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年男性肝滤泡树突细胞肉瘤1例并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提高对肝滤泡树突细胞肉瘤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湖北省潜江市中心医院2022年6月收治的1例肝滤泡树突细胞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患者为71岁男性,气喘、干咳1个月。影像学检查示肝右叶占位,肝穿刺活组织检查示肿瘤由梭形细胞、小淋巴细胞和浆细胞组成,免疫组织化学示CD21、CD35、EMA、fascin阳性,CD3、SMA、desmin阴性,结合相关检查诊断为肝滤泡树突细胞肉瘤。予贝伐珠单抗胸腔灌注等对症治疗,症状缓解出院,出院1个月因疾病进展死亡。结论:原发性肝滤泡树突细胞肉瘤罕见,临床表现无特异性,确诊依赖于病理组织形态学、免疫组织化学检查,治疗手段包括手术切除、放疗、化疗等,晚期患者预后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自拟逐水方外敷联合胸腔热灌注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临床观察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观察自拟逐水方外敷联合胸腔热灌注的疗效及安全性,为该技术的进一步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前瞻性临床研究,将48例恶性胸腔积液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24例,自拟逐水方外敷联合胸腔热灌注治疗)和对照组(24例,单纯胸腔热灌注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的疗效、卡氏评分和安全性。结果:对照组有效率为70.83%,观察组有效率为87.50%,观察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P=0.027);治疗后两组卡氏评分均高于治疗前( P<0.05),且观察组较对照组升高显著( P=0.015);对照组58.33%的患者出现肝功能异常,观察组33.33%患者出现肝功能异常( P<0.05);对照组54.17%的患者出现骨髓抑制,观察组25.00%患者出现骨髓抑制( P<0.001);对照组25%患者出现肾功能异常,观察组未出现明显肾功能异常( P<0.05);对照组发热率33.33%,观察组发热率12.50%( P>0.05);对照组41.67%患者出现胸痛,观察组12.5%患者出现胸痛( P<0.05);对照组58.33%患者出现恶心呕吐,观察组29.17%患者出现恶心呕吐( P<0.05);治疗后两组均未出现明显心电图异常。 结论:自拟逐水方外敷联合胸腔热灌注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腹腔热灌注化疗预防局部进展期胃癌患者根治术切除后腹膜转移的安全性评价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局部进展期胃癌患者既使接受根治性手术,预后依然欠佳且易发生腹膜转移。腹腔热灌注化疗(HIPEC)可有效地清除或杀灭腹腔内游离的癌细胞或微小病灶,但当前预防性HIPEC在局部进展期胃癌患者中仍缺乏安全性评价。故本研究旨在探讨胃癌D 2根治术联合HIPEC在预防局部进展期胃癌腹膜转移中的安全性。 方法:采用描述性病例系列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1年2月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胃肠外科130例行标准胃癌D 2根治术+HIPEC治疗的局部进展期胃癌患者资料。病例纳入标准:(1)经术后病理证实为局部进展期胃腺癌;(2)术前未发现远处转移病灶;(3)根治性切除;(4)至少接受1次HIPEC治疗。排除标准:(1)围手术期临床病理资料不全;(2)术中发现肿瘤转移;(3)伴发其他肿瘤。HIPEC治疗方法:所有患者D 2根治术后均立即行首次HIPEC治疗,麻醉清醒后返回病房;第2次及第3次HIPEC则根据患者术后恢复情况及耐受程度开展,每2次HIPEC治疗间隔为48 h。本研究观察指标:(1)患者基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体质指数等;(2)治疗情况;(3)围手术期不良事件情况:采用美国卫生及公共卫生部公布的常见不良事件评价标准(CTCAE 5.0)记录患者治疗观察期间出现的2级及以上不良事件,包括低白蛋白血症、骨髓细胞减少、创口并发症、腹腔感染、肺感染、胃肌软瘫、贫血、术后出血、吻合口漏、肠梗阻、胸腔积液、腹胀、肝功能受损,最终由一名高级职称主任医师对上述不良事件进行审核,并对患者做出安全性评价;(4)HIPEC治疗次数与围手术期不良事件的关系;(5)围手术期发生不良事件的危险因素分析。 结果:(1)基本资料:130例患者中男性79例(60.8%),中位年龄59(54,66)岁,体质指数(23.9±7.4)kg/m 2,肿瘤大小为(5.4 ± 3.0)cm,100例(76.9%)患者神经受侵犯。(2)治疗情况:130例患者均行根治术+HIPEC治疗,125例(96.2%)患者行腹腔镜手术;全部患者手术时间为(345.6±52.3)min,术中失血量为(82.0 ± 36.5)ml。行1次HIPEC者54例(41.5%)、2次HIPEC者57例(43.8%)、3次HIPEC者19例(14.6%)。患者术后住院时间为(13.1 ± 7.5)d。(3)围手术期不良事件情况:共有57例(43.8%)患者在HIPEC治疗后发生71例次不同程度的不良事件,以术后低白蛋白血症(29/130,22.3%)、中度及以上贫血(20/130,15.4%)为主,其余包括肺部感染5例(3.8%)、骨髓细胞减少4例(3.1%)、腹腔感染3例(2.3%)、肝功能受损3例(2.3%)、创口并发症2例(1.5%)、腹胀2例(1.5%)、吻合口漏1例(0.8%)、胃肌软瘫1例(0.8%)、肠道梗阻1例(0.8%),无术后出血不良事件发生;不良反应症状经保守治疗后均获得缓解。