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丹曲胶囊扶正固本及增强心功能的实验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观察丹曲胶囊对雄性KM小鼠抗疲劳时间、重要脏器、腺体、骨的影响.方法:将体质量 18~20 g雄性KM小鼠 50只随机分为丹曲胶囊小剂量组、丹曲胶囊中剂量组、丹曲胶囊大剂量组、对照组、十全大补丸组 5 组,每组 10 只.丹曲胶囊小剂量组、中剂量组、大剂量组分别给予丹曲胶囊 0.6、1.2、2.4 g/kg灌胃,十全大补丸组给予十全大补丸 1.2 g/kg灌胃,对照组给予等容积的水灌胃,每日灌胃 1次.比较各组小鼠负重游泳时间、转棒疲劳时间、重要器官脏器指数等.结果:丹曲胶囊小、中、大剂量组小鼠转棒疲劳时间较对照组延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丹曲胶囊小、中、大剂量组小鼠负重游泳时间较对照组延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丹曲胶囊小、中、大剂量组肝、脾、肾等重要脏器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丹曲胶囊各剂量组胸腺脏器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肾上腺、精索前列腺脏器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丹曲胶囊小、中、大剂量组骨重量较对照组明显增大(P<0.05),骨长度、骨折力、压碎力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曲胶囊用于雄性 KM小鼠的实验中,有扶正固本的作用,可以抗疲劳、改善骨质疏松、无重要器官损伤,可以为心血管本虚标实病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丁苯酞通过调控小胶质细胞极化在创伤性脑损伤中的神经保护作用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丁苯酞(3-n-butylphthalide,NBP)调控小胶质细胞的极化反应在创伤性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中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27只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配(每组9只):假手术组(Sham组)、TBI组和NBP组。Sham组和TBI组给予植物油,NBP组给予等体积100 mg/kg NBP,连续7 d。TBI 3 d后,干湿法评估小鼠脑水肿情况。应用改良版小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modified neurological severity score,mNSS)和转棒疲劳试验检测小鼠损伤后第1、3、7天的神经运动功能恢复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损伤皮层周围区抗离子钙结合适配器分子1(ionized calcium binding adapter molecule 1,Iba1)标记的小胶质细胞活化情况,免疫荧光染色检测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标记的星形胶质细胞活化情况。通过精氨酸酶1(arginase-1,Arg1)与Iba1,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iNOS)与Iba1双重染色检测损伤周围区小胶质细胞M1型标志物iNOS及M2型标志物Arg1表达量;髓鞘碱性蛋白(myelinbasic protein,MBP)检测髓鞘丢失情况。结果:在mNSS实验中,与TBI组相比,NBP组分别在损伤后的第1、3、7天,小鼠的神经功能评分逐渐降低( P第1天=0.012, P第3天=0.020, P第7天=0.046)。与TBI组相比,匀速转棒实验中,NBP组小鼠停留时间在第3天明显增加( P第3天=0.031);随NBP治疗时间延长,小鼠在第3、7天的匀加速转棒中停留时间逐渐增加( P第3天=0.024, P第7天=0.039)。进一步病理学检测发现,与TBI组相比,NBP组损伤区MBP髓鞘完整性部分恢复( P=0.026);小胶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活化标志物Iba1和GFAP表达降低( PIba1=0.007, PGFAP=0.006)。与TBI组相比,NBP组M2型的小胶质细胞标志物Arg1增加( PArg1/Iba1=0.004),M1型小胶质细胞标志物iNOS减少( PiNOS/Iba1=0.012)。 结论:NBP可以部分改善TBI小鼠神经运动功能障碍,抑制小胶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的活化,促进小胶质细胞向M2表型的极化。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超短波对创伤性脑损伤小鼠损伤修复和小胶质细胞活化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究超短波对创伤性脑损伤小鼠损伤修复和小胶质细胞活化的影响。