黏液性囊性瘤(MCN)56例,实性假乳头状瘤(SPN)96例,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瘤(IPMN)16例。76例SCN患者中,男22例、女54例;年龄为(51±14)岁,年龄范围为22~78岁;32例术前有腹痛,44例术前无腹痛;47例肿瘤位于胰腺体尾部,29例肿瘤位于胰腺头颈部。76例SCN患者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均为良性。56例MCN患者中,男16例、女40例;年龄为(49±16)岁,年龄范围为20~79岁;34例术前有腹痛,22例术前无腹痛;35例肿瘤位于胰腺体尾部,21例肿瘤位于胰腺头颈部。56例MCN患者中,11例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为恶性。96例SPN患者中,男21例、女75例;年龄为(32±14)岁,年龄范围为5~68岁;42例术前有腹痛,54例术前无腹痛;58例肿瘤位于胰腺体尾部,38例肿瘤位于胰腺头颈部。96例SPN患者中,1例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为恶性。16例IPMN患者中,男11例、女5例;年龄为(56±10)岁,年龄范围为41~76岁;11例术前有腹痛,5例术前无腹痛;4例肿瘤位于胰腺体尾部,12例肿瘤位于胰腺头颈部。16例IPMN患者中,6例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为恶性。(2)PCNs患者术前CA19-9水平情况:76例SCN患者中,9例术前CA19-9水平升高;67例术前CA19-9水平正常。56例MCN患者中,7例术前CA19-9水平升高,49例术前CA19-9水平正常。96例SPN患者中,14例术前CA19-9水平升高,82例术前CA19-9水平正常。16例IPMN患者中,4例术前CA19-9水平升高,12例术前CA19-9水平正常。244例PCNs患者中,226例为良性PCNs,18例为恶性PCNs。226例良性PCNs患者中,26例CA19-9水平升高;18例恶性PCNs患者中,8例CA19-9水平升高,两者术前CA19-9水平升高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15.084, P<0.05)。(3)影像学检查结果:244例患者中,163例行超声造影检查,其中SCN 59例,MCN 37例,SPN 55例,IPMN 12例。163例行超声造影检查患者中,82例检查结果与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一致,诊断符合率为50.3%(82/163)。其中,SCN、MCN、SPN、IPMN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67.8%(40/59)、54.1%(20/37)、32.7%(18/55)、4/12。244例患者中,198例行CT检查,其中SCN 60例,MCN 44例,SPN 82例,IPMN 12例。198例行CT检查的患者中,135例检查结果与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一致,诊断符合率为68.2%(135/198),其中SCN、MCN、SPN、IPMN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76.7%(46/60)、79.5%(35/44)、58.5%(48/82)、6/12。(4)手术情况:244例患者均根据术前评估结果和术中探查结果成功施行手术,术中无死亡病例。76例SCN患者中,20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20例行保留脾脏的胰体尾切除术、14例行胰体尾切除合并脾切除术、9例行肿瘤局部切除术、7例行保留十二指肠的胰头切除术、6例行胰腺中段切除术。56例MCN患者中,20例行胰体尾切除合并脾切除术、16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9例行保留脾脏的胰体尾切除术、8例行胰腺中段切除术、3例行肿瘤局部切除术。96例SPN患者中,34例行胰体尾切除合并脾切除术、23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15例行保留脾脏的胰体尾切除术、12例行肿瘤局部切除术、8例行胰腺中段切除术、3例行保留十二指肠的胰头切除术、1例行全胰腺切除术。16例IPMN患者中,9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3例行胰体尾切除合并脾切除术、3例行全胰腺切除术、1例行保留脾脏的胰体尾切除术。(5)术后并发症情况:76例SCN患者中,17例发生胰瘘(生化瘘12例、B级胰瘘5例),7例腹腔感染,1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患者发生胃排空延迟,1例腹腔出血,1例乳糜瘘,1例胰腺中段切除术患者术后发生胰肠吻合口瘘。56例MCN患者中,7例发生胰瘘(生化瘘2例、B级胰瘘5例),3例腹腔感染,2例胆瘘,1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患者发生胃排空延迟,1例消化道出血,1例术后门静脉血栓形成。96例SPN患者中,14例发生胰瘘(生化瘘5例、B级胰瘘8例、C级胰瘘1例),6例腹腔感染,4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患者发生胃排空延迟,2例腹腔出血或消化道出血,1例胆瘘,1例术后门静脉血栓形成。16例IPMN患者中,3例发生胰瘘(生化瘘、B级胰瘘、C级胰瘘各1例),2例腹腔出血或消化道出血,1例腹腔感染,1例胆瘘,1例围术期死于肺栓塞。所有并发症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选择保守治疗、经皮穿刺置管引流、介入治疗或二次手术,均好转出院。 结论:PCNs主要包括SCN、MCN、SPN、IPMN。各型PCNs缺乏典型的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也缺乏特异性。术前CA19-9水平可对PCNs术前良恶性判断提供一定参考。影像学检查是PCNs主要的诊断依据。PCNs应严格把握手术指征,有手术指征时应积极手术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小时前
-
