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白细胞介素6在胰腺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3天前
急性胰腺炎、慢性胰腺炎、胰腺导管腺癌是常见的胰腺疾病,白细胞介素-6(IL-6)是一种具有多效活性的细胞因子,对胰腺疾病的分化、预后、治疗有重要意义。本文拟对近年来关于IL-6在胰腺疾病中的作用相关的研究作一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含三方基序54调控胰腺癌增殖、侵袭和转移的机制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讨含三方基序54(TRIM54)在胰腺癌中的调控机制。方法:胰腺癌细胞株(ASPC-1、BXPC-3、MIA-PaCa-2、PANC-1、SW1990)和正常胰腺上皮导管细胞(HPDE)株购自美国模式培养物集存库(ATCC)。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蛋白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TRIM54在人胰腺导管上皮细胞(HPDE)和胰腺导管腺癌(PDAC)细胞中的表达。通过转染质粒(shRNA)敲低TRIM54的表达。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检测细胞的增殖能力。Transwell和细胞划痕实验检测细胞侵袭迁移能力的变化。两组之间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 t检验,多组样本之间的比较采用方差分析。 结果:通过RT-PCR检测,HPDE中TRIM54信使RNA(mRNA)表达水平明显低于胰腺癌细胞(ASPC-1、BXPC-3、MIA-PaCa-2、PANC-1、SW1990)(1.00±0.02比2.05±0.04比1.37±0.03比1.62±0.02比3.18±0.10比3.59±0.07, F=1 042.04, 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HPDE中TRIM54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低于胰腺癌细胞(ASPC-1、BXPC-3、MIA-PaCa-2、PANC-1、SW1990)(1.00±0.02比2.04±0.05比1.18±0.01比2.06±0.02比2.42±0.02比2.90±0.06, F=1 360.92, P<0.05)。质粒成功敲低TRIM54的表达,实验结果表明敲低TRIM54的PANC-1和SW1990增殖、侵袭、迁移能力减低。Western blot实验表明敲低TRIM54后PANC-1细胞NC组N-钙黏蛋白(N-cadherin)高于sh-TRIM54组(1.00±0.03比0.58±0.03比0.74±0.02, F=233.26, P<0.05),SW1990细胞NC组N-cadherin高于sh-TRIM54组(0.95±0.02比0.66±0.02比0.77±0.02, F=127.64, P<0.05),PANC-1细胞NC组Vimentin高于sh-TRIM54组(1.00±0.03比0.71±0.02比0.79±0.03, F=130.09, P<0.05),SW1990细胞NC组Vimentin高于sh-TRIM54组(0.94±0.02比0.69±0.03比0.66±0.02, F=167.04, P<0.05)。而PANC-1细胞NC组E-cadherin低于sh-TRIM54组(1.00±0.02比1.08±0.04比1.20±0.03, F=34.21, P<0.05),SW1990细胞NC组E-cadherin低于sh-TRIM54组(0.95±0.03比1.36±0.03比1.28±0.03, F=218.35, P<0.05)。回复实验表明WNT激动剂增强了敲低TRIM54的PANC-1和SW1990增殖、侵袭、迁移能力。此外,添加WNT激动剂后PANC-1细胞中sh-TRIM54组N-cadherin和Vimentin低于sh-TRIM54+SKL2001组(N-cadherin:0.67±0.02比0.93±0.01, t=18.02, P<0.05;Vimentin:0.59±0.02比0.91±0.03, t=15.99, P<0.05),SW1990细胞中sh-TRIM54组N-cadherin和Vimentin低于sh-TRIM54+SKL2001组(N-cadherin:0.76±0.01比0.88±0.02, t=10.77, P<0.05;Vimentin:0.68±0.02比1.07±0.03, t=19.78, P<0.05)。而PANC-1细胞中sh-TRIM54组E-cadherin高于sh-TRIM54+SKL2001组(1.31±0.03比1.15±0.02, t=7.32, P<0.05),SW1990细胞中sh-TRIM54组E-cadherin高于sh-TRIM54+SKL2001组(1.20±0.06比1.01±0.06, t=4.20, P<0.05)。 结论:TRIM54在胰腺癌中高表达且通过调控WNT通路来促进胰腺癌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转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胰腺导管腺癌能量代谢及其靶向治疗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3天前