方法:选取清洁级8周龄的雄性C57BL/6小鼠90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90只小鼠分为假手术组、脑损伤组和超短波组,每组30只小鼠,在此基础上,再将3组小鼠随机分为2个亚组,每个亚组15只小鼠,分别进行行为学检测和组织与分子学检测。脑损伤组和超短波组使用经典的控制性皮质冲击(CCI)法构建小鼠创伤性脑损伤模型,假手术组只进行麻醉和颅骨切除术,不撞击脑组织。造模成功24 h后,对超短波组进行超短波治疗,每日1次,连续干预7 d。3组小鼠的行为学检测包括,于造模成功后第3~5天进行平衡木实验,于造模成功后第6~8天进行疲劳转棒实验,于造模成功后第5天对3组小鼠进行Y迷宫实验,于造模成功后第9天进行旷场实验。于造模成功后第7天对3组小鼠取材,然后采用免疫荧光实验观察3组小鼠损伤灶海马组织微管结合蛋白2(MAP2)和离子钙结合适配器分子1(IBA1)的表达,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RT-PCR)检测3组小鼠损伤灶周围组织的促炎因子水平和小胶质细胞活化标记物水平。结果:造模成功后第4天,脑损伤组穿越平衡木的时间为(11.81±3.47)s,显著长于假手术组( P<0.05)。造模成功后第5天,脑损伤组穿越平衡木的时间显著长于假手术组和超短波组( P<0.05)。造模后第8天,脑损伤组疲劳转棒实验的在棒时间显著低于假手术组和超短波组( P<0.05)。造模成功后第5天,脑损伤组Y迷宫实验的新区探索时间和距离均显著低于假手术组和超短波组( P<0.05)。造模成功后第9天,脑损伤组旷场实验的中心区域探索时间和距离均显著低于假手术组和超短波组( P<0.05)。脑损伤组小鼠损伤区脑组织的BDNF相对mRNA水平显著低于假手术组和超短波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脑损伤组损伤灶海马组织MAP2的阳性细胞平均荧光强度值亦显著低于假手术组和超短波组( P<0.05)。脑损伤组的TNF-α、IL-1β、IL-6 mRNA水平均显著高于假手术组和超短波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脑损伤组损伤灶海马组织IBA1阳性细胞的平均荧光强度值显著高于假手术组和超短波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且脑损伤组小鼠损伤灶周围组织Cx3cr1、CD68 mRNA水平均显著高于假手术组和超短波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超短波刺激可能通过促进神经元损伤的修复,抑制小胶质细胞活化,以及降低其促炎因子的水平来改善创伤性脑损伤小鼠的运动功能、空间识别记忆能力和焦虑情绪。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神经节苷脂对慢性酒精中毒小鼠海马Caspase-3、Bax、Bcl-2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观察神经节苷脂(ganglioside,GM1)对慢性酒精中毒小鼠海马组织Caspase-3、Bax、Bcl-2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将40只雄性Balb/c小鼠采用随机区组分组法分为慢性酒精中毒组、对照组、低剂量GM1治疗组、高剂量GM1治疗组,每组10只;慢性酒精中毒组采用酒精灌胃法建立慢性酒精中毒小鼠模型(酒精水溶液浓度逐渐从5%增加至35%),对照组使用等量生理盐水灌胃,低、高剂量治疗组在酒精灌胃后分别给予GM1(每天10、30 mg/kg)腹腔注射。于灌胃4周后进行酒精偏好实验测试及行为学测试,蛋白质印迹法测定4组小鼠海马组织Caspase-3、Bax和Bcl-2蛋白表达水平,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Bonferroni法。结果:4组酒水消耗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630.83, P<0.05),对照组(18.9%±2.2%)和高剂量GMI治疗组(50.9%±3.2%)酒水消耗率低于慢性中毒组(56.5%±3.0%)。行为学测试结果显示4组悬尾试验累积不动时间( F=379.52)、避暗实验进入暗室潜伏期( F=7 001.18)和进入暗室错误次数( F=33.87)以及疲劳转棒实验小鼠跌落时间( F=305.0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且慢性酒精中毒组行为学测试结果均低于对照组,而高剂量GM1治疗组优于慢性酒精中毒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蛋白质印迹法示,4组Caspase-3、Bax、Bcl-2蛋白表达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F=12.42、14.07、242.37,均 P<0.05)。