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丹曲胶囊扶正固本及增强心功能的实验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观察丹曲胶囊对雄性KM小鼠抗疲劳时间、重要脏器、腺体、骨的影响.方法:将体质量 18~20 g雄性KM小鼠 50只随机分为丹曲胶囊小剂量组、丹曲胶囊中剂量组、丹曲胶囊大剂量组、对照组、十全大补丸组 5 组,每组 10 只.丹曲胶囊小剂量组、中剂量组、大剂量组分别给予丹曲胶囊 0.6、1.2、2.4 g/kg灌胃,十全大补丸组给予十全大补丸 1.2 g/kg灌胃,对照组给予等容积的水灌胃,每日灌胃 1次.比较各组小鼠负重游泳时间、转棒疲劳时间、重要器官脏器指数等.结果:丹曲胶囊小、中、大剂量组小鼠转棒疲劳时间较对照组延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丹曲胶囊小、中、大剂量组小鼠负重游泳时间较对照组延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丹曲胶囊小、中、大剂量组肝、脾、肾等重要脏器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丹曲胶囊各剂量组胸腺脏器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肾上腺、精索前列腺脏器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丹曲胶囊小、中、大剂量组骨重量较对照组明显增大(P<0.05),骨长度、骨折力、压碎力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曲胶囊用于雄性 KM小鼠的实验中,有扶正固本的作用,可以抗疲劳、改善骨质疏松、无重要器官损伤,可以为心血管本虚标实病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基于网络药理学及实验验证探讨敦煌医方小补肝汤抗运动性疲劳的作用机制
编辑人员丨3周前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及实验验证的方法探讨小补肝汤干预运动性疲劳的有效成分及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在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TCMSP)检索小补肝汤的活性成分;通过人类基因组数据库(Genecards)、药物数据库(Drugbank)、在线人类孟德尔遗传(OMIM)、遗传药理学与药物基因组学数据库(PharmGkb),获取疾病的靶标基因;利用Venny2.1.0在线工具绘制药物与疾病靶点的韦恩图,获得交集靶点,将其导入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图,通过Bioconductor等在线软件进行基因组数据的高通量分析,得到基因本体(GO)生物功能注释图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通路图,预测作用通路,并采用动物实验验证网络药理学预测结果.结果:通过筛选得到小补肝汤36种活性成分,药物-疾病共同靶点244个;通过构建药物-成分-靶点-疾病调控网络,筛选出豆甾醇(Stigmasterol)、海风藤酮(Kadsurenone)、β-谷固醇(Beta-sitosterol)、山蒟酮C(Hancinone C)及黄杉素(Taxifolin)等核心成分;通过蛋白互作网络的构建,筛选出AKT1、GNAQ及PTGS2等11个关键靶点;GO富集分析得出生物学过程BP 3 675个,包括对药物的反应、对氧含量的反应、对缺氧的反应等;细胞组分379个,包括膜筏、膜微区、线粒体外膜等;分子功能624个,包括DNA-结合转录因子结合、泛素蛋白连接酶结合及G蛋白偶联胺受体活性等;KEGG富集分析得出涉及的信号通路主要有钙信号通路(GNAQ-PLCB2-IP3R1-CAM)、cAMP信号通路和甲状腺激素信号等通路.动物实验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负重游泳力竭时间显著减少,血清中乳酸(LD)、尿素氮(BUN)的含量显著升高,肝糖原与肌糖原的含量显著降低(P<0.01),骨骼肌组织病理可见骨骼肌细胞排列紊乱不均,有较多炎症细胞弥漫浸润,骨骼肌组织GNAQ、PLCB2、IP3RI、CAM蛋白表达显著上调(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各给药组小鼠负重游泳力竭时间显著增加(P<0.01),血清中LD、BUN的含量明显降低(P<0.05),肝糖原与肌糖原的含量明显升高(P<0.05),各给药组小鼠骨骼肌纤维排列有所改善,炎性细胞浸润明显减少,骨骼肌组织GNAQ、PLCB2、IP3RI、CAM蛋白表达明显下调(P<0.05).结论:小补肝汤能下调运动性疲劳小鼠骨骼肌组织中GNAQ、PL-CB2、IP3RI、CAM蛋白表达,从而调节胞内钙离子浓度,减轻因钙超载导致的细胞线粒体、肌浆网功能破坏而引起的疲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周前
