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辅助化疗对ⅢA-N2期肺癌淋巴结转移率的影响及预后生存分析
编辑人员丨13小时前
目的:探讨新辅助化疗(NCT)对ⅢA-N2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淋巴结转移率(LNR)的影响,以及分析LNR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收集2013年1月至2018年12月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胸心外科128例ⅢA-N2期NSCLC患者的资料,按治疗方式分两组,观察组(64例)进行NCT+手术治疗,对照组(64例)直接手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淋巴结转移情况和生存情况。根据LNR和N2淋巴结状态分亚组,进行亚组生存分析。并对观察组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观察组在转移淋巴结数量、淋巴结阳性患者率和LNR均低于对照组,分别为3.8±2.1比4.9±2.4、92.2%比100%、19.1%比22.4%(均 P<0.05);观察组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OS)优于对照组(均 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低LNR亚组均比高LNR亚组具有更好的PFS和OS(均 P<0.05)。观察组非多站N2淋巴结转移者具有更好的PFS和OS(均 P<0.05)。观察组单因素分析显示低LNR患者具有更好的2年PFS和OS(均 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LNR越高,死亡( HR=2.178,95% CI: 1.025~4.626, P=0.043)和进展( HR=2.130,95% CI: 1.123~4.038, P=0.021)的风险越大。 结论:NCT能够改善ⅢA-N2期NSCLC患者的预后和降低LNR,LNR有望可能作为评估预后的指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3小时前
-
左心辅助装置植入治疗心力衰竭的早期结果
编辑人员丨13小时前
回顾性分析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胸心外科2019年6月至2022年6月因晚期心力衰竭接受左心辅助装置植入治疗的24例患者资料。均为男性,年龄32~61(48.4±8.4)岁,应用Everheat-Ⅰ系统10例,HeartCon系统6例,Corheart 6系统8例。24例患者治疗后均顺利出院,无机械故障和血栓形成,无二次开胸止血。术后早期血流动力学明显改善,左心室缩小,左心室射血分数逐步改善,无溶血发生。随访3~39(17.9±8.6)个月,患者心功能均恢复至Ⅰ~Ⅱ级,6 min步行试验距离明显增加。可见,左心辅助装置植入治疗心力衰竭可获得满意的早期结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3小时前
-
多管齐下,多方合作——推动我国体外循环规范化
编辑人员丨13小时前
自上世纪50年代体外循环发明以来,作为开展心脏外科手术的必要手段之一,体外循环技术获得了飞速发展。在胸心外科前辈的努力下,体外循环很快引入我国。因历史原因,发展一度停滞,20世纪80年代开始,体外循环与我国整体发展一样日新月异。当前新冠疫情影响较大,截至2020年,我国年心血管外科手术例数仍然超过22万例,其中体外循环下手术总量150 132例 [1]。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3小时前
-
人华通氏胶衍生间充质干细胞在胸心外科领域组织工程的研究与前景
编辑人员丨13小时前
组织工程是将细胞-支架复合物植入体内以形成相应组织或器官的新兴技术,是组织或器官修复再生领域的研究热点。组织工程治疗技术是组织或器官严重病损患者的一种选择。其中种子细胞是组织工程支架成功构建的关键要素之一。人华通氏胶来源于脐带,易于获取且无创无伤害,其衍生的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很强的多向分化能力、免疫调节特性和旁分泌特性,且易分离提取,是组织工程种子细胞的有效来源。因此,本文就人华通氏胶衍生间充质干细胞在胸心外科领域组织工程中的研究与前景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3小时前
-
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后死亡风险列线图预测模型的建立
编辑人员丨13小时前
目的:建立复杂先天性心脏病(complex congenital heart disease,CCHD)患儿术后死亡风险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并验证其预测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胸心外科收治并行体外循环下开胸手术的354例CCHD患儿临床资料。运用单因素分析、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CCHD患儿术后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根据筛选结果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并评价模型效能。