与慢性酒精中毒组相比,对照组和高剂量GM1治疗组海马组织Caspase-3蛋白和Bax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 P<0.05),而Bcl-2蛋白在对照组、高剂量GM1治疗组、低剂量GM1治疗组海马区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慢性酒精中毒组( P<0.05)。 结论:GM1可以下调慢性酒精中毒小鼠海马组织Caspase-3、Bax蛋白表达水平,提高Bcl-2蛋白的表达水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一种用于腰椎峡部裂的轴向可控加压脊柱棒的研制及生物力学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自主研发的用于腰椎峡部裂(LS)的轴向可控加压脊柱棒(ACCSR)和普通脊柱棒(CSR)的生物力学性能差异。方法:选取同一批次生产且直径均为6.0 mm的ACCSR和CSR各36根。实验分为ACCSR组和CSR组,分别进行单棒及钉-棒内固定系统的生物力学测试。单棒测试:四点折弯试验( n=7)计算出两组的刚度和屈服载荷并进行比较;单棒疲劳试验( n=8)通过2 500 000次循环加载,记录成功时的加载压缩载荷,与正常成人单侧腰椎峡部的受力(198.72 N)进行比较。钉-棒内固定系统测试:轴推试验( n=7)测试两组的轴向夹持能力,轴扭试验( n=7)测试两组的扭转夹持能力,椎弓根螺钉侧压试验( n=7)测试螺钉的刚度及屈服载荷。 结果:ACCSR组的刚度(1 543.37±61.41)N/mm、屈服载荷1 338.57(1 282.00,1 353.80)N显著小于CSR组的(3 797.63±156.15)N/mm、4 059.95(3 813.80,4 090.89)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单棒疲劳试验中CSR和ACCSR通过2 500 000次疲劳试验的压缩载荷分别为640.00 N和320.00 N,均大于正常成人单侧腰椎峡部的最大受力(198.72 N)。ACCSR组和CSR组的轴向夹持能力、扭转夹持能力,以及两组螺钉的刚度、屈服载荷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在LS的固定中,ACCSR的刚度、屈服载荷及抗疲劳性能不如CSR,但两组钉-棒内固定系统的生物力学性能相当且ACCSR组的抗疲劳性能能达到正常人峡部的应力需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长期酒精摄入对小鼠小脑苔藓纤维-颗粒细胞突触可塑性及运动协调功能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究长期酒精摄入对小鼠小脑皮层苔藓纤维-颗粒细胞突触可塑性及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30只清洁级6~8周龄健康ICR小鼠(性别不限)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生理盐水组(对照组)和酒精摄入组(酒精组),每组15只,酒精组小鼠每日腹腔注射浓度为15%乙醇(1.6 g/kg),对照组小鼠则注射同等剂量的生理盐水,1次/d,连续注射28 d。使用行走障碍实验和转棒疲劳实验观察小鼠的运动协调能力和学习能力;电生理膜片钳技术检测吹风刺激诱发的长时程突触可塑性的场电位变化。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独立样本 t检验、配对 t检验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进行两组间及干预前后的比较。 结果:电生理结果显示,吹风刺激后,对照组小鼠场电位N1波的振幅百分比[(130.4±3.3)%]高于刺激前[(100.6±2.7)%]( t=27.07, P<0.01);刺激后N1波的波形下面积百分比[(128.8±4.5)%]较刺激前[(100.2±3.5)%]高( t=19.43, P<0.01)。吹风刺激后,酒精组小鼠N1波的振幅百分比[(97.8±4.3)%],与刺激前[(99.5±5.6)%]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0.93, P>0.05);刺激后N1波的波形下面积百分比[(96.8±3.6)%]与刺激前[(100.2±4.2)%]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2.38, P>0.05)。行走障碍实验结果显示,酒精组小鼠错误总数[(3.14±0.19)次]较对照组[(1.52±0.29)次]高( t=17.87, P<0.01),总错误时间[(63.85±9.34) ms]较对照组[(28.93±7.21) ms]长( t=11.45, P<0.01)。两组小鼠转棒疲劳实验数据使用重复测验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两组小鼠的跌落速度和跌落潜伏期均存在时间和组别的交互作用( F=4.5,455.1,均 P<0.05)。酒精组小鼠第1~7天跌落速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酒精组小鼠第1~7天跌落潜伏期均短于对照组,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长期酒精摄入损害小鼠颗粒层突触可塑性并导致小鼠运动协调功能及运动学习能力明显下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五加生脉饮对小鼠的抗疲劳作用及其机制