-
五加生脉饮对小鼠的抗疲劳作用及其机制
编辑人员丨2024/7/27
目的:探讨五加生脉饮的抗疲劳作用,并阐明其作用机制.方法:36只雄性ICR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等体积蒸馏水)、生脉饮组(500 mg·kg-1 生脉饮)和五加生脉饮组(600 mg·kg-1 五加生脉饮).每隔7 d测定各组小鼠体质量,观察其精神状态.采用疲劳转棒实验和力竭负重游泳实验检测各组小鼠转棒停留时间和力竭游泳时间;试剂盒检测各组小鼠血清中血尿素氮(BUN)和乳酸(LA)水平及乳酸脱氢酶(LDH)活性、肝脏组织中肝糖原(LG)水平、肌肉组织中肌糖原(MG)和丙二醛(MDA)水平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小鼠肝脏组织中糖代谢相关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实验前比较,实验后各组小鼠体质量均呈现增长趋势,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疲劳转棒实验,与对照组比较,五加生脉饮组小鼠转棒停留时间明显增加(P<0.01);力竭负重游泳实验,与对照组比较,生脉饮组和五加生脉饮组小鼠力竭游泳时间均明显增加(P<0.01).与对照组比较,生脉饮组和五加生脉饮组小鼠血清中BUN水平均明显降低(P<0.01),LDH活性均明显升高(P<0.01);五加生脉饮组LA水平明显降低(P<0.01).与生脉饮组比较,五加生脉饮组小鼠血清中BUN和LA水平均明显降低(P<0.01),LDH活性明显升高(P<0.01).与对照组比较,生脉饮组和五加生脉饮组小鼠肝脏组织中LG水平和肌肉组织中MG水平均明显升高(P<0.01);与生脉饮组比较,五加生脉饮组小鼠肝脏组织中LG水平和肌肉组织中MG水平均明显升高(P<0.01).与对照组比较,生脉饮组和五加生脉饮组小鼠肌肉组织中GSH-Px和SOD活性均明显升高(P<0.01),MDA水平明显降低(P<0.01);与生脉饮组比较,五加生脉饮组小鼠肌肉组织中GSH-Px和SOD活性均明显升高(P<0.01),MDA水平明显降低(P<0.01).Western blotting法,与对照组比较,生脉饮组和五加生脉饮组小鼠肝脏组织中磷酸化磷脂酰肌醇 3-激酶(p-PI3K)、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磷酸化糖原合成酶激酶 3β(p-GSK3β)及糖原合成酶(GS)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或P<0.01);与生脉饮组比较,五加生脉饮组小鼠肝脏组织中p-PI3K、p-AKT、p-GSK3β和GS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P<0.01).结论:五加生脉饮可通过激活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SK3β)信号通路,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并增加糖原合成,发挥抗疲劳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27
-
补肾活血方对帕金森病模型小鼠回肠组织TLR/NF-κB通路及肠道菌群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4/7/6
目的 从肠道菌群探讨补肾活血方治疗帕金森病(PD)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将72只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美多芭组及补肾活血方低、中、高剂量组,每组12只.空白组小鼠腹腔注射10ml/kg生理盐水,其余各组小鼠采用腹腔注射浓度为3 mg/ml的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MPTP)30mg/kg诱导PD小鼠模型,均每天1次,连续7天.造模成功后,补肾活血方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给予补肾活血方7.5、15、30g/(kg·d)灌胃,美多芭组给予多美多芭片112.5mg/(kg·d)灌胃,空白组和模型组予15 ml/(kg·d)蒸馏水灌胃,均每天灌胃1次,连续14天.