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DWI信号值构建局部进展期胰腺癌放化疗生存获益预测模型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基于治疗前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信号值构建局部进展期胰腺癌(LAPC)续贯放化疗生存获益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立体定向放疗(SBRT)的39例LAPC患者临床影像学资料。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其中男26例,女13例;年龄33~80岁,中位年龄64岁。胰头癌33例,胰体尾癌6例。30例患者SBRT放疗后续贯替吉奥(S-1)化疗。SBRT放疗前均行多b值下DWI序列成像检查,成像时采用11个b值(0、25、50、75、100、150、200、400、600、800、1 000 s/mm2),得到11帧不同b值下的重叠DWI图像。采用Cox回归分析不同b值下的感兴趣区域(ROI)平均信号值(SI)与总体生存期(OS)之间的相关性,筛选独立风险因素,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预测拟行续贯放化疗LAPC患者的生存获益情况。预测误差曲线(PEC)分析通过计算Brier综合分数(IBS)来评估预测误差。结果:随访时间87~1 095 d,中位随访时间353 d;随访期间38例死亡,1例存活。患者OS为84~1 095 d,中位OS为352 d,1年生存率46%。Cox回归分析显示,SI100(HR=0.997,95%CI:0.996~0.998)、SI600(HR=0.996,95%CI:0.993~0.998)、SI800 (HR=0.994,95%CI:0.991~0.997)和S1000(HR=0.993,95%CI:0.989~0.996)是OS的独立预测因素(P<0.05)。PEC分析显示,预测模型1 (SI100 + S-1,C-index 0.712)、模型2 (SI600 +年龄+S-1,C-index 0.731)、模型3 (SI800 +年龄+ S-1,C-index 0.736)、模型4 (SI1000 +年龄+ S-1,C-index 0.732)均较模型内其他组合预测误差小,IBS分别为0.134、0.133、0.130和0.133,并构建相应的列线图预测模型。线性校准图显示预测效果及实际观察效应之间具有很高的一致性,进一步证实列线图预测模型的可靠性。结论:基于放化疗前DWI序列信号值的列线图预测模型能够对拟进行放化疗LAPC患者的生存期获益进行预测,为临床医师制定个体化治疗决策提供依据,避免过度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尼妥珠单抗在食管癌中的应用进展
编辑人员丨3天前
食管癌是我国常见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对于不可手术切除的局部晚期食管癌,同期放化疗是较为公认的治疗方式,但疗效仍有待提高。尼妥珠单抗作为中国第一个治疗恶性肿瘤的人源化单克隆抗体,已应用于鼻咽癌、神经胶质瘤、胰腺癌等多种恶性肿瘤的治疗,且生存获益显著,不良反应轻微,因此越来越多的学者也关注到其在食管癌治疗中的价值。本文拟对尼妥珠单抗在食管癌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以期对食管癌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根治性放疗为主综合治疗不能手术的Ⅰ-Ⅲ期胰腺癌预后分析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分析根治性放疗为主综合治疗不能手术的非转移性胰腺癌患者的远期生存。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解放军总医院治疗的不能手术且接受放疗的168例非转移性胰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单纯放疗组(95例)与放化疗联合组(73例)的生存结果并探讨预后因素和治疗失败模式。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生存曲线的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以Cox风险比例模型分析影响患者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结果:全组患者中位随访20.2个月,中位总生存(OS)期和中位无进展生存(PFS)期分别为18.0、12.3个月,放疗后分别为14.3、7.7个月。1、2、3年OS率分别为72.1%、36.6%、21.5%,1、2年肿瘤局部控制率分别为82.6%、64.3%。Ⅰ、Ⅱ、Ⅲ期胰腺癌中位OS期分别是27.1、18.0、17.0个月。局限期(Ⅰ-Ⅱ期)患者中,单纯放疗组和放化疗联合组中位OS期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1.1∶20.4个月, P=0.470);局部晚期(Ⅲ期)患者中放化疗联合组的中位OS期长于单纯放疗组(19.2∶13.8个月, P=0.004)。临床分期、放疗前CA19-9、治疗方式和生物效应剂量(BED 10)是影响患者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 P=0.032、0.011、0.003、0.014)。全组患者1年和2年累积治疗失败率、局部区域失败率及远处转移失败率分别是48.0%和74.4%、15.0%和27.4%、23.6%和33.1%。肝转移(16.1%,27/168)和局部复发(11.9%,20/168)是主要的治疗失败模式。 