(4)HIPEC治疗次数与围手术期不良事件的关系:接受1次、2次和3次HIPEC治疗的局部进展期胃癌患者围手术期各项不良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5)围手术期发生不良事件的危险因素分析:年龄>60岁(OR:2.346,95%CI:1.069~5.150, P=0.034)及神经侵犯(OR:2.992,95%CI:1.050~8.523, P=0.040)是局部进展期胃癌患者行根治术+HIPEC治疗发生不良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均 P<0.05)。 结论:D 2根治术+HIPEC的治疗策略并不会显著增加局部进展期胃癌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发生率,但年龄>60岁和神经受侵犯者不良事件发生率较高,应给予重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胸腔热灌注化疗与胸腔灌注化疗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Meta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系统评价胸腔热灌注化疗治疗恶性胸腔积液(MPE)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外数据库,检索时间为建库之日至2020年9月1日,纳入胸腔热灌注化疗与灌注化疗治疗MPE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RCT),再对本研究纳入的RCT进行方法学文献质量评价,使用Revman 5.0和Stata 14.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本次研究总共包含有23项研究,共有1 624例患者,胸腔热灌注化疗组(观察组)815例,胸腔灌注化疗组(对照组)809例。Meta分析结果证明:胸腔热灌注化疗组治疗MPE在治疗效果( OR=3.92,95% CI:3.07,5.00, P<0.001)、消化道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 OR=0.71,95% CI:0.53,0.96, P=0.02)、骨髓抑制( OR=0.54,95% CI:0.40,0.73, P<0.001)等方面均优于胸腔灌注化疗组。 结论:就治疗MPE的疗效上及安全性而言,热灌注化疗均优于胸腔灌注化疗。然而,本次研究受到文献质量的限制,具有其局限性,因此仍需研究设计更严谨的、大样本的随机临床试验研究来证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康莱特静脉注射联合顺铂灌注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免疫功能和肿瘤标志物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4/7/6
目的:探究康莱特静脉注射联合顺铂灌注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免疫功能和肿瘤标志物的影响.方法:选取于接受治疗的Ⅲb-Ⅳ期NSCLC患者124例为研究对象,入院编号后经单双号法分为顺铂组(单号,62例,给予顺铂胸腔灌注方案化疗)和康莱特组(双号,62例,给予康莱特联合顺铂胸腔灌注方案).治疗4个疗程后,比较两组客观缓解率(ORR)和疾病控制率(DCR)、治疗前后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和癌抗原125(CA125)及免疫球蛋白(IgG、IgA、IgM)和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4+/CD8+)水平变化.记录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化疗4个疗程后,两组ORR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康莱特组DCR显著高于顺铂组(P<0.05);两组AFP、CEA、CA125水平降低,且康莱特组低于顺铂组(均P<0.05);康莱特组IgG、IgA、IgM水平降低,顺铂组IgA水平降低,且康莱特组低于顺铂组(均P<0.05);康莱特组CD3+、CD4+/CD8+水平降低,CD4+水平显著升高,顺铂组CD4+/CD8+水平升高,且康莱特组CD3+、CD4+/CD8+水平低于顺铂组,CD4+水平高于顺铂组(均P<0.05);康莱特组恶心呕吐、泌尿系统损伤发生率低于顺铂组(均P<0.05).结论:康莱特静脉注射联合顺铂灌注化疗可抑制晚期NSCLC患者肿瘤生长,降低肿瘤标志物水平,提高机体免疫功能,降低化疗不良反应,安全性较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6
-
胸部肿瘤切除术中同期行体外循环辅助胸腔热灌注化疗的临床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11/25