采用爬杆实验、转棒实验、抓力实验和负重游泳实验评估小鼠行为学指标;16SrRNA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各组小鼠肠道菌群改变;Western Blot法测定小鼠回肠组织Toll样受体(TLR)/核因子κB(NF-κB)通路炎症因子[包括Toll样受体2(TLR2)、Toll样受体4(TLR4)、NF-κB、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7(IL-17)]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小鼠爬杆触底时间延长,抓力减小,转棒持续时间和游泳持续时间缩短,回肠组织中TLR2、TLR4、NF-κB、TNF-α、IL-6、IL-17蛋白表达均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美多芭组和补肾活血方低、中、高剂量组爬杆触底时间缩短,抓力增加,美多芭组和补肾活血方高剂量组转棒持续时间延长,回肠组织TLR2、TLR4、NF-κB、TNF-α、IL-6、IL-17蛋白表达均降低,而仅有补肾活血方高剂量组游泳持续时间延长(P<0.05或P<0.01).与补肾活血方低剂量组比较,补肾活血方中、高剂量组爬杆触底时间缩短(P<0.05或P<0.01);补肾活血方高剂量组抓力增加,TLR2、TLR4、IL-17蛋白表达降低(P<0.05或P<0.01).肠道菌群结果显示,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Dominance指数、Pielou_e指数、Shannon指数、Simpson指数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与模型组比较,美多芭组Shannon指数、Chao1指数、Observed_otus指数,以及补肾活血方高剂量组Chao1指数、Observed_otus指数、Dominance指数、Pielou_e指数、Shannon指数、Simpson指数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在门水平上,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菌门相对丰度类别包括变形菌门、拟杆菌门、厚壁菌门(P<0.05或P<0.01);在属水平上,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菌属相对丰度类别包括Muribaculaceae、阿克曼菌属、幽门螺杆菌(P<0.05或P<0.01).结论 补肾活血方治疗PD的可能作用机制是通过重构紊乱的肠道菌群结构,减轻炎症反应进而达到改善PD运动功能的目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6
-
冰片提神雾化液对小鼠的抗疲劳作用与急性毒性试验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7/6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冰片提神雾化液对小鼠的抗疲劳作用及急性毒性,为其在临床上进一步开发和应用提供参考.方法 将60 只无特定病原体(specifc pathogen free,SPF)级昆明雄性小鼠分为空白组、4 个剂量组,每组各 12 只小鼠,用于急性毒性实验和负重游泳实验.急性毒性实验,观察小鼠的不良反应,解剖后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负重游泳实验,取小鼠血清、肝脏组织和后腿肌肉组织,测定抗疲劳生化指标如血清中葡萄糖(glucose,Glu)、乳酸(lactic acid,LD)、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含量和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水平;肝脏组织中肝糖原(liver glycogen,LG)含量;肌肉组织中肌糖原(muscle glycogen,MG)含量等;测定抗氧化指标如肌肉组织中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水平等.结果 在急性毒性实验中,冰片提神雾化液雾化期间各组小鼠精神状态、皮毛色泽及体质量均无异常,病理组织检查未见异常;负重游泳实验结果 显示,中、高剂量冰片提神雾化液可有效延长小鼠负重力竭游泳时间(P<0.001),可显著提升游泳后小鼠 MG 含量(P<0.01),降低血清 LD、LDH水平(P<0.05),且可降低血清 BUN含量(P<0.01),升高血清中Glu水平(P<0.01),减少血清中MDA含量(P<0.05),提升SOD(P<0.01)和GSH-Px水平(P<0.001).结论 冰片提神雾化液无明显不良反应,具有良好的提神和抗疲劳效果,机制可能涉及提高抗氧化能力、减少肌肉损伤等途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6
