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肺内振荡和肺扩张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的效果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 探讨肺内振荡和肺扩张(OLE)治疗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患者中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南京医科大学附属逸夫医院重症医学科2022年4月至2023年12月收治的108例AECOPD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胸部物理治疗方法;观察组给予OLE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1、3、5 d痰量、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呼吸频率、心率、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FEV,与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VC)、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比较2组无创呼吸机(NIV)使用率、重症监护病房(ICU)住院时间及28 d死亡率.结果 治疗后1、3 d,观察组痰量均多于对照组,治疗后5 d少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1、3、5 d,2组氧分压均呈上升趋势,且观察组各时点均高于对照组,2组二氧化碳分压、呼吸频率、心率均呈下降趋势,且观察组各时点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1、3、5 d,2组FEV1、FEV1/FVC、FEV1%均呈上升趋势,且观察组各时间点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NIV使用率和ICU住院时间均低于/短于对照组[11.1%(6/54)比 24.1%(13/54)、(6.2±2.2)d 比(8.5±3.8)d](均 P<0.05),28 d 死亡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9%(1/54)比 3.7%(2/54)](x2=1.025,P=0.074).结论 OLE 治疗可促进 AECOPD 患者排痰,改善氧合和通气功能,降低NIV使用率,缩短ICU住院时间,且安全可耐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中国医院呼吸治疗团队建设的现状与未来
编辑人员丨6天前
在2019年末,突然暴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成为全球性重大公共卫生安全事件,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我国迅速集结全国医疗团队力量前往抗疫情一线,其中呼吸治疗这个不为人所熟知的团队多次出现在呼吸危重症的救治中,逐渐受到众人的关注。呼吸治疗(respiratory care)作为一门提供专业心肺功能支持和康复的新兴学科。以心肺生理学、病理生理学和医学工程学等学科为基础,综合重症医学、麻醉学、胸肺物理治疗、康复、预防等多学科而成。呼吸治疗师(respiratory therapist,RT)作为从事呼吸治疗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通过专业手段对呼吸功能障碍患者进行准确评估、系统管理以及临床治疗。新冠疫情期间,肺部作为最直接受累的靶器官,从起病初期就受到不同程度损伤。RT对患者的呼吸功能进行专业且持续的评估,为新冠患者提供强有力的呼吸支持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妊娠相关肺栓塞的预防和诊治
编辑人员丨6天前
妊娠相关肺栓塞(PE)是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一种,严重威胁孕产妇生命安全,在临床上日益得到重视。妊娠期和产褥期由于生理和解剖的特点,VTE发生率显著高于非孕期,应对所有孕妇在妊娠期和分娩后采用合适的风险评估工具进行VTE风险评估,并根据不同风险级别采取对应的血栓预防措施,包括物理方法和药物方法。对临床疑诊妊娠相关PE的患者,可根据是否具有深静脉血栓的临床表现选择血管加压超声或胸部X线检查做初步检查,最终确诊依赖CT肺动脉造影或V/Q显像,对于休克的患者,超声心动图可快速用于PE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一旦诊断妊娠相关PE,其治疗根据患者血流动力学是否稳定选择再灌注治疗或抗凝治疗,体外膜氧合(ECMO)在危重患者中也可作为有益探索。妊娠期防治PE的推荐总体循证级别不高,仍需进一步临床实践探索来促进孕产妇的安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巨块型肝癌术后复发行索拉非尼序贯PD-1抑制剂联合介入治疗1例
编辑人员丨6天前