编辑人员丨2024/7/27
目的:探讨五加生脉饮的抗疲劳作用,并阐明其作用机制.方法:36只雄性ICR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等体积蒸馏水)、生脉饮组(500 mg·kg-1 生脉饮)和五加生脉饮组(600 mg·kg-1 五加生脉饮).每隔7 d测定各组小鼠体质量,观察其精神状态.采用疲劳转棒实验和力竭负重游泳实验检测各组小鼠转棒停留时间和力竭游泳时间;试剂盒检测各组小鼠血清中血尿素氮(BUN)和乳酸(LA)水平及乳酸脱氢酶(LDH)活性、肝脏组织中肝糖原(LG)水平、肌肉组织中肌糖原(MG)和丙二醛(MDA)水平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小鼠肝脏组织中糖代谢相关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实验前比较,实验后各组小鼠体质量均呈现增长趋势,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疲劳转棒实验,与对照组比较,五加生脉饮组小鼠转棒停留时间明显增加(P<0.01);力竭负重游泳实验,与对照组比较,生脉饮组和五加生脉饮组小鼠力竭游泳时间均明显增加(P<0.01).与对照组比较,生脉饮组和五加生脉饮组小鼠血清中BUN水平均明显降低(P<0.01),LDH活性均明显升高(P<0.01);五加生脉饮组LA水平明显降低(P<0.01).与生脉饮组比较,五加生脉饮组小鼠血清中BUN和LA水平均明显降低(P<0.01),LDH活性明显升高(P<0.01).与对照组比较,生脉饮组和五加生脉饮组小鼠肝脏组织中LG水平和肌肉组织中MG水平均明显升高(P<0.01);与生脉饮组比较,五加生脉饮组小鼠肝脏组织中LG水平和肌肉组织中MG水平均明显升高(P<0.01).与对照组比较,生脉饮组和五加生脉饮组小鼠肌肉组织中GSH-Px和SOD活性均明显升高(P<0.01),MDA水平明显降低(P<0.01);与生脉饮组比较,五加生脉饮组小鼠肌肉组织中GSH-Px和SOD活性均明显升高(P<0.01),MDA水平明显降低(P<0.01).Western blotting法,与对照组比较,生脉饮组和五加生脉饮组小鼠肝脏组织中磷酸化磷脂酰肌醇 3-激酶(p-PI3K)、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磷酸化糖原合成酶激酶 3β(p-GSK3β)及糖原合成酶(GS)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或P<0.01);与生脉饮组比较,五加生脉饮组小鼠肝脏组织中p-PI3K、p-AKT、p-GSK3β和GS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P<0.01).结论:五加生脉饮可通过激活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SK3β)信号通路,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并增加糖原合成,发挥抗疲劳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27
-
电针早期干预对肌萎缩侧索硬化症小鼠大脑皮层TDP-43及HMGB1/RhoA信号通路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4/4/27
目的:观察电针早期干预对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ALS)小鼠大脑皮层TARDNA结合蛋白43(TARDNA binding protein,TDP-43)及HMGB1/RhoA信号通路表达的影响,探究电针早期干预改善ALS小鼠运动功能的潜在机制.方法:符合SOD1G93A基因表型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模型组(SOD1G93A)、针刺干预组(electroacupuncture,EA)、利鲁唑组(Riluzole),同窝SOD1G93A阴性小鼠为空白对照组(control),每组15只.电针组针刺干预百会穴、双侧天柱穴、双侧天枢穴,5次/7d,7d为一个疗程,共治疗4个疗程.利鲁唑组予利鲁唑30mg/(kg,d)灌胃治疗,1次/d,5次/周,持续2周.采用后肢功能神经学评分和转棒疲劳实验评估各组小鼠运动功能,免疫荧光法观察大脑皮层TDP-43阳性细胞率;Western Blot法检测大脑皮质离子钙结合接头分子1(Iba-1)、HMGB1、RhoA蛋白相对表达量;Elisa法检测血清TNF-α及MCP-1的含量;透射电镜观察大脑皮层神经元形态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转棒潜伏期时间减少和神经学评分增高(P<0.01),血清MCP-1、TNF-α含量和大脑皮层Iba-1、HMGB1、RhoA蛋白表达以及TDP-43阳性细胞率均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和利鲁唑组转棒潜伏期时间增加和神经学评分降低(P<0.01,P<0.05),血清MCP-1、TNF-α含量和大脑皮质Iba-1、HMGB1、RhoA蛋白表达以及TDP-43阳性细胞率均降低(P<0.01,P<0.05).电镜结果显示,对照组小鼠皮层神经元细胞结构正常,模型组小鼠神经细胞有明显病理变化,电针组和利鲁唑组神经细胞损伤减轻,结构较完整,可见部分正常细胞器.结论:电针干预可改善ALS模型小鼠的运动功能,其机制可能与抑制HMGB1/RhoA信号通路进而减轻小胶质细胞诱导的神经炎症有关,并推测其对于减少ALS病理底物TDP-43的沉积具有正相关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