-
中等强度游泳运动调控PPARγ/NF-κB/ADPN通路对2型糖尿病大鼠肝脏糖脂代谢紊乱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4/7/6
目的:探讨中等强度游泳运动对2型糖尿病大鼠(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肝脏糖脂代谢紊乱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8周龄雄性SD大鼠,随机数字表法抽取8只作为空白对照组(NC组),普食喂养,其余高脂高糖适应性喂养1周后,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30mg/kg)制备T2DM大鼠模型.随机选取16只为2型糖尿病模型组(DC组)、2型糖尿病有氧运动组(DS组),每组8只.有氧运动采取无负重游泳干预,以15min/d的运动时间适应性训练3天后,每周逐渐递增直至60min/d,5天/周,共训练8周.实验期间检测各组大鼠体重、血糖、肝脏指数;ELISA法检测血清胰岛素(insulin)、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白介素-1β(IL-1β)、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的含量;检测肝脏组织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细胞核因子-κB(NF-κB)、脂联素(ADPN)的表达变化.结果:8周有氧运动干预后,与DC组相比,DS组大鼠体重显著上升,血糖显著下降(P<0.01),血清insulin和HDL-C水平均显著上升(P<0.01),血清TNF-α、IL-6、IL-1β和TC、TG、LDL-C、ALT、AST含量均显著下降(P<0.05或P<0.01),肝指数、油红O染色阳性面积显著下降(P<0.01),肝糖原染色阳性面积显著上升(P<0.01),肝组织细胞排列整齐,脂肪空泡、脂滴及炎性细胞浸润显著改善,肝脏PPARγ、GLUT4、ADPN的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显著上升(P<0.05或P<0.01),PPARγ、ADPN免疫荧光阳性细胞水平显著增多(P<0.01),NF-κB的mRNA和免疫荧光阳性细胞水平显著降低(P<0.05或P<0.01),ADIPOR2的mRNA水平显著升高(P<0.05),NF-κB、IL-6的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下降(P<0.01).结论:8周中等强度游泳运动可通过调控T2DM大鼠肝脏的炎症反应,改善糖脂代谢紊乱,其机制可能与PPARγ/NF-κB/ADPN通路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6
-
背部推法对慢性疲劳综合征大鼠运动行为、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4/4/27
目的:探究背部推法对慢性疲劳综合征(CFS)大鼠运动行为、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将24只SD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组、模型组、推法组,每组8只.选用强迫负重游泳联合慢性应激刺激的方法制备CFS大鼠模型,共造模21 d.推法组在造模结束后给予背部推法,20 min/次,1次/d,连续干预14 d.记录各组大鼠一般情况半定量评分、力竭游泳时间、旷场实验运动距离.实验结束后,收集所需标本,用HE染色法观察竖脊肌组织病理学变化,并使用Image Pro Plus软件计算肌纤维横截面面积和直径,Origin软件处理绘制肌纤维横截面面积频率分布图.检测大鼠竖脊肌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辅激活因子1α(PGC-1α)以及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1β、IL-6的含量.结果:(1)实验结束后,推法组大鼠一般情况半定量评分显著低于同期模型组(P<0.01)、力竭游泳时间和旷场实验运动距离均显著高于同期模型组(P<0.05,P<0.01).(2)HE染色法结果显示,模型组大鼠竖脊肌肌细胞明显萎缩,而推法组大鼠肌细胞萎缩程度低于模型组.(3)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竖脊肌中的SOD、GSH-Px以及PGC-1α含量均显著下降(P<0.01),血清TNF-α、IL-1β、IL-6含量显著上升(P<0.01).与模型组比较,推法组大鼠竖脊肌SOD、GSH-Px、PGC-1α含量显著升高(P<0.05,P<0.01),血清TNF-α、IL-1β、IL-6含量显著降低(P<0.05,P<0.01).结论:背部推法能够调节CFS大鼠的氧化应激反应,减轻炎症反应,从而改善大鼠运动行为.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