患者 男性,29岁,因“上腹胀伴发热10 d”于2020年7月25日入院。患者10 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上腹胀痛不适,伴低热,物理降温后好转,无恶心呕吐,无腹泻,无黄疸。外院CT提示肝癌,未行治疗。起病以来,患者一般情况尚可。既往乙肝病史10余年,未接受抗病毒治疗。体检:腹软,全腹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肋下可触及质硬肿块,脾肋下未及,Murphy征(-),腹水征(-),肠鸣音可。血常规、血生化、凝血功能未见明显异常,Child-Pugh分级A级。甲胎蛋白12 452 μg/L,异常凝血酶原13 516 mAU/ml,HBV-DNA:4.31×10 3 U/ml。吲哚菁绿15 min潴留率8%,左外叶体积:505 cm 3。肝脏CT检查结果显示,肝左内叶及右叶见大肿块,最大截面约157 mm×124 mm,增强扫描动脉期呈不均匀强化,见多发供血动脉分支,门静脉期及延迟期呈持续性周边不均匀强化,病灶中心呈星芒状低密度各期均未强化,病灶周围肝实质强化欠均;肝中静脉及肝右静脉显示欠清;门静脉左右支受压,腔内未见明显充盈缺损。肝段下腔静脉受压变窄;肝内外胆管无扩张,胆囊壁增厚水肿;肝门部淋巴结增大(图1)。胸部CT检查结果显示,右肺上叶见微结节,最大径约2 mm。诊断:肝细胞癌(巴塞罗那临床肝癌分期A期,中国肝癌的分期方案Ⅰb期);慢性乙肝。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腹腔感染患者肺脏保护的管理策略
编辑人员丨6天前
肺脏保护在腹腔感染(IAI)患者的医治过程中非常重要。本文重点分享IAI患者肺脏保护的管理策略。在实施IAI个体化呼吸保护时,良好的温湿化和胸腔物理治疗、必需的营养支持、严格的气囊管理、保持高卧体位、减轻镇痛镇静的持续时间和深度,有利于保持有效的咳嗽能力和预防隐性吸入。同时,需要预防呼吸机相关机械通气的损伤,做好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小潮气量、限制平台压力、膈肌保护和右心保护性策略。在进行个体化呼吸功能状态的评估和监测时,对于行机械通气治疗的IAI患者可以使用呼吸力学指标包括气道阻力、呼吸系统顺应性、最大吸气压(MIP)和气道闭合压(P0.1);未行机械通气治疗的IAI患者可以使用床旁简易肺功能指标,包括吸气和呼气的用力肺活量、吸气和呼气峰值流速、最大吸气压力和吐气压力以及1 s量和1 s率等。在肺康复中,实施"湿、翻、拍、咳、扩、吹、动"七字原则的肺脏保护技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集束化胸部物理治疗联合肺泡灌洗在ICU气管切开撤机后患者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对我科的患者采用了集束化胸部物理治疗联合肺泡灌洗的方法,并探讨在ICU气管切开撤机后患者中的应用。方法:研究对象选自于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ICU收治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的患者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而观察组的患者则采用集束化胸部物理治疗联合肺泡灌洗。比较两组患者住院相关指标,包括住院时间、咳痰消失及抗生素使用时间、住院费用,并比较呼吸浅快指数(RSBI)、心率及呼吸频率、血气指标及肺部并发症,并比较两组患者通过采用不同的护理方法后排痰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咳嗽时间及抗生素使用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住院费用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心率及呼吸频率较对照组改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血气指标和RSBI较对照组明显好转,观察组肺部感染及肺不张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排痰效果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在ICU气管切开撤机后患者中采用集束化胸部物理治疗联合肺泡灌洗治疗临床疗效明显,并发症发生率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胸部物理疗法结合早期活动对胸腔镜下肺部手术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胸部物理疗法结合早期活动干预对心胸外科胸腔镜下肺部手术患者术后康复的效果。方法:抽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心胸外科收治并行胸腔镜下肺部手术治疗患者15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双色球法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77例。对照组患者接受胸外科手术常规护理,研究组在上述护理基础上进行胸部物理疗法及早期活动干预。记录两组患者术后1 d、3 d、7 d呼吸频率(Respiratory Rate,RR)与指脉氧饱和度(SpO 2),肺部感染、肺不张及胸腔积液等并发症情况以及术后肛门排气、排便时间等术后恢复指标情况。 