结果:经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正性肌力药物评分升高( OR=1.113,95% CI:1.055~1.175)、白细胞计数增多( OR=1.140,95% CI:1.044~1.245)、血红蛋白降低( OR=0.973,95% CI:0.949~0.998)、白蛋白减少( OR=0.907,95% CI:0.838~0.983)和术前有心肺复苏史( OR=36.656,95% CI:5.187~259.037)是CCHD患儿术后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以上述5项独立危险因素为输入变量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输出变量为总分,总分值越大,死亡概率越大,反之越小;经计算该模型C-index为0.898,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为0.899(95% CI:0.821~0.976),校正曲线贴近于理想曲线,说明该列线图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效能,其最佳截取值为36分。 结论:正性肌力药物评分高、白细胞计数增高、血红蛋白降低、白蛋白减少和有术前心肺复苏史是CCHD患儿术后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根据危险因素建立的列线图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效能。当患儿的列线图总分≥36分时应引起高度重视,采取更为积极的诊疗干预措施以改善患儿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3小时前
-
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食管裂孔疝的效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13小时前
目的:探讨腔镜下食管裂孔疝修补+Nissen胃底折叠术治疗小儿食管裂孔疝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3月—2020年3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小儿胸心外科收治的57例食管裂孔疝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5例、女22例,年龄为2~97(17±4.17)个月。依据解剖分型标准,Ⅰ型46例,Ⅱ型7例,Ⅲ型4例。采用腹部五孔法行腹腔镜食管裂孔疝修补+Nissen胃底折叠术。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观察患儿术后临床症状恢复情况,有无吞咽困难、呕吐、反酸、腹胀、便血、切口感染等并发症,以及术后复发情况。结果:57例患儿中,1例中转开腹手术,其余患儿均顺利完成腹腔镜手术。腔镜手术时间93~176(129±33)min,术中出血量8~15 mL,患儿住院时间9~14(11±2.3)d。手术后出现严重腹胀2例,经保守治疗痊愈;术后复发1例,再次腹腔镜手术后痊愈。患儿贫血、上消化道及呼吸道症状较前明显改善,无切口感染、吞咽困难、食管反流等并发症的发生。54例患儿获随访,随访时间1个月~8年,平均17个月。随访期间患儿体重增加,术前消化道症状消失,生长发育良好。结论:腹腔镜下食管裂孔疝修补术+Nissen胃底折叠术治疗小儿食管裂孔疝,具有创伤性小、疗效确切、手术视野清楚、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点,是一种安全可靠、治疗效果好的微创手术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3小时前
-
儿童经胸室间隔缺损封堵术后残余分流的近期临床分析
编辑人员丨13小时前
目的:总结分析儿童经胸室间隔缺损封堵术后残余分流的临床特点,并探讨其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7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胸心外科手术治疗的127例室间隔缺损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男72例(56.7%),女55例(43.3%),年龄为(35.35±27.72)个月,根据术后是否发生残余分流将其分为两个组,分析术后发生残余分流的危险因素。术后住院期间残余分流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术后发生残余分流18例(14.2%),分流大小为1~2.3 mm。除2例失访外,随访显示15例患儿术后3个月残余分流消失,1例患儿于术后6个月复查提示残余分流已自愈。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后发生残余分流的相关因素包括:年龄、体重、缺损大小、封堵器直径、缺损处压差、左心室缩短分数( P均<0.05);将上述因素放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封堵器直径与术后残余分流独立相关( OR值为1.950,95% CI为1.325~2.869, P=0.001)。 结论:经胸室间隔缺损封堵术后可发生少量和中量的残余分流。封堵器直径与术后发生残余分流有关。经胸室间隔缺损封堵术后少量或中量残余分流可以自行消失。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3小时前
-
肿瘤相关自身抗体在早期非小细胞肺癌中的应用价值
编辑人员丨13小时前
