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儿童胸闷变异性哮喘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分析儿童胸闷变异性哮喘(CTVA)的临床特征及其危险因素,为疾病的预防和管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以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因胸闷就诊于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变态反应科的6~17岁患儿为研究对象,共纳入178例,其中男性89例(50%)、女性89例(50%),年龄8.83(7.50,11.58)岁,根据是否诊断CTVA分为CTVA组130例,48例非CTVA患儿为对照组。收集患儿的人口学资料、个人既往史、家族史、临床特征、辅助检查结果等数据,分析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特征、变应原、FeNO水平及肺功能各参数指标,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疾病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CTVA组学龄期儿童(6~11岁)较青春期儿童(≥12岁)占比更高[(113/130,86.9%) vs(26/48,54.2%), Z=21.985, P<0.01]。CTVA组合并湿疹[(74/130,56.9%) vs(19/48,39.6%), χ2=4.225, P<0.05]及伴发鼻部症状[(98/130,75.4%) vs(27/48,56.2%), χ2=6.138, P<0.05]比例较高,吸入变应原霉菌致敏[(52/130,40.0%) vs(11/48,22.9%), χ2=4.474, P<0.05]及多重致敏[(71/130,54.6%) vs(18/48,37.5%), χ2=4.108, P<0.05]的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CTVA患儿FeNO升高(>20 ppb)的比例为20.8%(27/130),显著高于对照组4.2%(2/48)( χ2=7.086, P<0.01)。CTVA患儿的肺通气功能参数FEV 1、FVC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 P均>0.05),FEV 1/FVC、PEF、FEF 25、FEF 50、FEF 75、MMEF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P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伴发鼻部症状( OR=2.351,95% CI 1.105~5.002, P=0.026)、多重致敏( OR=2.184,95% CI 1.046~4.557, P=0.038)、tIgE>60 kU/L( OR=3.080,95% CI 1.239~7.654, P=0.015)、FeNO>20 ppb( OR=6.734,95% CI 1.473~30.796, P=0.014)、小气道功能障碍( OR=3.164,95% CI 1.089~9.194, P=0.034)为胸闷变异性哮喘发病的危险因素。FeNO联合FEF 50诊断CTVA的AUC最大( Z=2.744, P<0.01)。 结论:CTVA学龄期儿童较青春期更常见,伴发鼻部症状、多重致敏、tIgE>60 kU/L、FeNO>20 ppb、小气道功能障碍为CTVA发病的危险因素。FeNO联合小气道指标可提高对CTVA的诊断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胸闷变异性哮喘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胸闷变异性哮喘(chest tightness variant asthma,CTVA)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哮喘,以胸闷作为唯一或主要症状,由于缺乏咳嗽、喘息、气促等典型哮喘的症状和肺部阳性体征,在临床工作中易被漏诊或误诊。胸闷变异性哮喘起病隐匿,国内外相关研究和关注甚少,尤其在儿童哮喘中尚无形成统一诊疗标准。本文阐述了胸闷变异性哮喘的相关研究进展,以期提高临床的关注,并为疾病的预防和诊疗策略的制定提供参考和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运动激发试验联合呼出气一氧化氮在诊断儿童胸闷变异性哮喘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6天前
胸闷变异性哮喘(CTVA)是一种不典型的哮喘,以胸闷为唯一表现。由于缺乏典型的哮喘症状,因此需要诊断性检查。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运动激发试验(ECT)和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在儿童CTVA诊断中的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中国儿科医师对胸闷变异性哮喘的认知和诊治现状调查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评价我国儿科医师对胸闷变异性哮喘(CTVA)的认识和诊疗现状。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方法,于2021年1月16日至2月4日,通过微信邀请30个省份不同级别医院的主治医师及以上职称儿科医师进行在线问卷调查,儿科医师通过扫描二维码完成小程序中的电子问卷。问卷内容包括对CTVA的认识、诊断以及治疗情况,并且比较二级医院与三级医院儿科医师相关指标的差异。结果:共有1 529名儿科医师参与调查,1 484(97.06%)名儿科医师完整填写问卷并纳入分析,其中男性420名(28.30%)。儿科医师对CTVA的知晓率为77.83%(1 155/1 484)。与二级医院的儿科医师相比,三级医院的儿科医师知晓率更高[81.86 %(898/1097)比66.41%(257/387), P<0.001],对指南推荐的诊断标准遵循情况更好[89.15%(978/1097)比79.59%(308/387), P<0.001]。共有93.06%(1 381/1 484)的儿科医师一线处方含吸入性糖皮质激素(ICS)治疗CTVA;和二级医院的儿科医师相比,三级医院儿科医师中使用含ICS方案一线治疗CTVA的比例更高[94.90%(1 041/1 097)比87.86%(340/387), P<0.001]。CTVA良好控制率为32.08%(476/1 484),二级医院低于三级医院[17.31%(67/387)比37.28%(409/1 097), P<0.001]。 结论:大多数儿科医师知晓CTVA。二级医院与三级医院的儿科医师之间在CTVA认识、诊断和治疗等临床实践上存在一定差距。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支气管激发试验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2024版)
编辑人员丨6天前
支气管激发试验是评估气道高反应性的检查,主要用于诊断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 1)≥70%预计值的哮喘和不典型哮喘,如咳嗽变异性哮喘和胸闷变异性哮喘。该试验有助于鉴别哮喘与其他慢性气道疾病,也用于评估治疗效果。然而,由于认识不足以及基层缺乏人力物力资源等原因,其使用率较低。为此,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专家发布专家共识,提高医师对此试验的认识与应用。共识重点关注直接激发剂乙酰甲胆碱,全文从试验原理和分类出发,阐述支气管激发试验的适应证、禁忌证和临床应用范围,着重阐述结果解读,并分析假阳性及假阴性可能原因及对策,最后强调可能存在的安全性问题并给出应急措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儿童胸闷变异性哮喘的思考