结论:根治性放疗为主的综合治疗有效改善了不能手术的非转移性胰腺癌患者的远期生存。根治性放疗是局限期胰腺癌可选的治疗手段,放化疗联合是局部晚期胰腺癌有效的治疗选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可切除或交界可切除胰腺癌新辅助放化疗+手术对比直接手术疗效及安全性 Meta分析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系统评价可切除或交界可切除胰腺癌新辅助放化疗+手术与直接手术治疗模式有效性及安全性差异。方法:以pancreatic neoplasm、pancreatic cancer、surgery、preoperative chemoradiotherapy、neoadjuvant chemoradiotherapy及胰腺癌、新辅助放化疗、手术为检索词,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中国知网和维普数据库。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0年2月。纳入新辅助放化疗+手术对比直接手术治疗可切除或交界可切除胰腺癌的随机对照试验(RCT)研究,由两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数据和进行质量评价。总生存时间的评价采用HR及95% CI表示,R 0切除率、组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治疗期间死亡率的评价采用 RR及95% CI表示,并且采用 I2对纳入文献进行异质性检验。 结果:最终纳入4项RCT研究,共400例患者,其中新辅助放化疗+手术组197例,直接手术组203例。结果显示新辅助放化疗+手术组较直接手术组提高了总生存期( HR=0.76,95% CI为0.60~0.97, P=0.03)以及R 0切除率( RR=1.72,95% CI为1.40~2.13, P<0.01),组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治疗期间死亡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RR=1.02,95% CI为0.73~1.43, P=0.90; RR=1.19,95% CI为0.48~2.93, P=0.71)。 结论:在可切除或交界可切除胰腺癌治疗中,新辅助放化疗+手术较直接手术可能会带来更多生存获益,且未增加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和治疗期间死亡率。新辅助放化疗+手术可作为可切除或交界可切除胰腺癌患者一种推荐治疗方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局限期胰腺癌放化疗的临床试验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3天前
根据术前肿瘤与相邻血管的关系胰腺癌分为可手术切除、临界可切除和不可手术切除病变。就诊时大部分患者已为局部晚期或出现远处转移,只有20%患者有手术机会,放化疗对于胰腺癌至关重要。本文回顾近年来的相关文献,着重介绍局限期胰腺癌新辅助放化疗、立体定向放疗及放化疗联合免疫治疗的临床试验研究进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胃癌调强放疗后胰腺亚临床功能损伤评估与保护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通过相关生化指标和胰腺体积改变来评估胃癌调强放疗(IMRT)后胰腺亚临床功能损伤,并探讨通过剂量学预测以及剂量限制来降低胰腺剂量。方法:回顾性选择接受45 Gy术后辅助放化疗且无胰腺基础疾病的胃癌患者30例,勾画胰腺并评估剂量及与计划靶体积(PTV)解剖位置关系。分析放疗前后患者空腹血糖、血清脂肪酶和血清淀粉酶以及胰腺体积值变化。应用 Pearson分析上述生化指标和体积值变化与胰腺剂量相关性,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相关剂量学预测阈值。探讨IMRT中剂量限制可行性。 结果:30例患者胰腺体积为37.6 cm 3,其中89%包在PTV内。胰腺D mean为45.92 Gy,其中胰头、胰体、胰尾D mean分别为46.45、46.46、45.80 Gy。患者空腹血糖值变化不明显。放疗后6、12个月血清脂肪酶分别较放疗前下降66%、77%( P<0.001),血清淀粉酶分别下降24%、38%( P<0.001)。22例胰腺体积在放疗后18个月内下降了47%。ROC曲线分析得出胰腺V 45Gy对放疗后6个月脂肪酶、淀粉酶以及12个月淀粉酶下降1/3具有最佳预测价值,切点值为V 45Gy<85%;胰腺D mean对放疗后12个月血清脂肪酶下降2/3具有最佳预测价值,切点值为D mean<45.01 Gy。按"整个胰腺"和"PTV外胰腺"限量后胰腺V 45Gy分别下降11%和7%、胰腺D mean分别下降2%和2%、胰尾D mean各下降3%。 结论:血清脂肪酶和血清淀粉酶在胃癌术后辅助放疗后6、12个月出现明显下降,胰腺体积在放疗后18个月内出现了明显缩小。胰腺V 45Gy<85%和D mean<45.01 Gy是血清脂肪酶和淀粉酶下降的剂量预测值,相应剂量学限制可以一定程度降低其剂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肾上腺转移瘤96例回顾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分析肾上腺转移瘤的临床特点、病因构成、影像学特征及预后。方法: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收集2007至2017年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诊治的96例经组织病理学诊断为肾上腺转移瘤的患者,整理并分析性别、年龄、肿瘤大小、生化检验、影像特征、术后病理、治疗方式及预后等临床特点。