目的:探讨肿瘤相关7项自身抗体(AABs)P53、PGP9.5、SOX2、GAGE7、GBU4-5、MAGEA1、CAGE在早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辅助诊断价值。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收集2020年6至12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胸心外科诊治的早期NSCLC患者195例[男71例,女124例,年龄为(55.70±11.78)岁]、肺部良性病变患者114例[男44例,女70例,年龄为(52.85±12.31)岁]和健康体检者100名[男39名,女61名,年龄为(53.62±9.97)岁]。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7项自身抗体,电化学发光法检测癌胚抗原(CEA)、细胞角蛋白片段19(CYFRA21-1)、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比较三组的AABs、CEA、CYFRA21-1和NSE水平。将肺部良性病变患者和健康体检者合并成为对照组,比较各指标在NSCLC组与对照组的阳性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各指标单独检测和联合检测对NSCLC的诊断效能。分析NSCLC患者各指标水平与其临床病理特征及术前影像学参数的关系。结果:NSCLC组SOX2水平[0.70(0.10,2.40)U/mL]、GBU4-5水平[1.30(0.30,8.90)U/mL]高于良性病变组[SOX2:0.50(0.10,1.60)U/mL,GBU4-5:0.80(0.10,2.30)U/mL, Z值分别是27.258、45.797, P值均<0.05]和健康体检组[SOX2:0.45(0.10,1.08)U/mL,GBU4-5:0.75(0.20,1.78)U/mL, Z值分别是32.551、40.456, P值均<0.05],且在良性病变组和健康体检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Z值分别是5.293、5.340, P值均>0.05);NSCLC组CEA[1.75(1.08,2.72)U/mL]、CYFRA21-1水平[1.81(1.41,2.36)U/mL]高于健康体检组[CEA:1.22(0.68,1.81)U/mL,CYFRA21-1:1.43(1.14,1.74)U/mL, Z值分别是64.100、37.597, P值均<0.05],但与良性病变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EA:1.74(1.01,2.51)U/mL,CYFRA21-1:1.82(1.45,2.46)U/mL, Z值分别是7.275、10.621, P值均>0.05]。NSCLC组P53、SOX2、GAGE7、GBU4-5、CEA的阳性率高于对照组(P53:10.3% vs 0.9%,SOX2:11.3% vs 2.3%,GAGE7:11.3% vs 0.5%,GBU4-5:30.1% vs 5.6%,CEA:9.7% vs 0.9%, χ2值分别是17.420、13.242、22.485、43.211、16.255, P值均<0.05)。7项AABs联合检测诊断效能优于单项检测,7项AABs联合CEA[曲线下面积(AUC):0.732,敏感度:64.10%]或联合CYFRA21-1(AUC:0.737,敏感度:58.97%)检测后提高了CEA(AUC:0.583,敏感度:50.77%)、CYFRA21-1(AUC:0.552,敏感度:44.10%)单项的辅助诊断效能及敏感度。SOX2和CEA水平与肿瘤浸润程度相关( H值分别是6.436、14.071, P值均<0.05),GAGE7和CEA水平与术前影像学检查结节密度相关( H值分别是7.643、12.268, P值均<0.05),SOX2、GAGE7、CEA、CYFRA21-1水平均与结节大小有关( H值分别是10.837、11.528、31.835、20.338, P值均<0.05)。 结论:肿瘤相关7项自身抗体联合CEA、CYFRA21-1检测有助于NSCLC的早期辅助诊断,在肺癌预防和早期筛查中发挥重要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3小时前
-
早期纤维支气管镜灌洗吸痰在微创食管癌术后肺部并发症中的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13小时前
目的:探讨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灌洗吸痰在预防及治疗食管癌术后肺部并发症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纳入我院胸心外科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98例微创食管癌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50例术后予以纤支镜灌洗吸痰作为试验组,48例行常规物理治疗作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术后发生肺部感染、呼吸衰竭、吻合口瘘的情况,以及引流管留置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平均住院日等。结果:试验组在术后肺部感染(20.0%和45.8%, χ2=7.43、 P=0.006)、呼吸衰竭(2.0%和12.5%, χ2=4.07、 P=0.000)、术后引流管留置[(7.7±1.9)d和(9.9±2.3)d, t=-5.28、 P=0.000]、抗生素使用[(8.2±1.5)d和(11.6±2.5)d, t=-5.90、 P=0.000]低于对照组;两组在吻合口瘘的发生率、平均住院时间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微创食管癌术后早期经纤支镜灌洗吸痰,可以减少围术期风险及术后并发症,提高治疗效果,临床中值得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3小时前
-
组织工程支架在胸心外科领域中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3小时前
支架是组织工程器官构建的三大基本要素之一,是重塑组织工程器官功能的物质基础,在临床和科研方面受到医学界的广泛关注。理想的组织工程支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适宜的生物力学性能和无毒无感染性,为细胞和组织再生提供支持环境,且对支架进行表面修饰可促进细胞生长、增殖,诱导细胞与组织分化,加快组织工程器官功能化。本文对组织工程支架在胸心外科组织工程中的研究应用和前景进行概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3小时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