编辑人员丨6天前
胸闷变异性哮喘是一种新认识的特殊类型哮喘,以胸闷或长叹气为主要或唯一的临床表现,由于无典型的支气管哮喘症状,往往易被误诊或漏诊。目前在儿童方面研究、报道不多。现就胸闷变异性哮喘的临床特点、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相关的热点问题进行阐述,希望能提高临床医师对儿童胸闷变异性哮喘的诊治水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中国胸闷变异性哮喘临床研究回顾及启示
编辑人员丨6天前
胸闷变异性哮喘(CTVA)于2013年由我国学者首次报道并命名。是以胸闷为唯一或主要症状的一种全新哮喘临床类型,没有反复发作的喘息、气促等典型的哮喘表现,患者肺部听诊没有哮鸣音。CTVA目前尚无总体发病率的流行病学数据;其发病机制与典型哮喘类似,存在嗜酸性粒细胞气道炎症;由于CTVA缺乏典型哮喘的临床表现,部分临床医师对该疾病认知不足等原因容易导致误诊漏诊;目前CTVA的诊断标准是:以胸闷作为唯一或主要症状,无喘息、气促等典型哮喘的症状和体征,同时具备可变气流受限客观检查中的任一条,抗哮喘治疗有效,除外心血管、消化、神经肌肉、精神等其他疾病所引起的胸闷;CTVA治疗参照典型哮喘,但具体疗程不确定,可能需要长期治疗;中医中药对其有一定的治疗效果;多数CTVA患者经积极抗哮喘治疗后预后良好。本文对我国学者2013年以来CTVA相关研究进行回顾,为进一步探索CTVA提供新视角。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儿童胸闷变异性哮喘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
编辑人员丨6天前
胸闷变异性哮喘(chest tightness variant asthma,CTVA)是以胸闷为唯一或主要症状的一种新的不典型哮喘,无喘息、气促等典型的哮喘表现,肺部听诊无哮鸣音。儿童CTVA以胸闷、长叹气为常见临床表现,部分临床医师认识不足,容易误诊、漏诊。为提高儿科医师对CTVA的诊断和治疗水平,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哮喘协作组、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和中国医药教育协会儿科专业委员会组织相关专家参照近年来国内外发表的哮喘诊治指南或共识,结合国内儿童CTVA的诊治经验及研究成果制定本共识,以期为广大儿科医师规范诊治CTVA提供帮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胸闷症状及年龄增加对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单用吸入激素治疗效果的预测价值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对支气管扩张剂联合吸入型糖皮质激素(ICS)治疗咳嗽变异型哮喘(CVA)研究进行回顾性数据再分析,分析单用ICS治疗疗效明显和疗效不佳人群之间的临床特性差异,寻找预测治疗效果的临床因素。方法:计算患者基线期与治疗8周时的咳嗽评分差,评估病情改善情况,咳嗽评分改善超过3分视为咳嗽好转,并分为咳嗽好转组和咳嗽无好转组。通过方差分析或Wilcoxon秩和检验分析组间差异。对存在组间差异的项目进行逻辑回归并绘制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和最佳临界值。基于AUC选择二元逻辑回归变量,优化回归模型,并计算二分预测概率值。结果:共41例受试者签署了数据再分析的知情同意书。咳嗽好转组(22例)和咳嗽无好转组(19例)之间血小板、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 1)、用力呼气75%肺活量时的最大呼气流量(FEF 75%)、是否胸闷以及年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年龄、激发试验时FEV 1下降绝对值、FEF 75%预测咳嗽治疗效果的AUC相对较高(临界值分别为48岁、1.15 L和79.3%时,AUC分别为0.805、0.725和0.718)。年龄与胸闷症状联合应用的预测模型AUC达到0.847(95% CI:0.730~0.965)。年龄每增加10岁,治疗效果显著的机会减少大约51.8%,胸闷患者治疗有效的机会相比非胸闷患者减少约92.4%。 结论:CVA患者胸闷症状及年龄增加提示单用ICS治疗效果不佳,胸闷CVA患者或者年龄48岁以上的非胸闷CVA患者应当考虑ICS联合支气管扩张剂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中医捏脊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肺脾气虚证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评价中医捏脊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肺脾气虚证患儿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2017年10月-2018年10月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茂名市中医院儿科门诊60例咳嗽变异性哮喘肺脾气虚证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30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口服孟鲁司特钠颗粒,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捏脊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6周,随访2个月。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中医证候评分,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IgA、IgG、IgM、IgE水平,观察并记录随访期间患儿的复发情况;评价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6.7%(26/30)、对照组为56.7%(17/3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6.648, P=0.008)。观察组治疗后咳嗽、痰量、胸闷、舌苔、伴随症状评分及总分均低于对照组( t值分别为2.639、2.628、2.633、2.627、2.725、2.642, P值均<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IgA[(2.31±1.20)g/L比(1.55±0.72)g/L, t=2.635]、IgG[(11.16±3.39)g/L比(8.18±3.27)g/L, t=2.751]、IgM[(1.72±0.34)g/L比(1.27±0.36)g/L, t=2.660]水平均高于对照组( P<0.05),IgE[(51.32±32.62)g/L比(74.58±40.77)g/L, t=2.619]水平低于对照组( P<0.05)。随访期间,观察组复发率为19.2%(5/26)、对照组为70.6%(12/1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4.675, P=0.029)。 结论:中医捏脊可有效改善咳嗽变异性哮喘肺脾气虚证患儿的临床症状及血清免疫因子水平,降低复发率,提高临床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