腹腔镜下保脾胰体尾切除术联合自体胰岛移植一例并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4小时前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保脾胰体尾切除术联合自体胰岛移植的安全性及有效性,并总结文献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1例22岁胰腺假乳头状瘤女性患者,接受腹腔镜下保脾胰体尾切除术联合自体胰岛移植手术的临床资料,并对其随访6个月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受者术后恢复顺利,术后6个月空腹血糖值为5.72 mmol/L,糖化血红蛋白6.1%,不需要使用外源性胰岛素治疗,肝功能正常。结论:腹腔镜下保脾胰体尾切除术联合自体胰岛移植可以有效预防术后胰源性糖尿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小时前
-
腹腔镜全胃联合胰体尾脾切除术治疗T 4b期胃癌的可行性、安全性和远期疗效
编辑人员丨4小时前
目的:探讨腹腔镜全胃联合胰体尾脾切除术治疗T 4b期胃癌的可行性、安全性和远期疗效。 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的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胃肠外科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连续收治的侵犯胰体尾部原发性T 4b期胃癌并行腹腔镜或开放根治性全胃联合胰体尾脾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病例入组标准:(1)原发性胃癌,病理活检确诊为T 4b期腺癌;(2)胸部+腹部+盆腔增强CT提示肿瘤侵犯胰体尾部,未见远处转移病灶,术前评估潜在R 0切除可能;(3)体力状态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评分(ECOG)0~2分,身体一般状况可耐受手术。排除术中发现腹膜种植转移和肿瘤侵犯其他器官、或因其他原因改变手术方式者。所有手术均由同一外科团队完成,手术团队已有超过100例腹腔镜和100例开放胃癌根治术加D 2淋巴结清扫术的经验。手术方式的选择由手术医师与患者共同讨论并根据患者本人意愿决定。根据手术方式将患者分为腹腔镜手术组和开放手术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手术和围手术期情况;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采用log-rank检验进行3年无病生存率的比较。 结果:共纳入37例患者,腹腔镜手术组21例,开放手术组16例,无腹腔镜中转开腹手术病例。两组患者临床基线资料具有可比性(均 P>0.05)。腹腔镜手术组较开放手术组手术时间长[(264.0±35.1)min比(226.6±49.9)min, t=2.685, P=0.011],术中失血少[(65.7±37.4)ml比(182.2±94.6)ml, t=-4.658, P<0.001],术后肛门排气时间缩短[(2.8±0.7)d比(4.1±0.7)d, t=-5.776, P<0.001],术后住院天数短[(13.3±2.8)d比(16.6±4.3)d, t=-2.822, P=0.008]。腹腔镜手术组与开放手术组术后并发症(包括吻合口漏、胰漏、腹腔脓肿、腹腔内出血和十二指肠残端漏)发生率分别为19.0%(4/21)和4/1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705)。无术后吻合口出血、吻合口狭窄病例。腹腔镜手术组和开放手术组术后30 d病死率分别为0和1/16( P=0.432);两组3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38.1%和37.5%( P=0.751),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由经验丰富的专科团队开展腹腔镜全胃联合胰体尾脾切除术治疗T 4b期胃癌安全有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小时前
-
胰腺导管内嗜酸细胞性乳头状肿瘤12例的临床和影像学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4小时前
目的:探讨胰腺导管内嗜酸细胞性乳头状肿瘤(IOPN)的临床和影像学特征,以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认识。方法:纳入2011年1月至2021年8月在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上海长海医院)经手术切除后病理确诊为胰腺IOPN的12例患者。所有患者术前均行胰腺计算机断层扫描(CT)或磁共振成像(MRI)平扫和增强扫描检查。回顾性分析该12例胰腺IOPN患者的临床资料(一般情况、主诉症状、肿瘤相关指标、既往病史),CT和MRI表现,手术方式,病理结果。采用描述性方法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2例胰腺IOPN患者中,男7例,女5例;年龄(范围)为(54.0±13.0)岁(31~75岁)。主诉症状为腹痛3例,黄疸1例,余8例为无症状经健康体检发现。血清糖类抗原19-9升高3例,癌胚抗原升高2例。1例胰腺IOPN患者有胰腺炎病史,3例胰腺IOPN患者有糖尿病病史。病变部位位于胰头部6例,胰体尾部5例,全胰腺1例。分支胰管型5例,主胰管型2例,混合胰管型5例。10例胰腺IOPN患者呈囊性或囊实性肿块,肿瘤最大径(范围)为(50.3±31.1) mm(28~127 mm),6例患者囊壁增厚,9例患者囊内有强化壁结节或实性肿块,均未向囊壁外生长;2例患者呈实性肿块,位于囊状扩张的胰管内,肿瘤最大径(范围)为(25.5±0.5) mm(25~26 mm);实性肿块的CT平扫检查表现为稍低密度,MRI的T1加权像呈低信号,T2加权像呈稍高信号,弥散加权成像呈弥散受限,CT和MRI增强扫描后均呈轻度强化。11例胰腺IOPN患者的主胰管扩张,主胰管内径(范围)为(10.5±8.1) mm(3~28 mm)。4例胰腺IOPN患者胰腺实质萎缩,4例患者发生钙化,1例患者胰周淋巴结肿大。12例胰腺IOPN患者均无周围血管、器官侵犯。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6例,胰体尾加脾脏切除术4例,全胰腺切除术2例。病理级别为IOPN伴浸润癌7例,伴重度异型增生4例,伴轻度异型增生1例。结论:胰腺IOPN临床表现缺少特异性,影像学多表现为实性或囊实性肿块,胰管扩张,实性肿块位于囊状扩张的胰管内,未侵犯周围组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小时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