目的 探讨体外循环(ECC)辅助热灌注化疗在胸部肿瘤合并胸腔恶性积液的短期疗效.方法 回顾自2012年12月至2022年12月,本中心15例胸部肿瘤切除后术中同期行ECC辅助胸腔热灌注化疗的临床病例,探讨其短期疗效及安全性问题.结果 15例患者短期疗效显著,其胸腔积液短期客观缓解率达100%;患者的氧合指数治疗后第3天[(382±53)mmHg vs.(317±86)mmHg,P=0.019]及治疗后第4周(442±55)mmHg vs.(317±86)mmHg,P<0.001]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患者血白细胞[(8.1±1.97)×109/L vs.(6.06±1.25)×109/L,P=0.003]、尿素氮[(6.3±1.6)mmol/L vs.(5.1±1.2)mmol/L,P=0.027]及天冬氨酸基转移酶[(29±9)U/L vs.(20±12)U/L,P=0.028]在治疗后较治疗前有所上升;血小板[(117±12)×109/L vs.(125±14)×109/L,P=0.002]、凝血酶原时间[(12±1.0)s vs.(13.2±1.3)s,P=0.005]、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25.9±3.6)s vs.(31.8±8.1)s,P=0.015]较治疗前下降,但均在正常范围内.结论 术中同期行ECC辅助胸腔热灌注化疗安全可行,其胸腔积液短期客观缓解率高,临床上值得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1/25
-
胸腔热灌注化疗治疗肺癌伴恶性胸腔积液疗效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恶性胸腔积液是肺癌的常见并发症之一,会导致明显的胸闷、呼吸困难等不适,大量胸腔积液时会引起呼吸循环功能障碍,甚至导致呼吸功能衰竭,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控制胸腔积液成为改善晚期癌症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手段.目前临床常用控制胸腔积液的方法包括应用利尿剂、胸腔穿刺引流、胸腔内灌药、胸膜固定术、热疗等方法,但疗效不一.胸腔热灌注化疗有明显的抗肿瘤机制和药代动力学优势,能有效抑制癌细胞增殖转移,是一种方便、安全、并发症小、不良反应少的控制恶性胸腔积液的方法.我们对34例肺癌致恶性胸腔积液患者进行热灌注化疗,取得了较好的近期疗效,现报道如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奈达铂胸腔热灌注治疗肺癌恶性胸腔积液的临床疗效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观察奈达铂胸腔热灌注治疗肺癌恶性胸腔积液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62例肺癌恶性胸腔积液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采用中心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排尽胸腔移液后对照组31例予奈达铂胸腔灌注化疗,研究组31例予46℃奈达铂胸腔热灌注治疗,评价两组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研究组有效率为87.10%,对照组为64.52% (P<0.05).研究组胸痛、疲乏感、恶心呕吐发生率分别为12.90%、19.35%、6.45%,对照组分别为38.71%、48.39%、29.03%(P<0.05).结论 奈达铂胸腔热灌注治疗肺癌恶性胸腔积液近期疗效好,安全性较高,患者可耐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自体肝移植治疗婴幼儿复杂肝母细胞瘤一例及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总结体外肝切除联合自体肝移植术治疗婴幼儿复杂肝母细胞瘤的临床经验.方法 患儿为18个月女孩,身高81 cm,体重11 kg.确诊为肝母细胞瘤Ⅳ期,病变位于肝中叶,并侵犯第一、第二及第三肝门,并形成瘤栓沿肝上腔静脉蔓延至右心房.经3个疗程化疗,病灶稍有缩小.先行心脏切开,清除心房及肝上下腔静脉瘤栓,恢复循环后整体切除肝脏、肝脏肿瘤及肝后下腔静脉.经门静脉UW液灌注及降温后,完整切除肝脏肿瘤.残肝断面充分结扎、门静脉、肝静脉及胆道修整及重建后,植入患儿体内.术后入重症监护室(PICU),常规监测患儿生命体征、肝肾功能及出凝血状况等,每天B型超声检查残肝血供,常规抗感染治疗.结果 手术持续时间360 min.其中,心脏手术及体外循环132 min,静脉转流时间261 min.肝脏冷缺血时间131 min.术中输入红细胞悬液1 200 ml.术后5d开始进食,12d患儿肝功能指标恢复正常.术后并发症包括:空肠微小肠穿孔、胆漏和胸腔积液等.经再次行肠穿孔修补、腹腔引流及胸腔闭式引流灌洗后痊愈.术后41 d出院,出院时AFP降至正常.结论 自体肝移植能完整切除常规手术无法切除的婴幼儿复杂肝母细胞瘤.术前精确计算残肝体积、术中仔细修复重要管道、术后抗凝治疗能取得良好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洛铂与顺铂治疗恶性胸腔积液52例临床疗效评价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洛铂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近期疗效及药物毒副作用.方法 选取确诊为恶性胸腔积液的52例患者随机分为洛铂(LBP)组25例,顺铂(DDP)组27例,均采用腔内灌注2周期,比较两组近期疗效、不良反应和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 LBP组总有效率为76.00%,而DDP组总有效率为66.67%,LBP组明显高于DDP组(P<0.05);LBP组白细胞减少与血小板减少较DDP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恶心、呕吐胃肠道反应、乏力、贫血发生率方面,LBP组低于DDP组(P<0.05);LBP组与DDP组生活质量改善率分别为76.00%和51.85%,LBP组明显高于DDP组(P<0.05).结论 LBP胸腔内灌注治疗恶性胸腔积液近期疗效优于DDP组,且毒副反应较轻,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