通过代谢重编程重塑肿瘤细胞的能量代谢结构是胰腺癌的显著特征。相关研究表明在代谢重编程的过程中,多种代谢酶及信号分子在胰腺导管腺癌的能量代谢及发生、发展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因此可以将其作为诊治的重要靶点。文章对胰腺导管腺癌细胞的能量代谢、调控网络及相关治疗靶点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雄激素受体通过微小RNA-9-5p/N-my下游调节基因1通路促进胰腺导管腺癌细胞侵袭的机制研究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讨AR如何通过调控微小RNA(miRNA,miR)-9-5p和N-myc下游调节基因1(NDRG1)通路,从而影响胰腺导管腺癌(PDAC)细胞的侵袭。方法:对PDAC组织和相应非肿瘤组织样本的分析。我们通过在PDAC细胞系PANC-1、BxPC-3细胞中过表达或敲低AR,用Transwell方法观察AR对PANC-1、BxPC-3及侵袭的影响。通过生信分析寻找能够调控靶基因NDRG1表达的miRNA,并用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PCR)和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验证该miRNA与NDRG1的调控关系,观察其对PANC-1、BxPC-3细胞侵袭的影响。通过转染miR-9-5p和NDRG1等基因来评估对PANC-1、BxPC-3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采用 t检验比较各组间差异。 结果:相对于载体对照细胞(PANC-1、BxPC-3-Ctrl),过表达AR促进了PDAC细胞(PANC-1、BxPC-3-oeAR)的PDAC细胞侵袭(0.65±0.07比2.11±0.52、0.74±0.05比2.28±0.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21.160、10.120, P<0.05)。相对对照细胞(PANC-1、BxPC-3-Scr),敲除AR抑制了PDAC细胞的侵袭(PANC-1-shAR、BxPC-3-shAR)(0.75±0.12比0.34±0.02、0.84±0.13比0.44±0.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45.117、13.155, P<0.01)。miR-9-5p模拟物能显著抑制AR过表达PDAC细胞PANC-1、BxPC-3的侵袭能力(0.67±0.06比2.25±0.22、0.88±0.07比2.07±0.32, t=15.124、8.156, P<0.05),而miR-9-5p抑制剂则能增强对照组细胞的侵袭能力(1.64±0.23比0.75±0.09、1.48±0.26比0.84±0.15, t=11.143、9.175, P<0.05)。PDAC组织里,miR-9-5p的产量明显低于正常胰腺组织(0.23±0.02比1.58±0.57, t=8.122, P<0.05)。利用双荧光素酶基因报告实验,我们更深入地肯定了miR-9-5p直接影响NDRG1的3’非翻译区(3’UTR),以此压低其表达。miR-9-5p的过表达显著降低了NDRG1蛋白水平(0.76±0.04比0.42±0.22, t=7.143、11.106, P<0.05),而miR-9-5p的抑制剂则提高了NDRG1蛋白表达(0.46±0.02比1.22±0.26, t=6.121、15.106, P<0.05)。oeAR显著增加了NDRG1的表达(0.37±0.02比1.56±0.45, t=8.197、8.996, P<0.05),而AR的抑制则减少了NDRG1的表达(0.66±0.05比0.22±0.04, t=11.751、6.196, P<0.05)。过表达NDRG1显著抑制PDAC细胞的侵袭能力(1.13±0.12比0.42±0.06, t=5.175、7.776, P<0.05)。NDRG1敲除PDAC细胞侵袭能力显著升高(0.56±0.06比1.36±0.27, t=16.151、17.135, P<0.01)。 结论:雄激素受体通过miR-9-5p/NDRG1通路抑制PDAC细胞侵袭的机制,为PDAC的治疗提供治疗策略。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吞噬和运动蛋白3在胰腺癌侵袭转移中的作用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观察吞噬和运动蛋白3(ELMO3)在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预后的关系,探讨ELMO3对胰腺癌细胞增殖及迁移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病理科2011年3月至2019年2月存档的蜡块,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ELMO3在49例胰腺癌及相应癌旁组织中表达,分析其与胰腺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间的关系。实时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法检测胰腺癌细胞株PANC-1、SW1990、BXPC-3及正常胰腺导管上皮细胞株HPDE6c-7中ELMO3 mRNA表达。胰腺癌细胞株PANC-1重组腺病毒转染ELMO3短发卡RNA(shRNA)沉默基因,RT-qPCR检测转染。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法及平板克隆实验检测PANC-1细胞增殖能力及克隆形成能力,细胞划痕试验及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体外迁移及侵袭能力。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PANC-1细胞株中细胞核增殖抗原(Ki-67)、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半胱氨酰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Caspase)-3的表达。