患者预后及其影响因素分别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及单因素Cox风险比例模型分析。结果:纳入的96例肾上腺转移瘤患者中,男性64例,女性32例,中位年龄60岁。89例肿瘤位于单侧,5例位于双侧,2例左右侧不详。转移瘤大小的中位值为3.5 cm×2.9 cm,平扫CT平均值31 HU。34例患者评估了肾上腺各项激素检测均无异常。原发灶肿瘤部位依次为:肺36例,肾19例,肝脏12例,胰腺7例,直肠3例,胃2例,食管、皮肤、甲状腺、左上颌肌、乳腺、膀胱、宫颈、胸壁、胃肠道各1例,原发灶不明的3例。组织病理学类型以肺腺癌最多见,占20.8%(20/96),其次为肝细胞癌及肾脏高级别浸润性尿路上皮癌,分别占9.4%(9/96)和8.3%(8/96)。39例肾上腺转移瘤与原发灶同期确诊;37例为确诊原发肿瘤后诊断,距离原发肿瘤诊断的中位时间15个月(范围2~144个月)。肾上腺转移瘤患者的死亡风险与性别、年龄、转移瘤的大小均无显著相关(均 P>0.05)。单纯放化疗患者4例,单纯手术患者19例,手术联合放化疗患者6例,中位总生存期分别为1、3、7年。 结论:肾上腺转移瘤多数在原发肿瘤发现的同期或确诊原发灶后15个月内诊断,单侧转移多见。肺脏为最常见的原发病灶,其次为肾脏、肝脏。CT是诊断肾上腺转移瘤的首选方法,平扫CT值多>30 HU。肾上腺转移瘤总体预后差,手术联合放化疗者预后好于单纯手术者及单纯放化疗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针刺联合穴位贴敷治疗中晚期食管癌疗效观察及对楔状组织中TGF-β1/Smad信号通路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4/7/20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穴位贴敷治疗中晚期食管癌的临床疗效及对楔状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β 1(TGF-β1)/胰腺癌缺失因子(Smad)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将90例中晚期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放化疗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针刺联合穴位贴敷.观察2组治疗后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及随访3年生存率;以及治疗前后简体中文版生活质量评估表(QLQ-C30)、SF-36健康调查量表[躯体功能(PCS)、社会功能(PSS)和情绪角色(MCS)]评分,血清肿瘤标志物[糖类抗原19-9(CA19-9)、癌胚抗原(CEA)、细胞角蛋白19片段抗原21-1(CYFRA21-1)、糖类抗原125(CA125)]、血清胃肠激素[血管活性肠(VIP)、生长抑素(SOM)、胃动素(MTL)、5-羟色胺(5-HT)]、楔状组织上清液中TGF-β1/Smad信号通路(TGF-β1 RⅠ型受体、TGF-β1 RⅡ型受体、Smad4、Smad7)水平.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疾病控制率为95.24%,对照组为73.1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个疗程,2组PCS、PSS、MCS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治疗组相同时间点PCS、PSS、MC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1、2个疗程,治疗组相同时间点QLQ-C30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但对照组QLQ-C30评分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个疗程,2组CA19-9、CEA(对照组第1疗程CEA指标除外)、CYFRA21-1、CA125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相同时间点4项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1、2个疗程,2组VIP、SOM、5-HT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MTL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治疗组相同时间点VIP、SOM、5-HT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MTL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1、2个疗程,治疗组TGF-β1 RⅠ型受体、TGF-β1 RⅡ型受体、Smad4和Smad7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相同时间点均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TGF-β1 RⅠ型受体、TGF-β1 RⅡ型受体、Smad7水平治疗前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仅有Smad4水平于治疗2个疗程后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随访3年,治疗组生存率为78.57%,对照组为56.1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治疗组骨髓抑制、皮肤毒性反应、消化道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2组膀胱、肾、心功能损伤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联合穴位贴敷可明显提高中晚期食管癌放化疗患者的生存时间和生活质量,改善血清肿瘤标志物和胃肠激素水平,且安全性较高,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TGF-β1/Smad信号通路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20