结果:术后1 d研究组患者RR与SpO 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术后3 d,两组患者RR较术后1 d明显降低,SpO 2较术后1 d明显升高,且研究组患者RR与SpO 2改善较对照组更显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术后7 d,两组患者RR与SpO 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各并发症发生率及总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术后肛门排气、排便时间及术后早期活动开始时间、下床活动开始时间、胸管留置时间等显著短于比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胸部X线片显示正常者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胸部物理疗法结合早期活动干预可有效促进心胸外科胸腔镜下肺部手术患者肺功能恢复,降低肺部相关并发症风险,有利于其术后恢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早期纤维支气管镜灌洗吸痰在微创食管癌术后肺部并发症中的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灌洗吸痰在预防及治疗食管癌术后肺部并发症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纳入我院胸心外科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98例微创食管癌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50例术后予以纤支镜灌洗吸痰作为试验组,48例行常规物理治疗作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术后发生肺部感染、呼吸衰竭、吻合口瘘的情况,以及引流管留置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平均住院日等。结果:试验组在术后肺部感染(20.0%和45.8%, χ2=7.43、 P=0.006)、呼吸衰竭(2.0%和12.5%, χ2=4.07、 P=0.000)、术后引流管留置[(7.7±1.9)d和(9.9±2.3)d, t=-5.28、 P=0.000]、抗生素使用[(8.2±1.5)d和(11.6±2.5)d, t=-5.90、 P=0.000]低于对照组;两组在吻合口瘘的发生率、平均住院时间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微创食管癌术后早期经纤支镜灌洗吸痰,可以减少围术期风险及术后并发症,提高治疗效果,临床中值得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分级有氧运动:一种改善儿童胸部烧伤后心肺功能及身体和心理社会功能的有效锻炼方案
编辑人员丨6天前
胸部烧伤患儿心肺功能受损,进一步影响其身心健康。为探讨分级有氧运动对胸部烧伤患儿的心肺功能及身体和心理社会功能的影响,作者在2018年11月—2019年6月招募了36例10~18岁有胸部烧伤[烧伤面积(24.2±4.9)%TBSA,伤后时间(38.8±12.9)个月]后遗症的患儿,其中18例接受连续12周的分级有氧运动+物理康复,18例仅接受物理康复。结果显示,采用分级有氧运动+物理康复的患儿最大摄氧量、分钟通气量、氧脉搏、最大心率、1 min心率恢复值较仅接受物理康复的患儿显著升高,吸氧当量、呼吸交换率下降,身体及心理社会功能水平高于仅接受物理治疗的患儿。表明12周的分级有氧运动对胸部烧伤患儿的心肺功能及身体和心理社会功能有显著益处,可将分级有氧运动作为胸部烧伤患儿的长期运动康复方案。但作者认为仅在有氧运动治疗结束后进行结果评估并不能体现治疗的持续效果,需进一步研究有氧运动的长期影响;此外,为全面了解分级有氧运动是否适用于所有烧伤患者,应进行更大样本的研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综合胸部物理治疗降低颈髓损伤患者肺部感染的效果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观察综合胸部物理治疗对降低颈髓损伤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的效果。方法:将该院62例颈髓损伤手术后康复期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实验组32例,采用综合胸部物理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常规呼吸道护理方法,比较两组患者在舒适度、PaO 2、PaCO 2、SaO 2、排痰效果、肺部感染发生率上的差异。 结果:实验组患者舒适度优于对照组,实验组治疗后PaO 2、PaCO 2、SaO 2数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实验组有6例发生肺部感染,对照组有13例发生肺部感染,实验组肺部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颈髓损伤患者康复期采用综合胸部物理治疗能提高患者舒适度、促进痰液的排出,更有效地预防肺部感染。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