苗药莴比苷(商陆)不同炮制品对小鼠脾虚动物模型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4/3/16
目的 研究苗药莴比苷(商陆)不同炮制品对小鼠脾虚动物模型的影响.方法 采用醋炙、蒸制、流水浸后蒸制等方法炮制样品,通过"大黄苦寒泻下+饮食失节+劳倦过度"联合法,建立小鼠脾虚动物模型,以参苓白术散为阳性对照,通过外观体征、脏器指数、负重游泳、病理切片等,比较莴比苷(商陆)不同炮制品对小鼠脾虚动物模型的影响.结果 莴比苷(商陆)蒸制后可明显改善小鼠脾虚动物模型的外观体征,有效延长负重游泳时间,恢复脾脏器指数,促进脾小体淋巴细胞的增殖,改善脾脏功能,以蒸制12 h作用较强.结论 莴比苷(商陆)蒸制后,具有改善脾虚动物模型作用,久蒸药效降低,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扩大该药物的临床应用奠定一定的实验基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16
-
三七多糖体内抗疲劳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3/2
目的 探究三七多糖(PPN)对小鼠抗运动疲劳的作用.方法 将100只KM小鼠随机分为阴性对照组、阳性对照组和低、中、高剂量实验组,每组20只.低、中、高剂量实验组分别给予100、200、400 mg·kg-1 PPN;阳性对照组给予200 mg·kg-1抗坏血酸;阴性对照组给予0.1 mL·10 g-1 0.9%NaCl.5组小鼠每天灌胃给药1次,连续28 d.末次给药后,分别测定负重游泳时间;小鼠非负重游泳90 min后,休息30 min,检测乳酸(LD)、血尿素氮(BUN)、糖原和丙二醛(MDA)水平;以脏器指数和组织病理学检测PPN的安全性.结果 阴性对照组、阳性对照组和低、中、高剂量实验组小鼠体内LD水平分别为(4.76±0.84)、(2.86±0.34)、(3.00±0.69)、(2.35±0.65)、(1.39±0.48)mg·kg-1,BUN 含量分别为(13.65±1.25)、(12.55±0.91)、(12.12±1.24)、(11.06±1.30)、(9.85±1.05)mmol·L-1,肝糖原含量分别为(3.24±0.56)、(11.11±2.16)、(5.61±1.41)、(6.60±1.49)、(12.05±2.25)mg·g-1,MDA 水平分别为(2.36±0.21)、(1.23±0.41)、(1.93±0.23)、(1.73±0.21)、(1.04±0.18)mg prot·mL-1.阳性对照组和低、中、高剂量实验组的上述指标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在统计学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P<0.001).结论 PPN可以增加小鼠运动耐力,具有抗疲劳作用,本研究为PPN在抗疲劳研究领域的应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2
-
基于系统药理学解析林下山参联合米糠脂肪烷醇抗疲劳的作用机制
编辑人员丨2023/10/28
目的 初步探讨林下山参联合米糠脂肪烷醇抗疲劳的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组合效应系数方法评估林下山参联合米糠脂肪烷醇抗疲劳协同增效作用;通过小鼠负重游泳实验评估林下山参联合米糠脂肪烷醇抗疲劳的功效,并测定与疲劳相关的多个体内指标,探索抗疲劳可能的作用机制;通过液相-质谱联用主要成分和入血成分分析,结合网络药理学初步解析林下山参联合米糠脂肪烷醇抗疲劳的可能作用机制与药效物质基础.结果 林下山参联合米糠脂肪烷醇的组合效应系数在0.6~0.8,具有中等协同增效作用;林下山参联合米糠脂肪烷醇可以延长小鼠力竭游泳的时间,降低血浆中尿素氮和乳酸的含量和脑组织中5-羟色胺的含量,升高肝糖原和肌糖原的储备水平.成分分析表明,共有9个主要原形成分吸收入血.进一步通过网络药理学分析发现,其主要通过干预Serotonergic synapse通路发挥抗疲劳功效,4个入血的人参皂苷及三十二碳脂肪烷醇、三十碳脂肪烷醇、二十八碳脂肪烷醇可能是抗疲劳的药效成分.结论 林下山参联合米糠脂肪烷醇可以通过调控多靶点、多途径实现抗疲劳功效,为两者的进一步开发和应用提供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0/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