-
下期要目预告
编辑人员丨2023/11/11
基于VBM分析经前期焦虑障碍前扣带回皮层灰质结构的改变;CT"李琦岛征"联合血清 TGF-β1 、ICAM-1 、NLR对脑出血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Dyke-Davidoff-Masson 综合征临床及影像学特征分析;锥形束 CT 与多层螺旋CT对听骨链病变显示能力的比较分析;原发性肺淋巴瘤的18F氟代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CT表现;胸膜凹陷征预测结节型肺癌脏层胸膜侵犯价值;不同病理级别囊腔型肺腺癌的临床及影像特征分析;鹦鹉热衣原体肺炎 8 例影像表现并 2 例动态分析;校正血流储备分数值对心肌桥导致心肌功能改变的诊断价值;基于CT血管成像对症状性股浅动脉闭塞侧支循环建立的影响因素研究;主动脉夹层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后肾体积减少的流体力学研究;基于不同机器学习算法所构动态对比增强MRI 影像组学模型预测乳腺癌 HER-2 表达的研究;基于门脉期CT影像组学列线图早期预测重症急性胰腺炎;胆囊少见肿瘤的MRI 表现及文献复习;MR 扩散加权成像与动态对比增强MRI评价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疗效的价值;基于 MRI 的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后疗效预测研究;原发性肝脏透明细胞癌的CT及MRI影像表现;CT术前评估在卵巢癌多学科联合会诊中的作用;酰胺质子转移加权联合体素内不相干运动预测子宫内膜癌淋巴结转移的价值;隐匿性 Lis-franc韧带损伤的MRI表现;基于影像学探讨股骨头坏死塌陷与坐骨股骨撞击相关关系;强直性脊柱炎 MRI 信号强度增高椎间盘的相关研究;CT在股骨头坏死手术指导及效果评估中的应用观察;强直性脊柱炎全脊柱低剂量CT和MRI征象分析;通气控制高分辨率CT 诊断毛细支气管炎小气道病变的价值;"混凝土"式子宫动脉栓塞在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治疗中的价值;留置pigtail导管溶栓治疗急性下腔静脉滤器内血栓的安全性及疗效观察;CT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肺空洞性病变的可行性和准确性研究;载药微球支气管动脉化疗栓塞术续贯放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观察;认知护理干预对儿童MRI 检查图像质量的影响;基于 Murray 定律的布-加综合征血管风险评估研究;基于IDEAL技术抑制钴铬合金口腔修复体 MRI 伪影;儿童腹部自由呼吸下的三维增强T1 高分辨率各向同性容积激发序列图像质量优化;第 3 代双源CT自动管电压技术联合高级模拟迭代重建算法在支气管动脉成像的应用研究;3 代双源CT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 70 kV 下阶梯低流速注射方案的可行性;脑微出血影像及临床研究进展;钇 90 经动脉放射栓塞在肝癌中的应用价值;基于 CT 影像组学在肺结节鉴别诊断中的研究进展;面肌痉挛患者脑结构及功能MRI研究进展;新形势下多元化教学模式在本科生脑血管疾病介入教学中的探索和实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1/11
-
胰腺导管腺癌患者KRAS与SMAD4基因的突变情况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研究胰腺导管腺癌(pancreatic ductal adenocarcinoma,PDAC)患者KRAS与SMAD4(也称DPC4)基因的突变情况,并探讨两者与PDA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收集50例未经放化疗的PDAC患者的肿瘤石蜡标本,通过Sanger测序法检测KRAS基因2号外显子与SMAD4基因全外显子的突变情况,并分析突变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KRAS基因2号外显子突变率为72%(36/50),其中35例患者发生第12密码子错义突变(p.Gly12Asp 23例,p.Gly12Arg 2例,p.Gly12Val 8例,p.Gly12Cys 2例),1例患者同时发生第6密码子错义突变c.16C>T [p.(Leu6Phe)]和第23密码子同义突变(c.67C>T).KRAS基因突变与肿瘤分期(P<0.01)、分化程度低(P<0.05)及淋巴结转移(P<0.01)相关.未检测出SMAD4外显子有突变.结论:KRAS基因与山东地区PDAC患者恶性程度高、预后差相关.SMAD4突变在本地区PDAC患者中较为罕见,提示SMAD4突变存在地区差异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