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内比较采用LSD- 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配对或成组 χ2检验。 结果:ELMO3在胰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73.5%比26.5%, χ2=6.773, P<0.05),其阳性表达与胰腺癌患者性别、年龄及肿瘤部位无相关( χ性别2=0.131, χ年龄2=1.838, χ肿瘤部位2=0.490, P值均>0.05),而与胰腺癌TNM分期、分化程度及肿瘤大小明显相关( χTNM分期2=4.410, χ分化程度2=11.769, χ肿瘤大小2=7.762, P值均<0.05)。ELMO3阳性表达的胰腺癌患者中位生存期(MST)明显低于阴性表达者(8.203个月比19.337个月, χ2=10.253, P<0.05)。3种胰腺癌细胞株中ELMO3表达水平分别为21.33±0.67、17.65±0.31、16.28±0.47,均高于HPDE6c-7细胞株中的2.01±0.10( FPANC-1=45.069, FSW1990=22.824, FBXPC-3=19.477, P值均<0.05),转染后PANC-1细胞内ELMO3表达量显著下降,细胞增殖能力、克隆形成能力及迁移侵袭能力均明显下降( P值均<0.05),且Ki-67、PCNA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而Caspase-3表达量却明显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ELMO3在胰腺癌中表达上调,其高表达提示胰腺癌患者预后不良。沉默ELMO3可抑制胰腺癌细胞增殖、克隆形成及迁移、侵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环状RNA chr14∶101402109-101464448C在胰腺癌中的表达及其对胰腺癌细胞增殖和侵袭转移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观察chr14∶101402109-101464448C在胰腺癌组织、血清中的表达,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间的相关性,观察其对胰腺癌细胞增殖和侵袭的影响。方法:实时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法检测60例胰腺癌组织及血清中chr14∶101402109-101464448C表达,LSD- t检验分析其表达差异, χ2检验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病理因素间的相关性。计算chr14∶101402109-101464448C诊断胰腺癌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其作为胰腺癌诊断分子标志物的效能。RT-qPCR法检测胰腺癌细胞株(BxPC-3、Capan-1、PANC-1、AsPC-1、HPAC)与正常胰腺导管上皮细胞株HPDE中chr14∶101402109-101464448C的表达,单因素方差分析其表达差异,分别构建chr14∶101402109-101464448C过表达组、对照组(pEX-NC组)的PANC-1细胞株及敲减组、对照组(si-NC组)的BxPC-3细胞株,RT-qPCR检测转染情况;噻唑蓝(MTT)法、平板克隆实验检测各细胞增殖及克隆形成;细胞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迁移侵袭能力,采用LSD- t检验或秩和检验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chr14∶101402109-101464448C在胰腺癌组织及血清中表达水平分别高于癌旁正常组织及健康者血清(12.88±0.29比1.01±0.20,9.79±0.11比0.99±0.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组织=27.38, t血清=64.84,均 P<0.05),其表达与患者年龄、性别、病理学类型、肿瘤部位无明显相关( χ年龄2=0.221, χ性别2=0.009, χ病理类型2=0.044, χ肿瘤部位2=0.192,均 P>0.05),但与肿瘤大小、CA19-9水平、肿瘤分化程度、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 χ肿瘤大小2=4.706, χCA19-92=9.706, χ分化程度2=6.899, χ淋巴结转移2=4.252,均 P<0.05)。chr14∶101402109-101464448C检测胰腺癌的敏感度、特异性和准确率分别为78.3%(47/60)、70.0%(42/60)及81.7%(49/60),均高于CA19-9(均 P<0.05),其作为诊断胰腺癌分子生物标志物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39[95%可信区间( CI):0.893~0.985, P<0.01]。各胰腺癌细胞株中chr14∶101402109-101464448C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HPDE细胞株(5.97±0.12、5.77±0.20、5.08±0.14、5.71±0.09、5.70±0.10比1.00±0.06, FBxPC-3=3.009, FCapan-1=7.786, FPANC-1=4.115, FAsPC-1=1.072, FHPAC=2.566,均 P<0.05)。