靶向抑制黑质网状部GABA能神经元的DRP1改善肝性脑病小鼠运动功能
编辑人员丨2024/4/27
目的:探讨黑质网状部(SNr)的GABA能神经元中线粒体分裂对急性肝性脑病(AHE)小鼠运动障碍的影响.方法:利用硫代乙酰胺(TAA)腹腔注射制备AHE小鼠模型,通过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AHE小鼠肝小叶的变化,利用生化检测试剂盒检测AHE小鼠血清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丙氨酸转氨酶(ALT)和血氨的变化.接下来通过转棒疲劳实验、高架十字迷宫实验、旷场实验观察AHE小鼠运动功能.进一步利用透射电镜观察分析AHE小鼠SNr的线粒体面积、周长、圆率等形态学指标的变化,Western Blot观察AHE小鼠SNr的线粒体分裂融合相关分子的表达变化.接下来,利用腺相关病毒(AAV)靶向调控AHE小鼠SNr的线粒体动力相关蛋白1(DRP1)的表达,在荧光酶标仪上检测SNr的线粒体膜电位(MMP)、细胞的ATP和活性氧(ROS),并观察小鼠运动功能的变化.结果:较对照组,AHE小鼠运动功能明显降低,SNr的线粒体分裂明显增强,线粒体分裂相关蛋白表达显著升高;AHE小鼠SNr的MMP显著下降,细胞的ATP下降,ROS升高.靶向抑制AHE小鼠SNr的DRP1表达后,运动改善;进一步观察发现,AHE小鼠SNr的线粒体分裂被抑制后,MMP显著升高,细胞的ATP升高,ROS下降,证明线粒体功能明显改善.结论:靶向抑制AHE小鼠黑质网状部GABA能神经元的线粒体分裂,可以改善线粒体形态和功能,从而缓解其运动障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
杜仲提取物增强骨髓基质细胞移植对创伤性脑损伤治疗效能相关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3/2
目的 探讨杜仲(EU)提取物对骨髓基质细胞(BMSCs)生物学特性及其移植治疗创伤性脑损伤(TBI)效能的影响.方法 体外实验:将C57BL/6 小鼠来源BMSCs分为EU组和Control组(每组各8 只),分别给予EU提取物(100 μg/ml)和等量溶剂.通过相差显微镜观察和CCK-8 试验检测细胞形态增殖情况.通过免疫荧光(IF)染色和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细胞神经分化相关基因[Oct4、神经原纤维轻链(Nefl)、神经分化因子(Neurod1)、神经生长因子(Ngf)]表达情况.体内实验:将32 只3 月龄雄性C57BL/6 小鼠随机分为Sham surgery组、TBI组、TBI +BMSCs组和TBI +EU_BMSCs组(每组各8 只).对TBI组、TBI +BMSCs组和TBI +EU_BMSCs组进行TBI手术,术后 7 d,TBI组给予 100 μl PBS,TBI + BM-SCs组经眶内静脉注射无特殊处理的GFP转基因小鼠来源BMSCs,TBI +EU_BMSCs组经眶内静脉注射等量EU提取物预处理14d的GFP转基因小鼠来源BMSCs.Sham surgery组接受除TBI手术及细胞注射移植以外的其他操作.通过转棒式疲劳仪和平衡木行走试验检测运动功能.通过IF染色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测.结果 体外实验:EU提取物处理14d后,相差显微镜图像分析和CCK-8 试验结果显示,EU组增殖活性高于Control组(P<0.001);qRT-PCR检测显示,EU组Neurod1 和Ngf mRNA表达量高于Control组(P<0.001).EU提取物处理70d后,EU组细胞呈神经元样形态;IF染色显示,EU组较高比例细胞表达Nefl和MAP2,而Control组未检出(P<0.001);qRT-PCR分析显示,EU组Oct4 mRNA表达量低于Control组,而Ne-fl、Neurod1 和Ngf转录水平高于Control组(P<0.001).体内实验:转棒式疲劳仪和平衡木行走试验显示,TBI + BMSCs组小鼠运动功能恢复明显优于TBI组(P<0.001),TBI +EU_BMSCs组小鼠运动功能改善程度较TBI +BMSCs组进一步提高(P<0.001).脑组织IF染色显示,TBI +BMSCs组小鼠损伤灶内MAP2 表达水平高于TBI组(P<0.001),TBI + EU_BMSCs组小鼠MAP2 表达量进一步恢复(P<0.001).TBI +EU_BMSCs组小鼠损伤灶内GFP +移植细胞含量及分化为MAP2 +细胞的GFP +移植细胞比例均显著高于TBI +BMSCs组(P<0.001).结论 EU提取物处理可促进BMSCs向神经元分化,并显著提高BMSCs移植治疗TBI的效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