成功构建过表达的PANC-1细胞株(pEX-chr14∶101402109-101464448C)及敲减表达的BxPC-3细胞株(si-chr14∶101402109-101464448C),前者的细胞增殖、克隆、侵袭及迁移能力均显著高于pEX-NC组(均 P<0.05),而后者却较si-NC组均显著降低(均 P<0.05)。 结论:chr14∶101402109-101464448C在胰腺癌中高表达,且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相关,沉默chr14∶101402109-101464448C可抑制胰腺癌细胞增殖及侵袭转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胰腺导管腺癌基质靶向疗法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3天前
胰腺导管腺癌成纤维化基质在肿瘤进展和治疗抵抗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因此基质靶向治疗策略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前景,相关疗法正在接受广泛的研究评估。本文主要从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细胞外间质和新生血管3个方面回顾胰腺导管腺癌基质靶向策略的研究进展,并对未来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肿瘤相关巨噬细胞促进胰腺癌进展的机制
编辑人员丨3天前
胰腺癌恶性程度高,大部分对化疗及放疗不敏感,肿瘤进展快,患者预后差。研究导致胰腺癌进展的机制具有重要的意义。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s)是肿瘤微环境中最重要的细胞成分之一,巨噬细胞通过响应肿瘤微环境中各种细胞因子、信号通路的作用极化为表达M2表型的TAMs,并通过辅助免疫逃逸、促使肿瘤周围纤维化、调控血管生成、促进细胞增殖等多种机制调节胰腺癌的进展。本文将对近年来TAMs促进胰腺导管腺癌进展的机制作一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长程2型糖尿病对胰腺导管腺癌肿瘤相关巨噬细胞和预后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讨病程较长(≥3年)的糖尿病是否影响胰腺癌中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s)的极化,以及对胰腺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2011年至2016年在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接受胰腺癌手术的患有长程2型糖尿病或无糖尿病患者的标本83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分析组织切片中CD68和CD163的表达。运用Kaplan-Meier曲线和Log-rank检验分析生存曲线,Cox回归模型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长程2型糖尿病(DM)组的CD68 + TAMs ( P<0.05)、CD163 + TAMs ( P<0.01)及CD163 +/CD68 +比例( P<0.01)均高于非糖尿病(ND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长程2型糖尿病与患者的组织分化程度、局部浸润和CA19-9的水平明显相关( P均<0.05)。长程2型糖尿病和CD163 +/CD68 +比例是无复发生存期(RFS)和总生存期(OS)的独立影响因素( P均<0.05),长程2型糖尿病明显缩短患者的RFS和OS。 结论:长程2型糖尿病与胰腺癌的恶性程度明显相关,并吸引更多的巨噬细胞聚集于肿瘤中,这些巨噬细胞同时大量极化为M2型TAMs。长程2型糖尿病和CD163 +/CD68 +比例是RFS和OS的独立影响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脂肪胰与胰腺癌:从肿瘤发生到外科治疗
编辑人员丨3天前
肥胖症、饮酒及代谢性疾病等可引起脂肪细胞在胰腺组织中堆积和浸润,导致脂肪胰的发生。脂肪胰临床关注较少,尚未引起广大临床医师重视,但前期研究结果证实其与胰腺癌发生、发展、手术并发症及预后密切相关。脂肪胰环境下脂肪细胞和巨噬细胞等炎症细胞在腺泡组织中聚集,加重胰腺组织局部炎症状态,刺激胰腺导管上皮不典型增生,促进胰腺癌发生。脂肪胰患者发生胰腺癌的概率明显增高,且更易出现淋巴结转移,预后更差。脂肪胰状态下胰腺质地变软、变脆,胰腺切除术后发生胰瘘及相关并发症风险明显增高。关于脂肪胰的诊断,影像学检查方面,常采用腹部平扫CT或磁共振成像检查;组织学检查方面,胰腺腺泡组织中见大量脂肪细胞浸润可明确诊断脂肪胰。外科医师应提高对脂肪胰的重视程度,熟悉其诊断标准及临床意义,并对其进行积极预防和早期干预,减少胰腺癌的发生。对于胰腺癌合并脂肪胰的患者,围手术期应积极控制血糖、血压等代谢性疾病,术中注重手术细节,保证胰肠吻合质量,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笔者综合分析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并结合自身经验,深入分析脂肪胰在胰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对临床诊断与治疗的重要影响,探讨合并脂肪胰的胰腺癌患者围手术期处理策略。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